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 辨痙陰陽易差後病脈證並治(十七)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辨痙陰陽易差後病脈證並治(十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話說在那個古色古香的醫館裡,陽光透過窗戶紙,灑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線,照在擺滿草藥的架子上。小弟子一臉好奇,像隻充滿求知慾的小猴子,蹦蹦跳跳地跑到張仲景仙師麵前。

小弟子眨巴著大眼睛,問道:“仙師呀,我最近一直琢磨一個事兒,就是大病好不容易好了之後,有的人咋老是喜歡流口水,而且這毛病還一直好不了,這是咋回事兒呢?有沒有啥能治的方子呀?”

張仲景仙師一聽,捋了捋那長長的白鬍子,笑著說:“小弟子啊,你問的這個問題還挺有意思。這大病差後,老是喜唾,久久不好,是因為胸上有寒呐。啥叫胸上有寒呢?咱中醫講究啊,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各個部分都相互關聯。這胸呢,就好比一個重要的指揮部,裡麵藏著咱們的心肺等重要臟器。要是這兒受了寒,就像指揮部進了壞蛋,整個秩序就亂套啦。寒邪在這兒搗亂,就會影響到津液的正常執行。津液呢,就好比身體裡的小河流,本來應該安安靜靜地在自己的河道裡流淌,現在被寒邪這麼一攪和,就開始亂跑,結果就從嘴裡流出來,變成口水啦。”

小弟子聽得似懂非懂,又問:“那仙師,這咋治呢?有沒有啥神奇的辦法?”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說:“當然有啦!這就得用到咱們的理中丸。這理中丸啊,就像一群厲害的小衛士,專門去把胸上的寒邪趕走,讓身體恢複正常。”

接著,張仲景仙師開始介紹理中丸的方子:“這理中丸的方子可不複雜,就四味藥。首先是人參,三兩。換算成現在的重量呢,就是3乘以5等於15克。這人參與咱身體的關係可大啦,從中醫理論來說,它能大補元氣。元氣是啥呢?就好比是身體這台大機器運轉的動力源,要是元氣不足,機器就轉得慢吞吞的。人參能給咱們的元氣加加油,讓身體有勁兒。而且它還能補脾益肺,這脾和肺就像身體裡的兩個重要小夥伴,脾負責把吃進去的食物轉化成營養,肺負責呼吸,把氧氣送到身體各個地方。人參能讓這倆小夥伴工作得更帶勁,身體也就更健康啦。”

“再說說乾薑,也是三兩,15克。乾薑這味藥啊,性子可烈啦,就像一團熱情的小火苗。它能溫中散寒,專門對付咱們身體裡的寒邪。你想啊,那寒邪在身體裡搗亂,就像冬天的冰雪,把咱們身體的一些地方凍住了。乾薑這團小火苗一去,就能把冰雪融化,把寒邪趕走。它能溫暖脾胃,讓脾胃這個消化食物的大工廠能正常開工。脾胃暖和了,消化功能就變強啦,吃嘛嘛香。”

“還有甘草,同樣三兩,15克。甘草在這個方子裡,就像個和事佬,起著調和諸藥的作用。你想啊,人參、乾薑、白術這幾位小夥伴,雖然都很厲害,但脾氣性格不太一樣,要是各自為政,那可不行。甘草就負責在中間協調,讓它們團結一心,共同對抗寒邪。而且甘草本身也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的作用,能幫著其他藥材一起把身體調理好。”

“最後是白術,三兩,15克。白術可是健脾祛濕的高手。前麵說了,寒邪搗亂會影響津液執行,導致身體裡有濕氣。白術就像個勤勞的清潔工,能把身體裡多餘的濕氣都打掃乾淨。同時,它還能加強脾胃的功能,讓脾胃變得更加強壯,更好地消化食物,吸收營養。”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又問:“仙師,那這理中丸咋做呀?”

張仲景仙師說:“這做法也不難。把這四味藥,人參、乾薑、甘草、白術,都拿來,先搗篩。啥叫搗篩呢?就是把它們都搗成碎末,然後用篩子篩一篩,讓它們的顆粒更均勻。接著,用蜂蜜來和這些藥末,就像咱們平時和麵團一樣,把它們和成丸子。這丸子要做成像雞蛋黃那麼大。做好之後呢,吃的時候,拿幾合沸湯,也就是煮開的熱水,把一丸藥放進去,研碎了,然後溫溫地喝下去。一天喝三次,晚上再喝兩次。要是喝了之後,感覺肚子裡還沒熱乎起來,那就再加點量,喝到三四丸也成。”

小弟子恍然大悟,說:“哇,仙師,原來這理中丸這麼厲害呀!我可得好好記住。”

張仲景仙師笑著點點頭,說:“是啊,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這些方子,都是寶貝。你要好好學習,以後就能幫到更多的人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