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306章 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306章 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登大雷岸與妹書

鮑照

吾自發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泝無邊,險徑遊曆,棧石星飯,結荷水宿,旅客貧辛,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塗登千裡,日逾十晨,嚴霜慘節,悲風斷肌,去親為客,如何如何!

向因涉頓,憑觀川陸;遨神清渚,流睇方曛;東顧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窺地門之絕景,望天際之孤雲。長圖大念,隱心者久矣。

南則積山萬狀,負氣爭高,含霞飲景,參差代雄,淩跨長隴,前後相屬,帶天有匝,橫地無窮;東則砥原遠隰,亡端靡際,寒蓬夕卷,古樹雲平,旋風四起,思鳥群歸,靜聽無聞,極視不見;北則陂池潛演,湖脈通連,苧蒿攸積,菰蘆所繁,棲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紛乎其中;西則回江永指,長波天合,滔滔何窮,漫漫安竭?創古迄今,舳艫相接。思儘波濤,悲滿潭壑。煙歸八表,終為野塵。而是注集,長寫不測,修靈浩蕩,知其何故哉?

西南望廬山,又特驚異。基壓江潮,峰與辰漢相接。上常積雲霞,雕錦縟。若華夕曜,岩澤氣通,傳明散彩,赫似絳天。左右青靄,表裡紫霄。從嶺而上,氣儘金光,半山以下,純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鎮控湘漢者也。

若潀洞所積,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擊,湧澓之所宕滌,則上窮荻浦,下至狶洲;南薄燕,北極雷澱,削長埤短,可數百裡。其中騰波觸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寫泄萬壑。輕煙不流,華鼎振涾。弱草朱靡,洪漣隴蹙。穹溘崩聚,坻飛嶺複。回沫冠山,奔濤空穀。碪石為之摧碎,碕岸為之齏粉。仰視大火,俯聽波聲,愁魄脅息,心驚慓矣!

夕景欲沈,曉霧將合,孤鶴寒嘯,遊鴻遠吟,樵蘇一歎,舟子再泣。風吹雷飆,夜戒前路。下弦內外,望達所屆。

寒暑難適,汝專自慎,夙夜戒護,勿我為念。恐欲知之,聊書所睹。臨塗草蹙,辭意不周。

……

賞析:

《登大雷岸與妹書》是鮑照寫給妹妹鮑令暉的書信,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真摯情感流傳千古。這篇文章不僅描繪了旅途所見的壯麗山川,更蘊含著作者豐富複雜的情感。

一、主題思想

1.

旅途艱辛與思鄉懷親:開篇作者自述行程,“自發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描繪出旅途冒寒雨、涉大水的艱難,“嚴霜慘節,悲風斷肌,去親為客,如何如何!”直接抒發離開親人的淒愴,表達對家鄉和妹妹的深切思念,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調。

2.

自然景觀的禮讚與人生思考:文章用大量篇幅細膩描繪大雷岸四周山川景色。如寫南方山巒“積山萬狀,負氣爭高……”展現其雄偉奇峻;東方平原“砥原遠隰,亡端靡際……”體現其遼闊空曠;北方水澤“陂池潛演,湖脈通連……”呈現生機與喧囂;西方江水“回江永指,長波天合……”儘顯壯闊浩渺。對廬山的描寫更是精彩絕倫,“基壓江潮,峰與辰漢相接……”將廬山的雄偉神秘展現得淋漓儘致。在描繪中,作者融入對自然的敬畏,也引發對人生的思考,“長圖大念,隱心者久矣”暗示在自然壯麗麵前,思考人生的長遠規劃。

3.

對妹妹的關懷與叮囑:結尾處,作者筆鋒一轉,“寒暑難適,汝專自慎,夙夜戒護,勿我為念”,對妹妹的關懷之情溢於言表,叮囑妹妹注意冷暖、保重身體,展現深厚的兄妹情誼。

二、藝術特色

1.

層次分明的描寫:采用多角度、多層次的描寫手法。先總述旅途艱辛,再按方位依次描繪大雷岸四周景色,最後聚焦廬山及周邊水景,層次清晰,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不同地域自然景觀的獨特魅力。

2.

生動形象的語言:運用豐富的詞彙和多樣的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如“含霞飲景”“參差代雄”,賦予山巒以人的情感和行為,生動表現其爭高之勢;“騰波觸天,高浪灌日”運用誇張手法,突出波浪的洶湧澎湃;“弱草朱靡,洪漣隴蹙”通過細膩的描寫,將柔弱的草與巨大的波浪形成鮮明對比,增強畫麵感。

3.

情景交融的表達:自然景色的描繪與作者情感緊密交融。如寫旅途艱辛後描繪山川的壯麗,以樂景襯哀情,更顯思鄉之愁;對廬山等奇景的描寫,不僅展現自然之美,也融入作者對自然的驚歎與對人生的思索。在描繪狂風怒濤時,“愁魄脅息,心驚慓矣!”將自己麵對自然強大力量時的恐懼融入其中,情景相生,感染力強。

……

解析:

1.

吾自發寒雨,全行日少

-

解析:作者開篇便點明出發時的天氣狀況,“寒雨”表明天氣寒冷且伴有降雨。“全行日少”則說明在這樣的天氣下,能夠整日趕路的日子不多,暗示旅途因天氣因素而充滿艱難,為後文進一步描述旅途艱辛做鋪墊。

2.

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

-

解析:“加”表示進一步的情況,指出此時正值秋季,雨水充沛,“秋潦浩汗”描繪出秋水盛大、汪洋一片的景象。“山溪猥至”說明山間溪水大量湧入,進一步渲染了水勢之大,突出旅途環境的惡劣,增加了行程的困難程度。

3.

渡泝無邊,險徑遊曆

-

解析:“渡泝無邊”描繪在浩渺的水麵上,無論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都彷彿置身於無邊無際的水域之中,體現出渡江的艱難與危險。“險徑遊曆”表明不僅水路難行,陸路同樣充滿險阻,作者不得不行走在危險的路徑上,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不易。

4.

棧石星飯,結荷水宿

-

解析:“棧石星飯”描述作者在險峻的山路上,以石為棧道,在星光下吃飯,形象地展現出在山間艱難行進且飲食簡陋的情景。“結荷水宿”則說明作者在水邊以荷葉為遮蔽進行夜宿,突出了住宿條件的艱苦,從飲食和住宿兩方麵進一步強調旅途的困苦。

5.

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

解析:“旅客貧辛”是作者對自己旅途狀態的總結,直接抒發作為行客的貧困與艱辛。“波路壯闊”一方麵描繪水路的波瀾壯闊,展現大自然的宏偉;另一方麵,“壯闊”的波路也暗示旅途的漫長與艱難,蘊含著作者在麵對這種環境時複雜的情感。

6.

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

-

解析:此句表明經過多日艱難行程,直到今日吃飯的時候,才剛剛抵達大雷岸。“始”“僅”二字,強調了到達目的地的不易,突出了旅途的漫長與艱辛,同時也有一種曆經磨難後終於暫得停歇的意味。

7.

塗登千裡,日逾十晨

-

解析:“塗登千裡”說明行程之長,已經跋涉了千裡之遙。“日逾十晨”指出時間之久,日子已經超過了十天。通過路程和時間的描述,進一步強調旅途的漫長,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旅途的艱辛。

8.

嚴霜慘節,悲風斷肌

-

解析:“嚴霜慘節”描繪出寒霜凜冽,刺痛人的關節,渲染出寒冷的氛圍。“悲風斷肌”則形容悲涼的秋風如刀割般刺痛肌膚,從觸覺上強化了寒冷的感受,同時“悲”字也融入了作者內心的淒苦,借景抒情,烘托出旅途的艱難和作者心境的悲涼。

9.

去親為客,如何如何!

-

解析:“去親為客”直白地表達自己離開親人,在外漂泊成為他鄉之客的事實。兩個“如何”連用,以反複的手法,強烈地抒發了作者對離開親人的不捨與無奈,以及作為遊子的孤獨和淒涼之感,將思鄉懷親的情感推向**。

10.

向因涉頓,憑觀川陸

-

解析:“向”表示之前,“涉頓”指行宿的間隙。此句說明作者在之前旅途停歇的間隙,憑借有利位置觀賞河川與陸地的景色,自然地引出下文對四周景色的描寫,為展現壯麗的山川景象做鋪墊。

11.

遨神清渚,流睇方曛

-

解析:“遨神清渚”描繪作者讓自己的心神在清澈的洲渚間自由遨遊,體現出一種沉醉於自然美景的狀態。“流睇方曛”中,“流睇”意為放眼觀看,“方曛”指黃昏時分,表明作者放眼眺望黃昏時的景色,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惆悵的氛圍。

12.

東顧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

-

解析:作者運用方位詞“東”“西”,分彆描述向東回顧和向西眺望的景象。“五州之隔”“九派之分”,通過對不同方向地理特征的概括,展現出視野的廣闊,描繪出一幅宏大的地理畫卷,讓讀者感受到作者所處環境的遼闊。

13.

窺地門之絕景,望天際之孤雲

-

解析:“窺地門之絕景”,“地門”可能指地勢險要或景色獨特之處,作者彷彿在窺探大地之門的絕美景色,突出景色的奇異與引人入勝。“望天際之孤雲”,眺望天際的孤雲,“孤雲”這一意象往往帶有孤獨、漂泊之感,既描繪出天空高遠的景象,也暗示了作者內心的孤獨,景中含情。

14.

長圖大念,隱心者久矣

-

解析:在觀賞瞭如此廣闊壯麗的景色後,作者不禁引發對人生的思考。“長圖大念”指對人生的長遠規劃和深沉思考,“隱心者久矣”表明這種思考在作者心中已經隱藏很久了,借自然之景引發對人生的感悟,使文章的主題得到升華。

15.

南則積山萬狀,負氣爭高

-

解析:開始按方位描寫四周景色,先寫南方。“積山萬狀”描繪出南方山巒重重疊疊,呈現出萬千形態。“負氣爭高”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山巒以人的“負氣”情感,生動地表現出山巒憑借自身氣勢競相爭高的態勢,展現出南方山巒的雄偉與生機勃勃。

16.

含霞飲景,參差代雄

-

解析:“含霞飲景”,“霞”指雲霞,“景”通“影”,指日光,山巒彷彿能含納雲霞,映照日光,進一步渲染山巒景色的絢麗多彩。“參差代雄”,山峰高低錯落,交替著爭高稱雄,突出山巒形態的變化多端和競爭之勢,展現出大自然的奇妙與活力。

17.

淩跨長隴,前後相屬

-

解析:“淩跨長隴”描繪山巒超越長長的山隴,展現出山巒的連綿不斷和雄偉氣勢。“前後相屬”強調山峰前後相連,進一步突出山脈的連貫性,給人一種延綿不絕、氣勢磅礴的感覺。

18.

帶天有匝,橫地無窮

-

解析:“帶天有匝”形象地寫出山巒環繞著天空形成一圈,如同給天空係上了一條帶子,突出山巒之高與廣闊。“橫地無窮”則說明山脈在大地上橫亙,沒有儘頭,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全方位展現南方山巒的雄偉壯闊,讓讀者對其廣袤無垠有更深刻的感受。

19.

東則砥原遠隰,亡端靡際

-

解析:轉而描寫東方景色。“砥原遠隰”,“砥原”指平坦的原野,“遠隰”表示遙遠的低地,描繪出東方是一片平坦而遼闊的原野和低地。“亡端靡際”,“亡”通“無”,說明這片原野沒有儘頭,不見邊際,突出東方平原的廣闊無邊。

20.

寒蓬夕卷,古樹雲平

-

解析:通過具體景物描寫展現東方平原的蕭瑟。“寒蓬夕卷”,寒風吹過的蓬草在傍晚捲曲起來,“寒”字點明季節,“夕”點明時間,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古樹雲平”,古老的樹高聳,樹梢與雲平齊,以古樹的高大和孤獨,進一步渲染出空曠、寂寥的氣氛。

21.

旋風四起,思鳥群歸

-

解析:“旋風四起”描繪出狂風驟起的動態畫麵,增添了環境的蕭瑟感。“思鳥群歸”,思念故巢的鳥兒成群歸來,“思鳥”這一意象帶有思鄉的情感色彩,鳥的歸巢與作者的漂泊形成對比,更烘托出作者的孤獨和對家鄉的思念。

22.

靜聽無聞,極視不見

-

解析: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進一步強調東方平原的空曠寂寥。“靜聽無聞”,靜靜地聆聽,卻聽不到任何聲音,突出環境的安靜。“極視不見”,極力遠望,卻看不見人影,表現出視野的空曠,強化了寂寥、荒涼的氛圍。

23.

北則陂池潛演,湖脈通連

-

解析:描寫北方景色,“陂池潛演”,說明北方池塘和湖澤的水在地下暗暗相通,展現出北方水澤的特點。“湖脈通連”進一步強調這種水係相連的狀態,如同人體脈絡,突出水澤的整體性和連貫性。

24.

苧蒿攸積,菰蘆所繁

-

解析:描繪北方水澤邊植物生長的繁茂景象。“苧蒿攸積”,苧麻、蒿草積聚在一起。“菰蘆所繁”,菰米、蘆葦生長得十分繁茂,通過對植物的描寫,展現出北方水澤充滿生機的一麵。

25.

棲波之鳥,水化之蟲

-

解析:繼續描述北方水澤的生物,“棲波之鳥”指棲息在水波上的鳥兒,“水化之蟲”指生活在水中的蟲類,列舉不同生物,展現水澤生態的多樣性。

26.

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紛乎其中

-

解析:描寫水澤中生物的生存競爭。“智吞愚,強捕小”,聰明的吞食愚笨的,強壯的捕捉弱小的,展現出自然界殘酷的生存法則。“號噪驚聒,紛乎其中”,鳥兒和蟲類呼號噪叫,喧鬨嘈雜,紛紛攘攘在水澤之中,描繪出一幅充滿生機卻又喧鬨的畫麵,與前文東方平原的寂寥形成鮮明對比。

27.

西則回江永指,長波天合

-

解析:描繪西方景色,“回江永指”,曲折的江水永遠流淌,“回”字寫出江水的蜿蜒曲折,“永”字強調江水流動的永恒。“長波天合”,長長的波浪與天相接,運用誇張手法,極言江水的壯闊浩渺,展現出西方江水的雄偉氣勢。

28.

滔滔何窮,漫漫安竭?

-

解析:以兩個反問句進一步強調江水的無窮無儘。“滔滔何窮”,滔滔江水哪裡有窮儘呢?“漫漫安竭”,漫漫水流何時會枯竭呢?通過反問,增強語氣,突出江水的浩瀚,表達作者對江水永恒流淌的感歎。

29.

創古迄今,舳艫相接

-

解析:“創古迄今”從時間跨度上,說明從古至今。“舳艫相接”描繪江麵上船隻首尾相接的景象,既展現出長江作為交通要道的繁忙,也暗示了曆史的延續性,在時間和空間上都給人以廣闊的感受。

30.

思儘波濤,悲滿潭壑

-

解析:作者麵對滔滔江水,思緒如波濤般無儘,“思儘波濤”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思緒隨著江水的流動而起伏,感慨萬千。“悲滿潭壑”,悲傷充滿了深潭溝壑,將無形的悲傷具象化,借景抒情,進一步渲染出作者內心的哀愁,這種哀愁可能源於旅途的艱辛、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人生的感慨等多種複雜情感。

31.

煙歸八表,終為野塵

-

解析:“煙歸八表”,煙雲飛歸八方之外,描繪出一種廣闊而縹緲的景象,給人以超脫塵世之感。“終為野塵”,最終化為天地間的塵埃,有一種世事無常、萬物皆空的感慨,在對自然景象的描寫中融入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體現出一種豁達又略帶無奈的心境。

32.

而是注集,長寫不測,修靈浩蕩,知其何故哉?

-

解析:“而是注集”,指江水彙聚在此。“長寫不測”,長久流淌,深不可測,再次強調江水的深邃和永恒。“修靈浩蕩”,“修靈”可能指神靈,形容神靈的力量如此浩蕩,主宰著江水的流淌。“知其何故哉?”以反問句結尾,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神奇力量的驚歎與疑惑,引發讀者對自然奧秘的思考。

33.

西南望廬山,又特驚異

-

解析:將視角轉向西南方向的廬山,“又特驚異”直接表達作者看到廬山時的驚訝之情,“又”字承接上文對四方景色的描寫,突出廬山給作者帶來的獨特感受,引起讀者對廬山景色的好奇。

34.

基壓江潮,峰與辰漢相接

-

解析:描寫廬山的雄偉氣勢,“基壓江潮”,廬山的山腳壓著江潮,說明廬山緊鄰江水,地勢險要。“峰與辰漢相接”,山峰與星辰銀河相接,運用誇張手法,極言廬山之高,彷彿直插雲霄,展現出廬山的巍峨壯觀。

35.

上常積雲霞,雕錦縟

-

解析:描繪廬山山頂的景色,“上常積雲霞”,山上常常積聚著雲霞,說明廬山雲霧繚繞。“雕錦縟”,如同精美的錦繡般絢爛,將雲霞比作雕飾華麗的錦繡,生動形象地展現出雲霞的美麗和絢爛多彩,給廬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36.

若華夕曜,岩澤氣通

-

解析:“若華夕曜”,“若華”指若木之花,這裡代指夕陽的光輝,夕陽的光輝照耀。“岩澤氣通”,山岩與湖澤之間靈氣相通,描繪出在夕陽照耀下,廬山的山岩與湖澤之間彷彿有某種神秘的氣息在流動,營造出一種空靈、神秘的氛圍。

37.

傳明散彩,赫似絳天

-

解析:進一步描寫夕陽下廬山的光彩,“傳明散彩”,傳遞著明亮的光線,散發出絢麗的色彩。“赫似絳天”,紅得像絳紅色的天空,運用比喻手法,將廬山在夕陽下的光彩比作絳紅色的天空,生動形象地突出了其色彩的豔麗奪目。

38.

左右青靄,表裡紫霄

-

解析:描寫廬山四周的雲霧,“左右青靄”,廬山左右環繞著青色的雲氣,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表裡紫霄”,整個山峰都籠罩在紫霄之中,“紫霄”常被視為神仙居住的天空,暗示廬山彷彿是仙境一般,充滿神秘色彩。

39.

從嶺而上,氣儘金光,半山以下,純為黛色

-

解析:從山體不同位置描寫廬山的色彩變化,“從嶺而上,氣儘金光”,從山嶺往上,霧氣散儘之處閃耀著金光,展現出陽光照耀下山頂的明亮。“半山以下,純為黛色”,半山腰以下,純粹是青黑色,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突出廬山山體色彩的層次感和獨特性,使廬山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40.

信可以神居帝郊,鎮控湘漢者也

-

解析:“信可以”表示確實可以,作者感慨廬山確實可以作為神仙居住的天帝郊野,“鎮控湘漢者也”,強調廬山鎮守控製著湘江、漢水流域,從神話和地理的角度,再次突出廬山的重要地位和神秘、雄偉的氣質,表達作者對廬山的讚歎。

41.

若潀洞所積,溪壑所射

-

解析:開始描寫廬山周邊的水景,“若潀洞所積”,如果是小水流積聚而成的大水,“潀洞”指小水流彙聚之處。“溪壑所射”,溪穀中噴射出的水流,描繪出水流的來源和動態,展現出水景的多樣性和活力。

42.

鼓怒之所豗擊,湧澓之所宕滌

-

解析:描寫水流奔騰的氣勢,“鼓怒之所豗擊”,狂風激起的怒濤相互撞擊,“鼓怒”賦予狂風和波濤以人的情緒,生動地表現出波濤洶湧的狀態。“湧澓之所宕滌”,洶湧的波浪相互激蕩,“湧澓”指洶湧的水流,“宕滌”突出水流的衝擊和洗刷力量,展現出水流的磅礴氣勢。

43.

則上窮荻浦,下至狶洲

-

解析:說明水流的範圍,向上能到達長著荻草的水邊,向下能到達有野豬的小洲,從上下兩個方向界定水流所及之處,展現出水流影響範圍的廣闊。

44.

南薄燕,北極雷澱

-

解析:從南北方向進一步明確水流範圍,南麵接近燕,北麵到達雷澱,全麵地描繪出這片水域在空間上的廣闊,給讀者以清晰的空間感。

45.

削長埤短,可數百裡

-

解析:“削長埤短”意思是把長的削去,把短的補上,這裡是對這片水域範圍的一種大致估量方式,說明這片水域麵積較大,大約有幾百裡,強調其廣闊程度。

46.

其中騰波觸天,高浪灌日

-

解析:此句以極度誇張之筆,描繪水域內波浪洶湧的景象。“騰波觸天”,奔騰的波浪彷彿能觸及天空,極言波峰之高;“高浪灌日”,高大的浪濤好似要澆灌太陽,進一步渲染浪頭之雄偉壯闊,將水流的磅礴氣勢推至極致,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強大的力量與震撼。

47.

吞吐百川,寫泄萬壑

-

解析:“吞吐百川”形象地表現出這片水域的浩大,能夠容納並吞吐眾多河流之水,展現其彙聚百川的宏大氣勢。“寫泄萬壑”,“寫”通“瀉”,指水流傾瀉,表明它又能將這些水排泄到眾多山穀之中,突出其水流的吞吐自如與強大的疏導能力,強調這片水域在水係中的重要地位。

48.

輕煙不流,華鼎振涾

-

解析:“輕煙不流”描繪水麵上輕煙彷彿靜止不動,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氛圍,與前文波浪洶湧的動態形成鮮明對比,一動一靜,相互映襯。“華鼎振涾”,把水麵比作華麗的鼎中沸水翻騰,“振涾”形容水劇烈沸騰的樣子,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水麵波濤翻湧、如鼎水沸騰的景象,從另一個角度展現水流的澎湃。

49.

弱草朱靡,洪漣隴蹙

-

解析:“弱草朱靡”,柔弱的草被染紅倒伏,這裡“朱”可能是因水流攜帶的泥沙或其他物質而呈現的顏色,生動描繪出草在強大水流衝擊下的狀態,暗示水流力量之強大。“洪漣隴蹙”,巨大的波浪如田壟般聚集,將波浪比作田壟,形象地展現出波浪層層疊疊、緊密聚集的形態,突出波浪的規模與氣勢。

50.

穹溘崩聚,坻飛嶺複

-

解析:“穹溘崩聚”,急流突然崩潰又彙聚,“穹溘”形容水流湍急,展現出水流變化的迅猛與無常,一會兒奔騰而下,一會兒又突然彙聚。“坻飛嶺複”,小洲被衝走,山嶺彷彿也在晃動,通過描寫水中的小洲和岸邊的山嶺在水流衝擊下的狀態,以誇張手法突出水流衝擊力之巨大,彷彿能改變地形地貌。

51.

回沫冠山,奔濤空穀

-

解析:“回沫冠山”,迴旋的泡沫覆蓋了山頂,說明波浪衝擊產生的泡沫高度驚人,連山頂都能被覆蓋,進一步強調水流的強大力量和洶湧程度。“奔濤空穀”,奔騰的波濤湧入空穀,形象地描繪出波濤如猛獸般衝入山穀的情景,展現出其一往無前的氣勢,讓讀者如臨其境,感受到那種震撼。

52.

碪石為之摧碎,碕岸為之齏粉

-

解析:“碪石為之摧碎”,堅硬的石頭被衝擊得粉碎,“碪石”本是堅硬之物,卻被水流輕易摧碎,突出水流衝擊力的巨大。“碕岸為之齏粉”,曲折的河岸被衝刷成齏粉,“碕岸”也無法抵擋水流的衝擊而化為粉末,通過對石頭和河岸遭受破壞的描寫,從側麵表現出水流的強大威力,讓人對其力量之巨有更深刻的認識。

53.

仰視大火,俯聽波聲,愁魄脅息,心驚慓矣!

-

解析:“仰視大火”,抬頭仰望天上的大火星,點明時間可能是夜晚。“俯聽波聲”,低頭傾聽波濤的聲音,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繪作者所處場景。“愁魄脅息”,令人膽戰心驚,屏住呼吸,“愁魄”體現出作者內心的恐懼,“脅息”描繪出因恐懼而屏住呼吸的動作。“心驚慓矣!”直接表達作者心跳加速,突出麵對如此強大自然力量時內心的極度恐懼,將作者的情感推向**。

54.

夕景欲沈,曉霧將合

-

解析:描繪傍晚到清晨的景色變化,“夕景欲沈”,夕陽即將沉沒,展現出傍晚時分太陽慢慢落下的情景,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略帶憂傷的氛圍。“曉霧將合”,曉霧將要彌漫,預示著夜晚即將過去,清晨即將來臨,同時也為畫麵增添了一層朦朧的色彩,暗示著時間的流轉和環境的變化。

55.

孤鶴寒嘯,遊鴻遠吟

-

解析:“孤鶴寒嘯”,孤獨的鶴在寒風中長鳴,“孤”字突出鶴的孤獨,“寒”點明環境的寒冷,鶴的叫聲增添了淒涼之感。“遊鴻遠吟”,遠行的鴻雁在遠處哀叫,“遊鴻”常被賦予漂泊的意象,其哀叫進一步烘托出孤獨、淒涼的氛圍,借動物的叫聲表達作者內心的孤寂與哀愁。

56.

樵蘇一歎,舟子再泣

-

解析:“樵蘇”指樵夫,“樵蘇一歎”,樵夫發出一聲歎息,“舟子再泣”,船伕再次哭泣,通過描寫樵夫和船伕的反應,以點帶麵,表現出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下,所有人都被觸動,心生哀愁,側麵烘托出周圍環境的淒涼和人們內心的悲傷情緒。

57.

風吹雷飆,夜戒前路

-

解析:“風吹雷飆”,風如雷般呼嘯,描繪出夜晚風勢之大,如同雷聲轟鳴,營造出一種緊張、危險的氛圍。“夜戒前路”,在這樣的夜晚,作者告誡自己要繼續前行,表明儘管環境惡劣,但行程不能停止,體現出作者旅途的無奈與堅持。

58.

下弦內外,望達所屆

-

解析:“下弦內外”,指下弦日前後,點明作者預計到達目的地的時間範圍。“望達所屆”,希望能到達目的地,表達出作者對結束旅途、到達終點的期盼,同時也暗示了之前旅途的漫長與艱辛,以及對未來行程的擔憂。

59.

寒暑難適,汝專自慎

-

解析:作者筆鋒一轉,從自身旅途描寫轉向對妹妹的關懷。“寒暑難適”,說明天氣冷暖變化難以適應,提醒妹妹注意氣候變化。“汝專自慎”,你要特彆小心謹慎,直接表達對妹妹的關心,叮囑妹妹在生活中要注意照顧好自己。

60.

夙夜戒護,勿我為念

-

解析:“夙夜戒護”,早晚都要注意保護自己,進一步強調妹妹要時刻小心。“勿我為念”,不要掛念我,既體現出作者對妹妹的關懷,又展現出作者的體貼,不讓妹妹為自己在外的艱辛而擔心,凸顯深厚的兄妹情誼。

61.

恐欲知之,聊書所睹

-

解析:“恐欲知之”,恐怕你想知道我的情況,作者推測妹妹對自己旅途的牽掛。“聊書所睹”,姑且寫下我所見到的一切,表明寫信的目的是為了讓妹妹瞭解自己的經曆,也為前文對旅途景色和艱辛的詳細描寫做出解釋。

62.

臨塗草蹙,辭意不周

-

解析:“臨塗草蹙”,在臨行匆忙之際寫這封信,“草蹙”體現出寫信時的倉促。“辭意不周”,言辭表意不夠周全,作者因時間緊迫,覺得信中內容未能詳儘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一種意猶未儘之感,同時也展現出一種真實、質樸的情感。

……

句譯:

1.

吾自發寒雨,全行日少

-

翻譯:自從我冒著寒冷的雨出發,能夠整日趕路的日子很少。

2.

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

-

翻譯:再加上秋季雨水泛濫,水勢浩大,山間溪水大量湧來。

3.

渡泝無邊,險徑遊曆

-

翻譯:渡江時,無論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都彷彿置身於無邊無際的水域,還得在危險的山路上跋涉。

4.

棧石星飯,結荷水宿

-

翻譯:在險峻的山路上,以石為棧道,趁著星光吃飯;在水邊,以荷葉為遮蔽過夜。

5.

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

翻譯:旅途行客貧困艱辛,水路行程漫長且壯闊。

6.

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

-

翻譯:直到今天吃飯的時候,才剛剛抵達大雷岸。

7.

塗登千裡,日逾十晨

-

翻譯:行程已達千裡之遙,日子也已經過了十多天。

8.

嚴霜慘節,悲風斷肌

-

翻譯:寒霜刺痛關節,悲涼的秋風像要割破肌膚。

9.

去親為客,如何如何!

-

翻譯:離開親人成為他鄉的行客,心情是何等的淒愴啊!

10.

向因涉頓,憑觀川陸

-

翻譯:之前在旅途停歇的間隙,我憑借高處觀賞河川與陸地。

11.

遨神清渚,流睇方曛

-

翻譯:讓心神在清澈的洲渚間遨遊,放眼眺望黃昏時分的景色。

12.

東顧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

-

翻譯:向東回顧,可見五州相隔;向西眺望,能看到長江九道分流。

13.

窺地門之絕景,望天際之孤雲

-

翻譯:窺探那地勢險要處的絕美景色,眺望天邊的孤雲。

14.

長圖大念,隱心者久矣

-

翻譯:這種對人生的長遠謀劃和深沉思考,在我心中已深藏很久了。

15.

南則積山萬狀,負氣爭高

-

翻譯:南麵山巒重重疊疊,呈現出萬千形態,它們憑恃著氣勢競相爭高。

16.

含霞飲景,參差代雄

-

翻譯:山巒彷彿含納雲霞,映照日光,峰巒高低錯落,交替著爭高稱雄。

17.

淩跨長隴,前後相屬

-

翻譯:山巒超越長長的山隴,前後相連。

18.

帶天有匝,橫地無窮

-

翻譯:山巒環繞著天空形成一圈,在大地上橫亙,沒有儘頭。

19.

東則砥原遠隰,亡端靡際

-

翻譯:東麵是平坦的原野和遙遠的低地,沒有儘頭,不見邊際。

20.

寒蓬夕卷,古樹雲平

-

翻譯:寒風吹過的蓬草在傍晚捲曲起來,古老的樹高聳,樹梢與雲平齊。

21.

旋風四起,思鳥群歸

-

翻譯:旋風從四麵湧起,思念故巢的鳥兒成群歸來。

22.

靜聽無聞,極視不見

-

翻譯:靜靜地聆聽,聽不到任何聲音;極力遠望,看不到人影。

23.

北則陂池潛演,湖脈通連

-

翻譯:北麵池塘和湖澤的水在地下暗暗相通,水係如脈絡般相連。

24.

苧蒿攸積,菰蘆所繁

-

翻譯:苧麻、蒿草積聚,菰米、蘆葦生長繁茂。

25.

棲波之鳥,水化之蟲

-

翻譯:棲息在水波上的鳥兒,生活在水中的蟲類。

26.

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紛乎其中

-

翻譯:聰明的吞食愚笨的,強壯的捕捉弱小的,它們呼號噪叫,喧鬨嘈雜,紛紛攘攘在水澤之中。

27.

西則回江永指,長波天合

-

翻譯:西麵曲折的江水永遠流淌,長長的波浪與天相接。

28.

滔滔何窮,漫漫安竭?

-

翻譯:滔滔江水哪裡有窮儘?漫漫水流何時會枯竭?

29.

創古迄今,舳艫相接

-

翻譯:從古至今,江麵上船隻首尾相接。

30.

思儘波濤,悲滿潭壑

-

翻譯:我的思緒如波濤般無儘,悲傷充滿了深潭溝壑。

31.

煙歸八表,終為野塵

-

翻譯:煙雲飛歸八方之外,最終化為天地間的塵埃。

32.

而是注集,長寫不測,修靈浩蕩,知其何故哉?

-

翻譯:而江水彙聚在此,長久流淌,深不可測,神靈的力量如此浩蕩,不知是什麼緣故呢?

33.

西南望廬山,又特驚異

-

翻譯:向西南望去,廬山的景象又特彆令人驚異。

34.

基壓江潮,峰與辰漢相接

-

翻譯:廬山山腳壓著江潮,山峰與星辰銀河相接。

35.

上常積雲霞,雕錦縟

-

翻譯:山上常常積聚著雲霞,如精美的錦繡般絢爛。

36.

若華夕曜,岩澤氣通

-

翻譯:夕陽的光輝照耀時,山岩與湖澤之間靈氣相通。

37.

傳明散彩,赫似絳天

-

翻譯:傳遞著明亮的光線,散發出絢麗的色彩,紅得像絳紅色的天空。

38.

左右青靄,表裡紫霄

-

翻譯:廬山左右環繞著青色的雲氣,整個山峰都籠罩在紫霄之中。

39.

從嶺而上,氣儘金光,半山以下,純為黛色

-

翻譯:從山嶺往上,霧氣散儘之處閃耀著金光,半山腰以下,純粹是青黑色。

40.

信可以神居帝郊,鎮控湘漢者也

-

翻譯:廬山確實可以作為神仙居住的天帝郊野,鎮守控製著湘江、漢水流域。

41.

若潀洞所積,溪壑所射

-

翻譯:如果是小水流積聚而成的大水,溪穀中噴射出的水流。

42.

鼓怒之所豗擊,湧澓之所宕滌

-

翻譯:狂風激起的怒濤相互撞擊,洶湧的波浪相互激蕩。

43.

則上窮荻浦,下至狶洲

-

翻譯:那麼向上能到達長著荻草的水邊,向下能到達有野豬的小洲。

44.

南薄燕,北極雷澱

-

翻譯:南麵接近燕,北麵到達雷澱。

45.

削長埤短,可數百裡

-

翻譯:把長的削去,把短的補上,大約有幾百裡。

46.

其中騰波觸天,高浪灌日

-

翻譯:其中翻騰的波浪觸及天空,高大的浪濤彷彿要灌入太陽。

47.

吞吐百川,寫泄萬壑

-

翻譯:它能吞吐百川,奔瀉千岩萬壑。

48.

輕煙不流,華鼎振涾

-

翻譯:輕煙好像靜止不流,水麵如華麗的鼎中沸水翻騰。

49.

弱草朱靡,洪漣隴蹙

-

翻譯:柔弱的草被染紅倒伏,巨大的波浪如田壟般聚集。

50.

穹溘崩聚,坻飛嶺複

-

翻譯:急流突然崩潰又彙聚,小洲被衝走,山嶺彷彿也在晃動。

51.

回沫冠山,奔濤空穀

-

翻譯:迴旋的泡沫覆蓋了山頂,奔騰的波濤湧入空穀。

52.

碪石為之摧碎,碕岸為之齏粉

-

翻譯:堅硬的石頭被衝擊得粉碎,曲折的河岸被衝刷成齏粉。

53.

仰視大火,俯聽波聲,愁魄脅息,心驚慓矣!

-

翻譯:仰看天上的大火星,俯聽波濤的聲音,令人膽戰心驚,屏住呼吸,心跳加速。

54.

夕景欲沈,曉霧將合

-

翻譯:夕陽即將沉沒,曉霧將要彌漫。

55.

孤鶴寒嘯,遊鴻遠吟

-

翻譯:孤鶴在寒風中長鳴,鴻雁在遠處哀叫。

56.

樵蘇一歎,舟子再泣

-

翻譯:樵夫發出一聲歎息,船伕再次哭泣。

57.

風吹雷飆,夜戒前路

-

翻譯:風如雷般呼嘯,在這樣的夜晚,我告誡自己要繼續前行。

58.

下弦內外,望達所屆

-

翻譯:在下弦日前後,希望能到達目的地。

59.

寒暑難適,汝專自慎

-

翻譯:天氣冷暖難以適應,你要特彆小心。

60.

夙夜戒護,勿我為念

-

翻譯:早晚都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掛念我。

61.

恐欲知之,聊書所睹

-

翻譯:恐怕你想知道我的情況,姑且寫下我所見到的一切。

62.

臨塗草蹙,辭意不周

-

翻譯:臨行匆忙,言辭表意不夠周全。

……

全譯:

自從我冒著寒雨出發,能整日趕路的日子很少。加上秋季雨水泛濫,水勢浩大,山間溪水大量湧來。渡江時,無論是順流而下還是逆流而上,都彷彿置身於無邊無際的水域,還得在危險的山路上跋涉。在險峻的山路上,以石為棧道,趁著星光吃飯;在水邊,以荷葉為遮蔽過夜。旅途行客貧困艱辛,水路行程漫長且壯闊。直到今天吃飯的時候,才剛剛抵達大雷岸。行程已達千裡之遙,日子也已經過了十多天。寒霜刺痛關節,悲涼的秋風像要割破肌膚。離開親人成為他鄉的行客,心情是何等的淒愴啊!

之前在旅途停歇的間隙,我憑借高處觀賞河川與陸地,讓心神在清澈的洲渚間遨遊,放眼眺望黃昏時分的景色。向東回顧,可見五州相隔;向西眺望,能看到長江九道分流。窺探那地勢險要處的絕美景色,眺望天邊的孤雲。這種對人生的長遠謀劃和深沉思考,在我心中已深藏很久了。

南麵山巒重重疊疊,呈現出萬千形態,它們憑恃著氣勢競相爭高。山巒彷彿含納雲霞,映照日光,峰巒高低錯落,交替著爭高稱雄。山巒超越長長的山隴,前後相連,環繞著天空形成一圈,在大地上橫亙,沒有儘頭。東麵是平坦的原野和遙遠的低地,沒有儘頭,不見邊際。寒風吹過的蓬草在傍晚捲曲起來,古老的樹高聳,樹梢與雲平齊。旋風從四麵湧起,思念故巢的鳥兒成群歸來。靜靜地聆聽,聽不到任何聲音;極力遠望,看不到人影。北麵池塘和湖澤的水在地下暗暗相通,水係如脈絡般相連。苧麻、蒿草積聚,菰米、蘆葦生長繁茂。棲息在水波上的鳥兒,生活在水中的蟲類,聰明的吞食愚笨的,強壯的捕捉弱小的,它們呼號噪叫,喧鬨嘈雜,紛紛攘攘在水澤之中。西麵曲折的江水永遠流淌,長長的波浪與天相接。滔滔江水哪裡有窮儘?漫漫水流何時會枯竭?從古至今,江麵上船隻首尾相接。我的思緒如波濤般無儘,悲傷充滿了深潭溝壑。煙雲飛歸八方之外,最終化為天地間的塵埃。而江水彙聚在此,長久流淌,深不可測,神靈的力量如此浩蕩,不知是什麼緣故呢?

向西南望去,廬山的景象又特彆令人驚異。廬山山腳壓著江潮,山峰與星辰銀河相接。山上常常積聚著雲霞,如精美的錦繡般絢爛。夕陽的光輝照耀時,山岩與湖澤之間靈氣相通,傳遞著明亮的光線,散發出絢麗的色彩,紅得像絳紅色的天空。廬山左右環繞著青色的雲氣,整個山峰都籠罩在紫霄之中。從山嶺往上,霧氣散儘之處閃耀著金光,半山腰以下,純粹是青黑色。廬山確實可以作為神仙居住的天帝郊野,鎮守控製著湘江、漢水流域。

如果是小水流積聚而成的大水,溪穀中噴射出的水流,狂風激起的怒濤相互撞擊,洶湧的波浪相互激蕩,那麼向上能到達長著荻草的水邊,向下能到達有野豬的小洲;南麵接近燕,北麵到達雷澱。把長的削去,把短的補上,大約有幾百裡。其中翻騰的波浪觸及天空,高大的浪濤彷彿要灌入太陽,能吞吐百川,奔瀉千岩萬壑。輕煙好像靜止不流,水麵如華麗的鼎中沸水翻騰。柔弱的草被染紅倒伏,巨大的波浪如田壟般聚集。急流突然崩潰又彙聚,小洲被衝走,山嶺彷彿也在晃動。迴旋的泡沫覆蓋了山頂,奔騰的波濤湧入空穀。堅硬的石頭被衝擊得粉碎,曲折的河岸被衝刷成齏粉。仰看天上的大火星,俯聽波濤的聲音,令人膽戰心驚,屏住呼吸,心跳加速。

夕陽即將沉沒,曉霧將要彌漫。孤鶴在寒風中長鳴,鴻雁在遠處哀叫。樵夫發出一聲歎息,船伕再次哭泣。風如雷般呼嘯,在這樣的夜晚,我告誡自己要繼續前行。在下弦日前後,希望能到達目的地。

天氣冷暖難以適應,你要特彆小心。早晚都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掛念我。恐怕你想知道我的情況,姑且寫下我所見到的一切。臨行匆忙,言辭表意不夠周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