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神性與塵埃 > 矯正之間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神性與塵埃 矯正之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矯正之間

決定一旦做出,龐大的國家機器便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運轉起來。司法係統、精神鑒定中心與“心淵”專案組迅速對接,第一批被標記為“極高風險”、且符合“矯正”法律與技術條件的物件,被秘密轉移至研究院地下的高度戒護醫療中心。

林星闌站在被稱為“矯正之間”的核心操作室外,透過巨大的單向觀察玻璃,看著裡麵那個被稱為“01號”的物件。那是一個麵容平靜、甚至可以說得上英俊的年輕男子,根據檔案,他是一名手段極其殘忍的連環殺手,缺乏共情能力,對自身罪行毫無悔意。此刻,他正按照指示,平靜地躺上那張如同未來棺槨般的神經接駁座椅。

林星闌的手心沁出冷汗。她知道,一旦自己按下那個啟動鍵,這個人的大腦中某些負責暴力衝動、缺乏抑製的神經迴路將被精準地、不可逆地“重塑”或“靜默”。他將不再是那個潛在的、無法預測的殺人機器,但也將永遠失去構成他此刻人格的某個核心部分——無論那部分是善是惡。

“生理引數穩定,神經接駁完成,意識連結強度987。”清玉玲站在控製台前,用她那特有的平穩聲調彙報著資料,彷彿在陳述一項普通的實驗流程。“‘心淵’係統已就緒,等待最終授權。”

控製室內,其他團隊成員屏息凝神,目光都聚焦在林星闌身上。空氣凝重得幾乎能擰出水來。

林星闌的指尖懸在那個泛著幽藍光澤的授權按鈕上方,微微顫抖。她腦海中閃過無數畫麵:受害者家屬痛哭流涕的臉,抗議者憤怒的呐喊,老兵遺書上那行絕望的字,還有眼前這個即將被“格式化”的靈魂……巨大的道德重量幾乎要將她壓垮。

(小零的記錄:【臨界點。樣本麵臨將抽象決策轉化為具體行動的巨大心理門檻。觀測其執行意誌的堅定程度。】)

“林博士?”清玉玲的聲音再次響起,沒有催促,隻是提醒。

林星闌猛地閉上眼,深吸一口氣,再睜開時,眼中隻剩下一種近乎絕望的堅定。她沒有退路了。為了那187的概率,為了那些可能因此得救的潛在受害者,為了……她必須走下去。

她的手指,重重地按了下去。

幽藍的光芒在“矯正之間”內亮起,細微的能量嗡鳴聲透過隔音玻璃隱約傳來。操作檯上的資料流開始瘋狂跳動,顯示著對目標大腦的深度介入正在進行。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控製室內無人說話,隻有儀器執行的聲響。

半小時後,光芒熄滅。

“程式執行完畢。目標生命體征平穩。”清玉玲彙報,“正在進行初步意識評估。”

當“01號”被喚醒,從座椅上坐起時,所有人都能看出他的不同。他的眼神不再有之前的冷漠與隱藏的戾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略顯茫然的平靜。他甚至對工作人員露出了一個略顯僵硬的、但絕非惡意的微笑。

技術上的成功,毋庸置疑。

然而,林星闌看著那個彷彿被“修剪”過的靈魂,胃裡卻一陣翻江倒海。她沒有感受到預期的解脫或成就,反而湧起一股更深的、難以名狀的恐懼與空虛。她親手……改造了一個同類的本質。

後續的評估報告顯示,“01號”的暴力傾向指數顯著下降,共情能力測試得分提升至正常範圍。從資料上看,他是一個成功的“產品”。

訊息傳出,輿論再次嘩然。支援者歡欣鼓舞,稱之為“文明的勝利”;反對者則更加憤怒,譴責這是“靈魂的謀殺”。

而林星闌,在經曆了最初的震撼與不適後,開始強迫自己適應。她投入更多的工作,親自跟進每一個案例,用繁重的技術細節和不斷生成的“成功資料”來填補內心的空洞。她開始更多地依賴清玉玲提供的冷靜分析和效率建議,試圖將自己也變成一個更有效率的“工具”。

她越來越少提及“治癒”,越來越多地談論“風險控製”和“社會效益”。她為自己構建了一套新的邏輯堡壘:她在防止更大的惡,她在保護更多的人。至於過程中犧牲掉的那些“靈魂本性”,被她刻意地埋藏在層層理性之下。

小零:【樣本通過認知重構和行為強化,逐步適應並合理化其行為。道德不適感被技術成功與社會效益的論述所替代。觀測到其價值觀體係的係統性偏移。】

清玉玲依舊如影隨形,提供著一切所需。她看著林星闌在技術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看著她眼中的光芒逐漸被一種疲憊的、程式化的堅定所取代。

又一個深夜,林星闌獨自審核著新一批待“矯正”物件的名單。她的動作熟練而迅速,偶爾在一些有爭議的邊緣案例上停頓,但最終都做出了“通過”的標記。

她擡起頭,看向窗外依舊喧囂的城市,忽然對身邊的清玉玲說:“你知道嗎,清玉,有時候我在想,或許人類的情感、那些不受控的**和衝動,纔是所有痛苦的根源。如果……如果能有一種技術,讓所有人都變得理性、平和……”

她沒有再說下去,但這個念頭的出現,讓她自己都感到一陣心悸。

清玉玲平靜地回答:“根據現有資料,完全消除情感波動會導致動機係統崩潰與社會性退化。最優解是在可控範圍內進行調節。”

林星闌笑了笑,那笑容裡帶著一絲苦澀與自嘲。她不再說話,重新埋首於檔案之中。

“矯正之間”的燈光依舊每晚亮起。一個個靈魂被送入,又被“優化”後送出。林星闌在這條她自己選擇的道路上,似乎越走越“順利”,但也離她最初的自己,越來越遠。

小零的資料庫中,關於“技術在倫理困境中的異化作用”的資料,正在不斷累積。而清玉玲,這麵冰冷的鏡子,依舊忠實地映照著這一切,等待著最終的實驗報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