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卿探案 第41章 梅花鏢與青銅鏡
沈少卿將三枚銅錢重新串好,紅繩在頸間係了個死結。晨光透過糧倉的破窗照進來,在他鎖骨處投下細碎的光斑,銅錢上的“蘇”字被映得格外清晰。
“這鏢牌的棱角都磨圓了。”顧衍之湊過來看,指尖劃過銅錢邊緣,“想必你娘當年經常摩挲它。”
沈少卿沒說話,隻是摸出秦伯給的梅花乾,取了三朵夾進賬冊。乾燥的花瓣帶著淡淡的香,和母親留在舊衣櫃裡的熏香一個味道。他忽然注意到賬冊最後一頁的地圖上,十二處藏糧點旁都畫著個極小的符號——有的是梅花,有的是月牙,還有的是個簡筆畫的鏢師。
“這些符號是什麼意思?”他指著其中一個刻著“鏡”字的符號問秦伯。
秦伯正用布擦拭那把救過沈少卿的短刀,聞言抬眼:“那是蓮教的暗號,對應看守人的身份。‘鏡’指的是他們的掌鏡使,據說這人最擅長易容,能用銅鏡照出人的真身,當年你娘就是被他騙了,才中了埋伏。”
“易容?”顧衍之來了興致,“是不是像話本裡寫的,貼層人皮就能變成另一個人?”
“比那厲害。”秦伯放下刀,從地窖裡翻出個布滿銅鏽的青銅鏡,鏡麵模糊不清,“這是從你孃的遺物裡找出來的。掌鏡使的銅鏡能照出偽裝,但這麵鏡是你娘請鑄鏡師特製的,反過來用,能照出易容者的破綻。”
沈少卿接過銅鏡,入手冰涼。他對著鏡子照了照,鏡中自己的影像邊緣竟泛著層淡淡的紅光。秦伯說,這是因為他身上有母親的血脈,若是遇到易容者,對方的影像邊緣會泛黑氣。
“第一處藏糧點在黑風嶺,符號是‘鏡’,正好試試這銅鏡的用處。”顧衍之將賬冊捲起來插進腰間,“我去備馬。”
黑風嶺的山道比想象中陡峭,兩旁的鬆樹像張牙舞爪的鬼怪。沈少卿騎著馬走在中間,青銅鏡掛在胸前,隨著馬身顛簸輕輕晃動。行至半山腰,忽然撞見個樵夫背著柴捆下來,見了他們就笑:“幾位是去山裡采藥?前麵塌方了,過不去呢。”
沈少卿注意到他腰間彆著個酒葫蘆,和賬冊裡記載的掌鏡使信物一模一樣。他不動聲色地摸出銅鏡,假裝整理衣襟,鏡麵不經意地掃過樵夫——對方影像的脖頸處果然有圈黑氣。
“多謝提醒,我們繞路走。”沈少卿勒住馬,等樵夫走遠了,才低聲道,“是掌鏡使。”
顧衍之立馬拔刀:“追?”
“不急。”秦伯按住他,“他故意引我們繞路,說明藏糧點就在附近。你們看他柴捆上的露水,新鮮得很,定是剛從藏糧點出來。”
三人順著樵夫來的方嚮往密林裡走,果然在一處山坳裡發現了個隱蔽的山洞,洞口用藤蔓遮掩著,隱約能聞到糧食的黴味。沈少卿舉起銅鏡靠近,洞口的藤蔓在鏡中泛著黑氣——是人為佈置的偽裝。
“裡麵有人說話。”顧衍之貼在石壁上聽了會兒,“好像在爭論要不要轉移糧食。”
沈少卿忽然想起母親日記裡的話:“對付易容者,要攻其不備。”他將銅鏡交給顧衍之,自己從行囊裡取出母親留下的那支訊號箭——箭頭塗著能散發煙霧的藥粉,是當年鏢局的獨門暗器。
秦伯則撿起幾塊石子,用彈弓瞄準洞口的藤蔓。三人對視一眼,沈少卿數著“三、二、一”,訊號箭“咻”地射進洞,濃煙瞬間彌漫開來,同時秦伯的石子打掉了藤蔓,顧衍之揮刀衝了進去。
洞裡的兩個蓮教徒果然慌了神,其中一個嘶吼著撲過來,沈少卿認出他就是剛才的樵夫,隻是此刻臉上的皺紋已褪去,露出張年輕的臉。他舉鏡一照,對方揮來的刀在鏡中泛著黑氣,沈少卿側身避開,銅鏡順勢砸在對方手腕上——那家夥像被燙到一樣慘叫一聲,易容的臉皮竟剝落了一小塊,露出底下青紫色的胎記。
“是掌鏡使!”秦伯喊道,“他左胸有塊月牙形的疤!”
沈少卿想起賬冊裡的記載,掌鏡使的胎記和母親的梅花鏢是一對,當年兩人本是同門,後來反目。他忽然有了個主意,摸出那枚刻著“蘇”字的銅錢,朝掌鏡使擲了過去。
銅錢擦著對方的臉頰飛過,落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掌鏡使看到銅錢上的字,動作猛地一頓,眼神裡閃過絲複雜的情緒。就在這愣神的功夫,顧衍之的刀已架在他脖子上。
“為什麼幫蓮教?”沈少卿舉起青銅鏡,鏡中掌鏡使的影像黑氣彌漫,唯有心口處有個紅點。
對方沉默了許久,忽然笑了:“你娘當年用梅花鏢傷我時,也是這麼問的。”他指了指自己左胸的疤,“這不是疤,是她用鏢尖刻的‘悔’字,我帶了二十年,就是想讓她親眼看看,我沒忘當年的約定。”
原來掌鏡使當年是清風鏢局的學徒,因犯錯被逐,才投了蓮教,卻一直暗中給母親傳遞訊息。那些藏糧點的符號,其實是他留給母親的暗號。
“剩下的藏糧點……”沈少卿剛開口,就被掌鏡使打斷:“我畫了詳細的路線圖,比賬冊上的準。”他從懷裡掏出張羊皮紙,上麵蓋著個月牙形的火漆印,“告訴秦伯,當年的事,我贖清了。”
沈少卿接過羊皮紙,發現背麵畫著朵梅花,旁邊寫著“欠蘇女俠的,加倍還”。他忽然明白,母親的江湖,遠比他知道的更複雜,那些看似對立的人,其實都藏著段未了的羈絆。
“下山吧。”沈少卿將羊皮紙卷好,和賬冊放在一起,“下一處是‘月’字點,秦伯說那是你娘當年最喜歡的賞月台。”
顧衍之押著掌鏡使跟在後麵,忽然笑道:“這青銅鏡還真好用,就是照多了眼暈。”
沈少卿摸了摸胸前的銅鏡,鏡麵反射著陽光,像極了母親日記裡寫的那句:“江湖路遠,總有些光,能照出人心底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