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213章 傅玄《牆上難為趨》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213章 傅玄《牆上難為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牆上難為趨

傅玄

門有車馬客,驂服若騰飛。

借問至尊誰,乃雲恩澤微。

自雲前三者,翊皇以高飛。

金紫何煌煌,朱紱垂連帷。

被我徑寸翰,聽我金石辭。

少小為縣吏,欲去苦不移。

中為南陽守,非關養名譽。

乃當少勤苦,夙夜自敕持。

升遷隨輩伍,黜斥非我隨。

時來從拂衣,參差粗能齊。

世路多險誠,相勸勖自規。

百金不市死,明經有高位。

丹青不為寶,詩書不為資。

聲譽從眾役,懷抱良難披。

我心雖皓然,此理將安施。

……

賞析:

《牆上難為趨》是傅玄創作的一首富有哲理與感慨的詩歌,以獨特視角展現了官場百態與世路艱辛,在思想深度和藝術表現上都有值得品味之處。

一、主題思想

1.

對官場與人生的思考:詩歌通過描述門客的顯赫與自身的仕途經曆,深入探討了官場的複雜與人生的起伏。門客的榮耀與主人公在官場中的無奈形成鮮明對比,凸顯出官場中命運的無常。主人公從縣吏一步步升遷至太守,卻並非一帆風順,升遷黜斥多不由己,這反映出在封建官場體製下個人努力與命運之間的微妙關係,揭示了官場中諸多不可控因素對人仕途的影響,引發讀者對官場本質的思考。

2.

倡導正確價值觀:詩中強調“百金不市死,明經有高位。丹青不為寶,詩書不為資”,表明詩人認為金錢並非最寶貴之物,無法換取生命;而通曉經典、鑽研詩書纔是獲取高位的途徑,倡導人們重視知識與學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追求功名利祿的社會風氣下,傅玄此觀點具有一定的警醒意義,呼籲人們回歸到對內在學識修養的追求上。

3.

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我心雖皓然,此理將安施”一句,深刻地表達了主人公內心的無奈。儘管他秉持著光明磊落的原則,深知詩書經術的重要性,但在現實的世路險阻麵前,卻不知如何將這些理念真正付諸實踐。這種理想與現實的衝突,是古代許多文人共同麵臨的困境,反映了社會現實對個人理想的壓抑,使詩歌具有深刻的悲劇色彩和感染力。

二、藝術特色

1.

對比映襯手法:詩歌開篇描繪門客車馬“驂服若騰飛”,金紫煌煌的顯赫形象,與後文主人公自述的官場經曆形成鮮明對比。門客的榮耀凸顯出主人公仕途的平淡與身不由己,這種對比不僅增強了詩歌的敘事張力,還突出了主題,使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官場中不同人物命運的差異以及主人公內心的複雜情感。

2.

質樸直白的語言風格:傅玄以質樸直白的語言敘事說理,如“少小為縣吏,欲去苦不移。中為南陽守,非關養名譽”,簡潔明瞭地敘述自己的仕途軌跡,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修飾,卻真實地展現了自己在官場中的處境和心境。這種質樸的語言風格使詩歌更貼近生活,易於讀者理解,增強了詩歌的真實感和可信度。

3.

層層遞進的情感表達:詩歌情感表達層層遞進。從描述門客的風光引發自身感慨,到講述自己的仕途經曆,再到對世路艱險的感歎以及對正確價值觀的倡導,最後抒發理想無法實現的無奈,情感逐步加深,使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內心從對官場現象的觀察,到自身經曆的反思,再到對現實的無奈與掙紮的情感變化過程,使詩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牆上難為趨》以其深刻的主題、獨特的藝術手法,展現了傅玄對官場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思想內涵,為研究古代文人的思想與生活提供了生動的素材。

……

解析:

1.

門有車馬客,驂服若騰飛。

-

解析:詩的開篇描繪了一幅熱鬨場景,家門口來了一位乘著車馬的客人,拉車的驂馬與駕車的服馬奔跑起來好似在騰飛。“驂服”指古代駕車的馬,外側兩匹為驂馬,中間兩匹為服馬。這一描寫通過對車馬動態的刻畫,展現出客人出行的氣派,暗示其身份不凡,為下文展開敘述埋下伏筆,吸引讀者的好奇心。

2.

借問至尊誰,乃雲恩澤微。

-

解析:詩人忍不住詢問這位如此顯赫的客人究竟是何人,客人回答說自己所受的皇帝恩澤不算深厚。“至尊”原指皇帝,這裡借指客人的尊貴身份。客人看似謙遜地說“恩澤微”,實則欲揚先抑,引發讀者對他真實身份和經曆的進一步好奇,同時也暗示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即使自認為恩澤不厚的人,也能有這般風光的出行排場。

3.

自雲前三者,翊皇以高飛。

-

解析:客人接著自述,說自己曾經在某些方麵為皇帝出了力,輔助皇帝成就大業,從而使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前三者”具體所指不明,可能是在軍事、政治或其他重要事務上的功績。“翊皇”即輔佐皇帝,“高飛”形象地比喻客人因輔佐之功而在仕途上青雲直上,展現出他曾經的輝煌經曆和得意之情。

4.

金紫何煌煌,朱紱垂連帷。

-

解析:此句進一步描繪客人如今的顯貴模樣。“金紫”指金印紫綬,是高官的服飾,“煌煌”形容其光彩奪目;“朱紱”是紅色的印綬,“垂連帷”描繪出印綬垂掛在車帷上的情景。通過對這些服飾細節的描寫,生動地展現出客人身份的尊貴和榮耀,讓讀者直觀感受到他在官場的高位與權勢,同時與前文“恩澤微”形成一種反差,增添了詩歌的戲劇性。

5.

被我徑寸翰,聽我金石辭。

-

解析:“被”通“披”,有陳述、表達之意;“徑寸翰”指短小的文章,這裡代指詩人接下來要說的話;“金石辭”指如金石般珍貴、堅定的言辭。此句意思是讓客人聽詩人陳述自己的一番肺腑之言,引出下文詩人對自己人生經曆和觀點的講述,從對客人的描述過渡到自身,使詩歌內容的敘述自然流暢。

6.

少小為縣吏,欲去苦不移。

-

解析:詩人開始講述自己的經曆,說自己年少時就擔任縣吏這一職位。“欲去苦不移”表明詩人曾經想離開這個職位,卻苦於無法如願。這體現出詩人早年在官場底層的無奈,為生活或其他因素所迫,不能輕易改變自己的處境,反映出當時官場體製對基層官員的束縛。

7.

中為南陽守,非關養名譽。

-

解析:接著說自己後來當上了南陽太守,“中”表示人生曆程中的中期階段。詩人特彆強調自己擔任此職並非為了沽名釣譽。“非關養名譽”體現出詩人對自身品德的堅守,表明他在仕途上的追求並非外在的虛名,而是有更內在的追求,為下文講述自己的為官理念做鋪墊。

8.

乃當少勤苦,夙夜自敕持。

-

解析:詩人回顧自己的為官之路,認為年少時就應當勤奮刻苦,並且要日夜自我約束、保持自律。“敕持”有自我告誡、堅守之意。這表明詩人能走到南陽太守這一位置,靠的是自身的努力與嚴格的自我要求,體現出他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為官理念,也反映出他對勤奮自律品質的推崇。

9.

升遷隨輩伍,黜斥非我隨。

-

解析:詩人感慨自己在官場中的升遷,往往是跟隨同輩人的情況,大家一同升遷;而黜斥也並非自己能夠決定。這反映出在當時的官場環境下,個人的仕途發展不完全取決於自身的能力和努力,還受到諸多外部因素的影響,如官場的整體形勢、上級的決策等,體現出詩人在仕途上的身不由己,凸顯了官場的複雜性和不可預測性。

10.

時來從拂衣,參差粗能齊。

-

解析:“時來”指時機到來,“拂衣”原指振衣而去,這裡可理解為順勢而為。詩人說當時機到來時,便順勢而為,儘管發展過程參差不齊,但勉強能與同輩人相當。此句表達了詩人對時機在人生和仕途發展中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也流露出一種無奈,即個人努力之外,還需依靠時機才能取得一定成就,而且成就也並非儘如人意。

11.

世路多險誠,相勸勖自規。

-

解析:詩人感歎世路充滿了艱險和不可預測,“險誠”中的“誠”字加重了對世路艱險程度的強調。基於此,詩人勸誡人們要相互勉勵,自我約束,自我規範行為。這不僅是詩人自身經曆的總結,也是對世人的一種警醒,體現出他對人生處世之道的深刻思考。

12.

百金不市死,明經有高位。

-

解析:詩人明確指出,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生命,即金錢並非萬能。而通曉儒家經典,通過鑽研學問,才能獲得高位。此句將金錢與學問進行對比,強調了知識和學問在獲取地位和成就人生方麵的重要性,體現出詩人對知識價值的高度認可,以及對當時社會重利輕學風氣的一種糾正和引導。

13.

丹青不為寶,詩書不為資。

-

解析:“丹青”原指繪畫,這裡可泛指藝術或技藝;“不為寶”表明詩人認為單純的技藝並非最寶貴的東西。“詩書”指代知識學問,“不為資”並非說詩書無用,而是強調不能僅僅把詩書當作獲取利益的資本,而應真正重視其內涵和價值。此句進一步深化了詩人對正確價值觀的倡導,即不應隻追求表麵的技藝或功利性地對待學問,而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和品德的修養。

14.

聲譽從眾役,懷抱良難披。

-

解析:詩人感慨聲譽往往需要通過眾人的勞作、經曆各種事務才能獲得,然而自己內心的抱負卻很難向他人傾訴。“從眾役”體現出聲譽獲取的不易與複雜性,“懷抱良難披”則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自己雖有遠大抱負,但在現實中卻難以找到傾訴和施展的機會,反映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15.

我心雖皓然,此理將安施。

-

解析:最後詩人表明自己的內心雖然光明磊落,堅守著自己所認為的正確道理,但卻不知道該如何將這些理念在現實中付諸實踐。“皓然”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此理”指代前文所提到的勤奮自律、重視學問等理念。此句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在麵對現實困境時的無奈,儘管內心有堅定的信念,但在複雜的社會環境和官場體製下,卻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使詩歌的情感達到一種深沉的無奈與感慨。

……

句譯:

1.

門有車馬客,驂服若騰飛。

家門口來了位乘馬車的客人,駕車的驂馬和服馬奔跑起來如同騰飛一般。

2.

借問至尊誰,乃雲恩澤微。

我上前打聽這位尊貴的客人是誰,他卻稱自己所受的皇帝恩澤不算深厚。

3.

自雲前三者,翊皇以高飛。

他自己說曾在某些方麵助力皇帝,因此得以輔佐皇帝成就大業而地位高升。

4.

金紫何煌煌,朱紱垂連帷。

他身著的金印紫綬多麼光彩奪目,紅色的印綬垂掛在車帷之上。

5.

被我徑寸翰,聽我金石辭。

請您聽我說說這一番如金石般懇切的話語。

6.

少小為縣吏,欲去苦不移。

我年少時就擔任縣吏,想要離職卻苦於難以如願。

7.

中為南陽守,非關養名譽。

後來我當上南陽太守,這並非是為了博取名聲。

8.

乃當少勤苦,夙夜自敕持。

我自年少起便應當勤奮刻苦,日夜都自我告誡與約束。

9.

升遷隨輩伍,黜斥非我隨。

我的升遷往往和同輩一起,而被罷黜斥責也並非我能掌控。

10.

時來從拂衣,參差粗能齊。

時機到來時便順勢而為,雖發展過程參差不齊,但勉強能與同輩相當。

11.

世路多險誠,相勸勖自規。

這世間的道路充滿了艱險,勸大家要相互勉勵,自我約束。

12.

百金不市死,明經有高位。

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生命,通曉經典才能獲得高位。

13.

丹青不為寶,詩書不為資。

繪畫技藝並非最寶貴的,研讀詩書也不應僅當作獲取利益的手段。

14.

聲譽從眾役,懷抱良難披。

聲譽要靠經曆眾多事務才能獲得,可我內心的抱負卻很難向人傾訴。

15.

我心雖皓然,此理將安施。

我的內心雖然光明磊落,堅守這些道理,卻不知該如何在現實中施行。

……

全譯:

家門口來了位乘坐車馬的客人,那駕車的驂馬和服馬奔騰起來,好似在空中騰飛。

我不禁上前詢問這位貴客究竟是誰,他卻回應說自己所受皇帝的恩澤頗為微薄。

他自述往昔在幾方麵助力天子,輔佐帝王成就大業後,便仕途順遂、平步青雲。

瞧他身上的金印紫綬,閃耀著奪目光芒,那朱紅色的印綬,垂落在車帷兩側。

且聽我一吐這如金石般懇切的話語吧。

我年少之時就當上了縣吏,曾經想辭去這份差事,卻苦於無法脫身。

到了中年,我出任南陽太守,這絕非是為了沽名釣譽。

自年輕時起,我便一直勤奮刻苦,日日夜夜都自我約束、嚴格要求。

官職的升遷往往隨著同輩一同進行,而遭到貶黜斥退也並非我能左右。

時機來臨時,我便順勢而為,雖然發展過程磕磕絆絆,但大致也能和同輩齊頭並進。

這世間的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在此勸誡大家要相互鼓勵,自我規誡。

縱有萬兩黃金,也買不來性命,隻有通曉經典,才能獲取高位。

繪畫技藝算不得真正的珍寶,詩書也不應隻當作謀取利益的憑借。

聲譽需曆經諸多事務的磨礪才能獲得,然而我內心的抱負,卻實在難以向人訴說。

我的內心光明磊落,堅守著這些道理,可究竟該如何將它們在現實中付諸實踐呢?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