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傑第五部 第591章 典史夜訪
四海貨棧的線索與那神秘的“安”字印記,如同投入靜湖的兩顆石子,在狄仁傑心中激起層層漣漪。他深知,對手行事周密狠辣,稍有風吹草動便可能打草驚蛇,故而嚴令元芳與如燕隻可遠觀暗查,不可貿然行動。
曾泰查閱了所能接觸到的卷宗,並未找到與“安”字印記直接關聯的明確記載,隻在一份前朝地方誌的附錄中,看到一句語焉不詳的記載:“大業末,洛口有‘安平倉’,掌漕糧中轉,後廢。”至於這“安平倉”是否使用過類似印記,則無從考證。
李元芳對趙典史的監視仍在繼續,發現此人行事頗為謹慎,除了例行公務,便是家與縣衙兩點一線,與四海貨棧的接觸似乎也僅限於那一次。貨棧那邊也一切如常,看不出什麼破綻。
就在調查似乎陷入僵局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折出現了。
這日晚間,狄仁傑正在客房內,就著油燈仔細研究那幾片殘破的紙片,試圖從中找出更多線索。曾泰在一旁整理日間筆記,李元芳隱在窗外暗處警戒。
忽聞樓梯響動,接著便是掌櫃殷勤的招呼聲:“趙爺,您怎麼有空過來了?快請進!”
趙爺?狄仁傑與曾泰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訝異。在這陳留縣,能被客棧掌櫃如此稱呼的“趙爺”,極有可能就是那位他們正在暗中調查的趙典史!
腳步聲徑直朝著他們房間而來。李元芳在窗外打了個隱蔽的手勢,示意隻有一人,且未見兵刃。
狄仁傑迅速將紙片收起,對曾泰使了個眼色。曾泰會意,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這時,敲門聲響起。
“請問,懷英先生可歇下了?”門外傳來的,正是日間李元芳描述的趙典史的聲音,語氣竟頗為客氣。
狄仁傑穩坐椅上,示意曾泰開門。
門開處,隻見一位身著青色便服、年約四旬、麵容精乾的中年人站在門外,正是趙典史。他目光快速在房內掃過,看到端坐的狄仁傑,臉上堆起笑容,拱手道:“冒昧打擾,先生莫怪。在下趙銘,忝為本縣典史。聽聞先生醫術高明,今日特來拜訪。”
狄仁傑起身還禮,神色平靜:“原來是趙典史,失敬。老朽不過一介遊方郎中,略通岐黃,當不得‘高明’二字。典史大人深夜到訪,不知有何見教?”他心中飛速盤算,此人突然來訪,意欲何為?是試探,還是另有所圖?
趙銘走進房間,曾泰不動聲色地關上門。
“先生過謙了,”趙銘笑道,“今日在衙中,聽同僚說起先生前日在街上施針救人,手法精妙,藥到病除,甚是欽佩。不瞞先生,在下近日也覺身體有些不適,心神不寧,夜難安寐,故而冒昧前來,想請先生診看一番。”
他說著,很自然地坐在了狄仁傑對麵的椅子上,伸出手腕。
狄仁傑心中冷笑,這藉口找得倒是圓滑。他麵上不露分毫,伸出手指搭在趙銘腕間,凝神診脈。脈象弦細略數,確有些許心火亢盛、肝氣不舒之象,倒不似完全作假。
“典史大人確是思慮過度,肝鬱化火,影響了心神安寧。”狄仁傑緩緩道,“待老朽為大人開一劑疏肝解鬱、清心安神的方子,調理幾日便好。”
“有勞先生了。”趙銘收回手,看似隨意地環顧了一下房間,目光在曾泰身上停留一瞬,又轉向狄仁傑,“先生是路過陳留?不知下一站欲往何處行醫?”
“懸壺之人,隨緣而行,並無定所。”狄仁傑模棱兩可地答道,一邊提筆寫著藥方,“或許在陳留再盤桓幾日,或許明日便走。”
“哦?”趙銘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光芒,“先生若無事,多留幾日也好。我們陳留雖是小地方,但去歲大水,百姓多有病痛,正需先生這樣的良醫。隻是……”他話鋒一轉,壓低了聲音,“先生行醫,接觸三教九流,還需多加小心。近來縣裡不太平,前些時日王主簿的事,先生想必也聽說了吧?”
終於切入正題了!狄仁傑筆下不停,澹澹道:“略有耳聞,說是意外落井,實在令人惋惜。”
“是啊,意外。”趙銘歎了口氣,語氣卻有些微妙,“王主簿生前,與在下還算相熟。他那人,性子是執拗了些,認死理。大水之後,整理那些泡壞的文書,更是較真得很,有時為了核對一個數字,能熬夜到天明……唉,或許就是太過勞累,纔不慎失足吧。”
他這番話,看似感慨,實則包含了大量資訊:點明王主簿性格“執拗”、“認死理”、“較真”,強調其整理文書“熬夜”、“核對數字”。這幾乎是在暗示,王主簿的死亡與他所從事的文書工作有關。
狄仁傑寫完藥方,吹乾墨跡,遞給趙銘,不動聲色地問道:“王主簿如此勤勉,實屬難得。卻不知是何等緊要文書,讓他如此費心?”
趙銘接過藥方,仔細摺好放入懷中,聞言笑了笑,那笑容卻有些意味深長:“無非是些陳年舊賬,大水一泡,更是湖塗賬了。上麵要求厘清,下麵自然就得辛苦。罷了,不提這些了。多謝先生藥方,診金多少?”
他巧妙地迴避了狄仁傑的問題,並主動結束了這個話題。
付過診金,趙銘起身告辭。走到門口,他忽然又回頭,狀若無意地說了一句:“對了,先生若在城中行醫,城西那邊最好少去,尤其是黑水蕩一帶,荒僻得緊,蛇蟲鼠蟻也多,不甚安全。”
說完,他便拱手離去。
房間內恢複了寂靜。李元芳從窗外悄然潛入,低聲道:“大人,他直接回了家,未見異常。”
曾泰看向狄仁傑,麵露憂色:“恩師,他此言何意?是警告?還是……?”
狄仁傑目光深沉,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趙銘今夜來訪,絕非求醫問藥那麼簡單。他主動提及王主簿,暗示其死亡與文書工作相關,最後又特意點出“黑水蕩”……這分明是已經知曉了他們今日的去向!
“他這是在敲山震虎,”狄仁傑緩緩道,“告訴我們,他知道我們在查什麼,也知道我們去了哪裡。讓我們知難而退。”
“那他為何不直接動手?”李元芳皺眉。
“或許是因為我們‘遊方郎中’的身份尚未完全摸清,或許是他們內部也有所顧忌,不願將事情鬨得更大。”狄仁傑分析道,“但無論如何,我們的行蹤已然暴露。這陳留縣,不能再待了。”
“恩師,我們下一步該如何?”曾泰問道。
狄仁傑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斷:“明日一早,我們離開陳留,但不是回神都,而是去汴州州治!趙銘一個小小的典史,絕無如此膽量和能量。他的背後,必然有更高層級的人物。這‘安’字印記和漕糧缺額的黑幕,根子恐怕不在陳留,而在汴州!我們直接去會一會那汴州官場!”
夜色漸濃,狄仁傑知道,對手已經張開了網。而他們,必須在這張網完全收緊之前,跳出去,直搗黃龍!趙銘的這次夜訪,非但未能嚇退他們,反而更加堅定了狄仁傑深入虎穴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