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340章 何承天《鼓吹鐃歌十五首?石流篇》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340章 何承天《鼓吹鐃歌十五首?石流篇》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鼓吹鐃歌十五首石流篇

何承天

石上流水,湔湔其波。

發源幽岫,永歸長河。

瞻彼逝者,歲月其偕。

子在川上,惟以增懷。

嗟我殷憂,載勞寤寐。

遘此百罹,有誌不遂。

行年倏忽,長勤是嬰。

永言沒世,悼茲無成。

幸遇開泰,沐浴嘉運。

緩帶安寢,亦又何慍。

古之為仁,自求諸己。

虛情遙慕,終於徒已。

……

賞析:

《石流篇》以獨特視角,借景抒情、托物言誌,展現詩人複雜情感與深刻思考。詩歌圍繞流水意象展開,從自然景象引發對人生的感慨,進而表達對時代及個人追求的感悟,體現詩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心路曆程。

一、借水起興:引發時光與人生之思

1.

“石上流水,湔湔其波。發源幽岫,永歸長河”:開篇描繪石上流水,水波輕漾,從幽深山洞發源,最終歸入長河。此景勾勒出流水的動態與曆程,既展現自然之美,也暗示時光如流水般連綿不斷、一去不返。詩人借水的流淌,為後文感慨人生做鋪墊,以水的自然流轉隱喻生命的軌跡,引發對時光流逝和人生歸宿的思考。

2.

“瞻彼逝者,負月其偕。子在川上,惟以增懷”:詩人凝望流水,覺其似背負月亮一同流逝,借孔子“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典故,深化對時光飛逝的感慨。目睹流水,詩人增添無限情懷,這種情懷不僅是對時光匆匆的歎惋,更包含對人生短暫、生命無常的思索,使詩歌從單純寫景過渡到對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直抒胸臆:傾訴內心憂慮與遺憾

1.

“嗟我殷憂,載勞寤寐。遘此百罹,有誌不遂”:詩人直接抒發內心深深憂慮,無論醒睡皆為此操勞。“殷憂”強調憂慮程度之深,“百罹”表明遭遇諸多苦難。儘管胸懷壯誌,卻因種種磨難無法實現,體現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流露出壯誌難酬的無奈與痛苦,使讀者深切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掙紮。

2.

“行年倏忽,長勤是嬰。永言沒世,悼茲無成”:感慨人生歲月倏忽而過,長期被勞苦纏身。想到終將離世,哀傷自己一事無成。“倏忽”突出時光飛逝之快,“長勤”表明一生辛勤付出,然而結局卻是“無成”,形成強烈反差,強化詩人的失落與悲哀,這種對人生無成的悲歎,是對自我價值未能實現的深刻反思。

三、時運轉變:表達欣慰與人生態度

1.

“幸遇開泰,沐浴嘉運。綏帶安寢,亦又何慍”:筆鋒一轉,詩人慶幸遇到天下太平時代,得以沐浴美好時運。此時能係好衣帶安穩入睡,不再有怨恨。“幸遇”“嘉運”表達對時運轉變的欣喜,從之前的憂慮無奈到如今的安穩欣慰,反映詩人對時代環境的依賴與感恩,體現人在不同境遇下心境的變化。

2.

“古之為仁,自求諸己。虛情遙慕,終於徒已”:詩人以古人追求仁德需靠自身努力,告誡自己與他人,若僅懷虛假情感遙慕古人仁德,終將徒勞。此句從個人境遇升華到對人生追求的思考,強調自我努力與真誠踐行的重要性,為詩歌增添哲理深度,使讀者領悟到麵對人生,應積極行動、真誠追求,而非空想。

四、藝術特色

1.

意象運用巧妙:以流水為核心意象,借其流動、永不停息的特點,隱喻時光流逝與人生曆程,生動形象地傳達詩人對時光和人生的感悟。水的意象貫穿全詩,使詩歌情景交融,增強感染力與表現力。

2.

情感跌宕起伏:詩歌情感從開篇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到中間壯誌難酬的憂慮無奈,再到遇時運轉變的欣慰,最後以對人生追求的思考作結,情感跌宕起伏,層次豐富。這種情感變化真實反映詩人的心路曆程,引發讀者共鳴。

3.

用典自然貼切:引用孔子“子在川上”典故,自然融入對時光流逝的描寫中,既豐富詩歌文化內涵,又強化情感表達,使詩歌更具深度與韻味,展現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石流篇》通過自然景象、人生感慨、時代境遇與人生哲理的緊密結合,展現詩人豐富內心世界與深刻思想,在藝術與思想層麵都具有較高價值,值得細細品味。

……

解析:

1.

石上流水,湔湔其波

-

解析:首句描繪出一幅生動的畫麵,溪水在石頭上潺潺流淌,“湔湔”一詞形象地刻畫了水波輕漾的姿態,給人以靈動、清澈之感。此句從視覺角度出發,通過對水流狀態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而舒緩的氛圍,為全詩奠定了基調,同時以水的流動暗示時光的流轉。

2.

發源幽岫,永歸長河

-

解析:此句闡述了流水的源頭與歸宿。“發源幽岫”指出水發源於幽深的山洞,“幽岫”給人以神秘、深邃的感覺,暗示生命起源的隱秘與未知。“永歸長河”表明流水最終彙入長河,展現了其矢誌不渝的流向,象征著萬物都有其既定的發展軌跡和歸宿,也可看作是詩人對自身人生旅程的一種隱喻。

3.

瞻彼逝者,負月其偕

-

解析:詩人凝望那流逝的江水,感覺它彷彿承載著月亮一同前行。“瞻”體現詩人專注的神情,“逝者”化用孔子“逝者如斯夫”之意,強調時光如流水般一去不返。“負月其偕”賦予流水以浪漫色彩,將自然景象與時間的流逝相融合,使讀者在感受畫麵美的同時,更能體會到時光悄然流逝的惆悵。

4.

子在川上,惟以增懷

-

解析:這裡直接引用孔子在河邊感歎時光流逝的典故。孔子麵對奔流不息的河水,發出“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感慨。詩人藉此典故,進一步強化了對時光飛逝的喟歎,表明自己同孔子一樣,目睹流水,心中不禁增添了許多對時光、人生的複雜情懷,引發讀者對生命短暫和時光寶貴的共鳴。

5.

嗟我殷憂,載勞寤寐

-

解析:“嗟”字開篇,直接抒發詩人內心的歎息。“殷憂”表明詩人心中懷有深深的憂慮,這種憂慮並非一時之愁,而是長久且沉重的。“載勞寤寐”則說明無論醒著(寤)還是睡著(寐),都被這種憂慮所困擾,突出憂慮對詩人身心造成的煎熬,體現出其內心的痛苦與無奈。

6.

遘此百罹,有誌不遂

-

解析:“遘”意為遭遇,“百罹”表示遭遇了眾多的艱難困苦。詩人感慨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曆經種種磨難,然而即便胸懷壯誌,卻因這些挫折而無法實現。此句將詩人的理想與現實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深刻地表達出壯誌難酬的悲憤與無奈,讓讀者深切感受到詩人在命運麵前的無力感。

7.

行年倏忽,長勤是嬰

-

解析:“行年”指經曆的年歲,“倏忽”形容時間過得極快,如白駒過隙。詩人感歎人生歲月在不知不覺中迅速流逝。“長勤是嬰”表明自己長期以來一直被辛勞所纏繞,“嬰”有纏繞之意,體現出詩人一生都在為生活、理想奔波操勞,卻未能得償所願,進一步加深了無奈與失落的情緒。

8.

永言沒世,悼茲無成

-

解析:“永言”有常常言說之意,“沒世”即離世。詩人每每想到自己終將走到生命儘頭,心中便充滿了對一生無所成就的哀傷。此句將詩人對人生的遺憾推向**,表達了對虛度光陰、未能實現抱負的深深自責與悲痛,反映出其對生命價值和人生意義的深刻反思。

9.

幸遇開泰,沐浴嘉運

-

解析:筆鋒一轉,詩人慶幸自己遇到了天下太平、時運亨通的好時期。“開泰”寓意著時世開辟太平,“嘉運”表示美好的運氣。這種表述與前文的困境和憂愁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詩人對時運轉變的欣喜,也反映出個體命運與時代背景緊密相連,時運對個人生活和心境的巨大影響。

10.

綏帶安寢,亦又何慍

-

解析:“綏帶”意為係好衣帶,“安寢”即安穩入睡。在遇到好時運後,詩人能夠安然入睡,心境平和。“亦又何慍”反問,表明此時詩人已無怨恨之情。此句生動地展現了詩人因時運改善而內心獲得的平靜與滿足,從側麵反映出之前困境對其心靈的壓抑,以及好運帶來的慰藉。

11.

古之為仁,自求諸己

-

解析:此句上升到對人生哲理的思考。詩人指出古人追求仁德,都是從自身出發,依靠自己的努力去踐行。強調了個人在道德修養和人生追求中的主觀能動性,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自我要求和自我約束,引導人們將目光投向自身,通過自我提升來實現人生價值。

12.

虛情遙慕,終於徒已

-

解析:詩人進一步告誡,如果隻是懷著虛假的情感,遠遠地羨慕古人的仁德,而不付諸實際行動,最終隻能是徒勞無功。此句承接上句,深化了對自我努力重要性的論述,以否定的方式強調真誠實踐和積極行動對於實現人生目標的關鍵意義,使詩歌的主題從個人感慨升華到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人生哲理。

……

句譯:

1.

石上流水,湔湔其波:石頭上流淌著溪水,溪水泛起層層輕柔的波紋。

2.

發源幽岫,永歸長河:它發源於幽深的山穀,一路奔流,最終永遠地彙入長河。

3.

瞻彼逝者,負月其偕:望著那不斷流逝的水流,彷彿它承載著月亮一同前行。

4.

子在川上,惟以增懷:就像當年孔子站在河邊感歎,(這流水)隻會增添人內心的感慨。

5.

嗟我殷憂,載勞寤寐:唉,我心中滿是深深的憂慮,無論醒著還是睡著都為此勞心費神。

6.

遘此百罹,有誌不遂:遭遇瞭如此多的艱難困苦,致使我雖胸懷壯誌卻無法實現。

7.

行年倏忽,長勤是嬰:人生的歲月過得如此之快,我長久以來一直被辛勞纏身。

8.

永言沒世,悼茲無成:每每想到終將走到生命儘頭,就哀傷自己一生竟一事無成。

9.

幸遇開泰,沐浴嘉運:幸而遇到了時世太平、國運昌盛,我能沐浴在這美好的時運之中。

10.

綏帶安寢,亦又何慍:可以係好衣帶安穩地入睡,又還有什麼可怨恨的呢。

11.

古之為仁,自求諸己:古代的人追求仁德,都是依靠自己去努力踐行。

12.

虛情遙慕,終於徒已:如果隻是懷著虛假的情感遠遠地羨慕(古人的仁德),最終也不過是徒勞罷了。

……

全譯:

石頭上溪水潺潺流淌,泛起輕柔的層層波紋。

它發源於幽深的山穀,一路奔騰不息,最終歸入滔滔長河。

凝視著那流逝的水流,好似它攜著月亮一同前行。

恰似孔子當年在河邊的感慨,這般流水,徒增內心萬千思緒。

唉,我滿心皆是深沉憂慮,日夜為此勞心費神不得安寧。

曆經了無數艱難困苦,致使我壯誌難酬,抱負無法實現。

人生匆匆,歲月轉瞬即逝,我長久以來被辛勞緊緊纏身。

每每念及終將離世,便為自己一生碌碌無為而哀傷悲歎。

幸而得遇這太平盛世,有幸沐浴在這美好時運之中。

如今能夠係好衣帶安然入睡,又還有什麼可抱怨惱恨的呢。

古人追求仁德修養,皆是從自身出發,依靠自我努力。

若是僅心懷假意,空自遙慕古人的仁德,最終也隻是一場徒勞。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