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310章 謝惠連《搗衣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310章 謝惠連《搗衣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搗衣詩

謝惠連

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

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

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螿啼。

夕陰結空幕,宵月皓中閨。

美人戒裳服,端飾相招攜。

簪玉出北房,鳴金步南階。

簷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

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

紈素既已成,君子行未歸。

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裡衣。

盈篋自餘手,幽緘俟君開。

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

賞析:

《搗衣詩》是一首描寫閨中女子為遠行丈夫製作寒衣的詩作,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出女子的思念之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一、主題思想

1.

思婦懷遠:詩的核心主題是思婦對遠方丈夫的深切思念。從開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到中間對搗衣過程的細致描繪,再到結尾對丈夫是否合身的擔憂,都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詩中通過女子為丈夫製作並寄遞寒衣的行為,表達出她對丈夫的牽掛與眷戀,反映出古代社會中夫妻分離的普遍現象以及女子內心的孤獨與期盼。

2.

時光與生命的感慨:詩的前半部分描繪了自然景象隨時間的變化,如“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借時光的迅速流逝,不僅烘托出思婦內心的焦急與不安,也引發了對生命短暫和時光無情的感慨,強化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二、藝術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詩歌開篇以北鬥星執行不停、日影飛逝,白露滋潤菊花、秋風掃落槐葉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時光匆匆、秋意肅殺的氛圍。這些景物描寫不僅暗示了思婦內心的憂愁,也為全詩定下了感傷的基調。如“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螿啼”,莎雞振羽和寒蟬啼叫的聲音,更增添了環境的淒涼之感,使思婦的孤獨與思念之情與秋景緊密融合,達到了情景相生的藝術效果。

2.

細節描寫,生動形象:詩中對女子搗衣及製作寒衣的過程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簷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從搗衣時砧杵的聲音,到女子衣袖間散發的香氣和額頭的細汗,生動地展現了女子專注投入的狀態,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而“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裡衣”“盈篋自餘手,幽緘俟君開”,則通過裁剪、縫製、裝箱、密封等細節,體現出女子對丈夫的深情厚意和認真細致。

3.

人物刻畫,細膩入微:詩中對思婦形象的刻畫十分細膩。從“美人戒裳服,端飾相招攜。簪玉出北房,鳴金步南階”,可以看出女子注重自己的儀容,在與同伴相約搗衣時表現出的端莊姿態,反映出她對為丈夫準備寒衣這一事情的重視。“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結尾處對腰頻寬窄的擔憂,更是將女子對丈夫的體貼關懷以及內心的忐忑不安展現得淋漓儘致,使思婦的形象躍然紙上。

4.

結構嚴謹,層次分明:詩歌從時光流逝寫起,引出秋景,再過渡到思婦的行動,包括相約搗衣、製作寒衣,最後以對丈夫的牽掛和擔憂收尾。整首詩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結構嚴謹,完整地展現了思婦從感時到懷遠的情感脈絡。

……

解析:

1.

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

-

解析:“衡紀”指北鬥星的執行規律,“淹度”意為停留、遲延,“晷運”表示日影的移動,即時間的流轉,“倏”形容快速。此句說北鬥星按照規律不停地執行,時間如日影飛逝般迅速,沒有片刻停留。開篇以時間的快速流逝,營造出一種時光緊迫的氛圍,為下文思婦因丈夫遠行未歸而產生的焦急情緒埋下伏筆,同時也暗示了生命在時光長河中的短暫與匆匆。

2.

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

-

解析:描繪了秋天的典型景象,白露滋潤著園中的菊花,使其更加嬌豔;秋風瑟瑟,吹落了庭院裡槐樹的葉子。“滋”字賦予白露以溫柔嗬護之態,“落”字則生動展現了秋風掃落葉的蕭索。通過這一靜一動的描寫,渲染出秋意漸濃的氛圍,既點明瞭時節,又借景抒情,烘托出思婦內心的淒涼與寂寞。

3.

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螿啼。

-

解析:“肅肅”形容莎雞(一種昆蟲,即紡織娘)振翅的聲音,“烈烈”描繪寒螿(寒蟬)啼叫的淒厲。莎雞振翅和寒蟬啼叫的聲音在寂靜的秋夜中顯得格外清晰,進一步強化了秋夜的淒涼之感,從聽覺角度渲染環境氛圍,以動襯靜,襯托出思婦獨處閨中的孤寂,同時也暗示了時光的流逝和寒意的加深。

4.

夕陰結空幕,宵月皓中閨。

-

解析:傍晚時分,陰雲密佈,彷彿結成了一張空蕩蕩的帷幕,籠罩著大地;夜晚的月亮皎潔明亮,照亮了思婦居住的閨房。“夕陰”與“宵月”形成鮮明對比,從傍晚的陰沉到夜晚的明亮,不僅描繪出時間的推移,也暗示了思婦內心從壓抑到在月光下更加凸顯的孤寂。“空幕”一詞,既形容了天空中陰雲的形態,又象征著思婦內心的空虛與寂寞,而“皓”字則將明月的明亮與清冷展現得淋漓儘致,烘托出閨中清冷的氛圍。

5.

美人戒裳服,端飾相招攜。

-

解析:“美人”指思婦,“戒”有整理之意,“端飾”即端正儀容。此句寫思婦認真整理好衣裳,端正自己的妝容,然後與同伴相互招呼著一同去搗衣。這裡展現出思婦對搗衣這件事的重視,通過整理衣裳和端正儀容的細節,體現出她內心對為遠方丈夫準備寒衣的鄭重態度,也從側麵反映出她對丈夫深深的思念和牽掛,因為這份心意,所以在行動上格外認真。

6.

簪玉出北房,鳴金步南階。

-

解析:思婦頭戴玉簪,從北房走出,身上佩戴的金飾隨著她的步伐發出清脆聲響,緩緩走下南階。“簪玉”“鳴金”描繪出思婦的裝扮精緻,通過這些細節描寫,展現出思婦的美麗與端莊。同時,“出北房”“步南階”表明瞭思婦的行動軌跡,以動態的描寫使思婦的形象更加鮮活,也暗示了她即將開始為丈夫搗衣製衣的過程。

7.

簷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

-

解析:在高高的屋簷下,搗衣的砧板發出響亮的聲音;長長的楹柱旁,搗衣的杵聲顯得格外哀傷。“砧”和“杵”是搗衣的工具,“響發”突出了砧聲的響亮,“聲哀”則賦予杵聲以情感,將思婦內心的哀怨融入到搗衣聲中。這裡通過對搗衣聲音的描寫,以聲傳情,營造出一種淒涼哀怨的氛圍,讓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思婦在搗衣時對遠方丈夫的思念與擔憂。

8.

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

-

解析:“微芳”指淡淡的香氣,“雙題”即雙額。思婦在搗衣過程中,隨著手臂的揮動,衣袖間散發出淡淡的香氣;同時,由於搗衣的勞作,額頭微微出汗,汗水浸染了雙額。這兩句通過對思婦搗衣時的細節描寫,從嗅覺和視覺角度展現了思婦的狀態,“微芳”暗示了思婦的美麗與溫婉,“輕汗”則體現出她搗衣時的專注與辛苦,進一步刻畫了思婦勤勞、深情的形象。

9.

紈素既已成,君子行未歸。

-

解析:“紈素”指潔白精緻的細絹,經過思婦的辛勤勞作,用來製作寒衣的細絹已經織好。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遠方的丈夫卻仍未歸來。此句將思婦完成準備工作的成果與丈夫未歸的現實並置,形成強烈反差,突出了思婦的失落與無奈,進一步深化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也為下文製作並寄送寒衣的情節做鋪墊。

10.

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裡衣。

-

解析:“笥”是一種方形竹箱,思婦從竹箱中取出剪刀,裁剪織好的紈素,將其縫製成寄往萬裡之外給丈夫的寒衣。這兩句具體描寫了思婦製作寒衣的過程,“裁”和“縫”兩個動作,展現出思婦的心靈手巧和對丈夫的細心關懷。她用心地為遠方的丈夫準備寒衣,希望這件衣服能跨越萬裡,給丈夫帶去溫暖,每一針每一線都飽含著她深深的思念與牽掛。

11.

盈篋自餘手,幽緘俟君開。

-

解析:“盈篋”指裝滿箱子,“幽緘”意為密封。思婦親手將做好的寒衣滿滿地裝入箱子,並仔細地密封好,等待著丈夫歸來親自開啟。這一細節描寫,體現出思婦對寒衣的珍視以及對丈夫的深情。她將自己的思念和關愛都裝進了箱子,密封起來的不僅是寒衣,更是她對丈夫深深的眷戀,“俟君開”三個字,飽含著思婦對丈夫歸來的期盼。

12.

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

解析:思婦在縫製寒衣時,按照丈夫從前的腰圍尺寸來準備腰帶,但又不禁擔憂,不知道如今丈夫的身材是否有了變化,這腰帶是否還合身。結尾處的這一細節,將思婦對丈夫無微不至的關懷展現得淋漓儘致。她在準備寒衣的每一個細節上都考慮周全,即使是一條腰帶,也飽含著她對丈夫深深的牽掛。這種對丈夫身材變化的擔憂,從側麵反映出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深,以及因長期分離而產生的忐忑不安,使思婦的形象更加豐滿,情感更加細膩動人。

……

句譯:

1.

衡紀無淹度,晷運倏如催。

-

翻譯:北鬥星的執行從不停留,日影移動迅速,彷彿被催促一般。

2.

白露滋園菊,秋風落庭槐。

-

翻譯:白露滋潤著園中的菊花,秋風使庭院裡的槐樹落葉紛紛。

3.

肅肅莎雞羽,烈烈寒螿啼。

-

翻譯:紡織娘振翅發出沙沙聲響,寒蟬聲聲啼叫,淒厲悲切。

4.

夕陰結空幕,宵月皓中閨。

-

翻譯:傍晚的陰雲如空蕩的帷幕般聚集,夜晚的明月照亮了寂靜的閨房。

5.

美人戒裳服,端飾相招攜。

-

翻譯:女子整理好衣裳,端正儀容後,相互招呼結伴而行。

6.

簪玉出北房,鳴金步南階。

-

翻譯:頭戴玉簪從北房走出,身上金飾作響,緩緩走下南邊的台階。

7.

簷高砧響發,楹長杵聲哀。

-

翻譯:在高高的屋簷下,砧石發出響亮的搗衣聲,長長的楹柱旁,杵棒的聲音透著哀傷。

8.

微芳起兩袖,輕汗染雙題。

-

翻譯:兩袖間微微散發著香氣,額頭滲出的細汗浸染了雙眉之間。

9.

紈素既已成,君子行未歸。

-

翻譯:潔白的細絹已經織好,然而遠行的丈夫卻還沒有歸來。

10.

裁用笥中刀,縫為萬裡衣。

-

翻譯:取出竹箱中的剪刀裁剪,縫製成為寄往萬裡之外的寒衣。

11.

盈篋自餘手,幽緘俟君開。

-

翻譯:我親手將寒衣裝滿箱子,密封好等待著你回來開啟。

12.

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

翻譯:腰帶還是按照從前的尺寸製作,不知道現在合不合身。

……

全譯:

北鬥星不停運轉,分秒未曾耽擱,日影飛逝,時光匆匆彷彿被人急催。

白露悄然滋潤著園中的秋菊,秋風颯颯吹落了庭院裡的槐樹。

紡織娘振翅發出“肅肅”聲響,寒蟬聲聲“烈烈”,啼叫悲慼。

傍晚陰雲密佈,如結成空蕩的幕布,夜間明月皎潔,照亮寂靜閨房。

閨中女子整理好衣裳,精心端正妝容後,相互招呼著結伴同行。

她們頭戴玉簪,嫋嫋從北房步出,身上金飾隨著腳步叮當鳴響,緩緩走下南階。

高高的屋簷下,搗衣的砧石發出清脆聲響,長長的楹柱旁,杵棒搗衣聲透著哀傷。

衣袖間微微散發著芬芳,額頭滲出的細汗,悄然浸染雙眉之間。

潔白精緻的細絹已然織就,然而遠行的君子卻依舊沒有歸來。

女子從竹箱中取出剪刀精心裁剪,縫製成寄往萬裡之外的寒衣。

滿滿一箱寒衣皆出自她的雙手,她仔細密封好,靜靜等待君子歸來開啟。

腰帶依照往昔尺寸製作,不知如今他身材可有變化,是否合身。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