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山雀兒 > 第 56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山雀兒 第 56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才從山林裡出來,集訓隊又鑽進了一片狹長的峽穀。兩側的岩壁陡得像被刀削過,青綠色的藤蔓順著岩縫往上爬,濕漉漉的露水順著藤蔓往下滴,落在車鬥裡,濺起細小的水花。蘇慈坐在車鬥邊緣,指尖剛碰到岩壁,就被冰涼的潮氣裹住。這峽穀比她想象中更陰冷,風裹著碎石子打在臉上,帶著刺痛感,軍綠色的迷彩服被吹得貼在身上,連呼吸都得迎著風使勁。

“下車!”

馬衛東的吼聲率先撞進峽穀,他跳下車時,解放鞋踩在沾露的碎石上,差點打滑。他扶著岩壁站穩,聲音裹在風裡傳得更遠:“接下來三天,咱們就在這兒練風訓!這峽穀的風比山林裡複雜十倍,有貼著地麵刮的側風,有從岩縫裡冒出來的上升風,還有突然打轉的亂流,你們要是在這兒學不會跟風打交道,到了邊境,一陣風就能讓子彈偏出靶心,甚至暴露位置!”

蘇慈扛著

79

式跳下車,槍帶斜挎在肩上,槍托還帶著車廂裡的餘溫。她擡頭掃過兩側岩壁,左側的藤蔓被風吹得往右側傾斜,葉尖幾乎貼在岩麵上;右側的藤蔓卻往左側飄,連垂下來的枝條都在左右晃動,這是典型的峽穀雙向側風,而且風向還在不斷變化。她想起昨天山林考覈全員通過時,馬衛東說

“訓練冇白費”,可此刻峽穀裡呼嘯的風讓她明白,真正的考驗纔剛開始。

“先教你們第一招,看‘風語’!”

馬衛東從揹包裡掏出個巴掌大的金屬風速儀,黃銅外殼被磨得發亮,上麵刻著密密麻麻的刻度,“這玩意兒能測風速,可到了邊境,說不定連塊電池都找不到,所以得靠自己看,看草動、看樹葉、看地上的塵土,甚至看自己的頭髮絲,都能判斷風速。”

他蹲下身,撿起根細草梗放在碎石地上,草梗立刻被風吹得貼著地麵滾動,“像這樣,草梗滾動速度每秒

1

米,就是一級風;要是草梗能飄起來,離地半寸,就是二級風;能把碎石吹得跳起來,打在褲腿上響,就是三級風!”

蘇慈蹲在旁邊,手指輕輕捏起一根草梗,風一吹,草梗不僅往前滾,還時不時往上飄一下,蹭過她的指尖。她心裡快速琢磨:這是峽穀特有的亂流,表麵看是二級側風,其實藏著斷斷續續的上升風,得把兩種風的影響都算進去,不然子彈肯定會打偏。她掏出小本子,鉛筆尖在紙上快速劃過:“峽穀風特性:側風為主,夾雜間歇性上升風,需同時觀察水平與垂直風向,避免單一判斷。”

馬衛東又從包裡掏出幾塊彩色布條,紅的、黃的、藍的,分彆綁在峽穀兩側的矮樹枝上。布條一掛上,就被風吹得筆直,紅色布條往右側飄,黃色布條往左側揚,藍色布條卻時不時往上卷,像三麵小旗在互相

“較勁”。“第一個科目:500

米固定靶,三發子彈,至少兩發上八環纔算合格!”

他拍了拍手,目光掃過所有人,最後落在蘇慈身上,“蘇慈,你先來,給大家打個樣!”

蘇慈心裡一緊,握著

79

式的手微微用力。她走到射擊線,先找了塊平整的岩石架槍,岩石表麵粗糙,能增加槍身的摩擦力,減少風吹帶來的晃動。她趴在地上,右眼貼在瞄準鏡的目鏡上,先觀察兩側的布條:左側的紅布條飄得均勻,幅度穩定,是二級側風;右側的黃布條卻時不時往上揚,每次上揚時,藍色布條也會跟著捲起來,說明有一級上升風。

她回憶馬衛東教的風速修正公式:側風每級,500

米距離風偏修正

1

厘米;上升風每級,高低修正

05

厘米。手指在風偏旋鈕上輕輕轉動,順時針轉了兩格,往右調了

2

厘米,抵消二級側風的影響;再轉動高低旋鈕,往上調了

05

厘米,應對上升風帶來的彈道擡高。透過瞄準鏡,500

米外的白色靶紙清晰可見,靶心的黑色圓點像顆飽滿的綠豆,連紙上的摺痕都能看清。

“砰!”

槍聲在峽穀裡炸開,後坐力順著槍托傳到肩窩,橡膠墊緩衝了大部分力道,卻還是讓肩膀發麻。子彈飛出的瞬間,蘇慈眼角的餘光瞥見右側的黃布條突然往下垂,上升風停了!她心裡咯噔一下,盯著瞄準鏡裡的靶紙,心跟著懸了起來。

報靶員舉旗的瞬間,小紅旗上的

“7”

字像根刺似的紮進眼裡。“子彈打低了!”

馬衛東的聲音從旁邊傳來,“上升風停了,你冇及時調整高低,所以打偏了。”

蘇慈點點頭,趕緊轉動高低旋鈕,把瞄準點往下調了

05

厘米,心裡默默記下:峽穀的上升風太不穩定,不能靠固定間隔判斷,得盯著布條的每一次變化,實時修正。

第二槍,蘇慈的目光緊緊鎖在黃布條上。當黃布條再次輕微上揚時,她深吸一口氣,指尖輕輕釦動扳機

——“砰!”

這次槍聲落下後,黃布條冇有突然下垂,而是保持著穩定的上揚幅度。報靶員舉旗時,“9”

字讓她鬆了口氣。第三槍,她根據布條的飄動節奏,在風偏和高低之間快速切換,子彈再次命中九環,總分

25

環,順利過關。

“不錯!”

馬衛東走過來,拍了拍她的後背,“能實時改參數,比死記公式強!你們都學著點,蘇慈能看出上升風的變化,你們怎麼就隻盯著側風?”

其他隊員紛紛點頭,林芳還湊過來小聲問:“你怎麼看出上升風停了?我剛纔都冇注意。”

蘇慈指著黃布條:“你看它下垂時,藍色布條也跟著垂,說明垂直方向的風冇了,得趕緊調高低。”

接下來的訓練,她發現峽穀的風藏著規律:早上太陽冇出來時,以側風為主,上升風隻在岩縫附近偶爾出現;中午太陽升高,岩壁被曬熱,上升風變多,風力也從二級漲到三級;傍晚太陽落山,岩壁降溫快,會出現亂流,風向忽左忽右,布條像瘋了似的亂飄。她把這些規律記在小本子上,還畫了張峽穀風向時間表,標註出每個時段的主流風向和修正參數,每次射擊前都先看時間、再看布條,判斷越來越精準。

第二天,馬衛東增加了難度,500

米移動靶,靶紙每秒移動

05

米,還得應對突然變化的風向。李鐵牛第一個上場,他趴在地上,眼睛死死盯著移動的靶紙,手指緊緊扣著扳機,卻冇注意到地上的碎石突然被吹得跳起來,風速從二級漲到了三級。“砰!”

第一槍脫靶,子彈打在了靶紙旁邊的草地上。

“停!”

馬衛東喊住他,“你光顧著盯靶紙,冇看風!地上的碎石都跳起來了,說明風速漲了,怎麼不調風偏?”

李鐵牛撓了撓頭,臉漲得通紅:“我太急了,冇注意……”

蘇慈站在旁邊,仔細觀察李鐵牛的姿勢,他握槍的胳膊繃得太緊,肩膀聳著,風一吹,槍身就跟著晃。她想起自己練米粒穿孔時

“放鬆手腕”

的經驗,趕緊上前提醒:“鐵牛,胳膊放鬆點,用腰腹發力穩住上半身,彆讓胳膊一直繃著,不然風一刮就偏。”

李鐵牛照著調整,肩膀慢慢放鬆,腰腹微微發力,槍身果然穩了不少。第二槍,他盯著地上的碎石,看到碎石跳動減緩,趕緊調迴風偏,子彈命中八環;第三槍更是打中了九環,順利過關。李鐵牛興奮地拍了拍蘇慈的肩膀:“多虧你提醒,不然我今天肯定不及格!”

輪到蘇慈時,靶紙剛從左側進入瞄準區域,一陣亂流突然襲來,左側的紅布條往左飄,右側的黃布條往右揚,藍色布條更是打著轉往上卷。她心裡一緊,卻冇慌,快速判斷:這是雙向亂流,左右風相互抵消,隻需考慮垂直方向的上升風。她立刻把風偏旋鈕調回原位,隻轉動高低旋鈕,往上調了

05

厘米;同時調整呼吸,指尖輕輕釦動扳機

——“砰!”

子彈精準命中靶心,報靶員舉著

“10”

字旗,在風裡格外醒目。

“好樣的!”

馬衛東忍不住喊了一聲,“這亂流連我都冇反應過來,你居然能一秒鐘修正!”

蘇慈笑了笑,其實她是靠小時候在山裡的經驗,遇到亂流時,樹葉會同時往不同方向動,和峽穀裡的布條一模一樣,她早就摸透了這種風的

“脾氣”,知道該先抓主要矛盾。

訓練間隙,蘇慈冇閒著,她像塊海綿似的,吸收著其他隊員的技巧。林芳擅長看雲層判斷風向:雲層移動快,說明高空風速大,地麵風也會跟著變;雲層壓得低,容易形成上升風,因為冷空氣下沉、熱空氣上升,會帶動氣流往上走。有一次,林芳看到雲層突然變低,趕緊把高低旋鈕往上調了

05

厘米,子彈果然命中十環。蘇慈把這個技巧記在本子上,還和自己的

“布條觀察法”

結合,判斷時多了層保障。

還有個叫陳衛國的男兵,有套

“槍身觸感法”,他把槍管微微擡起,掌心輕輕貼在槍管側麵,感受風對金屬的壓力:壓力大,說明風速大;壓力不均勻,說明要出現亂流。蘇慈試著學他的方法,掌心貼在

79

式的槍管上,果然能感受到風帶來的細微震動:風速大時,震動頻率快;亂流來臨時,震動忽強忽弱。她在小本子上補充:“槍身觸感輔助判斷:槍管震動頻率>3



/



=

三級風;震動忽強忽弱

=

亂流將至,需提前準備修正。”

第三天的最終考覈,難度再次升級,600

米固定靶,風力在二級到三級之間波動,還得在五分鐘內完成三發子彈,超時就算不及格。蘇慈深吸一口氣,走到射擊線,先做了套簡單的拉伸,活動手腕和腰腹;再掏出小本子,快速掃過峽穀風向時間表,現在是上午十點,主流二級側風,偶有一級上升風。

她架好

79

式,先看雲層:雲層移動中等,冇有明顯變快或變低;再看地上的草梗,滾動速度均勻,冇有突然加速;最後掌心貼在槍管上,感受著穩定的輕微震動。綜合判斷:當前是二級側風,無上升風。她把風偏旋鈕往右調了

25

厘米,高低旋鈕保持原位,第一槍命中九環。

第二槍時,雲層突然加快移動,草梗滾動速度也快了一倍,槍管的震動頻率明顯升高。蘇慈立刻判斷:風速漲到三級,趕緊把風偏往右再調

05

厘米,子彈再次命中九環。第三槍,一陣短暫的上升風襲來,她從藍色布條的上揚幅度和槍管輕微的

“向上震動”

中快速判斷,擡高瞄準點,命中八環

——

總分

26

環,在所有隊員裡排名第一!

考覈結束後,馬衛東拿著成績表,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三天風訓,你們的進步超出我的預期!”

他頓了頓,語氣突然變得嚴肅,“接下來,咱們要去峽穀東側的密林區,進行為期五天的長時間野外潛伏訓練!”

這話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馬衛東繼續說:“你們要揹著

79

式,帶著壓縮餅乾和水壺,在冇有補給、冇有固定掩體的情況下,潛伏在指定區域;不僅要完成對‘敵方’模擬目標的觀察與記錄,還要在最後一天進行

500

米模擬射擊,期間不能暴露任何蹤跡,咳嗽、翻身、甚至呼吸太重,都可能被‘敵人’發現!這是狙擊手的保命本事,練不好,到了邊境連潛伏偵查的資格都冇有!”

晚上,蘇慈坐在帳篷裡,翻看著小本子上的筆記,風速修正公式、峽穀風向規律、林芳的

“雲層判斷法”、陳衛國的

“槍身觸感法”,密密麻麻寫了好幾頁。她還特意補充了

“潛伏準備要點”:壓縮餅乾分時段吃,每四小時一小塊,避免一次吃太多犯困;用藤蔓編織簡易防蟲網,罩在身體周圍,防止蚊蟲鑽進衣領;選擇腐葉厚的區域潛伏,既能減少移動聲響,又能保暖。

林芳端著兩個烤土豆走過來,土豆外皮烤得焦黑,還冒著熱氣:“蘇慈,明天就要潛伏了,我聽說那片密林區裡有蛇,我有點怕……”

蘇慈接過土豆,剝開外皮,金黃色的薯肉散發出香甜的氣息:“我從炊事班要了點雄黃粉,撒在潛伏點周圍能驅蛇,你拿一半,咱們到時候可以離得近點,互相能看到手勢,有情況也好照應。”

林芳眼睛一亮,趕緊接過雄黃粉,小心翼翼地收進揹包裡。

李鐵牛也湊了過來,手裡攥著個軍用水壺,壺身還沾著點泥土:“蘇慈,我聽說潛伏時得半天不動,我怕到時候胳膊酸得握不住槍,你有啥好辦法冇?”

蘇慈想了想,想起自己練舉槍時

“分散重量”

的技巧:“你潛伏前先做幾組小臂拉伸,把肌肉放鬆;潛伏時把槍托抵在肩窩,左手托槍的位置往前挪兩厘米,讓重量分散到肩膀和手臂上,彆全壓在手腕上,這樣能撐得更久。”

李鐵牛趕緊記下,生怕忘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