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辨痙陰陽易差後病脈證並治(五)
話說在那古色古香的中醫草堂裡,陽光透過窗戶紙,灑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線。小弟子眨巴著大眼睛,滿臉好奇地湊到張仲景仙師跟前,撓撓頭問道:“仙師啊,我一直想不明白,為啥風病這玩意兒,要是用攻下的法子治療,就會出現痙病;要是再給發發汗呢,又肯定會導致拘急。這到底是啥道理呀?”小弟子這一問,就像在平靜的湖麵扔了顆小石子,瞬間激起層層漣漪,把大家的好奇心都給勾起來了。
張仲景仙師一聽,捋了捋那長長的胡須,微微一笑,心想這小弟子還挺愛琢磨。於是,他清了清嗓子,開始慢悠悠地講起來:“小弟子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咱先來說說這風病,風這東西,在咱們中醫裡就像個調皮搗蛋的小鬼,到處亂竄。風邪一旦鑽進人體,就開始搗亂,讓身體的氣血執行不順暢,就像原本暢通的大馬路,突然被一堆障礙物給堵住了,車啊人啊都走不動道兒了。”
仙師停頓了一下,喝了口茶,接著說:“這時候呢,要是咱們直接用攻下的方法,就好比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著推土機去推路障。表麵上看,好像把路障推走了,可實際上啊,身體裡的正氣也被這一推給推傷了。正氣就好比咱們身體裡的一支精銳部隊,負責保衛咱們的身體。正氣一受傷,就像軍隊打了敗仗,沒了戰鬥力,這風邪就更囂張了,它就會進一步侵犯到筋脈。筋脈這東西,就像咱們身體裡的橡皮筋,得有充足的氣血滋養著,才能又軟又有彈性。現在氣血因為正氣受傷供應不足了,筋脈就像沒了水分的橡皮筋,變得又乾又硬,這不就出現痙病了嘛,人就會抽筋、抽搐,難受得很呐!”
小弟子聽著,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道:“仙師,那為啥下之會傷正氣,進而導致痙病呢?能不能說得再詳細點呀?”
張仲景仙師笑著點點頭,耐心地解釋道:“小弟子啊,這攻下之法,一般用的都是些猛藥,就像一群虎狼之師,它們在身體裡橫衝直撞,把那些該排出去的和不該排出去的東西,一股腦兒地都往下趕。這就好比打掃房間,你拿著大掃帚一頓亂掃,不僅把灰塵垃圾掃走了,連一些有用的小擺件可能都給掃壞了。在咱們身體裡,這些有用的東西就是正氣。正氣被傷了之後,身體的抵抗力就下降了。”
“而風邪這家夥,就像個狡猾的小偷,專門瞅準你家大門沒鎖好(正氣虛弱)的時候溜進來。風邪侵犯到筋脈後,會讓筋脈的氣血執行變得更糟糕。你想啊,筋脈得不到充足的氣血滋養,就像植物得不到水和陽光,慢慢就枯萎了,變得僵硬起來。人身上的筋脈要是僵硬了,可不就會出現痙病嘛,胳膊腿兒都不聽使喚,抽抽巴巴的,這多遭罪呀!”
小弟子皺著眉頭,繼續追問道:“仙師,我明白了下之會痙的道理,那為啥複發汗,就一定會拘急呢?這發汗不也是治病的方法嗎?”
張仲景仙師摸了摸小弟子的頭,說道:“小弟子,這發汗確實是治病的方法,但得用對地方、用對時候。風病的時候,身體已經被風邪折騰得夠嗆了,正氣本來就有點虛弱。這時候要是再發汗,就好比在一個已經漏水的桶上又使勁兒往外倒水。發汗的藥呢,會讓身體裡的津液往外跑,津液就像咱們身體裡的潤滑油,能讓各個器官、組織順暢地工作。津液大量流失後,身體就像一台缺了潤滑油的機器,運轉起來就不順暢了。”
“尤其是筋脈,它對津液的依賴可大了。津液少了,筋脈就得不到足夠的滋潤,就像乾旱地區的土地,乾裂得不行。這筋脈一乾裂,就會拘攣收緊,人就會感覺胳膊腿兒緊緊的,動彈不得,這就是拘急。所以啊,風病的時候,不能隨便發汗,不然會讓病情雪上加霜。”
為了讓小弟子徹底明白,張仲景仙師想了想,又說道:“小弟子,我再給你打個比方吧。咱們的身體就像一座大房子,風邪呢,就是一群不請自來的小怪獸,闖進了房子裡搗亂。攻下之法就好比你請了一群粗暴的壯漢來趕小怪獸,結果小怪獸沒趕乾淨,房子裡的傢俱啥的還被壯漢們給砸壞了(傷了正氣)。這房子裡的正氣一受損,風邪小怪獸就更得意了,還跑去房子的筋脈‘房間’裡搗亂,把筋脈搞得亂七八糟,出現痙病。”
“而發汗呢,就像房子本來就有點漏雨(正氣虛弱),你還把房子裡儲存的水(津液)都給放光了。沒了水,房子裡那些像橡皮筋一樣的筋脈(筋脈依賴津液滋養),就變得乾巴巴、緊繃繃的,這不就拘急了嘛。這下你該明白為啥風病下之則痙,複發汗必拘急了吧?”
小弟子拍了拍腦袋,恍然大悟道:“哎呀,仙師,我這下徹底明白啦!原來風病的治療門道這麼多,不能隨便亂來呀。”
張仲景仙師笑著點點頭說:“對嘍,中醫治病講究的就是一個辨證論治,每個病、每個病人的情況都不一樣,用藥得像用兵一樣,精準巧妙。就拿風病來說,要是不瞭解這些原理,盲目地攻下或者發汗,那不僅治不好病,還會給病人帶來更多的痛苦。”
這時,旁邊的另一個小弟子也湊了過來,好奇地問:“仙師,那風病到底該怎麼正確治療呀?有沒有什麼特彆的方法?”
張仲景仙師看了看他,說道:“這風病啊,得根據具體的症狀和病人的體質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一般來說呢,如果風邪在肌表,也就是剛入侵身體不久,咱們可以用一些溫和的解表藥,就像給房子門口派幾個精明的衛士,把風邪小怪獸給攔住,然後慢慢把它們趕走。這些藥能讓風邪隨著汗液排出體外,但又不會過度損耗津液和正氣。”
“比如說桂枝湯,這可是個經典的方子。桂枝就像個勇敢的先鋒,能發散風寒,把風邪從肌表趕走;白芍呢,就像個貼心的助手,能和桂枝相互配合,調和營衛,讓身體的氣血執行恢複正常;生薑、大棗能補充脾胃的能量,就像給身體這座大房子的後勤部門加加油,讓正氣更充足;甘草則能調和諸藥,讓整個方子的藥性更加平和,就像一個和事佬,把大家都團結在一起,共同對抗風邪。”
小弟子聽得入了神,又問:“仙師,如果風病已經發展得比較嚴重了,侵入到身體內部了,那該怎麼辦呢?”
張仲景仙師思索了一下,說道:“要是風邪深入了,那就需要根據它侵犯的臟腑和氣血的情況來用藥。如果風邪和濕邪勾結在一起,導致關節疼痛、腫脹,這時候就得祛濕通絡。像獨活寄生湯就挺合適,獨活能祛風濕,通經絡,還能止痛,就像個開路先鋒,在濕邪的‘沼澤地’裡開出一條路;桑寄生、杜仲這些能補肝腎、強筋骨,因為肝腎和筋骨關係密切,肝腎強壯了,筋骨才能更好地抵禦風邪;當歸、川芎能活血化瘀,讓氣血執行更順暢,就像給堵塞的河道疏通疏通,讓水流得更暢快。”
“但不管用什麼方子,都要時刻關注病人的正氣和津液。就像蓋房子,既要趕走搗亂的小怪獸,又不能把房子給拆了。治病的同時要顧護好身體的根本,這樣才能讓病人真正恢複健康。”
這時,第一個提問的小弟子又說話了:“仙師,您說風病誤治會出現痙病和拘急,那這痙病和拘急有沒有辦法緩解和治療呢?”
張仲景仙師點點頭,說道:“當然有辦法。痙病主要是筋脈失養導致的,治療的時候就得滋養筋脈,調和氣血。可以用一些養血柔筋的藥,像芍藥甘草湯。白芍能養血斂陰,讓血液充足,就像給乾涸的土地澆澆水;甘草能緩急止痛,和白芍搭配在一起,能讓緊張的筋脈放鬆下來,就像給緊繃的橡皮筋鬆鬆勁兒。”
“對於拘急呢,同樣要補充津液,滋養筋脈。除了用藥,還可以配合一些食療的方法。比如說用豬蹄和黃豆一起燉湯喝,豬蹄富含膠原蛋白,能補充身體的津液,就像給身體的‘潤滑油’工廠加加油;黃豆能健脾益氣,幫助身體更好地吸收營養,增強正氣。經常喝這個湯,對緩解拘急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