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狄仁傑第五部 第592章 汴州暗湧
次日拂曉,天色未明,狄仁傑四人便已收拾停當,結算了房錢,悄然離開了陳留縣城。馬車駛出城門時,晨霧尚未散儘,將遠處的田野和道路籠罩在一片朦朧之中。
車內,狄仁傑閉目養神,腦中卻思緒翻騰。趙銘的夜訪,如同在平靜的水麵投下了一塊巨石,漣漪已擴散開來。對手的警覺和試探,說明他們觸及的絕非法簡單的地方胥吏舞弊,而是一個組織嚴密、觸角可能已深入州府層麵的龐大網路。那神秘的“安”字印記,如同一個幽靈,徘徊在漕糧轉運的各個環節。
“恩師,我們抵達汴州後,是否仍以遊方郎中的身份活動?”曾泰低聲問道,打斷了狄仁傑的沉思。
狄仁傑緩緩睜開眼,眸中精光內斂:“暫且不變。敵暗我明,身份便是最好的掩護。汴州水更深,龍蛇混雜,我們需更加謹慎。元芳,如燕。”
“大人(叔父)。”兩人應道。
“抵達汴州後,我們分頭行事。元芳,你負責尋找合適的落腳點,需僻靜、安全,且易於觀察外界動靜。同時,留意汴州城防、衙署及主要碼頭、貨棧的分佈與守衛情況。”
“如燕,你先行一步,設法混入汴州城內。你的任務是摸清汴州官場的大致情況,尤其是刺史、長史、司馬等主要官員的為官風評、日常行止,以及城中各大商幫、尤其是與漕運相關勢力的動向。重點留意,有無與‘四海貨棧’類似,或可能與那‘安’字印記有關的商號、倉庫。”
“曾泰,你隨我身邊,依舊以學生身份,協助記錄、整理資訊,並與我一同‘行醫’,作為我們接觸市井、觀察民情的視窗。”
“是!”三人齊聲領命,各自明確了任務。
馬車沿著官道,不疾不徐地向汴州城行進。越靠近州治,官道越發寬闊平整,往來車馬行人絡繹不絕,其中不乏裝載著沉重貨物的漕船通過水道並行,或是由大隊民夫、騾馬轉運的糧包、鹽塊。空氣中彌漫著河水、塵土、汗水以及各種貨物混雜的濃烈氣息,一派漕運樞紐特有的繁忙景象。
午時前後,巍峨的汴州城牆終於出現在地平線上。其規模遠非陳留小縣可比,城牆高厚,垛口森然,城樓上旗幟招展,甲士巡弋。護城河寬闊,吊橋高懸,車馬人流在城門處排成了長隊,接受盤查。
狄仁傑等人混在人群中,耐心等待。他仔細觀察著城門守軍的查驗,發現盤查雖嚴,但主要針對大型商隊和形跡可疑之人,對於他們這樣看似尋常的行旅,並未過多為難。隻是,他注意到,守軍對帶有“漕”字標識的文書、貨物似乎格外關注,查驗也更為細致。
順利入城,汴州城內的繁華更是令人目不暇接。街道寬闊,可容數車並行,兩旁店鋪鱗次櫛比,旌旗招展。酒肆、茶樓、客棧、貨棧、銀號、當鋪……各行各業,應有儘有。叫賣聲、吆喝聲、車馬聲、腳夫號子聲交織在一起,彙成了一曲喧囂的市井交響。人流如織,三教九流,士農工商,乃至異域胡商,皆可見其身影。
“果然是天下一等的繁華之地。”曾泰透過車窗望著外麵,不禁低聲感歎。
狄仁傑卻微微蹙眉。這繁華背後,他感受到的是一種緊繃的氣氛。街道上,除了尋常的巡街武侯,還不時能看到身著不同號衣、眼神銳利的便裝漢子在人群中穿梭,目光掃視著過往行人,尤其是在各大衙署、碼頭和重要貨棧附近,這種無形的監控更為明顯。
按照計劃,如燕在一個熱鬨的街口悄然下了馬車,瞬間便融入了熙攘的人流,不見了蹤影。李元芳則駕馭著馬車,在城內看似隨意地轉了幾條街,最終在靠近城西、相對僻靜但並非荒涼的一條巷子裡,找到了一家名為“清源”的客棧。客棧不大,但收拾得乾淨整潔,後院有獨立的馬廄和水井,且位置巧妙,既避開了主乾道的喧囂,又毗鄰幾條可通往不同方向的巷道,易於進退。
安頓下來後,李元芳便外出,去熟悉汴州城的佈局,尤其是官署區和漕運碼頭的環境。狄仁傑則與曾泰在客棧稍事休息。
傍晚時分,李元芳與如燕先後歸來。
李元芳彙報道:“大人,汴州城主要官署集中在城東,刺史府、漕運使衙門、河南道按察使司等皆在此處,守衛森嚴。漕運碼頭則在城南汴水畔,規模宏大,日夜不停,有專門的漕兵把守。城中幾處較大的貨棧,也多集中在碼頭附近及城西。”
如燕的收獲更為具體,她今日扮作投親不遇、尋找活計的孤女,在茶坊、酒肆、成衣鋪等地方幫工打聽,得到了不少資訊:
“叔父,汴州刺史姓崔,名喚崔亮,出身博陵崔氏,到任不足兩年,官聲尚可,但據說性情較為溫和,不甚攬權。州府實務,多由長史吳永德處置。這吳長史是本地胥吏出身,深耕汴州官場多年,門生故舊極多,在漕運、刑名等方麵頗有勢力,據說與城中各大商幫關係密切。”
“另外,汴州司馬一職,自前任司馬數月前因‘急病’暴斃後,一直空缺,由長史吳永德暫代其職。”如燕特意強調了“急病暴斃”幾個字,這與他們之前掌握的官員死亡名單又對上了一位!
“至於商幫,”如燕繼續道,“城中最大的兩家,一是‘晉中鹽幫’,主要經營鹽業,與官府往來密切;另一家是‘江淮米行’,背景深厚,壟斷了相當一部分漕糧收購與轉運。那‘四海貨棧’在汴州亦有分號,規模不小,就設在城西,與晉中鹽幫的倉庫相距不遠。我試著靠近四海貨棧,發現其守衛看似鬆散,實則外鬆內緊,有暗哨。”
“還有一事,”如燕壓低聲音,“我在一處茶攤,聽兩個老吏模樣的人閒聊,隱約提到去歲大水後,不僅是陳留,汴州這邊也有一些陳年賬目需要重新核對清理,涉及不少‘前朝舊製’下的倉儲記錄,頗為麻煩,還死了個老書吏,也是意外落水……”
線索愈發清晰了!狄仁傑目光沉靜。汴州長史吳永德,暫代司馬職權,胥吏出身,根基深厚,與商幫關係密切;接連有掌管文書或涉及倉儲、漕運的官員“意外”死亡;清理涉及“前朝舊製”的賬目……這一切,都與陳留縣的發現遙相呼應。那個隱藏在幕後的黑手,其操控範圍,顯然覆蓋了整個河南道的核心——汴州!
“吳永德……”狄仁傑輕輕念著這個名字,“曾泰,你明日開始,設法接觸一些州學的學子或不得誌的文人,從他們口中,瞭解這位吳長史更具體的情況,尤其是其出身、升遷軌跡,以及與外間商號的關聯。”
“元芳,你重點盯住四海貨棧汴州分號,以及晉中鹽幫、江淮米行這幾處,留意進出之人,特彆是與官府有牽連者。”
“如燕,你繼續在市井中撒網,重點打聽與‘安’字印記、前朝舊製倉儲,以及那些死亡官員相關的任何瑣碎資訊,哪怕是傳言也好。”
“至於我,”狄仁傑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汴州城漸起的燈火,“明日,我便在這汴州城裡,重操舊業,會一會這龍潭虎穴裡的各方‘鬼神’。”
夜幕降臨,汴州城燈火璀璨,勾勒出遠比陳留繁華壯麗的輪廓。然而,在這片璀璨之下,狄仁傑卻看到了交織的權力、貪婪與殺機。他知道,真正的較量,此刻才真正開始。他必須像最高明的醫者一樣,望聞問切,從這龐大城市的脈搏中,診斷出那致命的病灶所在。前路凶險,但他毫無懼色,唯有抽絲剝繭,探尋真相的決心,在胸中熊熊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