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102章 陶淵明《飲酒?其十五》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102章 陶淵明《飲酒?其十五》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飲酒其十五

陶淵明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餘宅。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

賞析:

《飲酒·其十五》是陶淵明田園詩中的深沉詠歎,以其獨特的視角和質樸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以及對內心堅守的執著。詩作在描繪生活困窘與時光易逝的同時,傳達出超脫世俗、堅守本真的豁達情懷。

一、困窘之境:生活的寫實與鋪墊

1.

居所荒蕪,貧居之狀儘顯:“貧居乏人工,灌木荒餘宅。”詩的開篇,陶淵明便直白地描繪了自己貧困的生活處境。由於缺乏勞力,住宅周圍灌木叢生,一片荒蕪之態。這種對居住環境的刻畫,不僅是簡單的寫實,更是為全詩奠定了基調。它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詩人生活的清苦,為後續對人生的思考埋下伏筆,暗示即便身處如此困境,詩人依然有著對生活獨特的感悟與堅守。

2.

鳥翔人寂,孤寂氛圍渲染:“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此句通過動靜結合的手法,進一步強化了環境氛圍。鳥兒在空中翩翩飛翔,增添了一絲動態之美,然而四周卻寂靜無聲,不見行人蹤跡。這種強烈的對比,渲染出一種孤寂清冷的氛圍,不僅映襯出詩人生活的清苦與寂寥,更暗示了他超脫於世俗喧囂之外,獨自麵對生活與思考人生的狀態。

二、人生之歎:短暫與永恒的強烈碰撞

1.

宇宙人生,懸殊對比引深思:“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詩人將視野從眼前的困窘環境拓展到廣袤的宇宙。宇宙的悠長永恒與人生的短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何悠”強調宇宙的無儘遼闊與永恒,而“少至百”則突出了人生的有限與脆弱。這種強烈的反差,瞬間引發了詩人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讓讀者也不禁陷入對生命短暫性的感慨之中。

2.

歲月催逼,時光飛逝的無奈:“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詩人從宏觀的宇宙與人生對比,轉而聚焦自身,具體描述歲月的無情流逝。“催逼”二字生動地表現出歲月如緊迫的追兵,毫不留情地推動著生命的程序。“鬢邊早已白”形象地展現了時光在詩人身上留下的痕跡,這種對自身衰老的感慨,加深了人生短暫的無奈感,使讀者更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詩人對時光匆匆的喟歎。

三、堅守之誌:超脫世俗的豁達與智慧

1.

委順窮達,順應自然的豁達:“若不委窮達”中的“委”字,表達了順應之意。詩人認為,麵對人生的窮困與顯達,不應執著於外在的境遇變化,而應順應自然。這種觀點體現了道家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人生充滿變數,窮困與顯達皆為無常,若一味追求顯達,逃避窮困,隻會陷入無儘的煩惱與焦慮之中。詩人倡導以一種豁達的心態麵對人生起伏,不被世俗的貧富觀念所左右。

2.

堅守素抱,不忘初心的執著:“素抱”指詩人原本的誌向與懷抱,即歸隱田園、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詩人強調,如果不能堅守這份初心,實在是可惜至極。在曆經生活的困苦與對人生短暫的感慨後,詩人愈發堅定了對內心堅守的執著。儘管生活貧困,時光易逝,但他依然不為世俗的功名利祿所誘惑,始終保持著對本真生活的嚮往與追求。這種堅守不僅是對自我的忠誠,更是對世俗價值觀的一種超脫,展現了詩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深刻的人生智慧。

四、藝術特色

1.

情景理交融,渾然天成:詩中既有對貧困生活環境的描寫(景),又融入了詩人對人生短暫的感慨(情),最後升華到對人生應順應窮達、堅守本真的哲理思考(理)。景為情設,情由景生,理隨情至,三者緊密融合,渾然天成,使詩歌既有生動的畫麵感,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

2.

質樸語言,意蘊深遠:陶淵明以其質樸自然的語言風格,將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來。詩句簡潔易懂,如“貧居乏人工,灌木荒餘宅”,用平實的語言描繪出生活場景;“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直白地表達出人生態度。然而,在質樸的文字背後,卻蘊含著深遠的人生智慧,體現了其詩歌“質而實綺,臒而實腴”的獨特魅力。

3.

對比手法,強化主題:通過宇宙的永恒與人生的短暫、鳥翔的動態與環境的寂靜、世俗的窮達觀念與詩人堅守的素抱等多組對比,強化了詩歌的主題。這些對比不僅使詩歌的情感表達更為強烈,也讓讀者更清晰地理解詩人的思想,引發對人生價值的深入思考。

……

解析:

1.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餘宅。”

-

解析:詩人開篇便直言自己生活貧困,家中缺乏人手幫忙打理。“乏人工”直白地說明瞭經濟上的困窘,導致沒有能力雇傭勞動力。這種貧困直接體現在居住環境上,便是“灌木荒餘宅”,住宅周圍灌木叢生,一片荒蕪景象。“荒”字生動地描繪出宅院的破敗與無人照料,展現出一種清冷、蕭索的氛圍。這兩句詩為全詩奠定了基調,呈現出詩人生活的艱難處境,同時也暗示了他遠離塵世喧囂,獨自麵對生活的狀態,為下文對人生的感慨與思考埋下伏筆。

2.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

解析:

“班班”形容鳥兒飛翔時的姿態,展現出鳥兒自由自在、輕快靈動地在空中翱翔的畫麵。與之相對的是“寂寂無行跡”,四周寂靜無聲,看不到行人的蹤跡。這裡運用了鮮明的對比,鳥兒的活躍與周圍環境的寂靜形成強烈反差。鳥兒的自由飛翔象征著自然的生機與活力,而無人行跡則強調了詩人所處環境的孤寂。這種孤寂並非完全消極,反而暗示著詩人超脫於世俗的紛擾,享受著一種與自然親近、遠離塵囂的寧靜。通過這兩句對環境的細致描繪,進一步烘托出詩人清苦而又寧靜的生活狀態,為後續對人生的思考營造氛圍。

3.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

解析:詩人的視角從眼前的生活環境瞬間拓展到浩瀚的宇宙。“宇宙一何悠”,一個“悠”字,深刻地表現出宇宙的廣袤無垠、悠遠漫長,它的存在是永恒而無儘的。相比之下,“人生少至百”則點明瞭人生的短暫與有限。在浩瀚宇宙的映襯下,人的生命顯得如此渺小和脆弱,很少有人能夠活到百歲。這兩句詩通過將宇宙的永恒與人生的短暫進行強烈對比,引發了詩人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思考,也讓讀者深切感受到生命在時間長河中的微不足道,從而為詩歌增添了一種深沉的哲學意味,引導讀者一同思索人生的價值與歸宿。

4.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

解析:詩人將筆觸從宏觀的宇宙與人生的對比,拉回到自身,具體描述歲月對自己的影響。“歲月相催逼”,“催逼”二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歲月比作一個緊迫的追趕者,生動地表現出時間流逝的無情和不可抗拒。它毫不留情地推動著生命的程序,讓人無法逃避。“鬢邊早已白”則形象地展現了歲月留下的痕跡,詩人的鬢角已經早早地布滿白發。這一細節描寫,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詩人在歲月麵前的無奈,進一步強化了人生短暫的主題。詩人以自身的衰老為例,使讀者更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時光匆匆、生命易逝的感慨,從而引發對人生的珍惜之情和對生命意義的進一步探尋。

5.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

解析:

“委”在這裡意為順應,“窮達”指代人生的窮困與顯達兩種境遇。詩人認為,如果不能順應人生的起起落落,無論是處於窮困還是顯達的狀態,都執著於外在的境遇而改變自己的內心,那將是非常可惜的事情。“素抱”指詩人一直以來堅守的誌向與懷抱,即歸隱田園、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在經曆了生活的貧困和對人生短暫的深刻感慨後,詩人更加堅定地認為,隻有堅守這份初心,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此句點明瞭全詩的主旨,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的豁達心態和對內心本真的執著堅守。它體現了詩人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祿所左右,始終保持獨立人格和高尚精神追求的人生態度,展現了詩人對生活本質的深刻理解和對人生智慧的獨特領悟。

……

句譯:

1.

貧居乏人工,灌木荒餘宅。

我居住在貧困之中,家中缺少勞力,

宅院四周灌木叢生,一片荒蕪。

2.

班班有翔鳥,寂寂無行跡。

鳥兒翩翩地在空中飛翔,四周寂靜,不見行人的蹤跡。

3.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宇宙是多麼悠遠漫長啊,而人生短暫,很少有人能活到百歲。

4.

歲月相催逼,鬢邊早已白。

歲月不停地催人老去,不知不覺間,我的鬢角早已斑白。

5.

若不委窮達,素抱深可惜。

如果不能順應人生的窮困與顯達,放棄自己素來的誌向,那就太可惜了。

……

全譯:

我家境貧困,雇不起仆役,宅院裡灌木叢生,一片荒蕪。

鳥兒輕快地展翅飛翔,四周寂靜,不見行人來往。

宇宙是何等悠遠漫長,人生短暫,很少能活到百歲以上。

歲月匆匆,緊追不捨,不知不覺間,兩鬢早已染上白霜。

若不能坦然麵對窮困與顯達,放棄心中的誌向,實在令人神傷。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