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卿探案 第152章 苔痕印鐵證
忠勇祠的銅鈴在晨風中輕響,沈少卿推開虛掩的木門時,撞見周伯正用軟布擦拭蓮承宇的畫像。畫像上新裱了綾邊,祖父的眉眼在晨光裡透著溫潤——那是當年父親偷偷請畫師畫的,藏在衣櫃夾層裡躲過了抄家,如今終於能堂堂正正掛在祠堂正中。
“少卿來了。”周伯轉過身,手裡的布巾還沾著桐油,“剛給畫像上了層護色漆,以後就不怕潮了。”他指了指畫像下方的供桌,“按察司昨晚送了新的卷宗來,說是在按察使老宅搜出來的,你看看有沒有用。”
沈少卿拿起那疊泛黃的卷宗,封皮上寫著“蓮案附卷”四個字,紙頁邊緣已經發脆。他小心地翻開,。
“就是這個!”沈少卿展開手稿,泛黃的宣紙上用狼毫勾勒著海岸線,墨色均勻,線條流暢,標注的“倭寇據點”實為明軍哨所,旁邊還有祖父的小字批註:“此處需增派巡邏兵三人”。他忽然發現,手稿邊緣有幾處極淡的硃砂印記,像是用指甲刮過——這是祖父的習慣,遇爭議標注會用指甲輕刮做標記,絕非後人添改。
“拿官方存檔的海防圖來!”趙禦史讓人取來現存的《嘉靖東南海防圖》,兩相對比,手稿上被誣陷的“倭寇據點”在官方圖中明確標注為“明軍汛地”,添改痕跡一目瞭然。
傍晚時分,證據被快馬送往京城。沈少卿坐在按察司的石階上啃乾餅子,周伯不知何時跟了來,遞上一瓦罐熱粥:“趙禦史說,聖上看了手稿,龍顏大怒,已經下旨重審此案。”
“周伯,你看這手稿。”沈少卿指著卷軸末端,那裡有個極小的蓮花印章——是祖父的私印,“當年他總說,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做人就得這樣。”
周伯舀了勺粥遞給他:“你祖父要是看見今天,怕是要掉眼淚。”
沈少卿接過粥碗,熱氣模糊了視線。他忽然想起小時候,祖父教他畫海防圖,握著他的手在宣紙上勾勒海岸線:“畫地圖要準,做人要正,哪怕被潑臟水,骨頭縫裡也得乾淨。”那時他不懂,此刻捧著溫熱的手稿,忽然就懂了——所謂堅守,就是明知會被汙泥包裹,也要在心底留一塊乾淨的地方,讓真相的種子能生根發芽。
三日後,聖旨傳到蓮塢:“蓮承宇忠勇可嘉,著恢複名譽,追贈‘海防都尉’;涉案人員一律革職查辦,抄沒家產;蓮氏後人沈少卿,襲‘海疆巡防’之職,負責修訂東南海防圖。”
忠勇祠的香火更旺了。沈少卿把海防圖手稿裝裱後掛在祠堂,旁邊添了塊新石碑,刻著“鐵證昭雪”四個大字。百姓們來祭拜時,總會駐足看那手稿,聽差役講蓮家的故事。
“少卿哥,這手稿以後會一直放在這兒嗎?”阿珠抱著剛繡好的蓮花帕子進來,帕子上繡著三朵含苞的蓮,“我想讓孩子們都看看,啥叫‘清者自清’。”
沈少卿望著窗外,海麵上的漁船正歸港,夕陽把海水染成一片金紅。他忽然想起祖父手稿裡的一句話:“海有潮汐,事有終始,唯真相如礁石,潮退自現。”
是啊,就像海邊的礁石,任憑浪打千年,該露的棱角總會露出來。而那些附著在上麵的青苔,不是汙點,是時光給堅守者的勳章。
他拿起筆,在新的海防圖上落下第一筆——筆尖劃過紙麵,像劃過祖父當年未走完的路。這一次,他要把每一處海岸線都畫得清清楚楚,讓所有的堅守,都能在陽光下坦然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