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420章 謝朓《祀敬亭山春雨》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420章 謝朓《祀敬亭山春雨》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祀敬亭山春雨

謝朓

水府眾靈出,石室寶圖開。

白雲帝鄉下,行雨巫山來。

歌風讚靈德,舞蹈起輕埃。

高軒乍留吹,玄羽或徘徊。

福降群仙下,識逸百神該。

青鳥飛層隙,赤鯉泳瀾隈。

……

賞析:

《祀敬亭山春雨》是謝朓為祭祀敬亭山神靈祈來春雨而作,展現了祭祀場景,融入神話元素,表達對神靈恩賜的期盼。

一、開篇引入神秘奇幻氛圍

“水府眾靈出,石室寶圖開”,描繪祭祀開啟,水府眾靈彷彿紛紛現身,石室中神秘寶圖展開。“水府眾靈”賦予自然神靈化色彩,讓人聯想到水下神秘世界的神靈齊聚,增添莊嚴神秘之感。“石室寶圖”充滿奇幻色彩,可能是記載祭祀儀式、神靈傳說或祈願內容的圖冊,其開啟象征著與神靈溝通的儀式正式開始,為全詩奠定神秘奇幻基調。

二、運用神話營造空靈意境

“白雲帝鄉下,行雨巫山來”,借神話傳說營造空靈意境。“白雲帝鄉”描繪白雲自天帝居所飄下,給人高遠、神聖之感,暗示神靈自天庭降臨。“行雨巫山”用巫山神女行雲布雨典故,將敬亭山祭祀祈雨與神話聯係,彷彿巫山神女前來敬亭山施雨,使詩歌充滿浪漫想象,傳達對降雨的期盼。

三、描寫祭祀場景展現虔誠

“歌風讚靈德,舞蹈起輕埃”,描繪祭祀現場人們的活動。人們歌唱、舞蹈,讚頌神靈恩德,歌聲中表達對神靈庇佑的感恩與敬仰,舞蹈揚起輕塵,展現祭祀的熱鬨莊重。“歌”“舞”是祭祀常見儀式,體現人們對神靈的虔誠,希望以熱烈方式取悅神靈,求得春雨滋潤。

四、刻畫細節增添靈動神秘

“高軒乍留吹,玄羽或徘徊”,“高軒”可能指祭祀時顯貴乘坐的車輛,“乍留吹”指車上人忽然停止吹奏,給畫麵增添停頓感,引人注意。“玄羽”指黑色鳥兒,或因祭祀吸引而來,在周圍徘徊,鳥兒的出現為祭祀場景增添靈動生氣,其徘徊姿態更添神秘氛圍,彷彿在傳達神靈的某種旨意或感應。

五、表達祈願凸顯祭祀目的

“福降群仙下,識逸百神該”,直接表達祈願。希望福澤降臨,群仙下凡帶來祥瑞,“福降”明確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渴望神靈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識逸百神該”讚歎神靈智慧超凡,知曉萬物,能理解人們祈願,進一步強調對神靈的崇敬與信賴,凸顯祭祀祈求恩賜的目的。

六、以景作結寓意生機希望

“青鳥飛層隙,赤鯉泳瀾隈”,結尾描繪充滿生機畫麵。青鳥在層疊山林縫隙間飛翔,赤鯉在波瀾岸邊遊動,青鳥和赤鯉在傳統文化中常象征吉祥美好。此景寓意著若神靈賜下春雨,大地將煥發生機,展現對春雨降臨後萬物複蘇、生機勃勃景象的期待,給詩歌留下美好願景和希望。

七、藝術特色

1.

用典巧妙:運用巫山神女、青鳥等典故,豐富詩歌文化內涵,使詩歌充滿浪漫奇幻色彩,增強藝術感染力,巧妙傳達祈雨期盼與對神靈的想象。

2.

動靜結合:祭祀的歌舞、人活動為動,高軒留吹瞬間停頓、神靈降臨的神秘氛圍為靜;結尾青鳥飛、赤鯉泳的動態畫麵與之前莊重神秘祭祀場景結合,使詩歌節奏張弛有度,畫麵豐富生動。

3.

情景交融:通過描寫祭祀場景,如“歌風讚靈德,舞蹈起輕埃”,融入人們對神靈的虔誠期盼之情;描繪自然生物的動態,如“青鳥飛層隙,赤鯉泳瀾隈”,表達對春雨降臨後生機景象的嚮往,情與景緊密融合,深化主題。

……

解析:

1.

水府眾靈出,石室寶圖開

-

解析:此句描繪祭祀開始時的神秘場景。“水府”,在古代傳說中,常被視作水神及眾多神靈居住的地方,給人以幽深、神秘之感。詩人想象在祭祀的神聖時刻,水府中的各路神靈紛紛應祭而出,彷彿是被人們的虔誠所感召。“石室”,可能是山中用於存放祭祀相關重要物品或記載神秘內容的地方,“寶圖”或許是與祭祀儀式、神靈事跡、祈願所求等相關的圖冊或文書。“開”字,象征著祭祀儀式的正式啟動,也寓意著人與神靈溝通的通道被開啟,營造出莊重、神秘且充滿奇幻色彩的氛圍,奠定了全詩的神秘基調,讓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祭祀現場。

2.

白雲帝鄉下,行雨巫山來

-

解析:這兩句詩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進一步渲染出空靈、奇幻的意境。“白雲帝鄉”,“帝鄉”通常被理解為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天庭。白雲自天庭悠悠而下,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神聖高遠的感覺,彷彿是天庭神靈即將降臨的預兆,暗示著這場祭祀得到了上天的關注。“行雨巫山來”,化用了巫山神女行雲布雨的典故。傳說中,巫山神女能施雲行雨,滋潤大地。在這裡,詩人將敬亭山的祈雨祭祀與巫山神女的神話相聯係,彷彿巫山神女帶著行雲布雨的使命,從遙遠的巫山來到敬亭山,為這裡帶來滋潤萬物的春雨。這不僅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也表達了人們對降雨的殷切期盼,賦予了詩歌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

3.

歌風讚靈德,舞蹈起輕埃

-

解析:此句刻畫了祭祀現場人們的熱烈活動。“歌風”,即人們吟唱著歌頌神靈的歌謠,這些歌謠的內容可能是對神靈的功德、庇佑等方麵的讚美,通過歌聲,人們向神靈傳達著感恩與敬仰之情。“讚靈德”明確地表明瞭歌唱的目的是讚頌神靈的高尚品德和偉大功績。“舞蹈起輕埃”,描繪出人們伴隨著歌聲翩翩起舞的場景,他們的舞步輕盈,使得地麵上揚起了輕微的塵埃。舞蹈在祭祀儀式中往往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人們表達情感、與神靈溝通的一種方式。這裡的舞蹈場麵既展現了祭祀的熱鬨與莊重,又體現了人們對神靈的虔誠之心,他們希望通過這種充滿激情的歌舞表演,取悅神靈,從而讓神靈滿足他們祈雨的願望。

4.

高軒乍留吹,玄羽或徘徊

-

解析:“高軒”一般指裝飾華麗、高大的車輛,在祭祀場景中,可能是參與祭祀的顯貴或主持祭祀者乘坐的車駕。“乍留吹”,“乍”表示突然,“留吹”指停止吹奏樂器。這裡描繪了祭祀過程中一個短暫的停頓瞬間,車駕上的人突然停止了吹奏樂器,這種突然的停頓打破了之前歌舞的連續性,給整個畫麵帶來了一種短暫的靜謐,引發人們的注意力,彷彿時間在這一刻凝固,暗示著某個重要時刻或變化即將發生。“玄羽”指代黑色羽毛的鳥兒,也許是被祭祀的熱鬨場麵或神秘氛圍所吸引,在空中或附近徘徊。鳥兒的出現為整個祭祀場景增添了一份靈動與生氣,它們的徘徊姿態彷彿帶有某種神秘的意味,就像是在傳達著神靈的某種資訊或感應,使祭祀場景更加神秘莫測,讓人們對神靈的降臨和旨意充滿期待。

5.

福降群仙下,識逸百神該

-

解析:這兩句直接表達了祭祀者們的祈願和對神靈的崇敬。“福降群仙下”,人們衷心地期盼著福澤能夠降臨人間,而這種福澤的到來,他們認為是群仙下凡的結果。在古人的觀念中,神仙具有超凡的能力,能夠掌控自然、賜予福祉。這裡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希望藉助神靈的力量,實現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平安順遂等願望。“識逸百神該”,“識逸”表示神靈的智慧超凡脫俗,“百神該”強調所有的神靈都具備無所不知的特性。此句讚歎了神靈們不僅擁有強大的力量,還擁有無比的智慧,能夠洞察世間萬物,理解人們的祈願。這進一步凸顯了人們對神靈的崇敬與信賴,他們堅信神靈能夠聽到他們的祈求,並以其超凡的智慧和能力,給予回應和恩賜。

6.

青鳥飛層隙,赤鯉泳瀾隈

-

解析:詩歌結尾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畫麵。“青鳥”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視為吉祥、傳遞資訊的象征,傳說它能為西王母傳遞訊息。“飛層隙”描繪青鳥在山林的層疊縫隙間輕快地飛翔,展現出其靈動活潑的姿態,也暗示著山林在春雨的滋潤下將充滿生機。“赤鯉”,紅色的鯉魚,在中國文化裡也代表著吉祥如意。“泳瀾隈”刻畫了赤鯉在波瀾起伏的水邊悠然遊動的場景,“瀾隈”強調了水域的環境,暗示著水域因春雨的降臨而充滿活力。這兩種富有象征意義的生物的出現,寓意著如果神靈能夠如人們所願降下春雨,大地將煥發出勃勃生機,萬物複蘇。整個畫麵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給詩歌留下了充滿希望的結尾,表達了詩人對春雨降臨後,世間萬物繁榮生長的期盼之情。

……

句譯:

1.

水府眾靈出,石室寶圖開:水府中的各路神靈紛紛現身,石室中的珍貴圖冊也被開啟。

2.

白雲帝鄉下,行雨巫山來:白雲從天帝居住的天庭飄下,宛如巫山神女前來行雲降雨。

3.

歌風讚靈德,舞蹈起輕埃:人們歌唱著讚頌神靈的功德,翩翩起舞揚起了輕微的塵埃。

4.

高軒乍留吹,玄羽或徘徊:高車上的人突然停止吹奏,黑色羽毛的鳥兒或許在空中徘徊。

5.

福降群仙下,識逸百神該:福澤降臨,群仙紛紛降下,神靈們智慧超凡,知曉萬物。

6.

青鳥飛層隙,赤鯉泳瀾隈:青鳥在層疊的縫隙間飛翔,赤鯉在波瀾的岸邊遊動。

……

全譯:

水府裡眾多神靈紛紛顯身而出,山中石室內珍藏的寶圖也隨之展開。

潔白的雲朵從那天帝居住的天庭悠悠飄落,恰似巫山神女帶著行雲布雨的使命來到此處。

人們唱起頌歌讚美神靈的仁德,翩翩起舞間揚起了地上的微微塵埃。

裝飾華貴的高車上,樂師突然停止吹奏,黑色羽毛的鳥兒,在空中或許正徘徊飛舞。

期盼福澤降臨,願群仙紛紛下凡,神靈們智慧超逸,世間百神皆具非凡才識。

青鳥輕快地在層疊的山林縫隙間飛翔,赤鯉悠然地在波瀾輕泛的水岸邊遊動。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