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516章 王融《古意詩二首?其一》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516章 王融《古意詩二首?其一》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古意詩二首其一

王融

遊禽暮知反,行人獨未歸。

坐銷芳草氣,空度明月輝。

嚬容入朝鏡,思淚點春衣。

巫山彩雲沒,淇上綠條稀。

待君竟不至,秋雁雙雙飛。

……

賞析:

王融的《古意詩二首·其一》以閨怨為主題,通過細膩筆觸、豐富意象和精巧結構,生動展現出思婦盼君歸的哀怨與孤寂,具較高藝術感染力。

一、情感表達:細膩深沉,層層遞進

1.

起興引出愁緒:“遊禽暮知反,行人獨未歸”,借遊禽日暮歸巢起興,與行人未歸形成鮮明對比。禽鳥尚知返家,而遠行之人卻蹤跡全無,以動物本能凸顯行人不歸的無情,瞬間引出思婦內心哀怨,奠定全詩愁緒基調。此對比引發讀者對思婦處境同情,為下文情感抒發蓄勢。

2.

環境烘托寂寞:“坐銷芳草氣,空度明月輝”,從時間維度深化情感。思婦久坐,任芳草香氣消散,明月光輝流逝,“坐”“空”二字強調其無奈與孤寂。春日芬芳、明月清輝本為美好,卻因等待之人未歸,變為漫長時光的消磨,細膩傳達出思婦在等待中青春虛度、美好空耗的寂寞惆悵。

3.

細節刻畫思念:“嚬容入朝鏡,思淚點春衣”,以晨起對鏡梳妝細節刻畫思婦形象。鏡中愁苦麵容與思淚滴衣,展現其日夜思念之苦。“嚬容”“思淚”生動呈現內心煎熬,“朝”呼應前文“暮”,暗示思念不分晝夜,使情感表達更具體可感,讓讀者深切體會思婦相思之切。

4.

意象深化哀怨:“巫山彩雲沒,淇上綠條稀”,運用典故與意象深化情感。“巫山彩雲”象征男女歡會,“彩雲沒”暗示歡會渺茫;“淇上綠條”源自《詩經》男女送彆場景,“綠條稀”表明時光流轉,春去秋來。兩個意象疊加,強化思婦等待無果的哀怨,將時光流逝與情感煎熬緊密相連,體現等待漫長與希望破滅。

5.

景語強化孤獨:“待君竟不至,秋雁雙雙飛”,以景語作結,強化孤獨感。秋雁雙飛之景,與思婦形單影隻形成強烈反差,更添其孤獨淒涼。以秋景烘托,暗示等待無果,強化全詩哀怨氛圍,餘韻悠長,引發讀者對思婦命運同情與思考。

二、意象運用:豐富多元,表意深刻

1.

自然意象:詩中運用遊禽、芳草、明月、秋雁等自然意象。遊禽暮歸襯托行人不歸,芳草、明月象征美好時光流逝,秋雁雙飛強化孤獨,這些意象營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氛圍,增強情感表達。自然意象的變化暗示時間推移,使情感發展脈絡清晰,如芳草到秋雁,展現從春到秋等待過程,讓讀者感受情感隨著時間加深。

2.

典故意象:“巫山彩雲”“淇上綠條”等典故意象,賦予詩歌文化內涵。“巫山彩雲”增添浪漫與哀怨交織色彩,“淇上綠條”喚起人們對傳統送彆場景聯想,豐富詩歌情感層次,使思婦情感既有個體哀怨,又具文化傳承中離人共通情感,提升詩歌藝術深度。

三、結構佈局:嚴謹精巧,層次分明

1.

時間線索貫穿:以時間為線索佈局全詩,從暮到朝,從春到秋。暮時起興引出思婦愁緒,朝時對鏡落淚體現思念,春至秋展現等待漫長過程,時間推進伴隨情感深化,使詩歌結構嚴謹,讀者能清晰感知思婦情感變化軌跡。

2.

情感邏輯遞進:首聯引出怨情,頷聯強化寂寞,頸聯刻畫思念細節,腹聯深化哀怨,尾聯以景強化孤獨,情感層層遞進,逐步將思婦從期盼到失望、從寂寞到孤獨的複雜情感展現得淋漓儘致,結構安排緊密合理,充分表達詩歌主題。

……

解析:

1.

遊禽暮知反,行人獨未歸。

-

解析:傍晚時分,在外飛翔的鳥兒都知道返回巢穴,然而遠行的人卻獨自還未歸來。此句運用對比手法,將“遊禽”知返與“行人”未歸進行鮮明對照。“暮”點明時間,營造出一種日暮歸巢的溫馨氛圍,可主人公等待的人卻不在。鳥兒尚有歸巢的本能,而行人卻不知何處,強烈地烘托出閨中女子對行人久久不歸的哀怨與牽掛,為全詩奠定了憂愁的情感基調。

2.

坐銷芳草氣,空度明月輝。

-

解析:女子閒坐此處,任由芳草的香氣在空氣中漸漸消散,白白地虛度了明月灑下的光輝。

“坐銷”和“空度”生動地表現出女子百無聊賴、無奈又孤寂的狀態。芳草散發香氣、明月揮灑清輝本是美好之景,可對於盼人歸的女子來說,這些美好都在毫無意義地流逝。這兩句從側麵反映出女子等待時間之久,在漫長等待中,美好的時光悄然消逝,進一步渲染了她內心的寂寞與惆悵。

3.

嚬容入朝鏡,思淚點春衣。

-

解析:清晨,女子對著鏡子梳妝,鏡中映照出她因憂愁而緊皺眉頭的麵容,思念遠行之人的淚水,點點滴滴地落在了春日的衣裳上。“嚬容”細膩地描繪出女子因思念而愁苦的神情,“思淚”則直白地展現出她對行人的深切思念。“朝鏡”與首句的“暮”相互呼應,表明女子從夜晚到清晨,無時無刻不在思念,這種思念之苦跨越時間,日夜煎熬著她,生動地刻畫出女子沉浸在思念中的痛苦模樣。

4.

巫山彩雲沒,淇上綠條稀。

-

解析:

“巫山彩雲”用巫山神女與楚王歡會的典故,象征男女歡會的美好時光,如今“彩雲沒”,寓意著往昔的美好已然消逝,歡會的期望愈發渺茫。“淇上綠條”出自《詩經》,常與男女送彆相關,淇水岸邊的綠枝變得稀少,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從春天到秋天,季節轉換。這兩句通過典故和自然景象的變化,從情感與時間兩個維度,深化了女子等待無果的哀怨,體現出她的期盼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落空的無奈與悲傷。

5.

待君竟不至,秋雁雙雙飛。

-

解析:女子一直苦苦等待君子,可最終還是沒有等到他歸來。此時,空中的秋雁卻成雙成對地飛過。此句以景結情,“待君竟不至”直接表明女子等待的結果,充滿失望與無奈。“秋雁雙雙飛”描繪出一幅秋雁成雙的畫麵,與形單影隻的女子形成強烈反差。秋景本就易引發人的傷感,秋雁的成雙更襯托出女子的孤獨淒涼,進一步強化了全詩的哀怨氛圍,給讀者留下無儘的回味與思考空間。

……

句譯:

1.

遊禽暮知反,行人獨未歸:

傍晚時分,外出的鳥兒知道返回巢穴,可遠行的人卻偏偏還沒有歸來。

2.

坐銷芳草氣,空度明月輝:

(我)閒坐著,任芳草的香氣消散,白白地讓明月的光輝流逝。

3.

嚬容入朝鏡,思淚點春衣:

清晨對著鏡子,看到自己因憂愁而皺眉的麵容,思唸的淚水落下,滴在了春日的衣裳上。

4.

巫山彩雲沒,淇上綠條稀:

巫山的彩雲已然消失不見,淇水岸邊的綠枝也變得稀少。

5.

待君竟不至,秋雁雙雙飛:

等待你,最終還是沒有等到,隻見秋天的大雁成雙成對地飛翔。

……

全譯:

傍晚時分,飛鳥都知道返回巢穴,可遠行的人卻還沒有歸來。

我獨自閒坐,任芳草的香氣漸漸消散,白白地虛度了明月的美好光輝。

清晨,我對著鏡子,看到自己因憂愁而緊皺眉頭的麵容,思唸的淚水止不住地落下,滴在了春衣上。

曾經象征著美好歡會的巫山彩雲已經消失不見,淇水岸邊的綠柳枝條也變得稀稀落落。

我一直等待著你,可最終還是沒有等到你歸來,隻見秋天的大雁成雙成對地在空中飛翔。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