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10章 劉徹《思奉車子侯歌》
思奉車子侯歌
劉徹
嘉幽蘭兮延秀,蕤妖淫兮中溏。
華斐斐兮麗景,風徘徊兮流芳。
皇天兮無慧,至人逝兮仙鄉。
天路遠兮無期,不覺涕下兮沾裳。
……
賞析:
《思奉車子侯歌》是漢武帝為悼念英年早逝的奉車子侯所作,通過細膩的情感表達和獨特的藝術手法,展現了他對逝者的深切哀思。
1.
主題情感
對逝者的深切緬懷:詩歌開篇對幽蘭美好姿態的描繪,實則是以物喻人,借幽蘭的秀麗芬芳暗指奉車子侯的美好品質與形象。隨後“皇天兮無慧,至人逝兮仙鄉”,直接表達對上天的不滿,痛惜奉車子侯的離世,表明他在漢武帝心中的重要地位。“天路遠兮無期,不覺涕下兮沾裳”,則直白地抒發了因與逝者陰陽相隔,再難相見而產生的無儘悲痛,體現出漢武帝對奉車子侯的深切緬懷之情。
命運無常的感慨:詩中從對美好事物的描繪,突然過渡到對奉車子侯離世的悲歎,這種強烈的情感落差,不僅是對個人失去寵臣的哀傷,更蘊含著對命運無常的感慨。曾經如幽蘭般美好的人,卻突然逝去,讓漢武帝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命運的不可捉摸,流露出一種無奈與無力感。
2.
藝術特色
比興手法的運用:詩歌開篇以幽蘭起興,用幽蘭的“延秀”“蕤妖淫”“斐斐麗景”“流芳”等美好形象,來類比奉車子侯的優秀品質和出眾風采,為下文對其離世的悲痛之情做鋪墊。這種比興手法的運用,使詩歌情感的抒發更加委婉含蓄,同時也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美感。
情景交融與情感對比:前四句描繪出一幅幽蘭盛開、風景秀麗、香氣四溢的美好畫麵,營造出一種歡快、祥和的氛圍。而後四句筆鋒一轉,情感急轉直下,表達對奉車子侯離世的悲痛與無奈。前後情景的鮮明對比,強烈地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哀傷,使讀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他情感的巨大落差和悲痛的深沉。
質樸自然的語言: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沒有過多華麗的辭藻堆砌。如“不覺涕下兮沾裳”,用直白的語言將漢武帝悲痛落淚的情景生動展現出來,卻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讓讀者能夠真切地體會到他的哀傷之情,體現出真摯情感在詩歌表達中的強大力量。
3.
結構層次
詩歌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前半部分著重描寫幽蘭之美,為後文抒情蓄勢;後半部分則直抒胸臆,表達對奉車子侯離世的悲痛與對命運的感慨。這種先揚後抑的結構安排,使詩歌的情感表達更加跌宕起伏,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效果,讓讀者在情感的強烈衝擊中,深刻感受到漢武帝對奉車子侯的思念與哀傷。
……
解析:
嘉幽蘭兮延秀
解析:“嘉”在這裡是讚美、讚賞之意,表達了詩人對幽蘭的喜愛與欣賞。“幽蘭”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視為高潔、美好的象征。“延秀”描繪出幽蘭持續不斷地展現其秀麗之態,彷彿它的美是一種綿延不絕的過程,突出了幽蘭的生機與秀麗,以幽蘭起筆,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氛圍,同時也可能暗指奉車子侯如幽蘭般美好出眾。
蕤妖淫兮中溏
解析:“蕤”本意是草木華垂貌,這裡形容幽蘭花朵繁茂的樣子。“妖淫”並非貶義,在古文中常用來形容姿態柔美、豔麗。“中溏”指水潭之中或水潭邊。此句描繪出幽蘭在水潭邊,花朵繁茂,姿態柔美豔麗的畫麵,進一步渲染幽蘭的美好,借幽蘭的美好形象來隱喻奉車子侯的美好品質和風采。
華斐斐兮麗景
解析:“華”通“花”,“斐斐”形容色彩繽紛的樣子。“麗景”即美麗的景色。此句描繪出幽蘭花朵色彩繽紛,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色,從色彩和整體畫麵的角度,再次強調了幽蘭所處環境的美好,進一步烘托出前文所營造的美好氛圍,繼續以美好的景象來對映奉車子侯的美好。
風徘徊兮流芳
解析:“徘徊”本指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這裡形容微風輕柔地吹拂。“流芳”指散發香氣。微風輕輕吹拂,幽蘭的香氣四處飄散。此句從嗅覺的角度,為畫麵增添了動態感和香氣,使整個場景更加生動鮮活,也暗示著奉車子侯的美好品質如同幽蘭的香氣一般,能夠傳播開來,被眾人所知。
皇天兮無慧
解析:“皇天”指上天,在古代人們常認為上天是有意誌、有智慧的存在。“無慧”即沒有智慧,這裡詩人埋怨上天沒有智慧,表達出一種對上天的不滿和質問。此句情感陡然一轉,前麵描繪的美好景象與這裡對上天的埋怨形成強烈反差,引出下文對奉車子侯離世的悲痛之情,認為上天不應該讓如此美好的人過早離去。
至人逝兮仙鄉
解析:“至人”在古代常指道德修養極高的人,這裡指代奉車子侯,表達出漢武帝對他的高度讚譽。“逝”表示離世,“仙鄉”一般指仙人居住的地方,古人認為人死後靈魂會去往另一個世界,這裡用“仙鄉”來委婉地表達奉車子侯的去世,體現出漢武帝對他離世的悲痛,同時也帶著一種對其靈魂歸宿的美好想象。
天路遠兮無期
解析:“天路”指奉車子侯去往“仙鄉”的路途,這裡象征著陰陽相隔的遙遠距離。“遠”強調路途的漫長,“無期”表示沒有期限,表達出漢武帝意識到與奉車子侯陰陽相隔,相見無期的無奈與絕望。這種對距離和時間的感慨,進一步深化了他內心的悲痛之情,體現出對逝者深深的思念和無法再相見的痛苦。
不覺涕下兮沾裳
解析:“不覺”體現出詩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在沉浸於對奉車子侯的思念和感慨中,不知不覺淚水就流了下來。“涕下”即落淚,“沾裳”描繪出淚水浸濕了衣裳,通過這一細節描寫,將漢武帝悲痛的程度生動地展現出來,以直白而又極具感染力的方式,將全詩的悲痛之情推向**,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他對奉車子侯的深切哀思。
……
句譯:
嘉幽蘭兮延秀
譯:讚美那幽蘭啊,長久地綻放著秀麗的花朵。
蕤妖淫兮中溏
譯:它花朵繁茂,在水潭邊姿態柔美豔麗。
華斐斐兮麗景
譯:花朵色彩繽紛啊,構成了美麗的景緻。
風徘徊兮流芳
譯:微風輕柔吹拂啊,散發著陣陣芬芳。
皇天兮無慧
譯:上天啊,為何如此沒有智慧。
至人逝兮仙鄉
譯:那品德高尚的人啊,已逝去前往仙鄉。
天路遠兮無期
譯:通往仙鄉的路途如此遙遠啊,相見沒有日期。
不覺涕下兮沾裳
譯:不知不覺淚水落下啊,浸濕了衣裳。
……
全譯:
我由衷讚美那高雅的幽蘭,它長久地綻放,儘顯秀麗之姿。
花朵繁茂,於水潭之畔,搖曳出柔美豔麗的風情。
繽紛的花色,交織成一幅絕美的景緻。
微風輕輕徘徊,攜帶著它四溢的芬芳。
然而,上天啊,為何這般糊塗無慧!
那品德至善的人兒,竟早早離世,去往了仙鄉。
通往仙鄉的道路如此遙遠,我們再無相見之期。
不知不覺間,淚水潸然落下,浸濕了我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