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277章 顏延之《赭白馬賦》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277章 顏延之《赭白馬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赭白馬賦

顏延之

驥不稱力,馬以龍名。豈以國尚威容,軍駙趫迅而已?實有騰光吐圖,疇德瑞聖之符焉。是以語崇其靈,世榮其至。我高祖之造宋也,五方率職,四隩入貢。秘寶盈於玉府,文駟列乎華廄。乃有乘輿赭白,特稟逸異之姿。妙簡帝心,用錫聖皁。服禦順誌,馳驟合度。齒曆雖衰,而藝美不忒。襲養兼年,恩隱周渥。歲老氣殫,斃於內棧。少儘其力,有惻上仁。乃詔陪侍,奉述中旨。末臣庸蔽,敢同獻賦。其辭曰:

惟宋二十有二載,盛烈光乎重葉。武義粵其肅陳,文教迄已優洽。泰階之平可升,興王之軌可接。訪國美於舊史,考方載於往牒。昔帝軒陟位,飛黃服皁。後唐膺籙,赤文候日。漢道亨而天驥呈才,魏德楙而澤馬效質。伊逸倫之妙足,自前代而間出。並榮光於瑞典,登郊歌乎司律。所以崇衛威神,扶護警蹕。精曜協從,靈物鹹秩。暨明命之初基,罄九區而率順。有肆險以稟朔,或逾遠而納贐。聞王會之阜昌,知函夏之充牣。總六服以收賢,掩七戎而得駿。蓋乘風之淑類,實先景之洪胤。故能代驂象輿,曆配鉤陳。齒筭延長,聲價隆振。信聖祖之蕃錫,留皇情而驟進。

徒觀其附筋樹骨,垂梢植發。雙瞳夾鏡,兩權協月;異體峰生,殊相逸發。超攄絕夫塵轍,驅騖迅於滅沒。簡偉塞門,獻狀絳闕。旦刷幽燕,晝秣荊越。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惟帝惟祖,爰遊爰豫。飛輶軒以戒道,環彀騎而清路。勒五營使按部,聲八鸞以節步。具服金組,兼飾丹雘。寶鉸星纏,鏤章霞布。進迫遮迾,卻屬輦輅。欻聳擢以鴻驚,時濩略而龍翥。弭雄姿以奉引,婉柔心而待禦。

至於露滋月肅,霜戾秋登,王於興言,闡肄威棱。臨廣望,坐百層,料武藝,品驍騰。流藻周施,和鈴重設。睨影高鳴,將超中折。分馳回場,角壯永埒。彆輩越群,絢練夐絕。捷趫夫之敏手,促華鼓之繁節。經玄蹄而雹散,曆素支而冰裂。膺門沫赭,汗溝走血。踠跡回唐,畜怒未泄。乾心降而微怡,都人仰而朋悅。妍變之態既畢,淩遽之氣方屬。局鑣轡之牽製,隘通都之圈束。眷西極而驤首,望朔雲而蹀足。將使紫燕駢衡,綠蛇衛轂,纖驪接趾,秀騏齊亍。覲王母於昆墟,要帝台於宣嶽。跨中州之轍跡,窮神行之軌躅。

然而般於遊畋,作鏡前王。肆於人上,取悔義方。天子乃輟駕回慮,息徒解裝。鑒武穆,憲文光。振民隱,修國章。戒出豕之敗禦,惕飛鳥之跱衡。故祗慎乎所常忽,敬備乎所未防。輿有重輪之安,馬無泛駕之佚。處以濯龍之奧,委以紅粟之秩。服養知仁,從老得卒。加弊帷,收仆質。天情周,皇恩畢。

亂曰:惟德動天,神物儀兮。於時駔駿,充階街兮。稟靈月駟,祖雲螭兮。雄誌倜儻,精權奇兮。既剛且淑,服鞿羈兮。效足中黃,殉驅馳兮。願終惠養,蔭本枝兮。竟先朝露,長委離兮。

……

賞析:

《赭白馬賦》是顏延之的代表作之一,以華麗的辭藻、嚴謹的結構,圍繞赭白馬展開多方麵描述,既歌頌了帝王的功績與聖明,也展現了對良馬的讚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一、思想內容

1.

借馬頌帝,彰顯功績:文章開篇以良馬象征祥瑞,引出對宋高祖建立宋朝功績的歌頌。通過回顧曆代帝王與寶馬的關聯,如“昔帝軒陟位,飛黃服皁。後唐膺籙,赤文候日”,類比宋高祖時期的盛景,暗示宋朝如同前代聖明之世,四方來朝,“五方率職,四隩入貢”,彰顯帝王的聖德與國家的興盛,表達對當朝統治者的讚譽與尊崇。

2.

描繪馬姿,凸顯非凡:對赭白馬的外形、能力進行細致刻畫。“附筋樹骨,垂梢植發。雙瞳夾鏡,兩權協月”,從骨骼、鬃毛到眼睛、麵部,展現其俊逸不凡的體態;“旦刷幽燕,晝秣荊越”則突出其奔跑迅速,日行千裡的神駿。通過這些描寫,不僅塑造了一匹絕世良馬的形象,也暗示其與帝王的匹配,象征著帝王的威嚴與統治的高效。

3.

以馬喻政,勸誡君王:借馬在不同場景的表現,如在秋獵中的勇猛“經玄蹄而雹散,曆素支而冰裂”,引出對君王行為的思考。提醒君王不應過度沉迷遊畋,“般於遊畋,作鏡前王”,而應借鑒先代聖王,“鑒武穆,憲文光。振民隱,修國章”,關注民生,完善國政,體現出一定的政治諷喻意味。

4.

關注馬的命運,傳達仁政思想:描述赭白馬年老而斃後,君王的惻隱之心,“歲老氣殫,斃於內棧。少儘其力,有惻上仁”,以及對其厚待的舉措,如“加弊帷,收仆質”,傳達出君王的仁愛,也從側麵反映出作者對仁政的倡導,希望統治者能以仁愛之心對待萬物。

二、藝術特色

1.

辭藻華麗,鋪陳誇張:運用豐富的詞彙和細膩的描寫,全方位展現赭白馬及相關場景。如寫馬的外貌“異體峰生,殊相逸發”,以誇張手法突出其獨特;描繪秋獵場麵“流藻周施,和鈴重設。睨影高鳴,將超中折”,通過對裝飾、馬的神態動作的鋪陳,營造出宏大而熱烈的氛圍,展現了漢大賦鋪采摛文的特點,使文章富有氣勢與感染力。

2.

用典豐富,寓意深刻:文中多處引用典故,如“帝軒陟位,飛黃服皁”“漢道亨而天驥呈才”等,藉助曆史故事,豐富文章內涵,增強說服力。這些典故不僅將赭白馬與前代祥瑞之馬相聯係,更暗示宋朝的繁榮昌盛,如同曆史上的聖明時代,使文章在歌頌與勸誡中蘊含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

3.

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文章起筆點明寫作緣由,以馬頌帝;接著描繪馬的姿態、能力,展現其不凡;再敘述秋獵場景,借馬喻政;最後以馬的結局體現君王仁愛,收束全文。各部分過渡自然,環環相扣,形成完整的邏輯結構,使主題逐步深化,有條不紊地展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

4.

駢散結合,音韻和諧:以駢句為主,如“雙瞳夾鏡,兩權協月;異體峰生,殊相逸發”,句式整齊,對仗工整,增強節奏感與形式美;同時穿插散句,使文章張弛有度,避免呆板。在用韻上,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進一步增強了文章的藝術美感。

……

解析:

1.

驥不稱力,馬以龍名:

-

解析:開篇便點明,良馬(驥)之所以被看重,並非僅僅因其力量,而是因其具有如龍般的神異品質而聞名。這裡將馬與龍相聯係,提升了馬的象征意義,為後文對赭白馬的讚美定下基調,暗示所描述的馬非凡俗之物。

2.

豈以國尚威容,軍駙趫迅而已:

-

解析:此句以反問的形式,進一步強調馬的意義不止於滿足國家對威嚴形象的展示,以及軍隊對快速坐騎的需求。引發讀者思考馬更深層次的價值,為下文闡述馬與祥瑞、聖德的聯係做鋪墊。

3.

實有騰光吐圖,疇德瑞聖之符焉:

-

解析:指出馬實際上有著如騰發光芒、吐出圖籙般神奇的表現,是彰顯品德、預兆聖明的祥瑞象征。這裡賦予馬神秘的祥瑞色彩,將其與帝王的聖德相聯係,說明馬在國家政治文化層麵具有重要意義,是聖德感應的一種體現。

4.

是以語崇其靈,世榮其至:

-

解析:基於前文所述馬的祥瑞特性,所以人們在言語中推崇馬的靈性,世間也以馬的到來為榮耀之事。此句總結上文,強調因馬具有祥瑞象征,故而受到人們的尊崇和珍視。

5.

我高祖之造宋也,五方率職,四隩入貢:

-

解析:講述宋高祖建立宋朝時,天下四方的官員都儘職守責,四方偏遠之地都前來進貢。通過描述國家的穩定和四方來朝的景象,展現宋高祖統治下國家的昌盛,為引出赭白馬的出現營造背景,暗示這匹寶馬是盛世的產物。

6.

秘寶盈於玉府,文駟列乎華廄:

-

解析:描繪宮廷中的景象,珍貴神秘的寶物堆滿了玉府,毛色美麗的馬匹排列在華麗的馬廄中。通過對寶物和良馬的描寫,進一步渲染盛世的富足與繁榮,突出赭白馬所處的不凡環境,暗示其珍貴程度。

7.

乃有乘輿赭白,特稟逸異之姿:

-

解析:接著引出本文主角,即皇帝乘坐的赭白馬,它獨特地具備超凡脫俗的姿態。“特稟”強調其獨特性,“逸異之姿”直接點明馬的非凡外形,引發讀者對這匹特殊馬匹的關注。

8.

妙簡帝心,用錫聖皁:

-

解析:這匹赭白馬因其非凡特質,深得皇帝喜愛,被賜予聖禦馬廄。“妙簡帝心”體現出皇帝對它的賞識,“錫聖皁”明確其特殊待遇,表明赭白馬在皇帝心中的特殊地位。

9.

服禦順誌,馳驟合度:

-

解析:描述赭白馬在供皇帝駕馭時,能順遂皇帝的心意,奔跑疾行都合乎禮儀法度。既展現了馬的通人性,又暗示皇帝的統治有方,人馬之間配合默契,從側麵反映出國家的有序執行。

10.

齒曆雖衰,而藝美不忒:

-

解析:說明儘管赭白馬年齡漸長,但其卓越的技藝和優美的姿態並未改變。強調赭白馬即使在衰老時仍保持出色的品質,體現其始終如一的優秀,也可暗指國家的穩定與傳承。

11.

襲養兼年,恩隱周渥:

-

解析:多年來一直精心飼養,皇帝對它的恩情深厚且無微不至。“襲養兼年”表明飼養時間之久,“恩隱周渥”突出皇帝對馬的關懷細致入微,體現出皇帝對這匹寶馬的珍視。

12.

歲老氣殫,斃於內棧:

-

解析:最終,赭白馬因年事已高,氣力耗儘,在馬廄中死去。描繪了馬的結局,為下文皇帝的反應做鋪墊,也流露出一種對生命消逝的惋惜之情。

13.

少儘其力,有惻上仁:

-

解析:鑒於赭白馬年輕時為皇帝儘心儘力,皇帝心懷惻隱,展現出仁愛之心。體現皇帝對有功之馬的感恩與憐憫,反映出皇帝的仁厚品德,從側麵烘托出帝王的形象。

14.

乃詔陪侍,奉述中旨:

-

解析:於是皇帝詔令陪侍在身邊的臣子,遵照旨意撰寫文章。說明本文的創作背景,是應皇帝之命,旨在歌頌赭白馬以及與之相關的帝王品德和國家盛景。

15.

末臣庸蔽,敢同獻賦:

-

解析:作者自謙為“末臣”,稱自己平庸淺陋,卻冒昧地應命獻上這篇賦。這是古代文人在創作應製文章時常有的謙辭,既表達了對皇帝的恭敬,又引出下文對赭白馬的詳細描述。

16.

惟宋二十有二載,盛烈光乎重葉:

-

解析:點明時間為宋朝建立後的第二十二年,此時宋朝的偉大功業光照曆代。強調宋朝的昌盛,為下文進一步歌頌國家的繁榮和馬的不凡做鋪墊,突出時代背景與主題的關聯。

17.

武義粵其肅陳,文教迄已優洽:

-

解析:描述宋朝在軍事上威武正義,軍隊嚴整有序;在文化教育方麵也十分完善,廣泛深入。從文武兩方麵展現國家的強盛與繁榮,體現出宋朝的全麵發展,為赭白馬的出現營造出一個盛世環境。

18.

泰階之平可升,興王之軌可接:

-

解析:表明天下太平,可沿著通往興盛的道路穩步前行,如同前代聖王的軌跡一般。將宋朝與前代興盛王朝相類比,暗示宋朝的繁榮昌盛具有曆史延續性,強調國家正處於興盛時期,也從側麵反映出赭白馬作為祥瑞的象征意義。

19.

訪國美於舊史,考方載於往牒:

-

解析:為了彰顯當下的盛景,作者從舊史典籍中探尋國家興盛的事跡。通過追溯曆史,為宋朝的繁榮尋找曆史依據,使文章更具曆史厚重感,同時也暗示宋朝的繁榮與前代聖世一脈相承。

20.

昔帝軒陟位,飛黃服皁:

-

解析:列舉古代帝王與寶馬的故事,傳說黃帝即位時,有飛黃神馬供其駕馭。以黃帝時期的祥瑞之馬為例,引出下文更多關於馬與帝王的典故,將赭白馬與古代祥瑞之馬相聯係,提升赭白馬的曆史文化地位。

21.

後唐膺籙,赤文候日:

-

解析:提及後唐接受天命時,有帶有赤色花紋的神馬應時而現,等待著日出。繼續引用典故,豐富了文章內容,強化了馬作為祥瑞象征與帝王統治的緊密聯係,為下文歌頌赭白馬及宋朝統治做鋪墊。

22.

漢道亨而天驥呈才,魏德楙而澤馬效質:

-

解析:闡述漢朝國運亨通時,有天驥展現才能;曹魏德行美好,有澤馬貢獻自己的資質。通過列舉漢魏時期的事例,進一步說明曆代聖明之世都有寶馬出現,暗示寶馬與國家昌盛、帝王聖德之間的關聯,從而為歌頌宋朝與赭白馬提供曆史依據。

23.

伊逸倫之妙足,自前代而間出:

-

解析:總結前文,指出那些超凡絕倫的良馬,在前代就不時出現。強調良馬作為祥瑞象征並非偶然,而是曆代皆有的現象,為引出宋朝的赭白馬做鋪墊,暗示赭白馬也是這一祥瑞傳統的延續。

24.

並榮光於瑞典,登郊歌乎司律:

-

解析:說明這些良馬與其他祥瑞一同閃耀光芒,其事跡被記載在祥瑞典冊中,還被納入郊祀之歌,由樂官傳唱。強調良馬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們不僅是祥瑞象征,還成為文化傳承的一部分,進一步提升了馬的神聖意義。

25.

所以崇衛威神,扶護警蹕:

-

解析:解釋這些良馬的作用,它們用於尊崇護衛帝王的威嚴與神靈般的地位,在帝王出行時起到清道警戒的作用。突出馬在維護帝王尊嚴和統治秩序方麵的重要功能,表明馬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26.

精曜協從,靈物鹹秩:

-

解析:良馬與日月星辰等精氣光輝相互呼應,各種靈物都按照秩序呈現。描繪出一幅祥瑞和諧的景象,暗示在聖明的統治下,萬物皆順,進一步強調馬作為祥瑞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出國家的繁榮昌盛是順應天意、萬物和諧的結果。

27.

暨明命之初基,罄九區而率順:

-

解析:到了宋朝受天命建國之初,天下九州都紛紛歸順。再次強調宋朝建立時的盛況,四方順服,展現出國家建立的合法性與權威性,為下文描述宋朝的繁榮和赭白馬的出現做鋪墊。

28.

有肆險以稟朔,或逾遠而納贐:

-

解析:描述遠方的藩邦,有的憑借險要地勢仍接受宋朝的正朔,有的跨越遙遠距離前來進貢。通過對遠方藩邦臣服的描寫,進一步體現宋朝的影響力和統治範圍之廣,突出國家的強盛與威望。

29.

聞王會之阜昌,知函夏之充牣:

-

解析:聽聞諸侯朝見天子的盛會繁榮昌盛,由此可知華夏大地物資豐饒。通過王會的盛況,側麵反映出國家的富足與昌盛,強調宋朝在政治、經濟方麵的繁榮景象。

30.

總六服以收賢,掩七戎而得駿:

-

解析:宋朝彙聚天下各方的賢才,囊括四方的駿馬。表明宋朝不僅人才濟濟,而且擁有眾多良馬,暗示在聖明統治下,國家廣納賢才和祥瑞之物,進一步彰顯國家的繁榮昌盛。

31.

蓋乘風之淑類,實先景之洪胤:

-

解析:宋朝所得的駿馬,皆是如乘風而行的優良品種,是神馬的宏大後代。將宋朝的駿馬與傳說中的神馬相聯係,突出其血統高貴,暗示這些馬如同前代突出之馬一樣,是國家繁榮昌盛的象征。

32.

故能代驂象輿,曆配鉤陳:

-

解析:因此這些駿馬能夠代替其他馬匹,拉著帝王華麗的車駕,長久地伴隨在帝王身邊。說明駿馬在帝王出行中的重要作用,體現其尊貴地位,也暗示帝王的威嚴與統治的穩固。

33.

齒筭延長,聲價隆振:

-

解析:這些駿馬壽命長久,聲名和價值也隨之大振。強調駿馬不僅自身品質優良,而且因其特殊地位,在人們心中具有極高的聲譽,進一步突出馬在國家中的重要性。

34.

信聖祖之蕃錫,留皇情而驟進:

-

解析:確實是聖祖的豐厚恩賜,皇帝對這些駿馬情有獨鐘,經常讓它們快速前進,供自己乘用。表明駿馬是上天恩賜,也體現皇帝對駿馬的喜愛,進一步強調馬與帝王之間的緊密聯係。

35.

徒觀其附筋樹骨,垂梢植發:

-

解析:單看赭白馬,其筋骨如同附著、樹立,十分強健,鬃毛下垂、豎起,充滿生氣。開始細致描繪赭白馬的外形,從筋骨到鬃毛,展現其健壯與活力,使讀者對馬的形象有更直觀的感受。

36.

雙瞳夾鏡,兩權協月:

-

解析:它的雙眼如同兩麵鏡子,炯炯有神,兩頰如同與月亮協調相稱,描繪出馬的麵部特征,突出其眼神的明亮和麵容的俊美,展現赭白馬的不凡之態。

37.

異體峰生,殊相逸發:

-

解析:它的身體形態獨特,如同山峰般挺拔突出,非凡的相貌散發著俊逸之氣。進一步強調赭白馬外形的獨特與不凡,從整體形態上展現其與眾不同的氣質。

38.

超攄絕夫塵轍,驅騖迅於滅沒:

-

解析:赭白馬奔跑起來,遠遠超越其他馬匹,速度之快,瞬間消失在視線中,揚起的塵土都被遠遠拋在後麵。通過對其奔跑速度的描寫,突出赭白馬的神駿,展現其卓越的奔跑能力。

39.

簡偉塞門,獻狀絳闕:

-

解析:在塞門被選拔出來,因其雄偉之姿被進獻到宮殿前。說明赭白馬的選拔過程,強調其從眾多馬匹中脫穎而出,因其雄偉的姿態得以進入宮廷,體現其珍貴與不凡。

40.

旦刷幽燕,晝秣荊越:

-

解析:早上還在幽燕之地刷洗鬃毛,白天就已在荊越地區進食草料,極言赭白馬奔跑速度之快,日行千裡,能夠迅速跨越遙遠的距離,進一步突出其非凡的奔跑能力。

41.

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

-

解析:用不可更改的經典來教導人們敬重禮儀,用值得書寫的事例來訓誡眾人。此句表麵似與馬無關,但實則暗示馬在國家禮儀和教育中的象征意義,如同經典和範例一樣,具有引導人們遵循禮儀規範的作用。

42.

惟帝惟祖,爰遊爰豫:

-

解析:皇帝和祖先們,閒暇之時出遊。引出下文對帝王出行場景的描寫,為描繪赭白馬在帝王出行中的表現做鋪墊。

43.

飛輶軒以戒道,環彀騎而清路:

-

解析:輕便的使者車輛疾馳在前,宣告道路戒嚴,四周有持弓弩的騎兵環繞,清理道路。描繪帝王出行時的威嚴場麵,通過對戒道和清路場景的描寫,烘托出帝王出行的莊重與肅穆。

44.

勒五營使按部,聲八鸞以節步:

-

解析:指揮五營將士按照各自的隊伍行進,車駕上的八隻鸞鈴發出聲響,調節步伐節奏。進一步描述出行隊伍的嚴整有序,展現出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大和紀律的嚴明,同時也暗示赭白馬在這樣的隊伍中,地位不凡。

45.

具服金組,兼飾丹雘:

-

解析:出行隊伍的人員身著華美的服飾,用金色絲帶裝飾,同時還點綴著紅色顏料。通過對人員服飾的描寫,展現出隊伍的華麗與莊重,從側麵烘托出帝王出行的盛大場麵。

46.

寶鉸星纏,鏤章霞布:

-

解析:馬具上的寶石裝飾如同繁星纏繞,雕刻的花紋像雲霞般散佈。細致描繪馬具的精美華麗,突出赭白馬所配之物的珍貴,從細節處展現帝王出行的奢華與威嚴。

47.

進迫遮迾,卻屬輦輅:

-

解析:赭白馬前行時緊逼負責護衛阻隔人群的隊伍,後退時連線著帝王的車輦。描述赭白馬在出行隊伍中的位置,體現其在帝王出行中的重要作用,既負責護衛,又與帝王車輦緊密相連。

48.

欻聳擢以鴻驚,時濩略而龍翥:

-

解析:赭白馬有時突然聳身躍起,如鴻雁驚飛,有時舒展身姿奔跑,如龍騰飛。通過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赭白馬在行進中的動態美,展現其矯健的身姿和不凡的氣勢。

49.

弭雄姿以奉引,婉柔心而待禦:

-

解析:它收斂雄姿,恭敬地為帝王車駕引路,懷著柔順之心等待帝王駕馭。描繪赭白馬在為帝王服務時的溫順姿態,展現其通人性、儘職責的特點,既具雄姿又能溫順待主,體現出其完美品質。

50.

至於露滋月肅,霜戾秋登:

-

解析:到了露水滋潤、月色清冷,寒霜降臨、秋意漸濃的時節。點明時間為秋季,為下文描寫秋獵場景做鋪墊,營造出一種肅殺而莊重的氛圍。

51.

王於興言,闡肄威棱:

-

解析:帝王此時興起,要展現和演練威嚴。說明在秋季這個時節,帝王舉行活動以彰顯權威,引出下文對秋獵場景的具體描述。

52.

臨廣望,坐百層:

-

解析:帝王登上高處,俯瞰廣闊的原野,坐在層層疊疊的高台之上。描繪帝王秋獵時所處的位置,突出其高高在上的地位,以及視野的開闊,展現出帝王的威嚴與氣勢。

53.

料武藝,品驍騰:

-

解析:考量眾人的武藝,品評駿馬的驍勇奔騰之態。描述秋獵活動中的一個環節,通過對武藝和駿馬的品評,展現出秋獵的目的不僅是娛樂,更是對軍事力量和良馬品質的檢驗。

54.

流藻周施,和鈴重設:

-

解析:華麗的彩飾四處懸掛,和諧的鈴聲再次響起。描繪秋獵時的場景,通過對裝飾和聲音的描寫,營造出熱鬨而莊重的氛圍,展現出秋獵場麵的盛大與華麗,烘托出帝王秋獵的威嚴氣勢。

55.

睨影高鳴,將超中折:

-

解析:赭白馬斜睨著自己的影子,昂首嘶鳴,似乎要飛躍起來,卻又在中途折返。細膩刻畫赭白馬在秋獵場中的神態與動作,表現出它的興奮與躍躍欲試,彰顯其神駿與靈動,同時也暗示出秋獵場景對它的激發。

56.

分馳回場,角壯永埒:

-

解析:眾多馬匹在回環的獵場上分頭賓士,在長長的賽道上較量雄壯。描繪秋獵時群馬競逐的激烈場景,展現出駿馬們的勇猛和活力,也體現出秋獵的競技性和熱烈氛圍。

57.

彆輩越群,絢練夐絕:

-

解析:赭白馬與眾不同,超越其他馬匹,身姿矯健,遠遠領先。再次突出赭白馬的卓越不凡,在群馬中脫穎而出,強調其出眾的能力和獨特的魅力,使其形象更加鮮明。

58.

捷趫夫之敏手,促華鼓之繁節:

-

解析:秋獵時,身手敏捷的獵手快速行動,急促的華麗鼓點節奏緊密。通過描寫獵手的敏捷和鼓點的急促,渲染出秋獵緊張熱烈的氣氛,同時也從側麵反映出赭白馬在這樣緊張的氛圍中,更顯神駿。

59.

經玄蹄而雹散,曆素支而冰裂:

-

解析:駿馬們奔跑時,馬蹄踏過玄色的蹄印處,塵土如雹子般四散;越過白色的箭靶,如冰裂般迅速。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駿馬奔跑速度之快,衝擊力之強,展現出秋獵的激烈和駿馬的神勇。

60.

膺門沫赭,汗溝走血:

-

解析:赭白馬胸前汗水染成赭色,肩胛間汗流如血。細致描繪赭白馬在激烈奔跑後的狀態,突出其在秋獵中的奮力馳騁,從側麵反映出秋獵的強度,也展現出赭白馬的堅韌與耐力。

61.

踠跡回唐,畜怒未泄:

-

解析:馬蹄在曲折的道路上留下痕跡,馬心中蓄積的怒氣還未消散。描繪赭白馬在秋獵結束後的狀態,它雖已跑完,但仍帶著未發泄完的激情,進一步表現出它的勇猛和活力。

62.

乾心降而微怡,都人仰而朋悅:

-

解析:帝王心情平和且稍有愉悅,都城百姓仰望並紛紛喜悅。說明秋獵活動不僅讓帝王滿意,也使百姓感到高興,展現出秋獵在凝聚人心、彰顯國威方麵的作用,同時也暗示出在這樣的盛世活動中,赭白馬的表現為眾人所矚目。

63.

妍變之態既畢,淩遽之氣方屬:

-

解析:駿馬們在秋獵中展現出各種美妙多變的姿態後,那種超越尋常的氣勢依然存在。總結秋獵中駿馬的表現,強調它們即使在活動結束後,依然保持著不凡的氣勢,也體現出秋獵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64.

局鑣轡之牽製,隘通都之圈束:

-

解析:然而,駿馬卻受到馬嚼子和韁繩的牽製,被困在繁華都市的馬圈之中。此句筆鋒一轉,描繪出駿馬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束縛的狀態,與前文秋獵時的自由奔放形成對比,引發對駿馬命運的思考。

65.

眷西極而驤首,望朔雲而蹀足:

-

解析:赭白馬眷戀著西方極遠之地,抬頭遠望,望著北方的雲朵,不安地用蹄子踢地。通過對赭白馬神態和動作的描寫,表現出它雖被困,但內心嚮往自由、廣闊天地,展現出它的不羈與嚮往。

66.

將使紫燕駢衡,綠蛇衛轂,纖驪接趾,秀騏齊亍:

-

解析:彷彿要讓紫燕馬與之並駕齊驅,綠蛇馬護衛在車轂旁,纖驪馬接踵相隨,秀騏馬整齊並行。這裡列舉眾多良馬,想象它們與赭白馬一同出行的壯觀場景,進一步突出赭白馬的不凡,暗示它應與眾多名馬共同馳騁,展現其應有的地位。

67.

覲王母於昆墟,要帝台於宣嶽:

-

解析:帶著這些駿馬去昆侖山拜見西王母,在宣嶽邀請帝台。運用神話典故,想象赭白馬與其他駿馬一同參與神話般的行程,增添了文章的浪漫色彩,同時也暗示赭白馬具有超凡的能力,能在神話般的情境中馳騁。

68.

跨中州之轍跡,窮神行之軌躅:

-

解析:在中原大地留下足跡,窮儘如神仙般行走的軌跡。描繪赭白馬能夠在廣闊的地域縱橫馳騁,展現其神駿和自由,寓意著它應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展現其能力,不受束縛。

69.

然而般於遊畋,作鏡前王:

-

解析:然而,過度沉迷於遊獵,這要以先王為借鑒。此句從對駿馬和秋獵的描寫轉向對帝王行為的思考,提醒帝王不應過度沉溺於遊獵,要以前代聖王為鏡,體現出文章的勸諫之意。

70.

肆於人上,取悔義方:

-

解析:如果肆意淩駕於百姓之上,將會因違背正確的道義而後悔。進一步強調帝王應遵守道義,不能因權力而肆意妄為,否則將帶來不良後果,表達了對帝王的勸誡,期望其施行仁政。

71.

天子乃輟駕回慮,息徒解裝:

-

解析:於是天子停下馬車,改變想法,讓隨從休息,卸下裝備。表明帝王聽從勸誡,停止遊獵活動,體現出帝王能夠反思自己的行為,展現出其明智和從善如流。

72.

鑒武穆,憲文光:

-

解析:借鑒周武王的英武,效法漢文帝的光輝。明確指出帝王應學習前代聖王的美德,以他們為榜樣,展現出對帝王的期望,希望其能成為賢明之君,治理好國家。

73.

振民隱,修國章:

-

解析:關心百姓的疾苦,修訂國家的典章製度。具體闡述帝王應采取的行動,即關注民生,完善國家的治理體係,體現出文章期望帝王施行仁政、治理好國家的主旨。

74.

戒出豕之敗禦,惕飛鳥之跱衡:

-

解析:警惕野豬突然出現使駕車失敗,小心飛鳥停在車轅橫木上帶來危險。用具體事例提醒帝王在日常行事中要小心謹慎,避免各種潛在的危險,暗示治理國家也需如此,不能疏忽大意。

75.

故祗慎乎所常忽,敬備乎所未防:

-

解析:所以要對常常忽視的事情恭敬謹慎,對未曾防備的方麵也要認真準備。總結前文,強調帝王在治理國家過程中,應注重細節,對各種情況都要有所防備,體現出一種全麵、謹慎的治國理念。

76.

輿有重輪之安,馬無泛駕之佚:

-

解析:車輿要有多重輪子的安穩,馬匹不能有翻車的失控。通過對車輿安穩和馬匹馴服的描述,寓意國家治理要穩定有序,不能出現混亂,進一步強調帝王應謹慎治理國家,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77.

處以濯龍之奧,委以紅粟之秩:

-

解析:將赭白馬安置在濯龍園的深處,給予它上等糧食的待遇。描述赭白馬在停止參與過多活動後的優厚待遇,體現出帝王對它的恩寵,同時也暗示國家在穩定發展過程中,對曾經做出貢獻的事物的妥善安置。

78.

服養知仁,從老得卒:

-

解析:對赭白馬的飼養和照料體現出仁愛,讓它能終老一生。再次強調對赭白馬的善待,展現出帝王的仁愛之心,也從側麵反映出國家治理中應有的仁政思想。

79.

加弊帷,收仆質:

-

解析:在赭白馬死後,用破舊的帷幕覆蓋它,收斂它的屍骨。描繪對死去赭白馬的處理方式,表達對它一生貢獻的尊重,進一步體現出帝王的仁愛和對生命的敬重。

80.

天情周,皇恩畢:

-

解析:天子的情誼周全,皇帝的恩澤施儘。總結帝王對赭白馬的態度,從生前的恩寵到死後的厚待,體現出帝王的仁愛和對這匹寶馬的深情,同時也暗示國家治理中恩義的重要性。

81.

亂曰:惟德動天,神物儀兮:

-

解析:結語部分指出,隻有德行才能感動上天,神物才會出現作為象征。強調德行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以及祥瑞與帝王德行之間的聯係,升華文章主題,說明國家的繁榮昌盛、祥瑞出現都源於帝王的德行。

82.

於時駔駿,充階街兮:

-

解析:在這個時代,眾多駿馬充滿了宮殿的台階和街道。描繪出當時駿馬眾多的景象,暗示在聖明帝王的統治下,祥瑞之物紛紛出現,展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83.

稟靈月駟,祖雲螭兮:

-

解析:這些駿馬稟受了月中神馬的靈氣,以雲中蛟龍為祖先。再次強調駿馬的神聖血統,將它們與神話中的靈物相聯係,提升駿馬的地位,同時也暗示國家的興盛與這些祥瑞之物的關聯。

84.

雄誌倜儻,精權奇兮:

-

解析:駿馬們誌向雄偉、灑脫不凡,精氣奇特。描繪駿馬的精神氣質,展現它們的不凡之處,也從側麵反映出這個時代的活力與進取精神。

85.

既剛且淑,服鞿羈兮:

-

解析:它們既剛健又溫順,能夠聽從韁繩的駕馭。讚美駿馬的品質,既具備剛強的特質,又能溫順地為人類服務,象征著在聖明統治下,萬物和諧有序。

86.

效足中黃,殉驅馳兮:

-

解析:它們在皇帝出行時儘力奔跑,為帝王的驅使而獻身。強調駿馬對帝王的忠誠和奉獻,體現出一種君臣和諧、各司其職的關係,也暗示臣子應像駿馬一樣,為國家和帝王儘心儘力。

87.

願終惠養,蔭本枝兮:

-

解析:希望能始終給予它們優厚的飼養,庇護它們的後代。表達對駿馬的關懷和期望,希望能延續對它們的善待,同時也可引申為國家對賢才和祥瑞的重視與傳承,期望這種繁榮和諧的局麵能夠持續。

88.

竟先朝露,長委離兮:

-

解析:然而駿馬最終像早晨的露水一樣消逝,永遠地離去了。表達對駿馬逝去的惋惜之情,也暗示生命的短暫和無常,即使是如此神駿的馬匹也難逃生命的終結,引發對生命和時間的思考。

……

句譯:

1.

驥不稱力,馬以龍名:

良馬(驥)不隻是因其力量而受稱讚,而是因具有如龍般的神異被賦予美名。

2.

豈以國尚威容,軍駙趫迅而已:

難道僅僅是因為國家崇尚威嚴的儀容,軍隊需要敏捷快速的坐騎纔看重馬嗎?

3.

實有騰光吐圖,疇德瑞聖之符焉:

實際上馬有著能騰發光芒、吐出圖籙的神奇表現,是彰顯品德、預兆聖明的祥瑞象征。

4.

是以語崇其靈,世榮其至:

因此人們言語中推崇馬的靈性,世間以馬的到來為榮耀之事。

5.

我高祖之造宋也,五方率職,四隩入貢:

我朝高祖建立宋朝的時候,天下四方官員都儘職守責,四方偏遠之地都來進貢。

6.

秘寶盈於玉府,文駟列乎華廄:

珍貴神秘的寶物堆滿了玉府,毛色美麗的馬匹排列在華麗的馬廄中。

7.

乃有乘輿赭白,特稟逸異之姿:

於是有供皇帝乘坐的赭白馬,它獨特地具備超凡脫俗的姿態。

8.

妙簡帝心,用錫聖皁:

它深得皇帝喜愛,被賜予聖禦馬廄。

9.

服禦順誌,馳驟合度:

供皇帝駕馭時能順遂皇帝心意,奔跑疾行合乎禮儀法度。

10.

齒曆雖衰,而藝美不忒:

儘管它年齡漸長,但其卓越的技藝和優美的姿態並未改變。

11.

襲養兼年,恩隱周渥:

多年來一直精心飼養,皇帝對它的恩情深厚且無微不至。

12.

歲老氣殫,斃於內棧:

因年事已高,氣力耗儘,它在馬廄中死去。

13.

少儘其力,有惻上仁:

鑒於它年輕時儘心儘力,皇帝心懷惻隱,展現仁愛之心。

14.

乃詔陪侍,奉述中旨:

於是皇帝詔令陪侍的臣子,遵照旨意撰寫文章。

15.

末臣庸蔽,敢同獻賦:

我這平庸淺陋的臣子,冒昧地應命獻上這篇賦。

16.

惟宋二十有二載,盛烈光乎重葉:

宋朝建立後的第二十二年,偉大功業光照曆代。

17.

武義粵其肅陳,文教迄已優洽:

軍事上威武正義,軍隊嚴整有序;文化教育方麵也十分完善,廣泛深入。

18.

泰階之平可升,興王之軌可接:

天下太平,可沿著通往興盛的道路穩步前行,如同前代聖王的軌跡一般。

19.

訪國美於舊史,考方載於往牒:

從舊史典籍中探尋國家興盛的事跡,考察往昔記載四方的文獻。

20.

昔帝軒陟位,飛黃服皁:

從前黃帝即位時,有飛黃神馬供其駕馭。

21.

後唐膺籙,赤文候日:

後唐接受天命時,有帶有赤色花紋的神馬應時而現,等待著日出。

22.

漢道亨而天驥呈才,魏德楙而澤馬效質:

漢朝國運亨通時,有天驥展現才能;曹魏德行美好,有澤馬貢獻自己的資質。

23.

伊逸倫之妙足,自前代而間出:

那些超凡絕倫的良馬,在前代就不時出現。

24.

並榮光於瑞典,登郊歌乎司律:

它們與其他祥瑞一同閃耀光芒,被記載在祥瑞典冊中,還被納入郊祀之歌由樂官傳唱。

25.

所以崇衛威神,扶護警蹕:

它們用於尊崇護衛帝王的威嚴與神靈般的地位,在帝王出行時起到清道警戒的作用。

26.

精曜協從,靈物鹹秩:

良馬與日月星辰等精氣光輝相互呼應,各種靈物都按照秩序呈現。

27.

暨明命之初基,罄九區而率順:

到宋朝受天命建國之初,天下九州都紛紛歸順。

28.

有肆險以稟朔,或逾遠而納贐:

遠方的藩邦,有的憑借險要地勢仍接受宋朝的正朔,有的跨越遙遠距離前來進貢。

29.

聞王會之阜昌,知函夏之充牣:

聽聞諸侯朝見天子的盛會繁榮昌盛,由此可知華夏大地物資豐饒。

30.

總六服以收賢,掩七戎而得駿:

宋朝彙聚天下各方的賢才,囊括四方的駿馬。

31.

蓋乘風之淑類,實先景之洪胤:

宋朝所得的駿馬,皆是如乘風而行的優良品種,是神馬的宏大後代。

32.

故能代驂象輿,曆配鉤陳:

因此這些駿馬能夠代替其他馬匹,拉著帝王華麗的車駕,長久地伴隨在帝王身邊。

33.

齒筭延長,聲價隆振:

這些駿馬壽命長久,聲名和價值也隨之大振。

34.

信聖祖之蕃錫,留皇情而驟進:

確實是聖祖的豐厚恩賜,皇帝對這些駿馬情有獨鐘,經常讓它們快速前進供自己乘用。

35.

徒觀其附筋樹骨,垂梢植發:

單看那赭白馬,其筋骨如同附著、樹立般強健,鬃毛下垂、豎起充滿生氣。

36.

雙瞳夾鏡,兩權協月:

它的雙眼如同兩麵鏡子般明亮,兩頰如同與月亮協調相稱般俊美。

37.

異體峰生,殊相逸發:

它的身體形態獨特,如同山峰般挺拔突出,非凡的相貌散發著俊逸之氣。

38.

超攄絕夫塵轍,驅騖迅於滅沒:

赭白馬奔跑起來遠遠超越其他馬匹,速度之快瞬間消失在視線中,揚起的塵土都被遠遠拋在後麵。

39.

簡偉塞門,獻狀絳闕:

它在塞門被選拔出來,因其雄偉之姿被進獻到宮殿前。

40.

旦刷幽燕,晝秣荊越:

早上還在幽燕之地刷洗鬃毛,白天就已在荊越地區進食草料。

41.

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

用不可更改的經典來教導人們敬重禮儀,用值得書寫的事例來訓誡眾人。

42.

惟帝惟祖,爰遊爰豫:

皇帝和祖先們,閒暇之時出遊。

43.

飛輶軒以戒道,環彀騎而清路:

輕便的使者車輛疾馳在前宣告道路戒嚴,四周有持弓弩的騎兵環繞清理道路。

44.

勒五營使按部,聲八鸞以節步:

指揮五營將士按照各自隊伍行進,車駕上的八隻鸞鈴發出聲響調節步伐節奏。

45.

具服金組,兼飾丹雘:

出行隊伍人員身著華美的服飾,用金色絲帶裝飾,同時點綴著紅色顏料。

46.

寶鉸星纏,鏤章霞布:

馬具上的寶石裝飾如同繁星纏繞,雕刻的花紋像雲霞般散佈。

47.

進迫遮迾,卻屬輦輅:

赭白馬前行時緊逼負責護衛阻隔人群的隊伍,後退時連線著帝王的車輦。

48.

欻聳擢以鴻驚,時濩略而龍翥:

赭白馬有時突然聳身躍起,如鴻雁驚飛,有時舒展身姿奔跑,如龍騰飛。

49.

弭雄姿以奉引,婉柔心而待禦:

它收斂雄姿,恭敬地為帝王車駕引路,懷著柔順之心等待帝王駕馭。

50.

至於露滋月肅,霜戾秋登:

到了露水滋潤、月色清冷,寒霜降臨、秋意漸濃的時節。

51.

王於興言,闡肄威棱:

帝王此時興起,要展現和演練威嚴。

52.

臨廣望,坐百層:

帝王登上高處俯瞰廣闊原野,坐在層層疊疊的高台之上。

53.

料武藝,品驍騰:

考量眾人的武藝,品評駿馬的驍勇奔騰之態。

54.

流藻周施,和鈴重設:

華麗的彩飾四處懸掛,和諧的鈴聲再次響起。

55.

睨影高鳴,將超中折:

赭白馬斜睨著自己的影子,昂首嘶鳴,似乎要飛躍起來,卻又在中途折返。

56.

分馳回場,角壯永埒:

眾多馬匹在回環的獵場上分頭賓士,在長長的賽道上較量雄壯。

57.

彆輩越群,絢練夐絕:

赭白馬與眾不同,超越其他馬匹,身姿矯健,遠遠領先。

58.

捷趫夫之敏手,促華鼓之繁節:

身手敏捷的獵手快速行動,急促的華麗鼓點節奏緊密。

59.

經玄蹄而雹散,曆素支而冰裂:

駿馬們奔跑時,馬蹄踏過玄色的蹄印處,塵土如雹子般四散;越過白色的箭靶,如冰裂般迅速。

60.

膺門沫赭,汗溝走血:

赭白馬胸前汗水染成赭色,肩胛間汗流如血。

61.

踠跡回唐,畜怒未泄:

馬蹄在曲折的道路上留下痕跡,馬心中蓄積的怒氣還未消散。

62.

乾心降而微怡,都人仰而朋悅:

帝王心情平和且稍有愉悅,都城百姓仰望並紛紛喜悅。

63.

妍變之態既畢,淩遽之氣方屬:

駿馬們在秋獵中展現出各種美妙多變的姿態後,那種超越尋常的氣勢依然存在。

64.

局鑣轡之牽製,隘通都之圈束:

然而,駿馬卻受到馬嚼子和韁繩的牽製,被困在繁華都市的馬圈之中。

65.

眷西極而驤首,望朔雲而蹀足:

赭白馬眷戀著西方極遠之地,抬頭遠望,望著北方的雲朵,不安地用蹄子踢地。

66.

將使紫燕駢衡,綠蛇衛轂,纖驪接趾,秀騏齊亍:

彷彿要讓紫燕馬與之並駕齊驅,綠蛇馬護衛在車轂旁,纖驪馬接踵相隨,秀騏馬整齊並行。

67.

覲王母於昆墟,要帝台於宣嶽:

帶著這些駿馬去昆侖山拜見西王母,在宣嶽邀請帝台。

68.

跨中州之轍跡,窮神行之軌躅:

在中原大地留下足跡,窮儘如神仙般行走的軌跡。

69.

然而般於遊畋,作鏡前王:

然而,過度沉迷於遊獵,這要以先王為借鑒。

70.

肆於人上,取悔義方:

如果肆意淩駕於百姓之上,將會因違背正確的道義而後悔。

71.

天子乃輟駕回慮,息徒解裝:

於是天子停下馬車,改變想法,讓隨從休息,卸下裝備。

72.

鑒武穆,憲文光:

借鑒周武王的英武,效法漢文帝的光輝。

73.

振民隱,修國章:

關心百姓的疾苦,修訂國家的典章製度。

74.

戒出豕之敗禦,惕飛鳥之跱衡:

警惕野豬突然出現使駕車失敗,小心飛鳥停在車轅橫木上帶來危險。

75.

故祗慎乎所常忽,敬備乎所未防:

所以要對常常忽視的事情恭敬謹慎,對未曾防備的方麵也要認真準備。

76.

輿有重輪之安,馬無泛駕之佚:

車輿要有多重輪子的安穩,馬匹不能有翻車的失控。

77.

處以濯龍之奧,委以紅粟之秩:

將赭白馬安置在濯龍園的深處,給予它上等糧食的待遇。

78.

服養知仁,從老得卒:

對赭白馬的飼養和照料體現出仁愛,讓它能終老一生。

79.

加弊帷,收仆質:

在赭白馬死後,用破舊的帷幕覆蓋它,收斂它的屍骨。

80.

天情周,皇恩畢:

天子的情誼周全,皇帝的恩澤施儘。

81.

亂曰:惟德動天,神物儀兮:

結語說:隻有德行才能感動上天,神物才會出現作為象征。

82.

於時駔駿,充階街兮:

在這個時代,眾多駿馬充滿了宮殿的台階和街道。

83.

稟靈月駟,祖雲螭兮:

這些駿馬稟受了月中神馬的靈氣,以雲中蛟龍為祖先。

84.

雄誌倜儻,精權奇兮:

駿馬們誌向雄偉、灑脫不凡,精氣奇特。

85.

既剛且淑,服鞿羈兮:

它們既剛健又溫順,能夠聽從韁繩的駕馭。

86.

效足中黃,殉驅馳兮:

它們在皇帝出行時儘力奔跑,為帝王的驅使而獻身。

87.

願終惠養,蔭本枝兮:

希望能始終給予它們優厚的飼養,庇護它們的後代。

88.

竟先朝露,長委離兮:

然而駿馬最終像早晨的露水一樣消逝,永遠地離去了。

……

全譯:

良馬(驥)並非僅因其力量而受讚譽,而是因有如龍般的神異品質才聞名。難道隻是因為國家崇尚威嚴的儀容,軍隊需要敏捷迅疾的坐騎才重視馬嗎?實際上,馬有著騰發光芒、吐出圖籙的神奇表現,是彰顯品德、預兆聖明的祥瑞象征。因此,人們在言語中推崇馬的靈性,世間以馬的降臨為榮耀之事。

我朝高祖建立宋朝時,天下四方官員皆儘職守責,四方偏遠之地都前來進貢。珍貴神秘的寶物堆滿了玉府,毛色美麗的馬匹排列在華麗的馬廄中。其中有供皇帝乘坐的赭白馬,它獨具超凡脫俗的姿態。深得皇帝歡心,被賜予皇家馬廄。它供皇帝駕馭時順遂心意,奔跑疾行皆合乎禮儀法度。儘管年齡漸長,但其卓越的技藝與優美的姿態絲毫不減。多年來一直精心飼養,皇帝對它的恩情深厚且無微不至。最終,因年事已高、氣力耗儘,它在馬廄中死去。鑒於它年輕時儘心儘力,皇帝心懷惻隱,展現出仁愛之心。於是詔令陪侍的臣子,遵照旨意撰寫文章。我這平庸淺陋之臣,冒昧地應命獻上此賦。其辭如下:

宋朝建立後的第二十二年,偉大的功業光照曆代。軍事上威武正義,軍隊嚴整有序;文化教育方麵也十分完善且廣泛深入。天下太平,可沿著興盛之路穩步前行,如同接續前代聖王的軌跡。從舊史典籍中探尋國家興盛的事跡,考察往昔記載四方的文獻。從前黃帝即位時,有飛黃神馬供其駕馭。後唐接受天命時,有帶赤色花紋的神馬應時而現,等待日出。漢朝國運亨通,天驥展現才能;曹魏德行美好,澤馬貢獻資質。那些超凡絕倫的良馬,在前代就不時出現。它們與其他祥瑞一同閃耀光芒,被記載於祥瑞典冊,還被納入郊祀之歌由樂官傳唱。它們用來尊崇護衛帝王的威嚴與神靈般的地位,在帝王出行時清道警戒。良馬與日月星辰等精氣光輝相互呼應,各種靈物皆按秩序呈現。

到宋朝受天命建國之初,天下九州紛紛歸順。遠方藩邦,有的憑借險要地勢仍接受宋朝正朔,有的跨越遙遠距離前來進貢。聽聞諸侯朝見天子的盛會繁榮昌盛,由此可知華夏大地物資豐饒。宋朝彙聚天下各方賢才,囊括四方駿馬。這些駿馬皆是如乘風而行的優良品種,是神馬的宏大後代。因此能夠代替其他馬匹,拉著帝王華麗的車駕,長久伴隨在帝王身邊。它們壽命長久,聲名與價值也隨之大振。確實是聖祖的豐厚恩賜,皇帝對這些駿馬情有獨鐘,常讓它們快速前進供自己乘用。

單看那赭白馬,筋骨強健,如同附著、樹立一般,鬃毛下垂、豎起,充滿生氣。雙眼明亮如鏡,兩頰與月亮般協調相稱。身體形態獨特,如同山峰挺拔突出,非凡的相貌散發著俊逸之氣。奔跑起來遠遠超越其他馬匹,瞬間消失在視線中,揚起的塵土都被遠遠拋在身後。它在塞門被選拔出來,因其雄偉之姿被進獻到宮殿前。早上還在幽燕之地刷洗鬃毛,白天就已在荊越地區進食草料。用不可更改的經典教導人們敬重禮儀,用值得書寫的事例訓誡眾人。皇帝和祖先們,閒暇之時出遊。輕便的使者車輛疾馳在前宣告道路戒嚴,四周有持弓弩的騎兵環繞清理道路。指揮五營將士按各自隊伍行進,車駕上的八隻鸞鈴發出聲響調節步伐節奏。出行隊伍人員身著華美的服飾,用金色絲帶裝飾,還點綴著紅色顏料。馬具上的寶石裝飾如同繁星纏繞,雕刻的花紋像雲霞般散佈。赭白馬前行時緊逼負責護衛阻隔人群的隊伍,後退時連線著帝王的車輦。它有時突然聳身躍起,如鴻雁驚飛,有時舒展身姿奔跑,如龍騰飛。收斂雄姿,恭敬地為帝王車駕引路,懷著柔順之心等待帝王駕馭。

到了露水滋潤、月色清冷,寒霜降臨、秋意漸濃的時節。帝王興起,要展現和演練威嚴。登上高處俯瞰廣闊原野,坐在層層疊疊的高台之上。考量眾人武藝,品評駿馬的驍勇奔騰之態。華麗的彩飾四處懸掛,和諧的鈴聲再次響起。赭白馬斜睨著自己的影子,昂首嘶鳴,似乎要飛躍起來,卻又在中途折返。眾多馬匹在回環的獵場上分頭賓士,在長長的賽道上較量雄壯。赭白馬與眾不同,超越其他馬匹,身姿矯健,遠遠領先。身手敏捷的獵手快速行動,急促的華麗鼓點節奏緊密。駿馬們奔跑時,馬蹄踏過玄色蹄印處,塵土如雹子般四散;越過白色箭靶,如冰裂般迅速。赭白馬胸前汗水染成赭色,肩胛間汗流如血。馬蹄在曲折道路上留下痕跡,馬心中蓄積的怒氣還未消散。帝王心情平和且稍有愉悅,都城百姓仰望並紛紛喜悅。駿馬們在秋獵中展現出各種美妙多變的姿態後,那種超越尋常的氣勢依然存在。

然而,駿馬卻受到馬嚼子和韁繩的牽製,被困在繁華都市的馬圈之中。它眷戀著西方極遠之地,抬頭遠望,望著北方的雲朵,不安地用蹄子踢地。彷彿要讓紫燕馬與之並駕齊驅,綠蛇馬護衛在車轂旁,纖驪馬接踵相隨,秀騏馬整齊並行。帶著這些駿馬去昆侖山拜見西王母,在宣嶽邀請帝台。在中原大地留下足跡,窮儘如神仙般行走的軌跡。

然而,過度沉迷於遊獵,這要以先王為借鑒。如果肆意淩駕於百姓之上,將會因違背正確的道義而後悔。於是天子停下馬車,改變想法,讓隨從休息,卸下裝備。借鑒周武王的英武,效法漢文帝的光輝。關心百姓疾苦,修訂國家典章製度。警惕野豬突然出現使駕車失敗,小心飛鳥停在車轅橫木上帶來危險。所以要對常常忽視的事情恭敬謹慎,對未曾防備的方麵也要認真準備。車輿要有多重輪子的安穩,馬匹不能有翻車的失控。將赭白馬安置在濯龍園的深處,給予它上等糧食的待遇。對它的飼養照料體現出仁愛,讓它能終老一生。在它死後,用破舊的帷幕覆蓋,收斂它的屍骨。天子的情誼周全,皇帝的恩澤施儘。

結語說:隻有德行才能感動上天,神物才會出現作為象征。在這個時代,眾多駿馬充滿了宮殿的台階和街道。它們稟受了月中神馬的靈氣,以雲中蛟龍為祖先。誌向雄偉、灑脫不凡,精氣奇特。既剛健又溫順,能夠聽從韁繩的駕馭。在皇帝出行時儘力奔跑,為帝王的驅使而獻身。希望能始終給予它們優厚的飼養,庇護它們的後代。然而駿馬最終像早晨的露水一樣消逝,永遠地離去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