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276章 顏延之《車駕幸京口侍遊蒜山作詩》
車駕幸京口侍遊蒜山作詩
顏延之
元天高北列,日觀臨東溟。
入河起陽峽,踐華因削成。
岩險去漢宇,襟衛徙吳京。
流池自化造,山關固神營。
園縣極方望,邑社總地靈。
宅道炳星緯,誕曜應辰明。
睿思纏故裡,巡駕幣舊坰。
陟峰騰輦路,尋雲抗瑤甍。
春江壯風濤,蘭野茂荑英。
宣遊弘下濟,窮遠凝聖情。
嶽濱有和會,祥習在卜征。
周南悲昔老,留滯感遺氓。
空食波廊肆,反稅事岩耕。
……
賞析:
《車駕幸京口侍遊蒜山作詩》是南朝宋文學家顏延之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賞析:
1.整體意境雄渾壯闊: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和帝王巡遊場景的描繪,營造出了一種宏大、壯觀的意境。如“元天高北列,日觀臨東溟”,將高遠的天空與東海相映襯,給人以遼闊、蒼茫之感;“春江壯風濤,蘭野茂荑英”描繪出春天江水風濤壯闊,蘭草繁茂的田野中荑英盛開的景象,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又氣勢磅礴的畫麵。
2.
寫景氣勢恢宏:詩中的景物描寫不僅展現了自然之美,更與帝王的威嚴相呼應。寫山則“岩險去漢宇,襟衛徙吳京”,突出山勢險要,彷彿是天然的防衛;寫水則“流池自化造,山關固神營”,強調水的自然造化和關隘的堅固,暗示出此地的重要性。這些描寫既展現了自然景觀的壯美,又體現了帝王巡遊之地的不凡。
3.用典巧妙貼切:“周南悲昔老,留滯感遺氓”運用了司馬談在周南留滯而悲歎的典故,詩人藉此表達自己的感慨,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曆史厚重感,使詩歌在寫景敘事之外,更有一種深沉的情感寄托。
4.
抒情委婉含蓄:詩人在詩中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一方麵有對帝王巡遊、盛世景象的讚美和歌頌,如“宣遊弘下濟,窮遠凝聖情”,展現出對帝王恩澤廣布的讚賞;另一方麵,又通過“空食波廊肆,反稅事岩耕”流露出自己對自身處境的思考,以及歸隱田園的想法,在歌頌聖德的同時,也蘊含著個人的情感和誌趣。
5.
結構層次分明:詩歌從描繪高遠的天空、壯闊的山河開始,接著寫帝王的巡遊和對故裡的眷顧,然後描寫蒜山的景色和春天的風光,最後抒發自己的感慨,層次清晰,結構嚴謹,使詩歌的內容豐富而有序。
……
解析:
1.
元天高北列,日觀臨東溟:
-
“元天”指高遠的天空,詩人開篇營造出宏大的空間感,天空在北方羅列延展,給人以遼闊無垠的感覺。“日觀”是泰山的日觀峰,此處借指高山,它俯瞰著東邊的大海(“東溟”),描繪出一幅高遠壯闊的天地山海圖,奠定了全詩雄渾的基調,暗示此地的山川形勝,具有非凡氣勢。
2.
入河起陽峽,踐華因削成:
-
“入河”指進入黃河,“陽峽”可能是黃河邊的險要峽穀,說明進入黃河要經過這樣險要的峽穀。“踐華”表示登上華山,“削成”形容華山如刀削般險峻,人們憑借其陡峭之勢攀登。此句通過對黃河峽穀與華山險峻的描述,突出山河險阻,暗示帝王所臨之地的雄偉險峻,為後文寫帝王巡遊此地的不凡做鋪墊。
3.
岩險去漢宇,襟衛徙吳京:
-
“岩險”強調岩石的險要,“漢宇”指代漢時的宮殿,這裡指過去的都城。意思是此地險要的地勢與過去漢時都城的險要不同。“襟衛”本指山川如衣襟般護衛,“吳京”指吳地的京城(此處可能指南朝宋的京城相關地域),表明此地如今成為京城的重要屏障,強調地理位置對京城的重要性,暗示此地戰略地位的變遷。
4.
流池自化造,山關固神營:
-
“流池”指河流與池塘,“自化造”表明它們是自然造化形成的,強調自然的鬼斧神工。“山關”即山川關隘,“固神營”形容其堅固得彷彿是神靈營造的,突出關隘的堅固險要,進一步描繪此地自然景觀的獨特與重要,為帝王巡遊之地增添神秘莊嚴的色彩。
5.
園縣極方望,邑社總地靈:
-
“園縣”指園陵所在的縣邑,“極方望”表示在這裡可以極目遠眺,視野廣闊。“邑社”即城邑中的社廟,“總地靈”說此地彙聚了大地的靈氣,表明此地不僅視野開闊,而且被視為靈秀彙聚之地,暗示其地位的重要與不凡,為下文寫帝王巡遊至此做鋪墊。
6.
宅道炳星緯,誕曜應辰明:
-
“宅道”可理解為居住的道路或此地的道路,“炳星緯”指道路與天上的星象經緯相輝映,寓意此地彷彿受星辰護佑,充滿祥瑞。“誕曜”指光輝閃耀,“應辰明”表示與星辰的明亮相應和,強調此地的光輝與祥瑞如同星辰般顯著,暗示此地的神聖與不凡,與帝王巡遊之地相契合。
7.
睿思纏故裡,巡駕幣舊坰:
-
“睿思”指帝王聖明的思緒,“纏故裡”表明帝王的思緒縈繞著自己的故鄉(這裡京口可能是帝王相關的故裡),體現出帝王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巡駕”即帝王巡遊的車駕,“幣舊坰”的“幣”通“匝”,指環繞,意思是巡遊的車駕環繞著舊有的郊野,描繪出帝王巡遊故鄉郊野的場景,突出此次巡遊的意義與情感內涵。
8.
陟峰騰輦路,尋雲抗瑤甍:
-
“陟峰”是登上山峰,“騰輦路”描繪出帝王的輦路沿著山峰彷彿騰飛而上,突出山勢之高和輦路的曲折壯觀。“尋雲”表示追尋雲朵,“抗瑤甍”的“抗”有高對著之意,“瑤甍”指美玉般的屋脊,形容宮殿建築高聳,彷彿與雲相接,既寫出登山的情景,又展現出山上建築的華麗與高大,凸顯帝王巡遊之地的不凡氣勢。
9.
春江壯風濤,蘭野茂荑英:
-
“春江”點明時間為春天,“壯風濤”描繪出春天江水風濤壯闊的景象,展現出大自然的雄渾力量。“蘭野”指長滿蘭草的田野,“茂荑英”說明田野中荑英(新生的草與花)生長繁茂,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日圖景,與前文的山川、建築等描寫相融合,增添了自然之美與活力,烘托出歡快的巡遊氛圍。
10.
宣遊弘下濟,窮遠凝聖情:
-
“宣遊”指帝王宣揚聖德的巡遊,“弘下濟”表示廣泛地施予恩澤,向下救濟百姓,體現出帝王巡遊的目的之一是彰顯聖德,惠及民眾。“窮遠”即極目遠方,“凝聖情”說明帝王在巡遊中極目遠眺,凝聚著聖上對遠方的關懷之情,展現出帝王的胸懷與對國家百姓的關切,升華了詩歌主題,歌頌帝王的聖明。
11.
嶽濱有和會,祥習在卜征:
-
“嶽濱”指山嶽之濱,“和會”表示和睦的集會,說明在這山嶽之濱舉行著和睦的集會活動,可能是為了慶祝帝王巡遊或有其他政治、社交意義。“祥習”指吉祥的習俗,“卜征”是古代出行前占卜吉凶,此句表明這些集會遵循著吉祥的傳統習俗,且出行前經過占卜以確保吉祥,為巡遊增添了莊重、祥和的氛圍,暗示此次巡遊的順利與吉祥。
12.
周南悲昔老,留滯感遺氓:
-
這裡運用典故,“周南悲昔老”指司馬談當年行至周南,因病無法隨漢武帝封禪泰山,心中悲歎自己將留滯於此,不能完成使命。詩人藉此自比,“留滯感遺氓”表達自己像留滯的遺民一樣,因各種原因有所感慨,可能是感慨自己未能充分施展才華,或對自身處境有所憂慮,在歌頌帝王巡遊的宏大主題中,融入了個人情感,使詩歌情感更加豐富。
13.
空食波廊肆,反稅事岩耕:
-
“空食”表示白白地享受,“波廊肆”可能指代朝廷中的祿位或待遇,詩人覺得自己白白地在朝廷中享受俸祿。“反稅”指回去繳納賦稅,“事岩耕”表示從事岩居耕種的生活,即歸隱田園,表達出詩人對自身現狀的反思,以及萌生的歸隱之意,在詩歌結尾處,從對帝王巡遊的描寫轉向對自身人生選擇的思考,使詩歌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
……
句譯:
1.
元天高北列,日觀臨東溟:
高遠的天空在北方羅列延展,日觀峰俯瞰著東邊的大海。
2.
入河起陽峽,踐華因削成:
進入黃河需途經陽峽,登上華山憑借其陡峭之勢。
3.
岩險去漢宇,襟衛徙吳京:
這裡岩石的險要不同於漢時都城,如今成為吳地京城的屏障。
4.
流池自化造,山關固神營:
河流與池塘皆為自然造化形成,山川關隘堅固好似神靈營造。
5.
園縣極方望,邑社總地靈:
園陵所在縣邑能極目遠眺,城邑社廟彙聚大地靈氣。
6.
宅道炳星緯,誕曜應辰明:
此地道路與星象經緯交相輝映,光輝閃耀與星辰明亮相應和。
7.
睿思纏故裡,巡駕幣舊坰:
帝王聖明的思緒縈繞著故鄉,巡遊車駕環繞著舊時郊野。
8.
陟峰騰輦路,尋雲抗瑤甍:
登上山峰,輦路沿著山勢彷彿騰飛,追尋雲朵,高對著美玉般的屋脊。
9.
春江壯風濤,蘭野茂荑英:
春天的江水風濤壯闊,長滿蘭草的田野裡荑英生長繁茂。
10.
宣遊弘下濟,窮遠凝聖情:
帝王宣揚聖德的巡遊廣泛施予恩澤,極目遠方凝聚著聖上的情思。
11.
嶽濱有和會,祥習在卜征:
山嶽之濱舉行著和睦的集會,遵循著出行前占卜吉凶的吉祥習俗。
12.
周南悲昔老,留滯感遺氓:
如同當年司馬談在周南留滯而悲歎,我因留滯於此感慨自己如遺民。
13.
空食波廊肆,反稅事岩耕:
白白享受著朝廷的俸祿,不如回去納稅,歸隱山林從事耕種。
……
全譯:
高遠的天空在北方依次羅列,日觀峰俯瞰著東邊的溟海。
進入黃河要經過陽峽,登上華山憑借它如刀削般的險峻。
這裡的岩險不同於漢時宮宇所在之地,如今成了吳地京城的屏障。
河流與池沼皆為自然造化,山川關隘堅固得如同神靈營造。
園陵縣邑能夠極目遠望,城邑社廟彙聚著大地靈氣。
此地的道路與星象經緯交相輝映,光輝閃耀與星辰的明亮相應和。
皇帝聖明的思緒縈繞著故裡,巡遊的車駕環繞著舊日的郊野。
登上山峰,帝王的輦路如騰飛般蜿蜒,似在追尋雲朵,又高對著美玉般的屋脊。
春天的江水風濤雄壯,長著蘭草的田野裡荑英繁茂。
皇帝宣揚聖德的巡遊廣泛地施予恩澤,極目遠方凝聚著聖上的情思。
在山嶽之濱舉行著和睦的集會,遵循著出行前占卜吉凶的吉祥習俗。
就像當年司馬談在周南留滯而悲歎,我因留滯在此,也感慨自己如同遺民一般。
白白地在朝廷享受俸祿,不如回去納稅,在山林中耕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