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四十七)
話說這天呐,小弟子那模樣,活脫脫就是一個被無數問題塞得滿滿當當的“好奇小迷糊”。隻見他兩條小腿倒騰得飛快,一路小跑就衝到了張仲景仙師跟前。你瞧他,眉頭皺得像個小麻花,臉上寫滿了疑惑,那急切的小模樣,彷彿下一秒腦袋就要炸開啦!
小弟子扯著仙師的衣角,帶著哭腔說道:“仙師仙師,我最近一頭紮進醫書裡,可算是把自己給繞暈咯!看到‘乾嘔,吐涎沫,頭痛’這幾個症狀,我就像掉進了**陣,完全摸不著頭腦哇!這到底是咋回事呀?有沒有專門對付這種情況的方劑呢?您快給我講講吧,再不說,我的小腦袋真要想爆炸啦!”
張仲景仙師一聽,忍不住哈哈大笑著摸了摸自己那長長的、彷彿藏著無儘智慧的鬍子,慢悠悠地開口道:“小弟子呀,碰到‘乾嘔,吐涎沫,頭痛’這種情況,用吳茱萸湯就挺有效的。”
小弟子一聽,眼睛瞬間亮得如同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星,興奮得差點跳起來:“哇,又是吳茱萸湯!聽起來就超厲害呀。仙師,快說說這吳茱萸湯具體咋配呀?我已經把小本本準備好了,就等著認真記下來啦!”
張仲景仙師點點頭,開始詳細介紹:“這吳茱萸湯的配方裡有四味藥材哦。首先是吳茱萸,得要一升;人參呢,三兩;生薑需要六兩,記得要切成片;大棗要十二枚,還得把它們劈開。小弟子呀,古代一兩換算成現代是5克,這樣算下來,三兩人參就是15克,六兩生薑就是30克。不過這吳茱萸一升嘛,它的體積和重量關係有點複雜,不太好直接換算成克,你就按照一升準備就行啦,大概就是那麼個量。大棗呢,找大小適中的,十二枚就好啦。”
小弟子撓撓頭,嘴裡嘀咕著:“這古代的度量單位可真是讓人頭疼呀,不過我記住啦!仙師,那這幾味藥材都有啥神奇的作用呀?為啥它們組合在一起就能治好‘乾嘔,吐涎沫,頭痛’呢?”
張仲景仙師來了興致,繪聲繪色地講起來:“先說說這吳茱萸。這吳茱萸呀,在中醫藥材大軍裡,那可是勇往直前的戰鬥先鋒!它有兩大超強本領,散寒止痛和降逆止嘔。你好好想想,出現乾嘔、吐涎沫、頭痛這些症狀,很多時候就是身體裡鑽進了寒氣這個‘調皮小怪獸’。這寒氣在身體裡上躥下跳,搗亂得厲害,把胃氣都給攪得亂了套,開始往上跑,於是就出現了乾嘔、吐涎沫。這寒氣還不老實,順著經絡一路跑到腦袋裡,搞得腦袋也跟著痛起來。”
“這時候,吳茱萸就像一位手持寶劍的英勇勇士,‘嗖’地一下上場啦!專門去和寒氣‘小怪獸’展開激烈搏鬥,不管是胃裡的寒氣,還是腦袋裡的寒氣,統統都給趕跑。而且它還能一把抓住上逆的胃氣,像個大力士一樣把胃氣‘拽’下來,讓胃氣乖乖回到該待的地方,嘔吐自然就止住啦。所以在治療這種情況時,吳茱萸的作用那可是至關重要,缺了它可不行!”
小弟子眼睛睜得像銅鈴一般大,趕緊追問:“那人參呢,仙師?人參不是很名貴嘛,它在這個方子裡是做什麼的呀?”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這人參啊,就好比軍隊裡的後勤保障官。你想啊,人老是乾嘔、吐涎沫,身體得多虛呀,就像一輛沒油的汽車,根本跑不動啦。人參就像給身體加了滿滿一箱高品質的超級燃油,讓身體一下子重新充滿能量,元氣滿滿。”
“而且人參對脾胃那是特彆好。脾胃就如同身體的‘超級加工廠’,負責把我們吃進去的各種東西轉化成營養,供給身體各個部位。可老是嘔吐,就像給這個‘加工廠’來了一場大破壞,讓它累得不行,工作效率直線下降。人參就像一個貼心的維修師傅,能幫著脾胃恢複元氣,讓這個‘加工廠’重新活力滿滿,高效運轉起來,把營養順順利利地輸送到身體各個地方。這樣一來,身體有了能量,脾胃功能也正常了,就能更好地應對疾病啦!”
小弟子又好奇地問:“仙師,那生薑呢?我平常看做飯會用到生薑,它在藥裡有啥不一樣的作用呀?”
張仲景仙師說:“這生薑啊,就像是一個貼心的小暖寶。它能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前麵說吳茱萸在和寒氣戰鬥,生薑就是它最得力的小助手,倆‘人’攜手並肩,一起把身體裡的寒邪給趕出去。”
“要說這生薑對於止嘔,那可有一套獨特的本領。你想啊,胃裡不舒服開始乾嘔的時候,就像胃在‘發脾氣’,鬨起了小情緒。生薑就像一個溫柔的安撫者,輕輕地給胃‘順順毛’,輕聲細語地安慰胃:‘乖啦,彆鬨啦。’這麼一安撫,胃就舒服多啦,嘔吐也就跟著減輕啦。它和吳茱萸、人參配合起來,就像三個默契十足的小夥伴,齊心協力地解決身體出現的各種問題。”
小弟子接著問:“仙師,最後這大棗呢?它看起來普普通通的,在這藥裡能起啥作用呀?”
張仲景仙師笑著解釋:“這大棗啊,就像是團隊裡的和事佬小夥伴。它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在這個方劑裡,它主要的任務就是調和其他藥材的藥性。你瞧瞧吳茱萸、人參、生薑,它們各有各的脾氣和作用,就像幾個性格不同的小夥伴,有時候可能會鬨點小矛盾。大棗就像一個熱心腸的老好人,跑過來把它們的性子都調和一下,讓整個方劑的藥力更平和、更穩定。”
“而且大棗本身也能給身體補充能量,就像給身體的防禦部隊送去了能量包,讓身體更有力量去抵抗疾病。就好比給士兵們加加油,讓他們更有勁兒戰鬥。所以大棗在這個吳茱萸湯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員哦!”
小弟子恍然大悟,興奮地說:“哇,原來這些藥材都這麼厲害呀!仙師,那這吳茱萸湯咋煮呢?我得好好學一學。”
張仲景仙師說:“把這四味藥材準備好後,加上七升水。這七升水啊,換算到現在差不多就是14斤水呢,可不是個小數目哦,就像拎著一大桶水,挺沉的。然後開始煮,一直煮到最後剩下二升水。把藥渣去掉,剩下的藥汁呢,每次溫服七合,一天要喝三次。”
小弟子調皮地問:“仙師,這七合又是多少呀?這古代的單位可真讓人暈頭轉向。”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這七合呀,差不多就是現代的140毫升左右。你就找個差不多大小的容器,量好每次喝的量就行啦。溫服就是要把藥汁溫熱了再喝,可彆喝涼的哦,不然對胃不好,藥效也發揮不出來啦。就像你喝熱湯才舒服,喝涼湯可能會鬨肚子呢。想象一下,胃就像一個小暖爐,你給它灌進去涼颼颼的東西,它能樂意嘛,肯定得鬨點小脾氣。”
小弟子又問:“仙師,煮藥的時候有沒有啥要特彆注意的呀?”
張仲景仙師認真地說:“煮藥的時候啊,火候很重要。一開始要用大火把水燒開,就像把水壺放在火上,讓水快速熱起來,‘咕嚕咕嚕’地冒泡,這時候就像在給藥材們喊起床號,讓它們趕緊活躍起來。然後轉小火慢慢煮,這樣藥材裡的有效成分才能充分溶解到水裡。這就好比燉紅燒肉,一開始大火燒開,把肉表麵的血水啥的去掉,然後小火慢燉,肉才能慢慢入味,變得軟爛好吃,藥也是這個道理。小火慢燉的時候,藥材們的精華就一點點釋放到水裡啦。”
“還有啊,煮藥的鍋也有講究。最好用砂鍋或者瓦罐,因為它們受熱均勻,能更好地保留藥材的藥性。可彆用鐵鍋或者鋁鍋,這些金屬鍋就像愛搗亂的調皮鬼,可能會和藥材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就好比你用不同的鍋炒菜,味道可能就不一樣。用錯了鍋,這吳茱萸湯的效果可能就大打折扣啦!要是用鐵鍋煮,說不定煮出來的藥就像變了個‘怪模樣’,效果就沒那麼好啦。”
小弟子乖巧地點點頭,說:“我記住啦,仙師。那仙師,從中醫理論上來說,為啥會出現‘乾嘔,吐涎沫,頭痛’這種情況呢?”
張仲景仙師說:“小弟子呀,從中醫理論來講,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和脾胃虛寒、肝寒犯胃有關係。脾胃呢,就像身體裡的一個小火爐,正常情況下,這個小火爐火力十足,給身體提供源源不斷的溫暖和能量,讓我們渾身都有勁兒。但當脾胃虛寒的時候,這個小火爐的火就變小啦,就像快沒油的油燈,火苗忽閃忽閃的,身體就會感覺冷,尤其是胃這個區域,就像被放進了冰窖一樣。”
“這肝呢,和脾胃的關係那可是親密無間,就像一對好兄弟。當脾胃虛寒的時候,肝裡的寒邪就像一個愛搗蛋的壞小子,趁機‘跑’到胃裡搗亂,這就是肝寒犯胃。胃氣受到這股寒邪的影響,就開始不安分起來,往上逆行,於是就出現了乾嘔、吐涎沫的症狀。你可以想象一下,胃氣就像一群本來乖乖排隊的小朋友,突然被寒邪這個調皮鬼一攪和,就全都亂了套,開始到處亂跑。”
“那頭痛又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頭部的經絡和身體的臟腑是緊密相連的,就像一張密密麻麻的大網。胃裡的寒氣和上逆的胃氣,就像兩個不安分的小蟲子,順著經絡這張大網一路爬到腦袋裡。這一爬可不得了,導致頭部的氣血執行不暢,就像水管被堵住了,水流不順暢一樣。氣血不暢,腦袋就開始‘抗議’啦,於是就引起了頭痛。就好比一條水管,中間某個地方被堵住了,水就流不暢,甚至可能倒流,影響到其他地方。吳茱萸湯就是針對這種情況,通過散寒、降逆、補脾胃,把身體的這些問題都解決掉。它就像一個厲害的修理工,把身體裡出問題的地方都給修好,讓身體恢複正常。”
小弟子接著問:“仙師,那在古代,真的有人用吳茱萸湯治好‘乾嘔,吐涎沫,頭痛’的病嗎?”
張仲景仙師笑著說:“當然有啦!以前有個小村莊,也不知道咋的,好多人都出現了‘乾嘔,吐涎沫,頭痛’的症狀。一個個難受得不行,吃不下飯,睡不好覺,整個人都沒精打采的,整個村子都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裡。我去了之後,仔細給大家診斷,發現就是脾胃虛寒、肝寒犯胃導致的。”
“我就給他們開了吳茱萸湯,詳細告訴他們怎麼煮藥、怎麼喝藥。嘿,沒過幾天,這些人的症狀就明顯減輕啦。乾嘔次數變少了,涎沫也不怎麼吐了,頭痛也慢慢緩解啦。大家都特彆高興,對吳茱萸湯讚不絕口,說我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呢!有個大叔之前頭痛得都快受不了啦,整天躺在床上哼哼,喝了幾天吳茱萸湯後,能下地乾活了,還逢人就誇這藥神奇。還有個小姑娘,之前老是乾嘔,吃啥都吐,喝了藥之後,不僅不吐了,還能開開心心地吃飯啦,那小臉都變得紅撲撲的。”
小弟子興奮地說:“哇,太神奇啦!那仙師,在現代社會,‘乾嘔,吐涎沫,頭痛’這種情況還常見嗎?”
張仲景仙師說:“在現代社會呀,這種情況還是挺常見的。你瞧瞧現在的人,生活壓力那叫一個大,經常熬夜,晚上不睡覺,白天沒精神,就像個沒魂的木偶。飲食也不規律,喜歡吃那些生冷、油膩的食物,什麼冰淇淋、炸雞、漢堡,還愛喝冷飲,冰可樂、冰奶茶啥的,這些東西就像一顆顆小炸彈,把脾胃炸得‘千瘡百孔’。脾胃一受傷,就容易出現虛寒的情況。”
“再加上現在的人情緒波動也大,一會兒高興得蹦起來,一會兒又難過地掉眼淚,這肝的疏泄功能也可能受到影響。肝和脾胃關係那麼好,脾胃出問題,肝也跟著‘鬨脾氣’,肝寒就容易犯胃。這麼一來,就很容易出現‘乾嘔,吐涎沫,頭痛’這些症狀。就好比一個房子,根基(脾胃)不穩,再加上外麵有點風吹草動(情緒、飲食),房子裡的各種問題就都冒出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