山雀兒 第 55 章
-
蘇慈趴在竹林邊緣,先把
79
式輕輕放在身邊的竹葉堆裡,掏出望遠鏡仔細觀察,竹林裡的竹子粗細交錯,粗竹的間距足有半米,表皮泛著深綠色的光澤,能擋住側麵視線;細竹卻長得密密麻麻,枝葉交錯成網,連陽光都隻能透過縫隙灑下細碎的光斑。地麵上的竹葉堆有深有淺,深的地方能冇過腳踝,踩上去
“沙沙”
響;淺的地方隻薄薄一層,明顯是被人翻動過,露出下麵褐色的泥土。蘇慈順著翻動的痕跡往前挪,忽然發現前方
30
米處的一根細竹有些異樣,竹身微微向右側傾斜,頂端的竹葉還沾著片不屬於這裡的枯黃色草葉,像是被什麼東西靠過之後冇複位。
蘇慈立刻壓低身體,右手穩穩拿起
79
式,左手輕輕托住槍管下方,慢慢調整瞄準鏡的放大倍率
從
4
倍降到
2
倍,倍率越低,視野越寬,能更好地捕捉周圍動靜,避免遺漏
“敵方”
設下的陷阱。透過瞄準鏡,她終於看清了:細竹後麵藏著個假人模型,穿著和竹子顏色近乎一致的橄欖綠迷彩服,手裡握著個鐵皮做的模擬望遠鏡,連臉上都塗了深綠色油彩,隻露出一雙
“眼睛”;假人旁邊還堆了幾捆乾枯的竹葉,剛好擋住身體兩側的輪廓,乍一看就像自然堆積的竹葉堆,若不是竹身傾斜露出破綻,就算路過也未必能發現。
“好隱蔽的位置。”
蘇慈在心裡嘀咕,指尖輕輕轉動瞄準鏡的視差調節環,根據
30
米的距離慢慢校準,直到假人的輪廓清晰得冇有一絲重影;再擡頭看了看頭頂的竹葉,東南風二級,竹葉被吹得往西北方向傾斜,連地麵上的細竹葉都跟著滾動,速度均勻,暫時冇有亂流。她屏住呼吸,右手食指捏住瞄準鏡的風偏旋鈕,順時針轉了兩格,把瞄準線往右調了
05
厘米,剛好能抵消二級風帶來的彈道偏差。
她輕輕釦動扳機,“哢嗒”
一聲輕響,扳機行程流暢,冇有絲毫卡頓,反饋清晰地傳到指尖,這是她這兩天摸透的
79
式特性,扳機力比
53
式輕,卻比普通步槍更穩,適合精準射擊。確認瞄準點準確落在假人胸口後,蘇慈從口袋裡掏出紅色信號彈,拇指按住保險栓輕輕拉開,對準假人方向按下發射按鈕。紅色信號彈帶著
“咻”
的輕響穿過竹葉間隙,“砰”
地落在假人旁邊,淡淡的硝煙味混著竹葉的清香散開,在潮濕的空氣裡慢慢變淡。
就在這時,一陣強風突然刮過竹林,竹葉
“嘩啦啦”
響得像翻書,細竹被吹得左右搖晃,連蘇慈架槍的手都跟著顫了一下。她心裡一緊:風力突然升到三級,竹葉傾斜角度比剛纔大了一倍,要是剛纔真的實彈射擊,子彈至少會偏出靶心
1
厘米!她趕緊穩住槍身,目光緊緊盯著瞄準鏡裡的假人,左手快速轉動風偏旋鈕,又順時針轉了兩格,把瞄準線再往右調
05
厘米,同時從口袋裡掏出小本子,用鉛筆快速記下:“79
式,30
米,三級東南風,風偏右調
1
厘米,彈道偏移約
12
厘米,需實時根據竹葉飄動幅度調整,避免依賴固定參數。”
寫完,她還特意往旁邊的粗竹挪了挪,粗竹的抗風性比細竹強,能擋住部分風力,下次架槍可以藉助粗竹的掩護,減少風對槍身的影響。
第三個觀察點標記完成,蘇慈終於鬆了口氣,後背的迷彩服已經被汗水浸濕,貼在皮膚上涼絲絲的。她小心收起
79
式,槍帶斜挎在肩上,左手扶著槍身防止撞到竹子,沿著竹林邊緣往山下走
明天就是最後的射擊考覈,得找個合適的射擊點提前熟悉環境,不能打無準備之仗。走了大概半小時,她眼前一亮:前方有片開闊的山坡,山坡上長滿了半人高的灌木叢,葉子呈深綠色,和迷彩服顏色相近;灌木叢間還零星分佈著幾塊平整的岩石,既能隱蔽身體,又能架槍;更重要的是,從這裡能清晰看到
500
米外的射擊區域,冇有遮擋,簡直是天然的射擊陣地。
蘇慈趴在灌木叢裡,選了塊最大的岩石架起
79
式,開始模擬射擊:先轉動視差調節環校準距離,再根據實時風向調□□偏,手指反覆練習
“輕釦慢壓”
的扳機動作,感受
79
式後坐力的反饋,直到每個動作都形成肌肉記憶,閉著眼都能完成瞄準到射擊的流程。夕陽西下時,她才收起槍,在射擊點周圍做了個簡單的標記,方便明天快速找到位置。
第二天一早,天剛矇矇亮,蘇慈就揹著
79
式來到射擊點。她先檢查了
79
式的彈匣,裝滿
10
發教練彈,彈匣卡榫扣合緊密,冇有卡殼風險;再從腰間解下之前扯的藤蔓,把槍身輕輕固定在岩石上,藤蔓的韌性剛好能減少射擊時的晃動,又不會影響槍身調整;最後掏出塊隨身攜帶的小布條,綁在灌木叢上觀察風向,東北風一級,布條隻是輕微飄動;指尖摸了摸地麵的竹葉,乾燥度比昨天高,空氣濕度大概
65,子彈飛行時受到的空氣阻力會比潮濕環境小些。
“各就位!開始射擊!”
馬衛東的吼聲從遠處的集合點傳來,在山林裡迴盪。蘇慈深吸一口氣,緩緩閉上眼睛,再睜開時,眼裡隻剩瞄準鏡裡的靶紙。她右眼貼在瞄準鏡的目鏡上,4
倍放大倍率下,500
米外的白色模擬靶清晰可見,靶心的黑色圓點像顆飽滿的綠豆,邊緣的刻度線一目瞭然。她先轉動視差調節環,直到靶紙的輪廓冇有絲毫重影,連紙上的摺痕都能看清;再根據一級東北風,把風偏旋鈕逆時針轉了四格,往左調了
1
厘米;最後考慮到乾燥環境的影響,輕輕轉動高低旋鈕,把瞄準點往下壓了
03
厘米,乾燥空氣密度小,子彈下墜幅度會比潮濕環境少一點,不調整容易打高。
“砰!”
槍聲在山坡上炸開,79
式的後坐力順著槍托傳到肩窩,槍托尾部的橡膠墊柔軟有彈性,緩衝了大部分力道,比
53
式硬邦邦的木質槍托舒服多了,肩膀隻是輕微發麻,冇有刺痛感。蘇慈冇有立刻起身,而是保持射擊姿勢,通過瞄準鏡仔細觀察彈著點,子彈命中靶心左側
05
厘米處,比預判的偏差小了
05
厘米。她心裡快速琢磨:應該是東北風比觀察時更弱,布條的飄動幅度可能受區域性地形影響,下次可以把風偏調整量減少
02
厘米,用更靈活的判斷代替固定參數。
第二槍,蘇慈按照新的判斷調整瞄準鏡,手指輕輕釦動扳機,“砰!”
這次子彈精準命中靶心!黑色的彈孔剛好落在靶心正中央,在白色的靶紙上格外顯眼。她忍不住嘴角上揚,指尖的力道卻冇放鬆
第三槍瞄準,扣扳機,命中九環;第四槍調整呼吸,穩準扣動,命中十環;第五槍時,一陣突如其來的陣風颳過,竹葉瞬間傾斜,她來不及調整,子彈隻打了八環,可五發子彈總分
42
環,已經是很理想的成績了。
射擊結束後,蘇慈冇有急著離開,而是掏出隨身攜帶的擦槍布,仔細擦拭
79
式的槍管和瞄準鏡
槍管上沾了些灰塵和細小的竹葉碎屑,瞄準鏡的鏡片也得擦乾淨,避免影響下次使用。這是老周教她的習慣,不管什麼槍,用完都要及時保養,就像對待老夥計一樣,隻有你對它用心,它纔會在關鍵時刻對你
“忠誠”。
她揹著
79
式往集合點走,剛拐過一道山坡,就看到林芳和李鐵牛迎麵走來。林芳手裡攥著成績條,臉上滿是興奮,老遠就喊:“蘇慈!我打了
42
環!總分
85
分,終於不用被淘汰了!”
李鐵牛也撓著頭笑,手裡還拿著個剛摘的野果:“我打了
38
環,總分
75
分,雖然不算好,但好歹能留在集訓隊了!你肯定考得很好吧?”
蘇慈笑著點頭,剛想說自己的成績,就看到馬衛東站在集合點的公告欄前,手裡拿著小本子,正跟其他教官說著什麼。等所有人到齊,馬衛東清了清嗓子,指著公告欄上的成績表:“這次考覈,蘇慈總分
90
分
——
三個觀察點全找到,射擊
45
環!”
他的聲音裡帶著難得的讚許,“你們看看蘇慈的記錄,把
79
式的特性、山林的風向、濕度影響都摸透了,還總結了調整方法,這纔是狙擊手該有的細緻!彆光會扣扳機,要學會動腦子,把經驗記下來,才能越打越準!”
晚上,集訓隊在山林裡搭起了帳篷,篝火劈啪作響,火星不時濺起,落在旁邊的草地上。蘇慈坐在篝火旁,手裡輕輕摩挲著
79
式的聚合物槍托,指尖能感受到細密的防滑紋路。
林芳端著個搪瓷缸走過來,裡麵裝著兩個烤紅薯,外皮烤得焦黑,還冒著熱氣:“蘇慈,快吃點,炊事班用炭火烤的,甜得很,我特意給你留了兩個。”
蘇慈接過紅薯,溫熱的觸感從指尖傳到心裡,剝開外皮,金黃色的薯肉散發出香甜的氣息,咬一口,軟糯的口感在嘴裡化開。“接下來的訓練肯定更難,”
林芳坐在她旁邊,看著跳動的篝火,眼裡滿是期待,“聽說後麵要練夜間射擊和野外追蹤,不過有你在,咱們一起琢磨,肯定能過關。”
蘇慈點點頭,嘴裡還嚼著紅薯,含糊地說:“嗯,一起加油。”
李鐵牛也湊了過來,手裡拿著個野果,表皮紅紅的,看著很誘人:“蘇慈,下次你再摸出
79
式的新規律,可得教我啊!我今天打偏了兩槍,都是因為冇調好瞄準鏡的視差,看靶紙總重影。”
蘇慈笑著答應:“行,下次訓練前,咱們一起調試,把視差校準的技巧教給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