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神探狄仁傑第五部 > 第594章 吳府深潭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神探狄仁傑第五部 第594章 吳府深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次日巳時,天色清明,春日暖陽灑在汴州城的青石板路上。狄仁傑依舊是一身半舊青袍,背著藥箱,曾泰扮作學生緊隨其後,兩人步履從容地向著城東吳府走去。李元芳則早已按照計劃,隱在暗處,如影隨形。如燕也已在吳府周邊佈下眼線,留意任何風吹草動。

吳府位於城東毓秀坊,此處多是官宦宅邸,高牆深院,朱門大戶,街麵比之城西市井清淨了許多,偶有馬車駛過,也是悄然無聲。吳永德的府邸在其中並不算最顯赫,但門樓也自有一番氣派,黑漆大門上銅環鋥亮,門前兩尊石獅雖不大,卻雕工精細,目光炯炯。

昨日遞帖的那位管家早已候在門外,見到狄仁傑二人,臉上堆起熱情卻不失分寸的笑容,快步迎上:“懷英先生果然信人,快請進,我家老爺已等候多時了。”

“有勞管家引路。”狄仁傑微微頷首,神態自若。

踏入吳府,但見庭院深深,佈局精巧。繞過影壁,是寬敞的前院,青磚鋪地,潔淨無塵,兩側植有幾株蒼勁的古柏。穿過一道月亮門,便進入了內院。迴廊曲折,連線著幾進院落,雖無過分奢華的裝飾,但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皆見章法,透著一種沉澱下來的底蘊和低調的威嚴。偶爾可見仆役丫鬟低頭穿行,步履輕快,秩序井然。

管家引著二人來到一處名為“靜心齋”的書房外,躬身道:“老爺,懷英先生到了。”

“快請。”裡麵傳來一個溫和卻中氣十足的聲音。

管家推開門,側身讓狄仁傑與曾泰入內。

書房內陳設雅緻,四壁書架林立,卷帙浩繁,空氣中彌漫著澹澹的書卷氣和檀香。臨窗的書案後,端坐著一位年約五旬、麵容清臒、留著三縷長須的男子,身著藏青色常服,頭戴方巾,正是汴州長史吳永德。他見狄仁傑進來,放下手中的書卷,起身相迎,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笑容:“這位便是懷英先生吧?久仰先生醫術高明,昨日聽聞先生在聚賢場施醫贈藥,仁心仁術,吳某欽佩不已,冒昧相請,還望先生勿怪。”

“吳長史言重了。”狄仁傑拱手還禮,不卑不亢,“老朽山野之人,略通微末技藝,當不得‘高明’二字。長史大人公務繁忙,能撥冗相見,已是榮幸。”

“先生過謙了,快請坐。”吳永德熱情地招呼狄仁傑和曾泰在客位坐下,又命侍女奉上香茗。

寒暄幾句後,吳永德切入正題,言道自己近日政務繁忙,頗感心神耗損,夜寐不安,食慾不振,想請狄仁傑診看調理。

狄仁傑依言為其診脈。指下感覺吳永德脈象弦細,確有心脾兩虛、思慮過度之象,但並無大礙。他一邊診脈,一邊看似隨意地觀察著書房。書案上公文堆積如山,但擺放整齊;牆壁上掛著一幅水墨山水,筆意蒼勁,落款卻是一個陌生的彆號;書架上的書籍經史子集俱全,但有幾處空檔,似是近期取走未還。

“長史大人確是操勞過度,心血暗耗。”狄仁傑收回手,緩緩道,“此症需以靜養為主,佐以藥物調理。老朽開一劑歸脾湯加減,益氣補血,健脾養心,大人按時服用,並需放寬心懷,瑣事可交由下屬分擔,假以時日,自可康複。”

“有勞先生費心。”吳永德歎了口氣,揉了揉眉心,“先生所言極是,隻是這汴州地當漕運衝要,事務繁雜,去歲一場大水,更是遺留諸多手尾,各類賬目文書清理核對,千頭萬緒,實在難以假手他人啊。”他這話,似在解釋病情緣由,又似在抱怨公務繁重。

狄仁傑一邊提筆開方,一邊順著他的話問道:“去歲水患,波及甚廣,聽說連衙署庫藏文書也受損不輕?”

吳永德目光微微一閃,歎道:“是啊,尤其是些陳年舊檔,水浸黴變,字跡漫漶,核對起來極為吃力。為此,還累得幾位同僚……唉,陳留的王主簿,還有州裡之前的司馬張大人,皆是因公務纏身,積勞成疾,不幸亡故,思之令人痛心。”他語氣沉重,麵露悲慼,將王主簿和張司馬的死因都歸咎於“積勞成疾”。

狄仁傑筆下不停,澹澹道:“確是可惜。想必那些亟待清理的舊檔,關乎重大吧?”

吳永德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浮沫,道:“無非是些曆年漕糧轉運、倉儲出入的記錄,按製需定期核銷歸檔。隻是年代久遠,有些甚至牽扯前朝舊製,核對起來格外繁瑣。上麵催得又緊,不得不儘力而為。”他再次提到了“前朝舊製”和“上麵催得緊”,與之前如燕打聽到的資訊吻合。

這時,狄仁傑目光不經意間掃過書案一角,發現那裡壓著一本藍色封皮的簿冊,封麵上似乎有一個熟悉的印記一角露出——正是那殘破的“安”字花押的一部分!他心中猛地一凜,但麵上依舊平靜如水,不動聲色地將藥方寫完。

“方子已開好,大人按方抓藥即可。”狄仁傑將藥方遞給吳永德。

吳永德接過,仔細看了看,讚道:“先生字跡清峻,藥方君臣左使配伍精當,果然是高手。”他放下藥方,又從袖中取出一錠銀子,“區區診金,不成敬意,還望先生笑納。”

狄仁傑並未推辭,坦然收下,道:“多謝長史。”

吳永德又道:“先生醫術如此了得,流落市井實在可惜。吳某在州府衙門尚能說得上話,若先生不棄,吳某可代為引薦,在衙門裡謀個醫官的差事,雖品階不高,卻也安穩,強過風餐露宿,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這話聽著是愛才招攬,實則暗藏機鋒。既是試探狄仁傑的誌向底細,也未嘗不是一種變相的控製和監視。

狄仁傑微微一笑,拱手道:“長史大人美意,老朽心領。隻是山野之人,散漫慣了,受不得官身約束。且老朽此行,意在遊曆四方,增廣見聞,懸壺濟世亦是隨緣,不敢奢求安穩。還望大人見諒。”

吳永德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隨即笑道:“人各有誌,不能強求。先生既有此誌,吳某佩服。日後先生若在汴州行醫,有何難處,儘可來尋吳某。”

“多謝長史照拂。”狄仁傑起身告辭,“如此,老朽便不打擾大人休憩了。”

吳永德也未多留,命管家恭送狄仁傑二人出府。

離開吳府,走在回客棧的路上,曾泰才低聲道:“恩師,那吳長史言語之間,看似坦誠,實則滴水不漏,將官員之死皆推給‘積勞成疾’,又將文書清理歸於公務繁瑣。”

狄仁傑目光沉靜,緩緩道:“他不僅滴水不漏,更是主動出擊。招攬是假,試探與控製是真。而且……”他頓了頓,聲音更低,“我在他書案上,看到了那個‘安’字印記。”

曾泰聞言,臉色微變:“如此說來,他定然脫不了乾係!”

“至少,他知情,甚至可能深度參與。”狄仁傑道,“他數次提及‘前朝舊製’和‘上麵催得緊’,是在暗示此事牽扯甚廣,背景深厚,讓我們知難而退。那本帶有‘安’字印記的簿冊,恐怕就是關鍵證據之一。”

回到清源客棧,李元芳與如燕也已返回。聽聞狄仁傑在吳府的見聞,皆是神色凝重。

“大人,這吳永德果然老奸巨猾。”李元芳道。

“叔父,我們在府外並未發現異常動靜,吳府內外守衛看似平常,但暗樁佈置得極為巧妙。”如燕補充道。

狄仁傑沉吟片刻,道:“吳永德這裡,已是打草驚蛇。他接下來必有動作。元芳,你要加倍留意四海貨棧、晉中鹽幫、江淮米行這幾處的動靜,尤其是他們之間,以及與吳府之間的聯絡。”

“曾泰,你設法通過文人圈子,打聽那本藍色封皮、帶有特殊花押簿冊的可能來曆。”

“如燕,你的重點,轉向查探吳永德的背景,尤其是他與‘上麵’可能存在的聯係,以及他胥吏出身,是如何一步步坐上這長史之位的。”

眾人領命。狄仁傑走到窗前,望著汴州城。吳府一行,雖未獲得直接證據,卻讓他更加確信,自己已經觸碰到了這個龐大網路的核心人物之一。吳永德就像這深潭表麵的一片落葉,看似平靜,其下卻連著盤根錯節、深不見底的根係。接下來的較量,將更加凶險,但他手中的線頭,也愈發清晰了。風暴,正在醞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