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256章 束皙《補亡詩?由庚》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256章 束皙《補亡詩?由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補亡詩由庚

束皙

晳與同業疇人,肄經之暇,娛老氏之篇。

賾妙暢玄,悅而自足,乃作《補亡詩》六篇,

雖不足探賾微言,庶幾以攄懷舊之蓄念,

並顯祖考之高義,且俾諷詠者有以自警焉。

蕩蕩夷庚,物則由之。

蠢蠢庶類,王亦柔之。

道之既由,化之既柔。

木以秋零,草以春抽。

獸在於草,魚躍順流。

四時遞謝,八風代扇。

纖阿案晷,星變其躔。

五是不逆,六氣無易。

謂彼不信,有如皦日。

……

賞析:

《補亡詩·由庚》是束皙為彌補《詩經》中部分亡佚詩篇而作。該詩以獨特視角展現了對自然規律與理想政治秩序的深刻思考,在藝術和思想層麵都頗具特色。

一、思想內容

1.

自然與政治秩序的融合:詩的開篇“蕩蕩夷庚,物則由之。蠢蠢庶類,王亦柔之”,將自然之道與君主統治聯係起來。“蕩蕩夷庚”象征自然法則,萬物遵循而行,君主亦應效仿,以溫和方式治理百姓,體現出自然規律與政治治理的相互映照,反映出當時文人對理想政治秩序的構想,即統治者應順應自然與人性,實現社會和諧。

2.

對自然規律的尊崇:詩中大量描寫自然現象,如“木以秋零,草以春抽。獸在於草,魚躍順流。四時遞謝,八風代扇”,通過對四季更迭、生物順應自然的細致描繪,展現自然萬物遵循固有規律執行的景象,表達詩人對自然規律的敬畏與尊崇,認為世間萬物皆在規律之中各安其位、各得其時。

3.

強調規律的恒常性:“纖阿案晷,星變其躔。五是不逆,六氣無易”,藉助天象變化及五行六氣的穩定執行,進一步強調規律的永恒不變。詩人藉此暗示,不僅自然有其恒定法則,社會秩序亦應如此,任何違背規律的行為都不可取,從而強化了對有序狀態的追求。

二、藝術特色

1.

比興手法的運用:詩以“蕩蕩夷庚”起興,以寬廣平坦的大道象征自然規律,為全詩奠定基調,並引出萬物遵循此道的描述。這種比興手法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引發讀者聯想,增強詩歌表現力,巧妙地將自然與政治、社會聯係起來。

2.

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詩歌從自然規律的總述,到具體自然現象如草木、動物、四季、天象等的描述,再到強調規律的恒常性,最後以堅定誓言作結,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各部分緊密相連,逐步深入主題,使詩歌主旨得以完整、清晰地呈現。

3.

語言質樸自然:語言風格質樸平實,用詞簡潔準確,如“木以秋零,草以春抽”,簡單幾字便生動描繪出草木隨季節變化的特征。這種質樸的語言風格與詩歌所表達的順應自然、回歸本真的思想相得益彰,自然流暢地傳達出詩人的情感與觀點。

4.

意境和諧優美:通過描繪秋零春抽的草木、適得其所的動物、更迭有序的四季以及執行有常的天象,營造出一種和諧、有序、優美的意境,讓讀者感受到自然的寧靜與美好,同時也傳達出詩人對和諧社會秩序的嚮往,使詩歌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

解析:

1.

晳與同業疇人,肄經之暇,娛老氏之篇。

-

解析:束皙自述,他和誌同道合的同行們,在研習儒家經典的閒暇時光,喜歡閱讀老子的著作。這表明束皙及其友人不僅對正統經學有鑽研,還對道家思想有濃厚興趣,展現出當時文人廣泛的學術涉獵,為其創作《補亡詩》奠定思想基礎,也暗示詩中可能蘊含道家順應自然等理念。

2.

賾妙暢玄,悅而自足,乃作《補亡詩》六篇。

-

解析:他們深入探究老子學說的精妙玄理,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愉悅並感到滿足。基於此,束皙創作了六篇《補亡詩》。這體現出束皙創作的內在動力源於對道家思想探索的感悟,《補亡詩》可能承載著他對道家思想及相關感悟的表達。

3.

雖不足探賾微言,庶幾以攄懷舊之蓄念,並顯祖考之高義。

-

解析:束皙謙虛地表示,雖然自己的詩作可能無法深刻探究經典中的精微言辭,但希望能夠藉此抒發長久以來內心積聚的思念之情,同時彰顯祖先們的高尚道義。說明其創作除了思想感悟,還包含情感與道德傳承因素,欲通過詩歌連線過去與現在,傳承家族精神。

4.

且俾諷詠者有以自警焉。

-

解析:並且希望誦讀這些詩歌的人能夠從中得到自我警醒。這表明束皙期望自己的作品不僅是個人情感與思想的抒發,還具有一定社會教化意義,引導讀者反思自身行為與思想。

5.

蕩蕩夷庚,物則由之。

-

解析:“蕩蕩”形容寬廣,“夷庚”原指平坦的大道,這裡象征著一種普遍的自然法則或規律。此句說世間萬物都遵循著這一寬廣平坦的大道(規律)執行,為全詩奠定萬物皆有其道的基調,是後續對自然與社會現象描述的基礎。

6.

蠢蠢庶類,王亦柔之。

-

解析:“蠢蠢庶類”指眾多蠕動、生機勃勃的萬物生靈。“柔”有懷柔、溫和對待之意。此句表示君主也應以溫和、順應的方式對待世間萬物,將自然規律與君主統治聯係起來,體現出一種理想的統治理念,即統治者應順應萬物本性。

7.

道之既由,化之既柔。

-

解析:承接上文,強調萬物已然遵循著自然之道,而君主的教化也以溫和順應的方式進行。進一步闡述自然規律與君主治理方式的一致性,突出順應的重要性,為下文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秩序的關係做鋪墊。

8.

木以秋零,草以春抽。

-

解析:具體描繪自然現象,樹木在秋天凋零,草在春天發芽生長。通過這一鮮明對比,展現自然萬物順應季節變化的規律,是“道之既由”在自然生物方麵的體現,直觀呈現出自然規律對萬物的影響。

9.

獸在於草,魚躍順流。

-

解析:繼續描述自然場景,野獸在草原上棲息,魚兒順著水流歡快跳躍。表明動物們也順應著各自的生存環境,遵循自然規律生活,進一步強化萬物皆順應自然的觀點,豐富了對自然和諧秩序的描繪。

10.

四時遞謝,八風代扇。

-

解析:“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遞謝”表示依次更替;“八風”指八方之風,“代扇”形容交替吹拂。此句描繪四季交替更迭,八方之風輪流吹拂的景象,從宏觀角度展現自然規律的迴圈往複,強調自然執行的有序性。

11.

纖阿案晷,星變其躔。

-

解析:“纖阿”是神話中禦月執行的女神,“案晷”指按照日影執行;“躔”指天體的執行軌跡。此句說日月星辰如同在神隻掌控下,按照既定的日影和軌跡執行變化,以天象的有序變化,體現自然規律在宇宙層麵的恒常性和穩定性。

12.

五是不逆,六氣無易。

-

解析:“五”指代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此句表明五行相生相剋不違背規律,六氣的變化也穩定如常,從自然元素和氣象角度,再次強調世間萬物皆遵循著固定不變的規律執行。

13.

謂彼不信,有如皦日。

-

解析:“謂彼不信”假設有人不相信上述所描述的萬物遵循規律有序執行的道理;“有如皦日”則以明亮的太陽起誓,表明所言真實可信。以這種堅定的誓言結尾,增強詩歌所傳達觀點的可信度和說服力,強化讀者對萬物遵循規律這一主旨的印象。

……

句譯:

1.

晳與同業疇人,肄經之暇,娛老氏之篇。

我(束皙)和誌同道合的同行們,在研習儒家經典的閒暇之餘,以閱讀老子的篇章為樂。

2.

賾妙暢玄,悅而自足,乃作《補亡詩》六篇。

深入探究其中的精妙玄理,感到愉悅且心滿意足,於是創作了六篇《補亡詩》。

3.

雖不足探賾微言,庶幾以攄懷舊之蓄念,並顯祖考之高義。

雖然我的詩不足以深刻探尋經典中的精微言辭,但希望能藉此抒發長久以來心中積聚的思念之情,同時彰顯祖先們的高尚道義。

4.

且俾諷詠者有以自警焉。

並且讓誦讀這些詩的人能夠從中有所警醒。

5.

蕩蕩夷庚,物則由之。

寬廣平坦的大道,世間萬物皆遵循它執行。

6.

蠢蠢庶類,王亦柔之。

眾多生機勃勃的萬物生靈,君主也以溫和的方式對待它們。

7.

道之既由,化之既柔。

萬物已然遵循著自然之道,君主的教化也以溫和順應的方式推行。

8.

木以秋零,草以春抽。

樹木在秋天凋零,草在春天發芽生長。

9.

獸在於草,魚躍順流。

野獸在草原棲息,魚兒順著水流跳躍。

10.

四時遞謝,八風代扇。

春夏秋冬四季依次更替,八方之風輪流吹拂。

11.

纖阿案晷,星變其躔。

如同纖阿按照日影駕馭月亮執行,星辰也按照自己的軌跡變化移動。

12.

五是不逆,六氣無易。

五行相生相剋不違背規律,六氣(陰、陽、風、雨、晦、明)的變化也穩定如常。

13.

謂彼不信,有如皦日。

如果有人不相信這些,就如同那明亮的太陽(可做見證)。

……

全譯:

我束皙與誌同道合的學友們,在研習儒家經典的閒暇時光裡,喜歡研讀老子的著作以自娛。我們深入探尋其中的精妙玄理,內心愉悅且滿足,於是我創作了《補亡詩》六篇。雖說這些詩作不足以深刻探究經典中的微言大義,但希望能藉此抒發長久以來心中積聚的思念之情,同時彰顯祖先們的高尚義行,並且能讓誦讀之人有所警醒。

《由庚》

寬廣平坦的大道啊,萬物皆遵循著它前行。

世間眾多的生靈啊,君主也以溫和之態相待。

萬物既已遵循這大道,教化亦以溫和為懷。

樹木在秋天凋零,春草在春日萌發。

野獸在草叢出沒,魚兒順水流歡躍。

四季交替更迭,八風依次吹拂。

纖阿按日影禦月而行,星辰變換著執行軌跡。

五行相生相剋不悖逆,六氣變化穩定無異常。

若有人不信這些道理,明亮的太陽可為證。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