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346章 吳邁遠《杞梁妻》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346章 吳邁遠《杞梁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杞梁妻

吳邁遠

燈竭從初明,蘭凋猶早薰。

扼腕非一代,千載炳遺文。

貞夫淪莒役,杜吊結齊君。

驚心眩白日,長洲崩秋雲。

精微貫穹旻,高城為隳墳。

行人既迷徑,飛鳥亦失群。

壯哉金石軀,出門形影分。

一隨塵壤消,聲譽誰共論。

裂帛為離書,揮淚上參雲。

……

賞析:

《杞梁妻》是吳邁遠創作的一首樂府詩,它以杞梁妻的故事為題材,深入挖掘這一古老傳說蘊含的情感與意義,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一、主題情感

1.

深刻的悲劇表達:詩歌圍繞杞梁妻的悲劇展開,通過對杞梁戰死、杞梁妻哀慟等情節的描述,深刻展現了戰爭給普通百姓帶來的家破人亡之痛,將個體的悲劇置於宏大的曆史與社會背景下,引發人們對戰爭殘酷性的反思。

2.

對忠貞愛情的歌頌:詩中刻畫了杞梁妻對丈夫的忠貞不渝,她拒絕齊君郊外弔唁,堅守對亡夫的情義,這種生死相依的愛情在悲劇中愈發顯得真摯動人,是詩歌著力歌頌的物件。

二、藝術特色

1.

比興手法開篇:“燈竭從初明,蘭凋猶早薰”,運用比興。燈從初明到燃儘,蘭雖凋零仍留香氣,象征著生命的消逝與美好事物的短暫,為全詩奠定了哀傷基調,含蓄地暗示了杞梁妻悲劇的命運,同時引發讀者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2.

誇張與想象交織:“驚心眩白日,長洲崩秋雲。精微貫穹旻,高城為隳墳”,詩人運用誇張與想象,將杞梁妻的悲痛之情渲染到極致。她的哀傷令白日驚心、秋雲崩塌,精誠之氣能貫通天地,致使高城塌陷成墳。這些描寫突破現實束縛,以奇幻的景象強化了情感的衝擊力,生動展現出杞梁妻悲痛的巨大力量,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與情感震撼。

3.

環境烘托:“行人既迷徑,飛鳥亦失群”,描繪行人迷失道路、飛鳥失去群伴的場景,從側麵烘托出杞梁妻悲劇的強烈影響,營造出一種混亂、迷茫的氛圍,強化了悲劇的感染力,讓讀者更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這一悲劇帶來的衝擊與悲痛。

4.

敘事與抒情融合:詩歌在敘述杞梁戰死、杞梁妻拒絕弔唁等故事的過程中,融入了強烈的抒情。如“裂帛為離書,揮淚上參雲”,在講述杞梁妻撕裂絲帛寫離書這一行為時,“揮淚上參雲”的抒情,將她對丈夫的思念、悲痛與不捨之情推向**,使敘事為抒情服務,抒情又深化了敘事的情感內涵,兩者緊密結合,增強了詩歌的藝術感染力。

三、結構層次

1.

先聲奪人,引出故事:開篇以比興手法營造悲劇氛圍,隨後“扼腕非一代,千載炳遺文”點明杞梁妻故事的流傳之久,自然引出對杞梁妻具體故事的敘述。

2.

敘述故事,強化情感:從“貞夫淪莒役”到“飛鳥亦失群”,詳細敘述杞梁戰死、杞梁妻拒絕齊君弔唁以及她的悲痛引發的種種震撼場景,逐步強化悲劇情感,將讀者帶入這一悲傷情境之中。

3.

結尾抒情,餘韻悠長:“壯哉金石軀”至結尾,在對杞梁與杞梁妻命運感慨的基礎上,以杞梁妻裂帛寫離書、揮淚上雲的場景收尾,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詩歌的悲劇情感在結尾處仍久久回蕩,餘韻無窮。

……

解析:

1.

燈竭從初明,蘭凋猶早薰

-

解析:此句運用比興手法。“燈竭從初明”,描繪油燈從最初明亮逐漸燃儘,象征生命如同燈火般由盛轉衰,不可避免地走向終結。“蘭凋猶早薰”,蘭花雖已凋零,但仍殘留著早些時候的芬芳,寓意美好事物即便消逝,其曾經的美好仍有跡可循。這兩句從側麵烘托出生命的無常與脆弱,為全詩奠定了一種哀傷、惋惜的基調,暗示著即將講述的杞梁妻故事也如這燈滅、蘭凋一般,是充滿悲劇色彩的。

2.

扼腕非一代,千載炳遺文

-

解析:“扼腕”表達人們對某事感到惋惜、悲痛而發出的歎息動作,這裡指人們對杞梁妻故事的痛惜之情。此句表明,為杞梁妻的遭遇而痛心疾首的並非僅僅一代人,這個故事曆經千年,依舊在流傳的文字中閃耀光輝。強調了杞梁妻故事的影響力深遠,其蘊含的悲劇情感和精神價值跨越時空,始終能觸動人們的心靈,引發共鳴。

3.

貞夫淪莒役,杜吊結齊君

-

解析:“貞夫”指杞梁,他在參與攻打莒國的戰役中不幸喪生,這是故事悲劇的起因。“杜吊”說的是杞梁戰死,齊莊公欲在郊外弔唁杞梁,杞梁妻以不合於禮為由拒絕,她認為郊外弔唁是對丈夫的不尊重,顯示出杞梁妻的自尊與對丈夫的敬重。“結齊君”體現出她與齊君之間的這一互動,這一情節不僅展現了杞梁妻堅守禮儀、忠貞於丈夫的品質,也為後續她的悲痛爆發埋下伏筆。

4.

驚心眩白日,長洲崩秋雲

-

解析: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極言杞梁妻悲痛之深。她的哀傷之情強烈到讓白日都感到驚心目眩,彷彿連太陽都被她的痛苦所震撼;使得長洲之上秋天的雲朵也為之崩塌,以天地間自然景象的異常變化,從側麵烘托出杞梁妻悲痛欲絕的情緒,這種悲痛具有排山倒海之勢,突破了人類情感的常規表達,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和情感震撼。

5.

精微貫穹旻,高城為隳墳

-

解析:進一步誇張渲染,說杞梁妻的精誠之心能夠上達蒼穹。“精微”指她內心深處真摯而強烈的情感,這種情感的力量強大到可以穿透天地。“高城為隳墳”承接上句,因為她的極度悲痛與精誠,堅固的城牆都為之塌陷,最終化作了杞梁的墳塋。這一情節源自傳說中杞梁妻哭倒城牆,詩人在此通過誇張的描寫,強化了杞梁妻情感的力量,將她的悲痛與對丈夫的深情推向極致,同時也暗示了這種至情能夠突破現實的束縛,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6.

行人既迷徑,飛鳥亦失群

-

解析:通過描繪周圍環境和生物的異常反應,側麵烘托杞梁妻悲劇所帶來的巨大影響。路上的行人因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迷失了道路,天空中的飛鳥也驚得失去了群伴,整個世界彷彿陷入了一種混亂、迷茫的狀態。這表明杞梁妻的悲劇不僅僅是個人的痛苦,它如同一場巨大的災難,打破了原本的平靜與秩序,讓周圍的一切都陷入混亂,從側麵進一步強調了這一悲劇的沉重與震撼人心。

7.

壯哉金石軀,出門形影分

-

解析:“壯哉金石軀”形容杞梁生前體魄強健,如同金石般堅實,展現出他曾經的英武形象。然而,“出門形影分”則點明他出門參戰,從此與妻子陰陽相隔,美好的生活瞬間破碎。此句將杞梁生前的強壯與死後的分離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命運的無常和戰爭的殘酷,讓讀者深刻感受到一個原本美滿的家庭因戰爭而支離破碎的悲痛。

8.

一隨塵壤消,聲譽誰共論

-

解析:“一隨塵壤消”指杞梁的生命隨著死亡,如同塵土般消逝。“聲譽誰共論”則表達出對杞梁身後之名的感慨,他已離去,那麼他的聲譽還有誰來共同評說呢?這兩句不僅體現了對杞梁個人命運的惋惜,也暗示了在曆史的長河中,無數像杞梁這樣為國家、為戰爭犧牲的人,他們的功績和聲譽往往容易被忽視或遺忘,引發人們對戰爭中個體命運和價值的思考。

9.

裂帛為離書,揮淚上參雲

-

解析:“裂帛為離書”,描繪杞梁妻撕裂絲帛寫下與亡夫的離彆書信,“裂帛”這一動作展現出她內心的痛苦與決絕,同時也暗示著他們夫妻之間生死相隔的殘酷現實。“揮淚上參雲”,她揮灑的淚水彷彿能直上高空與雲相連,運用誇張手法,將她對丈夫的思念、悲痛與不捨之情推向**,以一種極具畫麵感的方式,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杞梁妻內心深處無法抑製的悲傷情緒,使詩歌的情感表達在結尾處達到,餘韻悠長。

……

句譯:

1.

燈竭從初明,蘭凋猶早薰

-

翻譯:油燈從一開始的明亮,漸漸燃燒直至枯竭;蘭花雖然凋謝,卻還留存著早些時候的芳香。

2.

扼腕非一代,千載炳遺文

-

翻譯:為(杞梁妻的故事)歎息惋惜的並非隻有一代人,千年來這個故事在流傳的文字中閃耀著光芒。

3.

貞夫淪莒役,杜吊結齊君

-

翻譯:忠貞的丈夫(杞梁)在參與莒國的戰事中喪生,(杞梁妻)拒絕(齊君)在郊外弔唁,從而與齊君產生關聯(發生這一事件)。

4.

驚心眩白日,長洲崩秋雲

-

翻譯:(杞梁妻的悲痛)讓白日都感到驚心目眩,使得長洲上秋天的雲朵都為之崩塌。

5.

精微貫穹旻,高城為隳墳

-

翻譯:(杞梁妻)精誠之心上達蒼穹,堅固的城牆為此塌陷,變成了(杞梁的)墳塋。

6.

行人既迷徑,飛鳥亦失群

-

翻譯:路上的行人因(這變故)迷失了道路,天空的飛鳥也驚得失去了群伴。

7.

壯哉金石軀,出門形影分

-

翻譯:多麼強壯的如金石般的身軀啊,(丈夫)出門(參戰)後,(從此)與妻子形影分離。

8.

一隨塵壤消,聲譽誰共論

-

翻譯:(丈夫)一旦隨著塵土消逝,他的聲譽又有誰來共同評說呢?

9.

裂帛為離書,揮淚上參雲

-

翻譯:(杞梁妻)撕裂絲帛寫下離彆的書信,揮灑的淚水直上高空與雲相連。

……

全譯:

油燈自最初亮起,直至油儘熄滅;蘭花已然凋零,尚留昔日芬芳。

為這故事歎息之人,不止一代;千年來它在文字中,熠熠生輝。

忠貞的杞梁,喪命於莒國戰事;杞梁之妻,拒絕郊外弔唁,與齊君有此糾葛。

她的悲痛,令白日驚心目眩;長洲之上,秋雲也為之崩散。

她的精誠,上達茫茫蒼穹;堅固高城,為此塌陷成墳。

行人因之,迷失前行道路;飛鳥受驚,離散失卻同伴。

杞梁身軀,曾如金石般強壯;出門參戰,從此與妻陰陽相隔。

一旦逝去,如塵土般消散;他的聲譽,又有誰來一同評說?

杞梁之妻,撕裂絲帛寫下訣彆書信;揮灑的淚水,彷彿直上雲霄與雲相接。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