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339章 何承天《鼓吹鐃歌十五首?遠期篇》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339章 何承天《鼓吹鐃歌十五首?遠期篇》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鼓吹鐃歌十五首遠期篇

何承天

遠期千裡客,肅駕候良辰。

近命城郭友,具爾惟懿親。

高門啟雙闈,長筵列嘉賓。

中唐舞六佾,三廂羅樂人。

簫管激悲音,羽毛揚華文。

金石響高宇,絃歌動梁塵。

修標多巧捷,丸劍亦入神。

遷善自雅調,成化由清均。

主人垂隆慶,群士樂亡身。

願我聖明君,邇期保萬春。

……

賞析:

《遠期篇》描繪了一場盛大宴飲集會,通過對宴會場景、表演及賓客狀態的細致刻畫,不僅展現出宴會上的熱鬨與歡樂,更藉此表達對君主的美好祝願,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文化與人們的情感訴求。

一、賓朋齊聚:宴會的籌備與開場

1.

“遠期千裡客,肅駕候良辰”:開篇點明有遠方來客,行程千裡赴宴,“遠期”強調距離之遙,“千裡客”凸顯客人遠道而來的誠意。“肅駕候良辰”描繪主人恭敬地整治車駕,等候吉時迎接,體現對客人的重視,營造出莊重而期待的氛圍,為宴會拉開序幕。

2.

“近命城郭友,具爾惟懿親”:除遠方客人,主人還邀請城郭內的朋友,這些皆是至親之人。遠近賓客的邀請,顯示出宴會規模之大與情誼之深厚,營造出團聚、歡樂的氛圍,為宴會增添溫馨色彩,體現出古人對親友團聚的重視。

二、盛宴之景:場麵與表演的描繪

1.

“高門啟雙闈,長筵列嘉賓”:高大的門扉雙雙開啟,暗示歡迎的隆重,“長筵列嘉賓”描繪長長的筵席上嘉賓羅列,展現宴會場麵的宏大與熱鬨,讓讀者感受到宴會的盛大氛圍,人們齊聚一堂,充滿歡聲笑語。

2.

“中唐舞六佾,三廂羅樂人”:“中唐”指庭院之中,“六佾”是古代天子專用的舞蹈行列,這裡用於宴會,足見宴會規格之高。樂人在三個廂房中羅列,說明樂人眾多,為宴會提供豐富音樂伴奏,舞蹈與樂人的配合,使宴會的娛樂性更強,場麵更加精彩。

3.

“簫管激悲音,羽毛揚華文”:“簫管激悲音”,簫管吹奏出激昂且略帶悲慼的樂音,“激”字突出樂音的強烈,“悲音”並非悲傷,而是使樂音更具感染力,引人入勝。“羽毛揚華文”描繪舞者手持羽毛道具,舞動時揚起華麗光彩,展現舞蹈的優美與華麗,音樂與舞蹈相互映襯,將宴會推向**。

4.

“金石響高宇,絃歌動梁塵”:“金石”指鐘磬等樂器,其聲音在高宇中回響,“絃歌”則指弦樂器與歌唱,歌聲振動梁上灰塵,運用誇張手法,極言音樂聲之響亮、美妙,給人以強烈的聽覺衝擊,從側麵反映出宴會的歡樂與熱鬨。

5.

“修標多巧捷,丸劍亦入神”:“修標”可能指某種技巧性的表演,表演者動作敏捷巧妙,“丸劍”表演更是出神入化,展現出宴會上豐富多樣的技藝表演,增添宴會的趣味性與觀賞性,體現古人在宴會上注重娛樂活動的豐富性。

三、宴會的意義與祝願

1.

“遷善自雅調,成化由清均”:此句將宴會上升到文化教化層麵。美妙高雅的音樂與表演,不僅帶來娛樂,還能引導人們向善,促進社會風氣的轉變。“雅調”“清均”象征著美好、和諧的文化氛圍,體現古人對文化藝術教化作用的重視,認為宴會也是傳播文化、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場合。

2.

“主人垂隆慶,群士樂亡身”:主人舉辦如此盛大宴會,收獲眾多吉慶,賓客們也儘情歡樂,甚至願意為之奉獻自身,描繪出宴會中主賓儘歡的和諧場景,展現出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歡樂融洽的氛圍,反映出宴會對增進情誼的積極作用。

3.

“願我聖明君,邇期保萬春”:結尾處筆鋒一轉,從宴會場景延伸至對君主的祝願。希望聖明的君主在近期及長遠都能永葆青春,國家長治久安。這種祝願將個人情感與家國情懷相聯係,升華詩歌主題,表達人們對國家穩定、君主賢明的期盼,體現古代文人對政治清明的嚮往。

四、藝術特色

1.

場麵描寫細致:詩人通過對宴會籌備、場麵佈置、表演活動等多方麵細致入微的描寫,如“高門啟雙闈,長筵列嘉賓”“中唐舞六佾,三廂羅樂人”等,為讀者呈現出一幅生動、具體的宴會畫卷,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感受到宴會的熱鬨氛圍。

2.

多種感官結合:詩歌從視覺(“羽毛揚華文”)、聽覺(“簫管激悲音”“金石響高宇,絃歌動梁塵”)等多種感官角度描繪宴會,全方位展現宴會的精彩,增強詩歌的感染力與表現力,讓讀者更真切地領略到宴會的魅力。

3.

主題層層遞進:從宴會的籌備、進行到闡述其文化意義,再到對君主的祝願,詩歌主題層層深入,結構嚴謹。先營造歡樂的宴會氛圍,接著升華到文化層麵,最後落腳到家國情懷,使詩歌內容豐富且富有深度。

《遠期篇》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宴會文化、人們的精神風貌以及對國家君主的美好期許,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與曆史文化價值。

……

解析:

1.

遠期千裡客,肅駕候良辰

-

解析:

“遠期”表明此次宴請是提前已久的約定,突出籌備之精心。“千裡客”指出有從千裡之外趕來的賓客,凸顯出宴會的吸引力以及客人赴宴的誠意。“肅駕”描繪主人嚴謹、恭敬地準備車馬,“候良辰”則體現主人對吉時的等候,展現出主人對宴會的重視,以及對即將到來賓客的敬重,為宴會營造出莊重而充滿期待的氛圍。

2.

近命城郭友,具爾惟懿親

-

解析:

“近命”表示主人同時也邀請了居住在城郭附近的友人。“具爾”意思為“俱是”

“惟懿親”強調這些友人都是關係極為親密的至親。此句體現宴會不僅有遠方摯友,還有身邊親人相聚,突出聚會的親族性質,渲染出濃厚的親情與友情交織的溫馨氛圍。

3.

高門啟雙闈,長筵列嘉賓

-

解析:

“高門”描繪出府邸大門高大宏偉,象征著主人的身份地位或家境殷實。“啟雙闈”指將兩扇大門開啟,以隆重的方式迎接賓客,顯示出歡迎儀式的鄭重。“長筵”表明筵席之長,“列嘉賓”描繪出眾多嘉賓依次入座的場景,展現出宴會場麵的盛大,營造出熱鬨非凡的氛圍。

4.

中唐舞六佾,三廂羅樂人

-

解析:

“中唐”指庭院之中,是表演場地。“六佾”是古代天子專用的樂舞規格,由六行六列的舞者組成,這裡用於宴會,說明宴會規格極高。“三廂羅樂人”描繪樂人在三個廂房中排列,體現出樂人眾多,從側麵反映宴會的豪華,且樂人、舞蹈的配合,使宴會更具觀賞性與娛樂性。

5.

簫管激悲音,羽毛揚華文

-

解析:

“簫管激悲音”中,“簫管”點明演奏樂器,“激”字生動地表現出樂音激昂的特點,“悲音”並非真正的悲傷,而是指樂音富有感染力,能觸動人心。“羽毛揚華文”描繪舞者手持羽毛道具,在舞動過程中揚起華麗的光彩,展現舞蹈的絢麗多姿,音樂與舞蹈相互配合,將宴會的歡樂氣氛推向**。

6.

金石響高宇,絃歌動梁塵

-

解析:

“金石”指代鐘磬等打擊樂器,其聲音在高大的屋宇間回響,突出聲音的洪亮。“絃歌”指弦樂器演奏與歌唱,“動梁塵”運用誇張手法,形容歌聲的嘹亮,甚至能震動屋梁上的灰塵,從聽覺角度生動展現出宴會音樂的美妙動聽,給人以強烈的聽覺衝擊。

7.

修標多巧捷,丸劍亦入神

-

解析:

“修標”可能指某種類似雜技表演,表演者動作靈巧敏捷,展現出高超的技藝。“丸劍”即弄丸和舞劍的雜技,“亦入神”說明這種表演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進一步體現宴會上表演的豐富多樣與精彩絕倫,為宴會增添了更多趣味與歡樂。

8.

遷善自雅調,成化由清均

-

解析:此句上升到文化教化層麵。“遷善自雅調”意思是高雅的音樂格調能夠引導人們趨向善良,“雅調”象征著高尚美好的文化氛圍。“成化由清均”指通過和諧的音律可以促成良好的社會風化,“清均”代表和諧的音律。強調宴會中的藝術表演不僅是娛樂,還具有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體現古人對文化藝術功能的深刻認識。

9.

主人垂隆慶,群士樂亡身

-

解析:

“主人垂隆慶”表明主人因舉辦這場成功的宴會,收獲諸多福慶,如親友團聚的歡樂、聲望的提升等。“群士樂亡身”描繪賓客們在宴會上儘情歡樂,甚至達到忘我的程度,生動地展現出宴會中主賓儘歡的和諧場景,體現出宴會對增進情誼、營造歡樂氛圍的積極作用。

10.

願我聖明君,邇期保萬春

-

解析:詩歌結尾從宴會場景轉向對君主的祝願。“願我聖明君”表達對君主的尊崇,“邇期”指近期,“保萬春”希望君主在近期及長遠的時間裡,都能如春天般充滿生機,寓意國家長治久安。這種祝願將宴會的歡樂之情延伸到家國層麵,升華詩歌主題,表達人們對國家繁榮、君主賢明的期盼。

……

句譯:

1.

遠期千裡客,肅駕候良辰:早早約好的遠方客人,千裡迢迢趕來,主人恭敬地整治好車馬,等候良辰迎接。

2.

近命城郭友,具爾惟懿親:又傳令邀請城郭內的朋友,來的都是至親之人。

3.

高門啟雙闈,長筵列嘉賓:高大的門扉敞開兩扇,長長的筵席上依次排列著嘉賓。

4.

中唐舞六佾,三廂羅樂人:庭院之中跳起規格頗高的六佾之舞,三個廂房中羅列著眾多樂人。

5.

簫管激悲音,羽毛揚華文:簫管吹奏出激昂動人的樂音,舞者手中羽毛道具揮動揚起華麗的光影。

6.

金石響高宇,絃歌動梁塵:鐘磬等樂器之聲在高闊的屋宇間回響,弦樂與歌聲響亮得震動了屋梁上的灰塵。

7.

修標多巧捷,丸劍亦入神:類似爬竿之類的表演,表演者動作靈巧敏捷,弄丸和舞劍的雜技更是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8.

遷善自雅調,成化由清均:人們受到高雅曲調的影響而趨向善良,社會風氣的形成得益於和諧的音律。

9.

主人垂隆慶,群士樂亡身:主人因這場宴會收獲諸多吉慶,賓客們也歡樂得彷彿忘卻自我。

10.

願我聖明君,邇期保萬春:衷心祝願我們聖明的君主,在不久的將來以及長遠歲月,都能國運昌盛,永享太平。

……

全譯:

早早邀約的遠方客人,不辭千裡奔赴而來。主人恭敬備妥車馬,靜候良辰迎接貴客。

同時也邀請了城郭內的友人,到場的皆是至親至愛的家人。

高大的府邸大門雙雙敞開,長長的筵席上,嘉賓們依次落座。

庭院中央,舞者跳起六佾之舞,儘顯莊重高雅;三個廂房中,樂人羅列,奏響美妙旋律。

簫管吹奏出激昂且動人的樂音,舞者手中的羽毛道具飛揚,閃爍著華麗的光彩。

鐘磬等樂器聲在高大的屋宇間回蕩,弦樂與歌聲悠揚響亮,震得屋梁上的灰塵都簌簌落下。

爬竿之類的表演,表演者動作敏捷靈活;弄丸與舞劍的雜技,更是技藝精湛,出神入化。

高雅的曲調引導人們向善,和諧的音律促使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

主人因這場盛會而福澤深厚,嘉賓們也都沉浸在歡樂之中,甚至忘卻自我。

衷心祝願我們聖明的君主,近期乃至千秋萬代,都能保佑國家如春日般生機勃勃,長久昌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