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388章 謝朓《王孫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388章 謝朓《王孫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王孫遊

謝朓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

賞析:

《王孫遊》是謝朓創作的一首樂府詩,雖簡短卻情韻悠長,以獨特視角展現出深刻的情感與藝術魅力。

一、開篇繪景,營造氛圍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詩的開篇描繪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日景象。綠草如絲般蔓延生長,給人以柔軟、綿延之感,展現出春草的繁茂與活力;“雜樹”表明樹木種類繁多,“紅英發”則生動地呈現出各種樹木上紅花競放的絢爛場景。詩人運用細膩筆觸,從視覺角度勾勒出色彩鮮明的畫麵,為下文抒情奠定基調。這充滿生機的春景,既暗示時光的流轉,又為女子內心的情感變化埋下伏筆,以樂景襯哀情,營造出一種潛藏著淡淡憂愁的氛圍。

二、結尾抒情,點明主旨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前句“無論君不歸”表達出女子對遠方遊子遲遲未歸的哀怨與無奈,即便不去考慮他歸期不定的現狀,可事實上他確實長久未歸。後句“君歸芳已歇”則更進一層,即便遊子歸來,那曾經盛開的鮮花也已凋謝,意味著美好時光已然流逝。這裡的“芳”不僅實指春花,更象征著女子美好的青春年華。此句以花開花落隱喻時光易逝、容顏老去,深刻表達出女子因遊子久彆不歸而產生的青春虛度之悲,點明瞭詩歌閨怨的主旨,將女子複雜而深沉的情感推向**。

三、藝術特色

1.

以景襯情,情景交融:詩歌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景與情緊密結合。開篇的春景越絢爛,越能凸顯女子內心的孤寂與哀怨,強烈的反差強化了情感表達,使讀者能真切感受到女子在美好春光中麵對青春流逝與愛人不歸的痛苦,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

2.

含蓄委婉,餘味無窮:詩人並未直接抒發女子對遊子的思念之情,而是通過對時光流逝、春花凋零的描述,委婉含蓄地表達出女子內心複雜情感。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人在品味詩句過程中,更深刻地體會到其中蘊含的哀怨與無奈,使詩歌具有餘味無窮的藝術魅力。

3.

語言簡潔,意蘊豐富:全詩短短二十字,語言簡潔質樸。但在簡潔的文字背後,卻蘊含著豐富的意象與深沉的情感。如“綠草”“紅英”等意象,既描繪出春天的美景,又暗示了時光的流轉;“芳已歇”三個字,簡潔有力地傳達出青春消逝的悲歎,展現出詩人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

……

解析:

1.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

-

解析:此句開篇描繪春日盛景。“綠草蔓如絲”,運用比喻手法,將綠草比作絲絲縷縷之物,生動展現出春草生長蔓延的姿態,給人以柔軟、細密且生機勃勃之感,讓人彷彿看到大片嫩綠的草芽在春風中肆意伸展,為大地鋪上一層翠綠的絨毯。“雜樹紅英發”,“雜樹”表明樹木種類繁多,並非單一樹種,呈現出一種繁茂多樣的景象。“紅英發”中,“紅英”指紅色的花朵,“發”字生動地描繪出花朵競相綻放的狀態,如同畫麵中五彩斑斕的點綴,使得整個場景色彩更加豐富絢麗。詩人通過這兩句,從視覺上勾勒出一幅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日畫麵,為下文抒情做鋪墊,同時以春景之美好反襯後文女子內心的惆悵。

2.

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已歇

-

解析:這兩句直接抒發女子的情感。“無論君不歸”,流露出女子對遠方遊子不歸的無奈與哀怨。“無論”二字,強調一種既定事實,不管女子內心如何期盼,遊子依舊未歸,凸顯出她在等待中的煎熬與失落。“君歸芳已歇”則進一步深化情感,即使遊子此刻歸來,那曾經盛開的繁花也已凋謝。這裡“芳”不僅指自然界的花朵,更象征著女子的青春年華。時光在等待中悄然流逝,女子的青春如春花般漸漸消逝。此句通過時光與花開花落的對比,將女子因青春虛度、愛人久彆不歸所產生的痛苦與哀怨推向極致,深刻表達出閨中女子複雜而深沉的情感,點明詩歌閨怨的主題。

……

句譯:

1.

綠草蔓如絲:碧綠的春草像絲絲縷縷的細線一樣蔓延生長。

2.

雜樹紅英發:各種各樣的樹木上紅色的花朵綻放盛開。

3.

無論君不歸:且不說你遲遲不回來。

4.

君歸芳已歇:就算你歸來,那花兒也已經凋謝了。

……

全譯:

碧綠的春草如絲線般四處蔓延,各種樹木上的紅花也紛紛綻放。

且不說你長久未歸讓我滿心期盼,即便你此刻歸來,這繁花也已凋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