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爆笑詳解版 辨痙陰陽易差後病脈證並治(十八)
話說在古代的醫館裡,那可是人來人往,熱鬨非凡。這天,小弟子一臉愁容,像個小尾巴似的,緊緊跟著張仲景仙師。終於,小弟子憋不住了,扯著仙師的衣角,可憐巴巴地問:“仙師呀,仙師,我一直想不明白,為啥傷寒解後,有的人會虛贏少氣,氣逆欲吐呢?這到底是咋回事呀?”
張仲景仙師停下腳步,轉過身來,摸了摸自己長長的胡須,笑著說:“小弟子呀,你這問題問得好。聽為師給你慢慢講來。這傷寒啊,就好比一場來勢洶洶的敵軍,在咱們身體裡橫衝直撞,攪得各個臟腑都不得安寧。好不容易咱們身體裡的正氣把敵軍給打敗了,可這戰爭過後,身體就像被洗劫過的村莊,一片狼藉呀。”
“你說的虛贏少氣呢,就是身體經過這場大戰,元氣大傷。這元氣就好比咱們身體的糧草,糧草不足了,人就會變得虛弱,沒力氣,感覺乾啥都提不起勁兒。就像一輛車,沒油了,咋開都跑不快。”
“那氣逆欲吐又是為啥呢?這就好比身體裡的交通秩序亂套了。本來氣應該順著一條道兒好好走,結果這傷寒一鬨,氣就像一群調皮的孩子,到處亂跑,往上衝,就導致胃氣也跟著往上走,胃氣一上逆,人就會感覺惡心,想吐。”
小弟子聽得眼睛睜得大大的,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問:“仙師,那該咋辦呀?有沒有啥好辦法能解決這問題?”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自信滿滿地說:“當然有辦法啦!遇到這種情況呀,咱們就用竹葉石膏湯來對付它。”
說著,張仲景仙師就開始介紹起這竹葉石膏湯的配方:“這竹葉石膏湯啊,裡麵有七味藥材,就像七個身懷絕技的大俠,一起聯手對抗身體的不適。”
“首先是竹葉,用二把。你可彆小看這竹葉,它就像個清新小衛士,性味甘、淡,寒。歸心、肺、胃經。在這個方子裡,它能清熱除煩。你想啊,身體經過傷寒折騰,就像剛打完一場大火仗,熱得不行,還心煩意亂。竹葉就像一陣清涼的風,把這股熱和煩都給吹走了。換算成現在的重量呢,大概一把竹葉算20克,那二把就是40克。”
“再看這石膏,得用一斤。石膏可是個清熱瀉火的大力士,性味辛、甘,大寒。歸肺、胃經。它能把身體裡那些像火山爆發一樣的熱邪給降下來,就像給滾燙的開水加上一大塊冰,一下子就把溫度降下來了。一斤換算成現在就是50克。”
“還有半夏,用半升,得洗乾淨。半夏這味藥啊,就像個交通警察,專門管氣的執行。它性味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能降逆止嘔,把那些不聽話往上跑的胃氣給拉回來,讓氣的執行恢複正常。半升半夏換算成現在的重量,大概是25克左右。”
“人參也很重要哦,要用三兩。人參可是大補元氣的寶貝,就像給身體一下子注入了滿滿的能量。性味甘、微苦,微溫。歸脾、肺、心、腎經。能讓咱們身體虛弱的元氣迅速恢複,就像給沒油的車加上了優質的汽油。三兩就是15克。”
“麥門冬呢,用一升。它就像個貼心的小棉襖,性味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能養陰生津,潤肺清心。身體經過傷寒,津液就像被曬乾的小溪,都快乾涸了。麥門冬能給身體補充津液,讓身體重新變得滋潤起來。一升麥門冬大概是50克左右。”
“甘草,用二兩,還得炙一下。甘草就像個和事佬,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它能調和諸藥,讓方子裡的各種藥材更好地配合,發揮出最大的功效。二兩就是10克。”
“最後還有粳米,用半升。粳米在這裡就像個後勤部長,性味甘,平。歸脾、胃經。能益氣和中,滋養脾胃。脾胃就像身體的糧倉,經過傷寒的折騰,糧倉也有點受損了。粳米能幫助脾胃恢複元氣,讓身體更好地吸收營養。半升粳米大概是25克左右。”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問:“仙師,那這竹葉石膏湯具體咋製作呀?”
張仲景仙師耐心地說:“這製作方法也不難。咱們先準備好一鬥水,差不多就是現在的2000毫升左右。把竹葉40克、石膏50克、半夏25克、人參15克、麥門冬50克、甘草10克這六味藥材一股腦兒放進水裡,先用大火煮,把水煮到剩下六升,大概就是1200毫升左右。然後把藥渣撈出來扔掉,就像把戰場上的敵人殘骸清理掉。”
“接著呢,把25克粳米放進去,繼續煮,一直煮到米熟了。這時候,湯也就熬成了,最後把米撈出來。為啥要把米撈出來呢?因為咱們喝的是這個湯的藥力,米已經完成它的使命啦。煮好的湯,每次溫服一升,差不多就是200毫升,一天喝三次。”
小弟子恍然大悟,開心地說:“哇,仙師,我終於明白了。這竹葉石膏湯聽起來好厲害呀,就像一支超級戰隊,專門對付傷寒解後的那些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