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427章 謝朓《和劉中書繪入琵琶峽望積布磯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427章 謝朓《和劉中書繪入琵琶峽望積布磯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和劉中書繪入琵琶峽望積布磯詩

謝朓

昔餘侍君子,曆此遊荊漢。

山川隔舊賞,朋僚多雨散。

圖南矯風翮,曾非息短翰。

移疾覯新篇,披衣起淵玩。

惆悵懷昔踐,彷彿得殊觀。

赬紫共彬駁,雲錦相淩亂。

蕭索生哀聽,參差遠驚眄。

黃昏尚可留,心期共誰款。

頃來越鄉念,覃思因魚館。

既鬱慕友心,複協淪洲趣。

矧乃曝舊史,且餐今化雨。

常願追騖翩,千裡共輕舉。

每言勞促席,良遊未易展。

曷若淩滄州,從君於蒿渚。

……

賞析:

謝朓的這首詩是與劉繪的酬和之作,通過回憶往昔、描繪想象之景與抒發內心思緒,展現出豐富複雜的情感與對人生誌趣的追求。

一、開篇憶舊,感慨變遷

“昔餘侍君子,曆此遊荊漢。山川隔舊賞,朋僚多雨散。”詩的開篇,詩人回憶曾經與友人一同遊曆荊漢的美好時光。那時,他們共同欣賞山川美景,情誼深厚。然而如今,山川依舊,卻已與過去的賞遊之樂相隔。“朋僚多雨散”形象地描繪出昔日友人如雨點般離散各處,昔日的熱鬨與歡樂不再。這種今昔對比,營造出一種物是人非的惆悵氛圍,奠定了全詩懷舊與感傷的基調,表達出詩人對往昔友情和遊曆經曆的深切懷念。

二、自比大鵬,賞詩興懷

“圖南矯風翮,曾非息短翰。移疾覯新篇,披衣起淵玩。”詩人以《莊子》中大鵬“圖南”自比,表明自己本有高遠誌向,並非目光短淺、胸無大誌之人。在稱病在家時,收到友人劉繪的新詩篇,他立刻披衣起身,深入玩味。這不僅體現出詩人對友人詩篇的珍視,更暗示了他們之間精神層麵的共鳴。友人的詩如同一股清新的風,打破了詩人因病閒居的沉悶,激發了他內心的情感與思緒,為下文進一步展開情感抒發做鋪墊。

三、想象奇景,寄寓情思

“惆悵懷昔踐,彷彿得殊觀。赬紫共彬駁,雲錦相淩亂。蕭索生哀聽,參差遠驚眄。”詩人讀著友人的詩,因懷念往昔遊曆而惆悵,思緒彷彿回到那片土地,看到了獨特的景觀。天空中,紅色與紫色交織錯雜,絢爛的雲彩如錦緞般淩亂分佈,色彩斑斕,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然而,伴隨著這種壯麗之景,聽到的卻是蕭索之聲,令人心生哀傷;遠望參差不齊的景象,又不禁感到驚心。這幾句通過豐富的色彩描寫與獨特的感官體驗,營造出一種奇幻而又略帶哀傷的氛圍。詩人雖未親至,卻憑借友人的詩勾勒出如此生動的畫麵,將自己對往昔遊曆的懷念、對當下孤獨處境的感傷融入其中,情景交融,使情感表達更為深刻。

四、思鄉念友,嚮往隱居

“黃昏尚可留,心期共誰款。頃來越鄉念,覃思因魚館。既鬱慕友心,複協淪洲趣。”在想象的黃昏美景中,詩人本可停留欣賞,然而心中的期許卻無人傾訴。近來愈發強烈的思鄉之情,在魚館的深思中愈發濃鬱。此時,詩人內心既有對友人深深的思念,又嚮往著隱居江湖的生活。“淪洲趣”體現出詩人對遠離塵世、回歸自然的嚮往,這種情感的交織,反映出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迷茫與對理想生活狀態的探尋。他既渴望與友人相聚,重拾往昔情誼,又想擺脫世俗紛擾,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五、渴望同遊,超脫塵世

“矧乃曝舊史,且餐今化雨。常願追騖翩,千裡共輕舉。每言勞促席,良遊未易展。曷若淩滄州,從君於蒿渚。”詩人表示既能研讀舊史,又能如沐春雨般品味友人的詩篇,受益匪淺。他常常希望能像鳥兒一樣輕快地追逐,與友人一同在千裡之外自由翱翔,共同超脫塵世。然而,每次相聚都如此不易,美好的遊曆難以實現。因此,詩人認為不如一起淩駕滄海,到那蒿草遍佈的洲渚隱居。這幾句詩將詩人對與友人同遊、共同追求自由超脫生活的渴望推向**,進一步強調了對現實束縛的厭倦和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表達出對真摯友情和自由隱居生活的雙重嚮往。

六、藝術特色

1.

今昔對比與虛實結合:詩中通過今昔友人聚散、遊曆情境的對比,突出了時光變遷與人生感慨。同時,實寫當下的閒居、讀詩,虛寫往昔遊曆與想象中的琵琶峽、積布磯之景,虛實相生,拓展了詩歌的意境,豐富了情感層次。

2.

意象運用與情感表達:運用大鵬、蕭索之聲、雲錦等豐富意象,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大鵬意象展現詩人誌向,蕭索之聲烘托哀傷,雲錦描繪奇幻美景,使情感通過具體意象得以生動傳達。

3.

情感複雜且真摯:詩歌融合了懷舊、思鄉、念友、嚮往隱居等多種複雜情感,真實反映了詩人內心世界。這些情感層層遞進、相互交織,真摯動人,引發讀者共鳴。

……

解析:

1.

昔餘侍君子,曆此遊荊漢

-

解析:“昔”點明時間是過去,“餘”為詩人自稱,“侍君子”表明詩人曾陪伴友人,這裡的“君子”指劉中書繪。詩人回憶往昔,曾與友人一同遊曆荊漢地區。此句開篇點題,引出對過去美好遊曆時光的回憶,為全詩奠定了懷舊的情感基調,讓讀者瞭解到詩人與友人之間有著深厚的情誼和共同的遊曆經曆。

2.

山川隔舊賞,朋僚多雨散

-

解析:如今山川依舊,然而過去一同欣賞山川美景的時光卻已遠去,形成鮮明的今昔對比。“隔”字突出了時間和空間造成的距離感。“朋僚”指朋友們,“雨散”形象地比喻昔日的朋友們如同雨點般四處離散,各自飄零。此句表達出詩人對時光流逝、友人分散的感慨,流露出一種物是人非的惆悵之情,進一步強化了開篇所奠定的懷舊與感傷氛圍。

3.

圖南矯風翮,曾非息短翰

-

解析:這裡運用了《莊子·逍遙遊》中大鵬圖南的典故。“圖南”指大鵬向南海飛去,象征著高遠的誌向;“矯風翮”意為展翅乘風,“翮”是鳥的翅膀;“息短翰”表示滿足於短距離的飛行,“翰”也是指翅膀。詩人以大鵬自比,表明自己原本懷有像大鵬那樣遠大的誌向,不會滿足於如短翅之鳥般侷限的發展,展現出詩人內心的抱負與追求,同時也暗示了現實與理想之間可能存在的差距。

4.

移疾覯新篇,披衣起淵玩

-

解析:“移疾”指稱病辭官或居家休養,此時詩人正處於這種狀態。“覯”是遇見、看到的意思,詩人在養病期間看到了友人劉繪寄來的新詩篇。“披衣起淵玩”生動地描繪出詩人對友人詩篇的重視和喜愛,他迫不及待地披衣起身,深入玩味詩篇。這一行為體現出詩人與友人之間在文學和精神層麵的緊密聯係,友人的詩能喚起詩人內心強烈的反應,也為下文因詩引發的一係列情感和想象做了鋪墊。

5.

惆悵懷昔踐,彷彿得殊觀

-

解析:讀著友人的詩,詩人心中滿是惆悵,不禁懷念起過去與友人一同遊曆的足跡。“懷昔踐”直接表達出對往昔遊曆的懷念之情。而這種懷念使得詩人在想象中彷彿又看到了當年獨特的景觀。“彷彿”一詞點明這並非真實所見,而是詩人基於回憶和友人詩篇所引發的聯想,將讀者帶入到一個虛實交織的情境中,為下文對想象中景觀的具體描繪做鋪墊,進一步強化了懷舊的情感氛圍。

6.

赬紫共彬駁,雲錦相淩亂

-

解析:此句是詩人對想象中琵琶峽、積布磯天空景象的描繪。“赬”指紅色,“紫”為紫色,兩種鮮豔的顏色相互交織,“彬駁”形容色彩錯雜的樣子,描繪出天空色彩斑斕的景象。“雲錦”將雲彩比作錦緞,形象地寫出雲彩的絢麗,“相淩亂”則強調雲彩分佈的不規則,彷彿錦緞隨意鋪展,給人一種奇幻、絢爛且富有動感的視覺感受。詩人通過對色彩和形態的細膩描寫,展現出想象中景色的壯美,同時也借這絢爛之景抒發內心複雜的情感,或許是對往昔美好時光的懷念,又或許是對未知的嚮往。

7.

蕭索生哀聽,參差遠驚眄

-

解析:“蕭索”描繪出一種淒涼、冷落的氛圍,這種氛圍引發了詩人哀傷的情緒,當聽到周圍傳來的聲音時,更覺哀傷。“生哀聽”強調了聽覺所帶來的情感衝擊。“參差”形容事物高低不齊的樣子,詩人遠望參差不齊的景象,不禁感到驚心。“遠驚眄”突出了視覺上的震撼。這兩句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進一步渲染氛圍,將詩人內心的哀傷與驚心融入到對周圍環境的描寫中,情景交融,使讀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詩人此時複雜而又深沉的情感。

8.

黃昏尚可留,心期共誰款

-

解析:在想象的情境中,黃昏時分的景色本可讓人停留欣賞,然而詩人卻發出“心期共誰款”的感慨。“心期”指內心的期許、期望,“款”有傾訴、交談之意。詩人心中雖有許多期許和感慨,卻不知能與誰傾訴。此句以樂景襯哀情,黃昏的美景與詩人無人傾訴的孤獨形成鮮明對比,深刻地表達出詩人在麵對美好景色時,因友人不在身邊而產生的孤獨寂寞之感,進一步深化了思念友人的情感主題。

9.

頃來越鄉念,覃思因魚館

-

解析:“頃來”表示近來,“越鄉念”指思念家鄉的情感。詩人近來愈發強烈地感受到思鄉之情,這種情感的產生與在“魚館”的深思有關。“覃思”意為深思,在魚館這樣的環境中,詩人的思緒深入,或許是在這樣相對安靜、獨處的空間裡,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被觸發並愈發濃烈,體現出詩人內心對家鄉的眷戀,豐富了詩歌的情感內涵,使讀者感受到詩人除了對友人的思念,還有對家鄉的深深牽掛。

10.

既鬱慕友心,複協淪洲趣

-

解析:詩人一方麵內心充滿了對友人的濃鬱思念之情,“鬱慕友心”直接表明對友人的思念之深。另一方麵,又與隱居江湖的意趣相契合,“淪洲趣”代表著一種遠離塵世、歸隱自然的誌趣。這兩種看似矛盾的情感在詩人心中並存,體現出詩人內心的糾結與複雜。既渴望與友人相聚,重拾往日情誼,又嚮往超脫塵世的寧靜生活,反映出詩人在現實生活與理想追求之間的徘徊與思索。

11.

矧乃曝舊史,且餐今化雨

-

解析:“矧乃”有況且、何況之意,起到遞進的作用。“曝舊史”意思是研讀舊的史書,體現出詩人對知識的追求和對曆史的思考。“餐今化雨”將友人的詩篇比作如春雨般滋潤心靈的養分,詩人表示在研讀舊史的同時,能品味友人的詩篇,如同享受春雨的潤澤,受益匪淺。此句既表達出詩人對友人詩篇的高度讚賞,又展示了詩人豐富的精神生活,進一步強調了詩人與友人在精神層麵的交流和共鳴。

12.

常願追騖翩,千裡共輕舉

-

解析:“常願”表明這是詩人一直以來的願望,“追騖翩”形容像鳥兒一樣輕快地追逐飛翔,“千裡共輕舉”則希望能與友人一同在千裡之外輕鬆地高飛。詩人用這一形象的表述,表達出渴望與友人一起超脫塵世,追求自由、高遠境界的強烈願望,體現出對理想生活狀態的嚮往,希望能與友人共同擺脫世俗的束縛,在廣闊的天地間自由翱翔,實現精神上的超脫,進一步深化了詩歌對友情和理想追求的主題。

13.

每言勞促席,良遊未易展

-

解析:“每言”表示每次說起,“勞促席”指相聚時的辛苦,“促席”意為彼此坐得很近,形容相聚。詩人每次提到與友人相聚,都感慨相聚過程充滿辛苦。“良遊”指美好的遊曆,然而這樣美好的遊曆卻不容易實現。此句真實地反映出詩人與友人相聚的不易,以及對共同出遊、享受美好時光的渴望,也從側麵體現出詩人對友情的珍視,為下文表達更強烈的願望做鋪墊。

14.

曷若淩滄州,從君於蒿渚

-

解析:“曷若”表示不如,“淩滄州”意思是淩駕於滄海之上,有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味。“從君於蒿渚”指跟隨友人到長滿蒿草的洲渚,即一起隱居。詩人認為,既然相聚和良遊如此困難,不如與友人一起超脫塵世,到那荒僻的洲渚隱居。此句直接表達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希望能與友人共同遠離塵世的紛擾,在自然中享受寧靜與自由,將詩歌對友情和超脫生活的追求推向**,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現出詩人對理想生活的執著追求。

……

句譯:

1.

昔餘侍君子,曆此遊荊漢:

往昔我曾陪伴您這位君子,一同遊曆過荊漢之地。

2.

山川隔舊賞,朋僚多雨散:

如今山川依舊,卻與昔日同賞之景相隔,往日的朋友們大多如雨點般離散四方。

3.

圖南矯風翮,曾非息短翰:

我如大鵬展翅欲往南海,怎會滿足於短距離的飛行。

4.

移疾覯新篇,披衣起淵玩:

我稱病閒居時看到您的新詩篇,趕忙披衣起身,細細深入品味。

5.

惆悵懷昔踐,彷彿得殊觀:

滿心惆悵懷念昔日的遊曆,讀您的詩彷彿又見到那獨特的景觀。

6.

赬紫共彬駁,雲錦相淩亂:

紅色與紫色交相錯雜,如錦緞般的雲彩相互淩亂分佈。

7.

蕭索生哀聽,參差遠驚眄:

蕭索之景引發哀傷的聽聞,遠方參差不齊之景令我驚心眺望。

8.

黃昏尚可留,心期共誰款:

黃昏美景尚可停留欣賞,可心中期許又能與誰傾訴呢?

9.

頃來越鄉念,覃思因魚館:

近來愈發思念家鄉,在魚館中深深思索。

10.

既鬱慕友心,複協淪洲趣:

心中既有對友人濃鬱的思念,又與隱居江湖的意趣相契合。

11.

矧乃曝舊史,且餐今化雨:

況且還能研讀舊史書,又能如沐春雨般品味您的詩篇。

12.

常願追騖翩,千裡共輕舉:

常常希望能如鳥兒輕快追逐飛翔,與您一同在千裡之外自由高飛。

13.

每言勞促席,良遊未易展:

每次都說相聚如此辛苦,美好的遊曆難以實現。

14.

曷若淩滄州,從君於蒿渚:

不如一同淩駕滄海,跟隨您到那蒿草叢生的洲渚隱居。

……

全譯:

從前,我曾陪伴您一同遊曆荊漢大地。

如今,山川如舊,往昔同賞之景卻已遠隔,昔日的朋友們大多像雨點般離散各方。

我本如大鵬,振翅欲往南海,豈會滿足於短距離的飛翔。

我因病閒居,卻幸得拜讀您的新詩篇,急忙披衣起身,細細品味其中深意。

滿心惆悵,不禁懷念起昔日的遊曆,讀著您的詩,往昔獨特的景觀彷彿又在眼前浮現。

天空中,紅紫之色交相錯雜,如錦緞般的雲彩淩亂分佈。

四周蕭索,聽聞此景不禁心生哀傷,極目遠望,參差不齊的景象令我驚心。

黃昏的美景尚可讓人停留觀賞,可心中的期許又能向誰傾訴呢?

近來,思鄉之情愈發濃烈,在魚館中,這思緒愈發深沉。

心中既滿是對您這位友人的深切思念,又與那隱居江湖的意趣相契合。

況且還能在閒暇時研讀舊史書,同時又能如沐春雨般領略您詩篇的潤澤。

我常常希望能像鳥兒般輕快地追逐,與您一同在千裡之外自由高飛。

每次談及相聚,都感慨過程艱辛,而美好的同遊又總是難以實現。

如此,倒不如一同超脫塵世,跟隨您前往那蒿草叢生的洲渚,過著隱居的生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