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432章 謝朓《和沈祭酒行園詩》
和沈祭酒行園詩
謝朓
清淮左長薄,荒徑隱高蓬。
回潮旦夕上,寒渠左右通。
霜畦紛綺錯,秋町鬱蒙茸。
環梨懸已紫,珠榴拆且紅。
君有棲心地,伊我歡既同。
何用甘泉側,玉樹望青蔥。
……
賞析:
《和沈祭酒行園詩》是一首唱和之作,謝朓通過細膩描繪沈祭酒園中的景色,傳達出對園居生活的喜愛以及與友人心靈相通的愉悅,展現出清新自然又富含深意的藝術風格。
一、開篇勾勒,園景初現
“清淮左長薄,荒徑隱高蓬。”詩歌開篇點明園子的位置,在清澈的淮河左岸,生長著茂密的草木。“長薄”描繪出草木連綿的狀態,給人以幽深之感。“荒徑隱高蓬”進一步渲染氛圍,荒蕪的小徑隱藏在高高的蓬草之中,營造出一種寧靜、質樸且略帶荒僻的環境,為讀者勾勒出園景的大致輪廓,同時也暗示了園居生活的遠離塵囂。
二、動態與靜態結合,儘顯園景生機
“回潮旦夕上,寒渠左右通。”此句描繪園中的水景,早晚潮水漲落,寒渠縱橫交錯、左右相通。“回潮旦夕上”體現出時間的流動和潮水的動態變化,賦予畫麵以節奏感;“寒渠左右通”則從空間上展示了水渠的佈局,給人一種規整又靈動的感覺。水的流動不僅為園子增添了生機,也讓整個畫麵鮮活起來。
“霜畦紛綺錯,秋町鬱蒙茸。”轉而描寫園中的田地。經霜的畦田色彩斑斕,如綺羅般交錯,“紛綺錯”形象地描繪出畦田在霜後的絢麗景象;“秋町鬱蒙茸”則刻畫了秋天田埂上草木茂盛、鬱鬱蔥蔥的樣子,展現出田園的靜態之美,與前文的動態水景相互映襯,動靜結合,描繪出一幅富有層次感和生命力的秋日園景圖。
三、色彩鮮明,描繪果實之美
“環梨懸已紫,珠榴拆且紅。”詩人將目光聚焦在園中的果實上,環繞的梨子已經成熟,呈現出深紫色,猶如串串紫寶石懸掛枝頭;石榴裂開,露出裡麵紅色的籽粒,宛如顆顆紅珍珠。“紫”與“紅”這兩種鮮明的色彩形成強烈對比,不僅描繪出果實的色澤豔麗,更渲染出一種豐收、喜慶的氛圍,同時也從側麵反映出園子的生機與活力,讓人感受到園居生活的富足與美好。
四、情感共鳴,升華主題
“君有棲心地,伊我歡既同。”前麵的寫景為鋪墊,至此詩人直接抒情,表達沈祭酒擁有這樣一處可棲息心靈的園子,而自己與他有著相同的歡喜之情。這種歡喜不僅源於園子的自然美景,更在於其能讓人遠離塵世喧囂,獲得內心的寧靜與滿足,體現出詩人與友人在精神層麵的共鳴,深化了詩歌的情感內涵。
“何用甘泉側,玉樹望青蔥。”結尾兩句,詩人以反問的形式收束全詩。“甘泉”指代宮廷,“玉樹”常象征宮廷中的美好事物。詩人認為,相比宮廷的繁華,眼前這充滿自然之美的園子更能滿足心靈的需求,無需嚮往宮廷中的那些看似美好的東西。這不僅進一步強調了園居生活的美好與對其的嚮往,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出對世俗功名利祿的淡泊,使詩歌的主題得到升華,展現出詩人追求自然、寧靜生活的誌趣。
五、藝術特色
1.
善於描繪色彩:詩中運用“紫”“紅”等色彩詞,生動地描繪出果實的豔麗,與前文對自然景色的描寫相結合,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麵,增強了詩歌的視覺美感。
2.
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既有潮水漲落的動態描寫,又有畦田、田埂等靜態景物的刻畫,動靜相互交織,使園景更加生動逼真,富有感染力。
3.
情景交融:詩人對園景的細致描繪處處滲透著對園居生活的喜愛之情,景為情設,情因景生,情景交融,自然流暢地表達出詩人的情感與誌趣。
……
解析:
1.
清淮左長薄,荒徑隱高蓬
-
解析:
“清淮”點明園子所處的大環境,在清澈的淮河之畔。“左”明確方位,淮河左岸。“長薄”指草木叢生、連綿不斷的地方,描繪出園子周邊植被繁茂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幽深的氛圍。“荒徑”說明小路荒蕪,鮮有人跡,“隱高蓬”進一步強調高蓬遮蔽了小徑,突出園子的寧靜與荒僻,給人一種遠離塵世喧囂之感,為全詩奠定了清幽的基調,也暗示了園居生活的質樸與自然。
2.
回潮旦夕上,寒渠左右通
-
解析:
“回潮”描繪潮水漲落的動態過程,“旦夕上”表明早晚潮水都會上漲,體現出時間上的規律性和潮水的週期性運動,為畫麵增添了動感與節奏感。“寒渠”說明水渠裡的水帶著寒意,點明季節可能是秋季或冬季。“左右通”則從空間角度描繪了水渠縱橫交錯、互相連通的佈局,展現出園子水係的靈動與規整。水的流動不僅給園子帶來生機與活力,還使整個畫麵鮮活起來,讓人彷彿能看到水流潺潺的景象。
3.
霜畦紛綺錯,秋町鬱蒙茸
-
解析:
“霜畦”指經過霜打的畦田,“紛綺錯”形容畦田在霜的作用下,色彩斑斕,如同綺羅般交錯。這裡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霜後畦田色彩豐富、錯落有致的畫麵,展現出大自然的奇妙與美麗。“秋町”即秋天的田埂,“鬱蒙茸”描繪出田埂上草木生長得鬱鬱蔥蔥、茂盛繁密的樣子,體現出秋天園子裡依然充滿生機。這兩句從視覺角度,分彆描繪了畦田和秋町的景色,通過色彩與形態的描寫,展現出秋日田園的獨特風光,為讀者勾勒出一幅寧靜而富有詩意的畫麵。
4.
環梨懸已紫,珠榴拆且紅
-
解析:
“環梨”表示環繞生長的梨樹,“懸已紫”描繪出梨子已經成熟,高高懸掛在枝頭,呈現出深紫色,猶如紫色的寶石一般,形象地寫出了梨子的色澤與形態,讓人感受到豐收的喜悅。“珠榴”指石榴,“拆且紅”描述石榴裂開,露出裡麵紅色的籽粒,宛如顆顆紅珍珠,“拆”字賦予石榴動態感,“紅”字突出石榴籽粒的鮮豔色彩,這兩種果實的描寫形成鮮明對比,色彩鮮豔奪目,不僅描繪出果實的誘人,也渲染出園子裡一片豐收、喜慶的氛圍,同時從側麵反映出園子物產豐富,園居生活的富足美好。
5.
君有棲心地,伊我歡既同
-
解析:
“君”指代沈祭酒,“棲心地”表明沈祭酒擁有這樣一處能讓心靈棲息、安寧的園子。“伊我”即我,詩人表示自己與沈祭酒有著相同的歡喜之情。這種歡喜不僅僅是對園子外在美景的欣賞,更是對園子所代表的寧靜、自然生活的嚮往與認同,體現出詩人與友人在精神層麵的高度契合,即都能從園居生活中獲得內心的滿足與愉悅,此句將情感從對園景的描繪升華到心靈的共鳴,深化了詩歌的情感內涵。
6.
何用甘泉側,玉樹望青蔥
-
解析:
“甘泉”指代漢代的甘泉宮,常象征著宮廷,是繁華與權勢的象征。“玉樹”原指神話傳說中的仙樹,在詩中可理解為宮廷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何用”以反問的語氣,表達出詩人認為無需嚮往宮廷中看似美好的東西。相比之下,眼前這充滿自然之美的園子更能滿足心靈的需求,讓人獲得真正的寧靜與快樂。此句通過與宮廷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園居生活的美好與珍貴,表達出詩人對自然、寧靜生活的追求,以及對世俗功名利祿的淡泊態度,使詩歌的主題得到升華,引發讀者對生活追求和人生價值的思考。
……
句譯:
1.
清淮左長薄,荒徑隱高蓬:
清澈的淮河左岸草木叢生,一條荒蕪的小路隱藏在高高的蓬草之中。
2.
回潮旦夕上,寒渠左右通:
早晚時分潮水漲起,寒冷的水渠縱橫交錯,左右相通。
3.
霜畦紛綺錯,秋町鬱蒙茸:
經霜的畦田色彩斑斕,如綺羅般交錯;秋天的田埂上草木鬱鬱蔥蔥,十分茂盛。
4.
環梨懸已紫,珠榴拆且紅:
環繞的梨樹掛滿了已變成紫色的梨子,石榴裂開,露出如紅珍珠般的籽粒。
5.
君有棲心地,伊我歡既同:
您擁有這處能讓心靈棲息之地,我與您一樣為此感到歡喜。
6.
何用甘泉側,玉樹望青蔥:
何必嚮往甘泉宮旁,去仰望那青蔥的玉樹呢?
……
全譯:
淮河左岸草木繁茂,一條荒蕪的小路隱藏在高高的蓬草之中。
早晚時分潮水漲起,寒冷的水渠縱橫交錯,彼此相通。
經霜打過的畦田色彩斑斕,如同綺羅般交錯;秋天的田埂上草木鬱鬱蔥蔥,十分茂盛。
環繞著園子的梨樹掛滿了已經變成紫色的梨子,石榴裂開,露出如紅珍珠般的籽粒。
您擁有這處能讓心靈棲息的園子,我和您一樣為此感到歡喜。
何必嚮往甘泉宮旁的玉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