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125章 左思《詠史詩?其八》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125章 左思《詠史詩?其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詠史詩其八

左思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

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外望無寸祿,內顧無鬥儲。

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疏。

蘇秦北遊說,李斯西上書。

俯仰生榮華,咄嗟複雕枯。

飲河期滿腹,貴足不願餘。

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

賞析:

《詠史詩·其八》是西晉詩人左思的作品,此詩以深沉的情感和鮮明的意象,展現了寒門之士的艱難處境與複雜心境,對社會不公發出了強烈的控訴。

(一)比興開篇,凸顯困境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詩人以籠中鳥起興,籠中鳥奮力揮動翅膀,卻隻能碰壁,這一形象生動地比喻寒門之士在門閥製度森嚴的社會中,處處受限,難以施展抱負。緊接“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將視角轉向自身,描繪出孤獨的寒士在破舊居所中,隻能與自己的影子相伴的畫麵,渲染出寒士生活的清苦與精神上的孤寂。通過比興手法,為全詩奠定了悲憤的基調。

(二)象征手法,揭示仕途艱難

“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這裡“枳棘”象征著阻礙寒門之士仕途的門閥勢力。寒士想要出門尋求發展,卻發現道路被枳棘堵塞,寸步難行,深刻揭示了當時社會門閥製度對人才的壓抑與束縛。“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寒士的計策謀略無人問津,隻能如枯池之魚般坐以待斃,進一步強化了寒士懷纔不遇、被社會遺棄的悲慘境遇,表達了詩人對這種不公現象的憤懣。

(三)細節刻畫,儘展世態炎涼

“外望無寸祿,內顧無鬥儲”,從內外兩個維度,具體刻畫了寒士的貧困。對外沒有絲毫俸祿,對內家中沒有一鬥存糧,物質生活極度匱乏。“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疏”,詩人細致描繪了在貧困交加之際,親戚的輕蔑與朋友的疏遠。這些細節將世態炎涼展現得淋漓儘致,讓讀者深切感受到寒士不僅要承受物質的貧困,還要麵對人情的冷漠,深化了詩歌的悲劇色彩。

(四)用典對比,感慨命運無常

“蘇秦北遊說,李斯西上書。俯仰生榮華,咄嗟複雕枯”,詩人運用蘇秦和李斯的典故。蘇秦向北遊說六國,佩六國相印,榮華一時;李斯西入秦國,官至丞相,顯赫至極。然而,他們的榮華轉瞬即逝,最終都走向衰敗。這種“俯仰”“咄嗟”間的興衰變化,形成強烈對比,不僅感慨個人命運的無常,也暗示即便如蘇秦、李斯般有能力之人,在複雜的社會與政治環境中,命運也難以自主,為寒士的命運增添了更多無奈與悲哀。

(五)借物言誌,表達人生抉擇

“飲河期滿腹,貴足不願餘。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詩人以鼴鼠飲河隻求滿腹、小鳥巢林僅需一枝,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在看透世態炎涼與命運無常後,認為人應知足,不應過度追求功名利祿,這種豁達並非消極避世,而是對黑暗現實的一種無奈反抗與自我解脫,體現了詩人在困境中堅守自我、尋求內心平靜的人生抉擇,為詩歌增添了一份超脫的意味。

整首詩通過多種表現手法,深刻反映了西晉門閥製度下寒門之士的悲慘遭遇,抒發了詩人的憤懣不平與人生感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與深刻的思想性。

……

解析:

1.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

解析:“習習”描繪鳥兒頻繁扇動翅膀的樣子,“翮(he)”指鳥的翅膀,“隅”是角落。此句塑造了一隻被困籠中的鳥,它不斷揮動翅膀,卻總是碰到籠子的四個角落。詩人以籠中鳥自比,形象地展現出寒門之士在當時嚴苛的門閥製度束縛下,雖滿懷壯誌、奮力掙紮,卻處處受限,無法自由施展才華的困境。

2.

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

解析:“落落”體現孤獨、寂寞的狀態,“窮巷士”點明居住在偏僻簡陋小巷的寒士身份。寒士形單影隻,隻能與自己的影子相互依偎,獨自守著空蕩蕩的屋子。此句從居住環境與生活狀態兩方麵,渲染出寒士生活的貧困、孤寂,強化了其在困境中的無助感。

3.

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

-

解析:“枳棘”是帶刺的灌木,“塗”通“途”。寒士想要出門尋求發展,然而道路卻被枳棘堵塞,根本無路可走。這裡“枳棘”象征著以門閥士族為代表的強大阻礙勢力,形象地揭示了寒門之士在追求仕途與理想的道路上,充滿艱難險阻,門閥製度嚴重阻礙了他們的上升通道。

4.

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

解析:寒士精心謀劃的計策和謀略,卻被社會棄之如敝履,無人問津。“塊”形容孤獨的樣子,“枯池魚”比喻處於絕境、無助的狀態。此句將寒士比作乾涸池塘裡的魚,深刻地表達出寒士懷纔不遇,其才能被社會漠視,自身陷入孤立無援、瀕臨絕境的悲哀。

5.

外望無寸祿,內顧無鬥儲

-

解析:從對外和對內兩個角度描繪寒士的貧困。“外望”指期望在仕途上有所收獲,然而卻連“寸祿”(極微薄的俸祿)都沒有;“內顧”看向家中,“鬥儲”即一鬥糧食的儲備都沒有。這句詩從物質層麵具體且直觀地展現了寒士在經濟上的極度匱乏,生存麵臨嚴峻挑戰。

6.

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疏

-

解析:在寒士處於如此困境時,親戚們不但不給予幫助,反而對其輕蔑相待;朋友們也日漸疏遠。此句通過描述人情的冷暖,揭示了世態炎涼,寒士不僅要承受物質上的貧困,還要麵對精神上的孤立無援,進一步深化了其悲慘境遇。

7.

蘇秦北遊說,李斯西上書

-

解析:詩人在此運用典故,“蘇秦北遊說”指戰國時期蘇秦向北遊曆各國,以合縱之術遊說諸侯,最終身佩六國相印,顯赫一時;“李斯西上書”是說秦朝李斯西行入秦,向秦王嬴政上書,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受到重用,官至丞相。這兩位曆史人物都憑借自身才能與努力,在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獲得榮華富貴。

8.

俯仰生榮華,咄嗟複雕枯

-

解析:“俯仰”和“咄嗟”都形容時間短暫。蘇秦和李斯在短時間內獲得了榮華富貴,但同樣在極短的時間內走向衰敗。“雕枯”即衰敗、凋零。此句強調了他們命運的無常,榮華轉瞬即逝,反映出即使是如蘇秦、李斯這般有才能之人,在複雜多變的社會與政治環境中,命運也難以掌控,同時也暗示了寒士即便有機會獲得成功,其前景也充滿不確定性。

9.

飲河期滿腹,貴足不願餘

-

解析:化用“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的典故。鼴鼠到河邊飲水,隻要喝飽肚子就滿足了,貴在適可而止,不貪求多餘的東西。詩人藉此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認為人不應過度追求功名利祿,要懂得知足。

10.

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

解析:“巢林棲一枝”源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意思是鳥兒在林中築巢,隻需占據一根樹枝即可。詩人覺得這可以作為通達之士的榜樣。在經曆了對寒門困境的深刻描繪與對命運無常的感慨後,詩人以“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表明,在麵對門閥製度下難以改變的黑暗現實,與其在追名逐利中痛苦掙紮,不如像鷦鷯那樣知足常樂,堅守內心的寧靜與淡泊。這不僅是詩人在無奈之下的自我解脫,更是一種對世俗價值觀的叛逆與超脫,體現出其對自由、本真生活的嚮往與追求,為全詩在悲憤之中注入了一絲豁達的精神力量

使詩歌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在困境中依然堅守自我、尋求精神出路的堅定。

……

句譯:

1.

習習籠中鳥,舉翮觸四隅

籠中鳥兒撲騰翅膀,每次展翅都碰到籠子的四角。

2.

落落窮巷士,抱影守空廬

孤獨的寒士居住在僻巷,隻能與自己的影子相伴,獨守著空空的房屋。

3.

出門無通路,枳棘塞中塗

想要出門卻沒有可行之路,道路被枳棘等帶刺的植物堵塞。

4.

計策棄不收,塊若枯池魚

自己的計策謀略被棄置一旁無人採納,孤獨得如同乾涸池塘裡的魚。

5.

外望無寸祿,內顧無鬥儲

向外謀求沒有絲毫的俸祿,回頭看家中沒有一鬥糧食的儲備。

6.

親戚還相蔑,朋友日夜疏

親戚反而對自己輕蔑,朋友也一天天地疏遠。

7.

蘇秦北遊說,李斯西上書

蘇秦向北遊曆各國進行遊說,李斯西行到秦國呈遞奏書。

8.

俯仰生榮華,咄嗟複雕枯

瞬間就獲得榮華富貴,轉眼間又走向衰敗凋零。

9.

飲河期滿腹,貴足不願餘

鼴鼠到河邊飲水隻求喝飽肚子,貴在知足,不貪求多餘的水。

10.

巢林棲一枝,可為達士模

鳥兒在林中築巢隻需占據一根樹枝,這可以作為通達之士效仿的榜樣。

……

全譯:

籠中鳥不停地撲騰翅膀,展翅間屢屢碰壁,觸碰到籠子的各個角落。

那孤獨落寞的寒士,居住在偏僻簡陋的小巷,唯有與自己的影子相互依偎,獨守著空蕩蕩的屋舍。

想要外出尋求出路,卻發現前方根本沒有通行的道路,途中布滿了枳棘等帶刺的植物,阻礙重重。

自己精心謀劃的計策謀略,被人棄之不理,無人問津,此刻的我,就像那乾涸池塘裡孤獨無助的魚。

向外謀求,沒有獲得一絲一毫的俸祿;回頭看家中,連一鬥糧食的儲備都沒有。

在這般艱難處境下,親戚不但沒有施以援手,反而對我輕蔑相待;朋友們也日益疏遠,漸漸不再往來。

就像蘇秦向北遊曆各國,憑借遊說獲得六國的認可,身佩六國相印,榮華富貴集於一身;李斯西行入秦,通過上書秦王陳述見解而受到重用。

他們在短時間內便獲取了無上的榮華,然而轉瞬之間,又迅速走向了衰敗。

鼴鼠到河邊飲水,隻求能夠喝飽肚子,可貴之處就在於知足,不貪求多餘的水。

鳥兒在林中築巢,僅僅需要占據一根樹枝便已滿足,這完全可以作為通達之士效仿的典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