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479章 謝朓《詠扇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479章 謝朓《詠扇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詠扇詩

謝朓

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

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

彩色世所重,雖新不代故。

竊愁涼風至,吹我玉階樹。

君子恩未畢,零落在中路。

……

賞析:

謝朓的《詠扇詩》以扇為喻,通過對扇子從製作、裝飾到可能遭遇棄置命運的描述,巧妙地寄寓了詩人對人生境遇、人情冷暖的感慨,展現出其詩歌清新自然、委婉含蓄的風格。

一、開篇繪扇:精美絕倫的形象塑造

1.

形態材質之美:“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起筆便以生動的比喻描繪紈扇。將扇子比作團月,形象地展現出其圓潤的外形,給人以柔和、美好的視覺感受,也暗示了扇子如明月般皎潔、珍貴。同時,點明扇子由機織素絹製成,突出材質的素雅與精良,體現了其工藝的精巧細致,為扇子賦予了一種高雅的氣質,奠定了全詩優美的基調。

2.

文化內涵提升:“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此句描述扇麵所繪內容為秦王女乘鸞飛向煙霧的場景。這一典故源於傳說中秦穆公女兒弄玉與蕭史乘鸞仙去的故事,為扇子增添了浪漫、神秘的文化底蘊。扇麵繪畫不僅提升了扇子的藝術價值,更使扇子承載了人們對美好、超脫境界的嚮往,讓讀者在欣賞扇子之美的同時,感受到深厚的文化氛圍。

二、由扇及情:對新舊與珍視的思考

1.

新舊之歎:“彩色世所重,雖新不代故”,前半句表明彩色扇子備受世人喜愛,反映出世人對美好事物外在表象的追求。然而,後半句筆鋒一轉,指出即便新扇精美,也難以替代舊扇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這裡借扇子新舊的對比,引發對情感和價值的思考,暗示了世間事物雖有新舊更迭,但某些舊物因其承載的情感與回憶,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意義,體現出詩人對舊情舊物的珍視。這種對新舊關係的思索,蘊含著一種質樸而深沉的情感,使詩歌的主題得到進一步深化。

2.

情感延伸:這兩句詩以扇為切入點,從扇子的新舊關係延伸至人情世故,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嚮往,以及對世間喜新厭舊現象的無奈與感慨。在華麗的辭藻與精巧的構思背後,隱藏著對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洞察,使讀者在品味詩句的同時,也能引發自身對生活中類似現象的反思。

三、憂扇命運:借扇自憐的深沉感慨

1.

秋涼之愁:“竊愁涼風至,吹我玉階樹”,“竊愁”直接道出詩人內心的憂慮,“涼風至”象征著季節的轉變,暗示時光的流逝。玉階旁樹木在涼風吹拂下,預示著秋天的來臨,營造出一種蕭瑟、淒涼的氛圍。詩人借景抒情,以秋風將至的景象,為扇子即將麵臨的命運埋下伏筆,同時也烘托出內心深處對美好事物即將消逝的擔憂與惆悵。

2.

命運之歎:“君子恩未畢,零落在中路”,詩人以扇子自比,擔心在君子(可象征君主、愛人或賞識自己的人)的恩情尚未結束時,扇子就如同秋風起後被棄置的扇子一般,中途零落,失去原有的價值和寵愛。此句運用象征手法,將扇子的命運與自身的命運相聯係,委婉地抒發了對自身命運無常的憂慮。詩人深知,如同扇子在季節變換中難以掌控自己的命運一樣,人在複雜的社會環境和變幻的人生境遇中,也常常麵臨著被冷落、遺棄的風險,這種感慨飽含著無奈與悲哀,使詩歌的情感達到**。

四、藝術特色

1.

托物言誌:整首詩以扇子為依托,通過對扇子的描寫和對其命運的擔憂,巧妙地將自己對人生、情感、命運的思考融入其中,借物抒情,托物言誌,使抽象的情感和思考具象化,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

用典自然:引用秦王女乘鸞的典故,不僅豐富了詩歌的文化內涵,使詩歌更具韻味,還與扇子這一意象相得益彰,自然地營造出浪漫、神秘的氛圍,展現出詩人深厚的文化素養和高超的藝術技巧。

3.

情感細膩:從對扇子精美外形的描繪,到對新舊關係的思索,再到對扇子命運的擔憂,詩歌情感層層遞進,細膩入微。詩人以敏銳的感知和細膩的筆觸,將內心複雜的情感如抽絲剝繭般展現出來,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無奈、憂慮與感慨,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

……

解析:

1.

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

-

字麵解析:此句描述紈扇的形狀與材質。“紈扇”指細絹製成的團扇,“如團月”將紈扇比作圓圓的月亮,生動形象地描繪出紈扇圓潤的外形,給人以柔和、美好的直觀感受。“出自機中素”表明這把扇子是由織機上織出的素絹製作而成,強調其材質的素雅與精良。

-

深層寓意:以團月喻扇,不僅突出了扇子外形的美感,也暗示了扇子如同明月般皎潔、珍貴。同時,點明其製作原料,體現出扇子製作工藝的精巧,為後文對扇子進一步描寫及以扇喻人埋下伏筆。從文化層麵看,月亮在中國文化中有團圓、美好的寓意,這也為紈扇賦予了一層潛在的美好意象。

2.

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

-

字麵解析:這一句刻畫扇麵上的繪畫內容。“秦王女”指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傳說她擅長吹笙,後與蕭史乘鸞仙去。“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描繪了扇麵上畫著弄玉乘鸞飛向煙霧繚繞之處的情景,畫麵充滿了浪漫與神秘的色彩。

-

深層寓意:選用這樣的典故入畫於扇麵,極大地提升了扇子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弄玉乘鸞的故事象征著對美好、超脫境界的嚮往,暗示著扇子不僅是實用之物,更是承載人們精神追求的藝術品。同時,這一浪漫神秘的畫麵,也為全詩營造出一種空靈、虛幻的氛圍,與前文扇子的精美外形相呼應,進一步強化了扇子的獨特魅力。

3.

彩色世所重,雖新不代故

-

字麵解析:前半句“彩色世所重”,表明色彩絢麗的扇子為世人所看重,反映出世俗對美好事物外在表象的普遍追求。後半句“雖新不代故”則轉折強調,即便新的扇子色彩鮮豔、製作精美,卻無法替代舊扇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

深層寓意:詩人借扇子新舊的對比,由物及人,引發對情感與價值的深入思考。它暗示了世間萬物雖有新舊交替,但舊物往往因其承載的回憶、情感等特殊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體現出詩人對舊情舊物的珍視。這兩句蘊含著對人性中念舊情感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詩人對世俗喜新厭舊觀唸的一種委婉反思,深化了詩歌的主題,使詩歌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

4.

竊愁涼風至,吹我玉階樹

-

字麵解析:“竊愁”直白地表達出詩人內心暗自擔憂的情緒。“涼風至”象征著季節的轉換,秋天即將來臨,涼風的吹拂預示著環境的變化。“吹我玉階樹”描繪了涼風拂過玉階旁樹木的情景,營造出一種秋風蕭瑟、樹葉飄零的淒涼氛圍。

-

深層寓意:這裡的秋風不僅僅是自然季節的變化,更象征著人生境遇的改變。詩人借秋風將至的景象,為扇子即將麵臨的命運變化做鋪墊,同時也藉此烘托出自己內心對美好事物即將消逝的憂慮與惆悵。“玉階”暗示所處環境的高貴,然而高貴之處也難以抵擋秋風的侵襲,進一步強化了美好事物在時間與命運麵前的脆弱感,為下文以扇自歎命運埋下情感伏筆。

5.

君子恩未畢,零落在中路

-

字麵解析:“君子”在這裡可指代君主、愛人或賞識自己的人。“君子恩未畢”表示擔心君子對自己的恩情還沒有完結。“零落在中路”則描繪扇子在半途中就被遺棄、零落的情景,形象地展現出扇子命運的悲慘。

-

深層寓意:詩人以扇子自比,用扇子可能被中途棄置的命運,象征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即便已獲得他人的賞識與恩情,卻仍擔憂因各種變故,如時光流逝、環境改變等,而遭遇被冷落、遺棄的結局。這種擔憂委婉地抒發了詩人對自身命運無常的深深憂慮,以及在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環境中,對自身前途的不安與無奈,將詩歌借扇喻人的情感表達推向**,使讀者深刻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無奈與悲哀。

……

句譯:

1.

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

細絹製成的紈扇,形狀如同那圓圓的明月,它是用織機織出的素絹製作而成。

2.

畫作秦王女,乘鸞向煙霧:

扇麵上繪製著秦王的女兒弄玉,正乘著鸞鳥,飛向煙霧縹緲之處。

3.

彩色世所重,雖新不代故:

色彩絢麗的扇子被世人看重,然而即便新扇精美,也無法替代舊扇在心中的地位。

4.

竊愁涼風至,吹我玉階樹:

我暗自憂愁那涼風將要吹來,吹落我玉階旁樹上的葉子。

5.

君子恩未畢,零落在中路:

擔心君子的恩情還沒有結束,扇子卻在半路上就零落廢棄了。

……

全譯:

細絹製的紈扇形如團圓明月,它來自於織機織出的素絹。

扇麵上繪著秦王之女弄玉,正乘坐鸞鳥飛向煙霧深處。

色彩豔麗的扇子為世人看重,雖說新扇精巧卻難把舊扇替代。

暗自憂愁涼風吹拂之時,會吹落我玉階旁樹上的葉片。

害怕君子的恩情尚未了卻,扇子就中途被丟棄一旁。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