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331章 何承天《鼓吹鐃歌十五首?上陵者篇》
鼓吹鐃歌十五首上陵者篇
何承天
上陵者,相追攀,
被服纖麗,振綺紈。
攜童幼,升崇巒。
南望城闕,鬱盤桓。
王公第,通衢端。
高甍華屋,列朱軒。
臨浚穀,掇秋蘭。
士女悠奕,映隰原。
指營丘,感牛山。
爽鳩既沒,景君歎。
嗟歲聿,遊不還。
誌氣衰沮,玄鬢斑。
野莽宿,墳土乾。
顧此累累,中心酸。
生必死,亦何怨。
取樂今日,展情歡。
……
賞析:
《上陵者篇》是一首內涵豐富的樂府詩,通過描寫上陵的所見所感,將眼前的繁華景象與對時光、生死的思考交織在一起,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深刻的人生感悟。
一、上陵見聞:描繪世俗繁華
1.
人物形象與行為:“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纖麗振綺紈。攜童幼,升崇巒”,開篇描繪上陵之人相互追隨攀登的情景,他們身著纖麗的綺紈,儘顯華貴,還帶著孩童一同登上高山。這幾句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活氣息且富貴閒適的畫麵,展現出人們生活的富足與安穩,同時“攜童幼”也暗示著生命的延續與傳承。
2.
城闕與府邸:“南望城闕鬱盤桓。王公第,通衢端。高甍華屋列朱軒”,從山上向南眺望,城闕宏偉壯麗,宮室回環。王公貴族的府邸坐落於大道儘頭,高屋脊、華美的房屋搭配朱紅軒窗,儘顯奢華。這些描寫生動展現了城市的繁華與貴族的權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富庶與等級分明。
3.
自然與人物活動:“臨浚穀,掇秋蘭。士女悠奕映隰原”,描繪人們來到深穀邊采摘秋蘭,男男女女悠然自得,身影倒映在隰原之上。這不僅展現出優美的自然景色,也體現出人們享受生活的狀態,畫麵充滿生機與和諧之美。
二、曆史感慨:引發時光之思
1.
典故引用:“指營丘,感牛山。爽鳩既沒景君歎”,詩人在此引用典故,營丘是薑太公封地,牛山則與齊景公有關。齊景公遊牛山,北望國都臨淄而淚流,感慨人生短暫。爽鳩氏是上古掌管刑獄的官,早已消逝。這些典故的運用,將曆史與現實聯係起來,引發對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感慨。
2.
時光流逝的喟歎:“嗟歲聿,逝不還。誌氣衰沮玄鬢斑”,詩人直接發出對歲月流逝的感歎,時光一去不複返,曾經的壯誌豪情逐漸消沉,烏黑的鬢發也已斑白。這種對時光無情流逝的感慨,是對前文繁華景象的一種衝擊,提醒人們繁華雖好,卻難以抵擋時間的侵蝕。
三、生死感悟:直麵生命終結
1.
墓地景象觸動:“野莽宿,墳土乾。顧此累累中心酸”,詩人看到荒野中墳墓累累,聯想到自己將來也會如此,心中滿是辛酸。墓地的景象讓詩人深刻意識到生命的終結是不可避免的歸宿,這種對死亡的直觀感受,強化了詩歌的悲劇氛圍。
2.
豁達的生死觀:“生必死,亦何怨。取樂今日展情歡”,詩人雖感心酸,但最終以一種豁達的態度看待生死,認為生死乃自然規律,不必抱怨,應抓住當下及時行樂。這一轉變使詩歌的情感從悲傷走向釋懷,傳達出珍惜當下、享受生活的人生態度。
四、藝術特色
1.
結構清晰:詩歌從描繪上陵的熱鬨繁華場景,到引發對曆史與時光的思考,再到對生死的感悟,層層遞進,結構嚴謹,邏輯清晰。
2.
情景交融:詩中既有對自然景觀、世俗生活的生動描繪,又融入了詩人對時光、生死的深沉情感,情景相生,使詩歌富有感染力。
3.
用典巧妙:通過引用牛山之悲等典故,豐富了詩歌的文化內涵,使詩歌對時光和生命的思考更具深度,增添了曆史厚重感。
《上陵者篇》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情感,在描繪世俗繁華的同時,深入探討了時光與生死的主題,展現出詩人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解析:
1.
上陵者,相追攀
-
解析:開篇點明一群人正前往攀登陵山。“相追攀”生動描繪出人們相互跟隨、踴躍登山的情景,營造出一種熱鬨、積極的氛圍,為後文展開登山後的所見所感做鋪墊。這裡的“陵”可能是自然的山丘,也可能是具有特定象征意義的高地,人們登山或許是出於遊覽、祭祀等目的,具體意圖雖未點明,但已引發讀者好奇心。
2.
被服纖麗振綺紈
-
解析:此句刻畫上陵者的穿著。“被服纖麗”表明他們身著精緻華麗的衣物,“振綺紈”進一步描繪衣服材質為輕薄精美的絲織品,行走時衣袂飄動。通過對穿著的細致描寫,不僅展現出上陵者的富貴身份,也從側麵反映出當時社會物質生活的豐富和人們對美的追求,同時為描繪登山場景增添了色彩與質感。
3.
攜童幼,升崇巒
-
解析:描述上陵者帶著孩童一同登上高高的山巒。“攜童幼”體現出家庭的參與,暗示這一活動可能具有某種家族意義或傳統,反映出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家族傳承的重視。“升崇巒”再次強調登山這一行為,“崇巒”突出山巒的高大,與前文的熱鬨場景相結合,展現出人們不畏艱難、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4.
南望城闕鬱盤桓
-
解析:登上山巒後,眾人向南眺望,看到城闕氣勢宏偉,宮室回環曲折。“南望”點明觀察方向,“城闕鬱盤桓”中的“鬱”描繪城闕的繁盛、鬱鬱蔥蔥,“盤桓”則形容宮室建築錯落有致、回環縈繞的樣子。此句通過描繪城市的壯觀景象,展現出國家的繁榮昌盛,與上陵者的富貴形象相互呼應,同時也為下文引出對社會不同層麵的描繪做過渡。
5.
王公第,通衢端
-
解析:目光從城闕轉向城市佈局,指出王公貴族的府邸位於大道的儘頭。“王公第”明確地點出建築主人的身份地位,代表著貴族階層的居所;“通衢端”說明府邸所處位置優越,位於交通要道的儘頭,顯示出王公貴族在社會中的顯赫地位和優越的居住環境,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等級差異和城市規劃特點。
6.
高甍華屋列朱軒
-
解析:進一步描寫王公府邸的奢華。“高甍”指高大的屋脊,“華屋”表示華麗的房屋,“列朱軒”描繪排列著朱紅色的門窗。這些細節刻畫,從建築的整體到區域性,展現出府邸的宏偉壯麗與富貴堂皇,讓人彷彿能看到陽光下朱紅色門窗閃耀的光澤,凸顯出貴族生活的奢靡,同時也反映出當時高超的建築工藝和審美水平。
7.
臨浚穀,掇秋蘭
-
解析:場景從城市建築轉換到自然山穀。“臨浚穀”表明人們來到深邃的山穀邊,“掇秋蘭”描繪眾人采摘秋蘭的動作。秋蘭在古代文化中有象征美好品德的寓意,人們采摘秋蘭,一方麵展現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麵可能也暗示著他們對自身品德修養的期許,為詩歌增添了一份文化內涵與詩意氛圍。
8.
士女悠奕映隰原
-
解析:描繪山穀邊的場景,“士女”指男女老少,“悠奕”形容人們悠然自得、從容不迫的樣子,“映隰原”表示他們的身影倒映在低濕的原野上。此句勾勒出一幅和諧、美好的畫麵,展現出人們在自然中享受生活的狀態,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與前文的城市繁華景象形成對比,營造出動靜結合、張弛有度的氛圍。
9.
指營丘,感牛山
-
解析:這裡運用曆史典故,“營丘”是薑太公的封地,“牛山”則與齊景公有關。齊景公登上牛山,北望國都,感慨人生短暫,流淚不已。詩人在此借眾人指著營丘、感慨牛山之事,將眼前的情景與曆史典故相聯係,引發對曆史興衰和人生無常的思考,使詩歌的內涵從對當下場景的描繪延伸到對曆史和人生的深度感悟,為下文抒發時光流逝的感慨做鋪墊。
10.
爽鳩既沒景君歎
-
解析:繼續深化曆史典故的運用。“爽鳩氏”是上古掌管刑獄的官,早已消逝。“景君歎”指齊景公麵對時光流逝、生命短暫而發出的歎息。詩人通過提及爽鳩氏的消逝和齊景公的歎息,強調了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無論曾經多麼有權勢或輝煌,都無法抵擋時間的洪流,進一步強化了對時光流轉、人事變遷的感慨,讓讀者感受到曆史的滄桑與無奈。
11.
嗟歲聿,逝不還
-
解析:詩人直接發出對歲月的感歎。“嗟”字表達出深深的歎息之情,“歲聿”指歲月,“逝不還”明確指出時光一去不複返的特點。這一句將前文對曆史典故的感慨具體化為對當下時光流逝的惋惜,使讀者深刻感受到詩人對時間無情流逝的無奈與惆悵,引發人們對生命短暫的共鳴。
12.
誌氣衰沮玄鬢斑
-
解析:描述隨著時光流逝,人的變化。“誌氣衰沮”表明曾經的誌向和意氣逐漸消沉低落,“玄鬢斑”則形象地描繪出烏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從精神和外貌兩方麵體現出歲月對人的消磨。此句以自身或眾人的變化為例,深刻表達出時光流逝對人產生的影響,傳達出一種深沉的滄桑感和生命的緊迫感。
13.
野莽宿,墳土乾
-
解析:描繪荒野中墓地的景象。“野莽宿”描繪出墳墓坐落在荒野草叢之中,給人一種荒涼、孤寂的感覺;“墳土乾”進一步強調墳墓的泥土已經乾燥,暗示時間的久遠和生命的消逝,讓人聯想到曾經鮮活的生命如今已長眠於此,強化了生命終結的悲涼氛圍,引發對生死的思考。
14.
顧此累累中心酸
-
解析:“顧此累累”指看著眼前眾多的墳墓,“中心酸”直接表達出內心湧起的辛酸之情。麵對無數的墳墓,詩人深刻意識到死亡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歸宿,這種對生命終結的直觀感受,觸動了內心深處的情感,使詩人產生強烈的心酸和悲哀,體現出對生命無常的悲憫。
15.
生必死,亦何怨
-
解析:詩人在經曆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終結的感慨後,以一種豁達的態度看待生死。“生必死”明確指出生命的必然規律,即有生就必有死;“亦何怨”則反問,既然生死是自然規律,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呢?這一句體現出詩人對生死的坦然接受,從之前的悲傷情緒中得到解脫,展現出一種理性和超脫的人生態度。
16.
取樂今日展情歡
-
解析:基於對生死的豁達認識,詩人得出要珍惜當下、及時行樂的結論。“取樂今日”強調把握現在,抓住眼前的時光去享受生活;“展情歡”則表明儘情地舒展情懷,享受歡樂。此句為全詩的情感發展畫上句號,傳達出一種積極麵對生活、珍惜當下每一刻的人生觀念,使整首詩在經曆了感慨與思考後,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
句譯:
1.
上陵者,相追攀:登上陵山的人們,相互追隨攀爬。
2.
被服纖麗振綺紈:他們穿著精緻華麗的衣服,絲綢的衣袂隨風飄動。
3.
攜童幼,升崇巒:帶著孩童,一同登上高高的山巒。
4.
南望城闕鬱盤桓:向南眺望,城闕巍峨,宮室曲折回環。
5.
王公第,通衢端:王公貴族的府邸,位於大道的儘頭。
6.
高甍華屋列朱軒:府邸有著高大的屋脊,華美的房屋排列著朱紅的門窗。
7.
臨浚穀,掇秋蘭:來到深邃的山穀旁,采摘秋天的蘭花。
8.
士女悠奕映隰原:男男女女悠然自得,身影倒映在低濕的原野上。
9.
指營丘,感牛山:指著營丘之地,感慨牛山之事。
10.
爽鳩既沒景君歎:爽鳩氏已經消逝,齊景公為此而歎息。
11.
嗟歲聿,逝不還:可歎歲月匆匆,一去不複返。
12.
誌氣衰沮玄鬢斑:誌氣漸漸消沉,烏黑的鬢發已變得斑白。
13.
野莽宿,墳土乾:墳墓坐落在荒野草叢中,墳上的土已經乾燥。
14.
顧此累累中心酸:看著這眾多的墳墓,心中滿是辛酸。
15.
生必死,亦何怨:有生就必然有死,又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16.
取樂今日展情歡:還是在今日儘情享樂,舒展情懷獲得歡樂吧。
……
全譯:
登山陵的人們,彼此緊緊相隨奮力攀登。
身著的衣物精緻華麗,絲綢的衣衫隨風輕擺。
他們帶著家中的孩童,一同登上那高高的山巒。
向南望去,城闕氣勢恢宏,宮室回環曲折。
王公貴族的府邸,雄踞在大道的儘頭。
府邸高脊飛簷,華美的屋舍排列,朱紅的門窗熠熠生輝。
眾人行至幽深的山穀邊,采摘著秋日的蘭花。
男男女女悠然漫步,身影倒映在廣袤的濕地與平原之上。
人們指著營丘之地,不禁感慨牛山之事。
爽鳩氏早已消逝在曆史長河,如同當年齊景公為之歎息。
可歎那歲月啊,飛馳而去不再回返。
誌氣逐漸衰落,烏黑的鬢發已然斑白。
荒野的草叢中是一座座墳墓,墳上的土已乾燥。
望著這累累的墳塚,心中滿是辛酸。
人生在世終有一死,又還有什麼可抱怨的呢?
就在今日儘情尋歡作樂,暢快地舒展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