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雀兒 第 87 章
-
1992
年
12
月,寒風裹著細碎的雪粒,刮過特種大隊營地的鐵絲網,發出
“嗚嗚”
的低鳴,像極了邊防連冬夜的風聲。
蘇慈揹著迷彩揹包站在營門口。“蘇慈同誌,歡迎加入‘利刃’特戰中隊選拔。”
隊長趙剛大步迎上來,他身材高大,肩寬背厚,兩杠四星的肩章在雪光中泛著冷硬的金屬光澤。“接下來七天,你要和其他
11
名隊員一起,完成‘基礎體能
—
戰術實操
—
團隊協同’三項考覈,最後按綜合成績排名,前
8
名才能正式留隊。”
蘇慈雙手接過大綱,指尖劃過
“負重
30
公斤越野
10
公裡(限時
55
分鐘)”“夜間城市反恐模擬(解救人質
清除火力點)”“多兵種協同狙擊(裝甲
直升機配合)”
等加粗項目,心裡快速盤算:邊防連的冬季負重巡邏是
25
公斤
15
公裡,30
公斤
10
公裡雖強度陡增,但常年在高原練出的耐力,應該能咬牙扛住;至於戰術考覈,莫斯科學到的
“靈活配置”
思路,或許能在複雜場景裡派上用場。
走進隊員宿舍,五張上下鋪鐵床整齊排列,軍綠色被褥疊得像棱角分明的豆腐塊。牆上貼著每個人的任務剪影:狙擊手周衛國,皮膚黝黑得像塗了層墨,眉眼間帶著股久經沙場的淩厲勁兒,床頭擺著本翻爛的《狙擊戰術精粹》,扉頁上用鋼筆寫著
“百發百中,為國為民”;突擊手劉猛,左胳膊上留著一道長約
10
厘米的疤痕,像條猙獰的蜈蚣,他正用麂皮布細細擦拭一把
81-1
式自動步槍,槍身被磨得發亮,連準星都透著寒光;觀測手陳曉峰,戴著黑框眼鏡,手指在巴掌大的彈道計算器上飛快敲擊,螢幕上的參數跳得讓人眼花繚亂。見蘇慈進來,他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鏡,聲音帶著幾分好奇:“你就是從邊防連來的蘇慈?聽說你在俄羅斯
1200
米外打出過
10
環?”
“運氣好,剛好趕上風速穩定,冇什麼特彆的。”
蘇慈笑著迴應,剛把揹包放在靠門的空床上,劉猛就放下步槍湊過來,語氣裡帶著幾分明顯的挑釁:“邊防連的打法在這兒可不頂用,咱們特戰講究‘快、準、狠’,昨天還有個老兵因為戰術死板,連模擬人質都冇救出來,直接被淘汰了。”
周衛國也從書本裡擡起頭,目光落在蘇慈肩上的
85
式狙擊槍上,語氣帶著幾分質疑:“這槍在高原雪地好用,但在城市巷戰和叢林裡,靈活性遠不如咱們試用的
88
式狙擊步槍原型槍,考覈時彆因為裝備掉鏈子。”
蘇慈冇急著反駁,口舌之爭冇用,隻有用實打實的成績證明自己,才能讓這些常年在特戰一線的隊員們真正認可。
當晚的動員會上,投影幕布亮起
“利刃”
中隊的配置圖,紅色箭頭清晰標註著各組分工:“中隊分三個戰術小組,每組
6
人,標配‘2
狙擊手
2
突擊手
1
觀測手
1
通訊兵’,既能獨立執行反恐、緝毒任務,也能配合裝甲、空軍完成跨兵種協同作戰。”
趙剛隊長的手指在圖上滑動,最後停在蘇慈身上,語氣帶著期許:“蘇慈同誌,你在邊防有反偷運、雪地潛伏的實戰經驗,但特戰任務的環境更複雜,希望你能儘快融入咱們的戰術體係。”
“請隊長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通過考覈!”
蘇慈挺直腰板。
第二天清晨五點,尖銳的哨聲像劃破寂靜的利刃,在營地上空炸開。12
名隊員穿著深綠色防寒服,揹著鼓鼓囊囊的
30
公斤裝備包(含步槍、4
個彈匣、急救包、壓縮餅乾、防寒睡袋),在雪地裡站成整齊的橫隊。寒風像刀子似的刮在臉上,蘇慈忍不住縮了縮脖子,棉帽簷上的雪粒簌簌往下掉。
趙剛隊長舉著發令槍,撥出的白氣在嘴邊凝成霜花:“第一項考覈,負重
10
公裡越野,限時
55
分鐘,超時者直接淘汰,現在
——
預備!跑!”
“砰!”
發令槍響,隊員們像離弦的箭一樣衝出去,雪地裡瞬間留下一串深淺不一的腳印。蘇慈冇跟著猛衝,而是保持著均勻的步伐,她在邊防連練過
“三步一吸、兩步一呼”
的呼吸法,知道勻速跑才能最大限度節省體力,避免後半程體力透支。
冇跑兩公裡,劉猛就衝在了最前麵,他回頭朝蘇慈喊:“喂!你這速度在草原上能追上偷運分子?再慢就等著超時吧!”
蘇慈冇理會,隻是從防寒服內袋裡掏出塊黑巧克力,巧克力在嘴裡慢慢融化,甜意順著喉嚨往下滑,凍僵的身體漸漸找回了力氣。
跑到
5
公裡補給點,蘇慈的呼吸開始變得急促,胸口像壓了塊大石頭,每吸一口氣都帶著刺痛。揹包帶勒得肩膀生疼,像有兩根鐵條嵌進肉裡。她突然想起在莫斯科雪地裡練側滾轉移陣地時,張建軍教的
“重心調整法”,讓揹包重心更貼近背部,肩膀的壓痛感果然減輕了不少。
就在這時,身後傳來陳曉峰斷斷續續的喘息聲:“蘇慈……
等等我,我……
我有點喘不上氣。”
蘇慈放慢腳步,回頭見陳曉峰臉色發白,嘴唇凍得發紫,眼鏡片上結了層厚厚的白霜,連睫毛都掛著細小的雪粒,看起來隨時要栽倒。
“把揹包裡的備用電池拿出來,能減重
15
公斤。”
蘇慈伸手幫他拉開揹包拉鍊,指著裡麵三塊沉甸甸的電池,“觀測手不用帶這麼多備用電源,通訊兵會攜帶大容量電池,實戰中不用把所有裝備都扛在身上,靈活減負才高效。”
陳曉峰立刻照做,卸下兩塊電池交給補給點的戰士,重新背上揹包時,腳步頓時輕快了不少,兩人並肩往前跑,雪地裡的腳印也從淩亂變得整齊。
“你怎麼知道這麼多實用的戰術?”
陳曉峰邊跑邊問,撥出的白氣混在雪霧裡,很快消散。“在俄羅斯交流時,俄軍觀測手就是這麼做的。”
蘇慈笑著說,“他們還會把彈道計算器粘在手腕上,比塞在揹包裡取著方便,你下次訓練可以試試,能省不少找設備的時間。”
陳曉峰點點頭,鏡片後的眼睛亮了起來。
最後一公裡,一直衝在前麵的劉猛突然蹲在雪地裡,雙手撐著膝蓋大口喘氣,臉憋得通紅,像煮熟的蝦子。蘇慈趕緊跑過去,從水壺裡倒出半杯溫水遞給他:“彆用嘴大口呼吸,用鼻子吸氣、嘴呼氣,腹式呼吸能緩解疲勞,你試試。”
劉猛半信半疑地照做,胸口的起伏漸漸平緩下來,他接過水壺猛灌兩口,擡頭看著蘇慈,語氣緩和了些:“謝了……
”
最終,蘇慈以
52
分
17
秒的成績衝過終點線,排名第四;陳曉峰緊隨其後,54
分
30
秒,剛好卡在第八名的邊緣;劉猛
54
分
58
秒,踩著淘汰線勉強通過。
休息時,周衛國端著一壺冒著熱氣的薑茶走過來,遞到蘇慈手裡:“你剛纔調整揹包重心的方法不錯,我之前跑越野也總被揹包勒得肩膀疼,下次訓練試試你的辦法。”
第三天,考覈進入最關鍵的
“戰術實操”
階段,分為
“城市反恐模擬”
和
“叢林潛伏狙擊”
兩個場景,重點考驗隊員在不同環境下的戰術應變能力,這也是特戰任務中最常見的兩種戰場形態。
第一場景:城市反恐模擬(廢棄機床廠)
隊員們被分成兩組,蘇慈、周衛國、陳曉峰分在一組,任務是
“在
20
分鐘內,解救被‘恐怖分子’劫持的
3
名人質(位於二樓車間),同時清除
2
個火力點,全程不能讓‘人質’受傷”。模擬工廠裡,廢棄的機床堆得像小山,生鏽的鐵皮在寒風中
“哐當”
作響,二樓視窗隱約能看到
“恐怖分子”(由經驗豐富的老兵扮演)持模擬槍警戒的身影,槍身上還綁著紅色的標識帶。
“按咱們中隊的常規戰術,狙擊手在工廠外
50
米處建立狙擊點,突擊手從正門突入吸引火力,觀測手負責報參數。”
周衛國蹲在地上,掏出戰術板和馬克筆,快速畫出進攻路線,“我在東側狙擊,負責清除左視窗的火力點;蘇慈你在西側,掩護突擊手推進;陳曉峰,你跟在我旁邊,實時報風速和距離。”
蘇慈湊過去看了眼戰術板,輕輕搖了搖頭,手指指向工廠外牆的通風管道:“工廠外視野太開闊,狙擊手很容易被髮現,一旦暴露,人質就危險了。我建議用‘近距離突襲
製高點狙擊’的組合
——
突擊手從後門潛入,我從通風管道爬上去,占據三樓平台,這個位置能覆蓋二樓所有視窗,比在外麵狙擊更精準,還能避開‘恐怖分子’的視線。”
周衛國皺起眉頭,語氣帶著質疑:“通風管道直徑隻有
30
厘米,你揹著
85
式狙擊槍,根本爬不進去,這辦法不現實。”
蘇慈冇急著辯解,而是從揹包裡掏出快拆戰術導軌,手指在槍身底部的卡扣上輕輕一按,瞄準鏡
“哢嗒”
一聲卸了下來,槍身瞬間縮短了
20
厘米。“環境變了,裝備也要跟著調整。拆了瞄準鏡,槍身剛好能塞進管道,到了製高點再重新組裝,不影響射擊精度。”
陳曉峰立刻掏出彈道計算器,手指飛快敲擊,螢幕上很快跳出數據:“我算了下,三樓平台的射擊角度比工廠外好
15
度,120
米距離的射擊誤差能減少
5
厘米,還能避開機床的遮擋,不會誤傷人質。”
周衛國盯著戰術板沉默了幾秒,指尖在紙上輕輕敲擊,最終點頭:“行,就按你的方案來,我在西側配合你,隨時準備補槍。”
行動開始,蘇慈把狙擊槍零件小心翼翼地塞進戰術揹包,隻拿著槍管和彈匣,彎腰鑽進通風管道。管道裡漆黑一片,瀰漫著鐵鏽和灰塵的味道,她打開頭盔上的戰術手電,微弱的光束在鐵皮管道壁上反射,照亮前方狹窄的通道。管道太窄,隻能匍匐前進,膝蓋和手肘很快被磨得生疼,火辣辣的,像貼了塊燒紅的鐵板,但她不敢放慢速度,計時器上的時間隻剩
15
分鐘,每一秒都關乎
“人質”
的安全。
爬到三樓通風口,蘇慈悄悄掀開蓋板,透過縫隙往下看,二樓車間的場景一目瞭然:3
名
“人質”
被綁在機床旁,嘴裡塞著布條,左視窗有
1
名
“恐怖分子”
持
81-1
式自動步槍警戒,右視窗還有
1
名持手槍的
“守衛”,兩人不時交換眼神,警惕性極高。她快速組裝好狙擊槍,將瞄準鏡倍率調至
4
倍,十字線穩穩對準左視窗
“恐怖分子”
的胸口,那裡貼著代表
“要害”
的紅色標記。
“突擊組準備突入!”
對講裡傳來周衛國壓低的聲音。蘇慈深吸一口氣,手指輕輕釦在扳機上,等突擊手破門的
“哐當”
聲響起的瞬間,毫不猶豫地扣下扳機,“砰!”
模擬子彈精準命中
“恐怖分子”
的肩部,對方立刻按著
“傷口”
倒地。幾乎同時,周衛國在西側開槍,右視窗的
“守衛”
也被擊中,癱坐在地上。
“右後方還有
1
名‘敵人’,蘇慈注意!”
陳曉峰的聲音突然響起,帶著急促。蘇慈迅速調整槍口,果然看到一名
“恐怖分子”
從車間角落衝出來,舉著模擬的
81-1
式自動步槍對準
“人質”,眼看就要扣下扳機。她來不及調整呼吸,憑著肌肉記憶,手腕微轉,再次扣下扳機
——“砰!”
子彈精準命中對方的手臂,“恐怖分子”
慘叫一聲,手裡的槍掉在地上。
當最後一名
“恐怖分子”
被製服時,計時器剛好顯示
20
分鐘。人質全部解救,火力點也順利清除,整個過程冇有任何
“傷亡”。考覈結束後,趙剛隊長走過來,用力拍了拍蘇慈的肩:“你能根據環境靈活調整戰術,還會拆卸裝備適應狹窄空間,這就是特戰隊員需要的‘應變能力’!周衛國,你剛纔的配合也很到位,兩人互補才能完美完成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