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330章 何承天《鼓吹鐃歌十五首?巫山高篇》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330章 何承天《鼓吹鐃歌十五首?巫山高篇》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鼓吹鐃歌十五首巫山高篇

何承天

巫山高,三峽峻,

青壁千尋,深穀萬仞。

崇岩冠靈,林冥冥,

山禽夜響,晨猿相和鳴。

洪波迅澓,載逝載停。

淒淒商旅之客,懷苦情。

在昔陽九,皇綱微,

李氏竊命,宣武耀靈威。

蠢爾逆縱,複踐亂機。

王旅薄伐,傳首來至京師。

古之為國,惟德是貴。

力戰而虛民,鮮不顛墜。

矧乃叛戾,伊胡能遂。

諮爾巴子,無放肆其誌。

……

賞析:

《巫山高篇》是一首融合自然景觀描繪與曆史政治敘事的樂府詩。詩中通過對巫山三峽險峻風光的刻畫,營造出獨特氛圍,進而回顧曆史事件,傳達出詩人對國家治理和叛亂的觀點,具有豐富的內涵與獨特藝術價值。

一、壯麗險峻的自然畫卷

1.

開篇點題,凸顯雄偉:“巫山高,三峽峻”,簡潔有力地開篇,直接點明巫山的高聳與三峽的險峻,奠定了全詩壯闊的基調。讀者瞬間被帶入那氣勢磅礴的山川景象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偉力量。

2.

誇張渲染,強化險峻:“青壁千尋,深穀萬仞。崇岩冠靈,林冥冥”,運用誇張手法,“千尋”“萬仞”極言山壁之高、山穀之深,突出地勢險要。“崇岩冠靈”賦予山巒神秘色彩,彷彿有神靈居住,增添了奇幻感;“林冥冥”描繪山林昏暗幽深,營造出神秘而幽靜的氛圍,讓巫山三峽的形象更加立體。

3.

聲色交織,動靜相襯:“山禽夜響,晨猿相和鳴。洪波迅澓,載逝載停”,從聽覺和視覺多維度描繪。山禽夜啼、晨猿和鳴,以聲音襯托出山林的幽靜;洪波洶湧、水流急緩變化,展現出三峽水勢的磅礴與多變。動靜結合,聲色交織,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機又變幻莫測的自然圖景,使讀者身臨其境。

二、借景烘托的商旅之苦

“淒淒商旅之客,懷苦情”,在描繪完壯麗又險惡的自然環境後,筆鋒一轉寫人。巫山三峽的艱難險阻,讓商旅們心生淒涼與愁苦。自然景觀的描寫在此起到了烘托作用,以山川的險峻襯托出旅人路途的艱辛,反映出惡劣環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負麵影響,使詩歌的情感更加豐富真實。

三、曆史與政治的深刻反思

1.

曆史背景的呈現:“在昔陽九,皇綱微。李氏竊命,宣武耀靈威”,詩人追溯往昔,“陽九”象征國家處於災難、動蕩時期,此時皇綱衰微。“李氏竊命”指出有人趁機篡權,破壞國家秩序,而“宣武耀靈威”則表明朝廷以武力彰顯威嚴,進行平叛,恢複統治秩序,展現了曆史的風雲變幻。

2.

對叛亂的批判與勸誡:“蠢爾逆縱,複踐亂機。王旅薄伐,傳首來至京師”,批判叛亂者的愚蠢與肆意妄為,他們再次挑起禍亂。而正義之師迅速討伐,將叛賊首級傳至京師,強調叛亂必敗的結局。“古之為國,惟德是貴。力戰而虛民,鮮不顛墜。矧乃叛戾,伊胡能遂。諮爾巴子,無放肆其誌”,詩人進一步闡述治國理念,強調以德治國的重要性,指出單純依靠武力征戰使百姓受苦,國家易走向衰敗,更何況是叛亂行為,根本不可能得逞,從而勸誡意圖叛亂者不要肆意妄為,點明詩歌的政治寓意。

四、藝術特色

1.

層次分明:詩歌從描繪自然景觀入手,到抒發商旅情懷,再轉入對曆史政治的敘述與反思,層層遞進,結構嚴謹,使讀者逐步深入理解詩歌內涵。

2.

情景交融:自然景觀的描繪不僅展現了山川之美與險,更與商旅之苦、曆史事件相互交融,情景相生,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3.

主題深刻:通過對自然、人事、曆史的描寫,傳達出對國家治理、叛亂行為的深刻思考,使詩歌具有較高的思想深度和政治警示意義。

《巫山高篇》以其獨特的藝術手法,將自然、人生與曆史政治巧妙結合,既給人以美的享受,又引發深刻的思考,是一首兼具藝術性與思想性的佳作。

……

解析:

1.

巫山高,三峽峻

-

解析:開門見山,直接點明巫山高聳、三峽險峻的特點。“高”突出巫山巍峨聳立,直插雲霄;“峻”描繪三峽地勢陡峭,山穀幽深。短短六個字,勾勒出巫山三峽雄偉險峻的整體風貌,為全詩營造出雄渾壯闊的氛圍,讓讀者對這片奇崛的山水有了直觀的印象。

2.

青壁千尋,深穀萬仞

-

解析:“青壁千尋”中,“青壁”描繪出巫山的石壁呈現青黑色,給人一種冷峻、堅實之感;“千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古代八尺為一尋,“千尋”極言山壁之高,彷彿高聳入雲,難以丈量。“深穀萬仞”同樣以誇張手法,強調山穀深邃,“萬仞”形容其深度不可測。此句從視覺角度進一步細化描繪,讓巫山三峽的險峻在讀者腦海中更加具象化,強化了開篇營造的雄偉險峻氛圍。

3.

崇岩冠靈,林冥冥

-

解析:“崇岩冠靈”,“崇岩”指高大的山巒,“冠靈”意為此處山巒彷彿是神靈棲息之所,賦予了巫山神秘的色彩,增添了一份莊重與神聖感。在古代,人們常對雄偉奇特的自然景觀賦予神話色彩,認為有神靈庇佑或居住。“林冥冥”描繪山林的狀態,“冥冥”形容山林昏暗幽深,光線難以穿透,營造出一種神秘、幽靜的氛圍,使整個畫麵在雄偉之外,又多了幾分深邃與神秘,彷彿隱藏著無儘的秘密。

4.

山禽夜響,晨猿相和鳴

-

解析:此句從聽覺角度著筆,描繪山中的聲音。“山禽夜響”,夜晚本就靜謐,山禽的啼叫聲在此時顯得格外清晰,打破了夜的寂靜,給山林增添了一份生機。“晨猿相和鳴”,清晨時分,猿猴此起彼伏地鳴叫,相互呼應。猿啼在古詩中常帶有一種哀怨、淒涼的情感色彩,同時這裡以動襯靜,通過山禽夜啼和晨猿和鳴,更加突出了巫山三峽山林的幽靜,讓讀者彷彿置身其中,能真切感受到那份靜謐與空靈,同時也傳遞出一種孤寂的情緒。

5.

洪波迅澓,載逝載停

-

解析:“洪波迅澓”描繪三峽江水波濤洶湧的場景,“洪波”突出江水浪濤之大,“迅澓”強調水流速度之快,猶如萬馬奔騰,展現出江水磅礴的氣勢和強大的力量。“載逝載停”則形象地寫出水波的動態變化,“載……載……”結構表示一邊……一邊……,這裡指江水時而奔騰向前,時而稍作停留,生動地表現出江水流動時的起伏變化,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幻無窮,也暗示了在這樣的江麵上行船的艱難與不確定性。

6.

淒淒商旅之客,懷苦情

-

解析:前麵主要描寫自然景觀,此句轉而寫人。“淒淒”一詞生動地刻畫了商旅之客的神情與心境,他們麵容愁苦,內心充滿淒涼。“懷苦情”直接點明他們的情感狀態,由於巫山三峽地勢險峻,水流湍急,旅途充滿艱難險阻,商旅們不僅要麵對行程的艱辛,還可能麵臨生命危險,所以心中滿懷愁苦。此句將視角從自然景觀轉向人,通過描寫商旅的情感,使詩歌更具人文關懷,也從側麵反映出巫山三峽的險峻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負麵影響。

7.

在昔陽九,皇綱微

-

解析:“在昔”表明時間回溯到過去,“陽九”在古代文化中是一種災厄的象征,指國家或個人遭遇重大的災難、厄運時期。“皇綱微”指國家的綱紀、法度逐漸衰微,朝廷的統治力量減弱。此句為下文敘述叛亂及平叛的曆史事件做鋪墊,交代了當時的曆史背景,說明國家處於動蕩不安的局勢之中,社會秩序麵臨挑戰。

8.

李氏竊命,宣武耀靈威

-

解析:“李氏竊命”,這裡的“李氏”可能指代某個企圖篡奪國家政權的勢力,“竊命”即竊取國家的統治權力,表明有人趁國家綱紀衰微之際,妄圖謀權篡位,破壞國家的正常秩序。“宣武耀靈威”則與之相對,“宣武”可能指朝廷的武力、軍事力量,“耀靈威”表示通過展示強大的武力來彰顯朝廷的威嚴,表明朝廷為了維護統治,以武力鎮壓叛亂,恢複國家的秩序,展現了朝廷在麵對叛亂時的強硬態度和反擊行動。

9.

蠢爾逆縱,複踐亂機

-

解析:“蠢爾逆縱”,“蠢爾”帶有輕蔑、鄙夷的語氣,形容叛亂者愚蠢、無知。“逆縱”指他們叛逆、肆意妄為的行為,表達了對叛亂者的批判和譴責。“複踐亂機”,“複”表示再次,說明這些叛亂者又一次踏上了製造禍亂的道路,強調了他們的行為是反複無常且危害極大的,凸顯出叛亂行為的惡劣性質和對社會秩序的嚴重破壞。

10.

王旅薄伐,傳首來至京師

-

解析:“王旅薄伐”,“王旅”指朝廷的軍隊,即正義之師;“薄伐”表示討伐,表明朝廷派遣軍隊對叛亂勢力進行征伐。“傳首來至京師”則描述了戰爭的結果,將叛亂者的首級傳送至京師,顯示出朝廷平叛的迅速和果斷,以及對叛亂行為的堅決打擊,強調了叛亂必被鎮壓的結局,彰顯了朝廷的權威和正義力量的勝利。

11.

古之為國,惟德是貴

-

解析:此句上升到治國理唸的層麵。“古之為國”,回顧古代治理國家的經驗和智慧。“惟德是貴”明確指出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德行。強調統治者應以德治國,施行仁政,贏得民心,這樣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這是詩人對曆史經驗的總結,也為下文對叛亂行為的進一步批判和勸誡做鋪墊,從正麵闡述正確的治國之道。

12.

力戰而虛民,鮮不顛墜

-

解析:“力戰而虛民”,意思是如果單純依靠武力征戰,而使百姓生活空虛困苦。“虛民”指讓百姓疲憊不堪,生活陷入困境,因為戰爭往往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鮮不顛墜”,“鮮”表示少,“顛墜”指國家衰敗、滅亡,即很少有這樣的國家不走向衰敗的。此句從反麵說明單純依靠武力而不注重民生、德行的危害,強調以德治國的重要性,進一步深化了詩人的治國理念。

13.

矧乃叛戾,伊胡能遂

-

解析:“矧乃叛戾”,“矧”表示況且、何況,起到遞進的作用;“叛戾”指叛亂、違背正道的行為。“伊胡能遂”,“伊”是語氣助詞,“胡”表示怎麼,“遂”意為成功,整句話意思是更何況是叛亂這種違背正道的行為,又怎麼能夠得逞呢?此句在前麵闡述治國理唸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叛亂行為的不合理性和必然失敗的結局,對叛亂者進行嚴厲的批判和警告。

14.

諮爾巴子,無放肆其誌

-

解析:“諮爾巴子”,“諮”有告誡、勸告之意,“爾”指代“巴子”,這裡的“巴子”可能是泛指那些有叛亂意圖或傾向的人。“無放肆其誌”,直接勸告他們不要放縱自己的野心,肆意妄為。此句是全詩的勸誡之語,直接點明主旨,希望那些妄圖叛亂的人能夠認清形勢,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遵守國家的綱紀,維護社會的穩定。

……

句譯:

1.

巫山高,三峽峻:巫山高聳入雲,三峽地勢極其險峻。

2.

青壁千尋,深穀萬仞:青黑色的石壁高達千尋,幽深的山穀深達萬仞。

3.

崇岩冠靈,林冥冥:高大的山巒彷彿是神靈居住之處,山林昏暗幽深。

4.

山禽夜響,晨猿相和鳴:夜晚山禽啼叫,清晨猿猴相互應和著鳴叫。

5.

洪波迅澓,載逝載停:洶湧的波濤急速奔騰,水流時而迅猛流逝,時而稍作停歇。

6.

淒淒商旅之客,懷苦情:淒淒慘慘的商旅行客,心中滿懷愁苦之情。

7.

在昔陽九,皇綱微:過去在那災厄之年,國家的綱紀逐漸衰微。

8.

李氏竊命,宣武耀靈威:李氏竊取國家政權,朝廷以武力彰顯威嚴。

9.

蠢爾逆縱,複踐亂機:愚蠢的叛逆者肆意妄為,再次踏上製造禍亂的道路。

10.

王旅薄伐,傳首來至京師:朝廷的軍隊前去討伐,將叛逆者的首級傳送到京師。

11.

古之為國,惟德是貴:古代治理國家,唯有德行最為重要。

12.

力戰而虛民,鮮不顛墜:隻依靠武力征戰而使百姓疲憊困苦,很少有不走向衰敗的。

13.

矧乃叛戾,伊胡能遂:更何況是叛亂這種違背正道的行為,又怎麼能夠得逞呢?

14.

諮爾巴子,無放肆其誌:告誡你們這些人,不要放縱自己的野心。

……

全譯:

巫山高聳,三峽險峻。

青色的崖壁高聳千丈,幽深的峽穀深陷萬仞。

高大的山巒似有神靈居冠其上,山林間昏沉幽暗。

夜裡山禽啼鳴,清晨猿猴相互和鳴。

洪流波濤迅猛,水勢時急時緩。

悲傷的商旅之人,心中滿懷愁苦。

往昔遭遇災年,國家綱紀衰微。

李氏竊取國柄,朝廷武力彰顯神威。

愚蠢的叛逆之徒,再次踏上禍亂之機。

朝廷軍隊前去征伐,叛逆者首級被傳至京師。

自古以來治理國家,唯有德行最為可貴。

一味力戰使百姓睏乏,國家很少不走向覆滅。

更何況是叛逆行徑,又怎能得逞。

告誡你們這些人,不要肆意放縱自己的野心。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