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517章 王融《古意詩二首·其二》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517章 王融《古意詩二首·其二》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古意詩二首·其二

王融

霜氣下孟津,秋風度函穀。

念君淒已寒,當軒卷羅縠。

纖手廢裁縫,曲鬢罷膏沐。

千裡不相聞,寸心鬱紛蘊。

況複飛螢夜,木葉亂紛紛。

……

賞析:

王融的《古意詩二首·其二》是一首以思婦視角創作的詩歌,通過環境渲染、細節刻畫與情感抒發,營造出淒清孤寂氛圍,展現思婦對遠方之人深切思念。

一、開篇起興:蕭瑟秋景,奠定基調

“霜氣下孟津,秋風度函穀”,詩開篇描繪孟津寒霜降落、函穀關秋風勁吹之景。孟津、函穀關皆是具有曆史厚重感之地,霜氣與秋風,勾勒出一幅廣袤而蕭瑟的秋日圖景。寒霜冰冷,秋風凜冽,不僅點明時令為秋,更營造出淒清、寒冷氛圍,奠定全詩哀傷基調,暗示思婦內心如這秋景般孤寂、淒涼,為下文情感抒發蓄勢。

二、細節刻畫:動作與狀態,儘顯思念

1.

“念君淒已寒,當軒卷羅縠”:此句由景入情,“念君”直抒對遠方之人思念。“淒已寒”,表麵寫自身寒冷,實則因思念而心生淒涼。“當軒卷羅縠”,思婦在軒窗前捲起羅縠窗簾,這一動作或許是期盼能望見歸人,或許是讓秋風吹散愁緒,細膩動作生動展現思婦因思念而產生的下意識行為,體現對遠方之人深切牽掛。

2.

“纖手廢裁縫,曲鬢罷膏沐”:進一步刻畫思婦狀態。女子纖細雙手停止裁縫,往日精心打理的捲曲鬢發也不再塗抹膏油梳洗。“廢”與“罷”,生動表現思婦因思念而無心生活瑣事,將心思全傾注在遠方之人身上,反映出思念對其生活影響之深,突出思念之深切與專注。

三、情感抒發:直白傾訴,愁緒難遣

“千裡不相聞,寸心鬱紛蘊”,直抒胸臆,點明兩人相隔千裡,音信不通。空間距離使思念難以傳遞,“鬱紛蘊”形容內心鬱悶糾結,如亂麻般難以梳理,將思婦無奈、痛苦、思念等複雜情感儘情傾訴,讓讀者深切感受其煎熬,使情感表達達**。

四、景語收束:秋夜之景,餘韻悠長

“況複飛螢夜,木葉亂紛紛”,以景語結尾。在螢火蟲飛舞夜晚,樹葉紛紛飄落,畫麵充滿動感與淒涼。飛螢飄忽不定,木葉紛亂墜落,烘托思婦煩亂、孤寂心境。秋夜之景強化全詩哀傷氛圍,給人留下廣闊想象空間,彷彿能看到思婦於秋夜中,被思念縈繞,愁緒如紛飛木葉般難以排解,使詩歌餘韻悠長,韻味無窮。

……

解析:

1.

霜氣下孟津,秋風度函穀

-

意象與環境描繪:“霜氣”和“秋風”是兩個極具表現力的意象,霜氣帶來寒冷與肅殺,秋風則添蕭瑟之感。“下孟津”“度函穀”明確了地點,孟津與函穀關皆為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之地,常與征戰、行旅相關。此句描繪出一幅壯闊且淒寒的畫麵,寒霜降臨孟津,秋風橫掃函穀關,點明瞭寒冷的秋季時令,營造出一種孤寂、淒涼的氛圍,為全詩奠定了哀傷的情感基調,暗示主人公內心如這秋景般寒涼與落寞。

-

情感暗示:這兩句表麵寫景,實則借景抒情。如此蕭索的秋景,暗喻著主人公生活的不如意與內心的孤獨,引發讀者對主人公境遇的好奇與同情,為下文抒發思念之情埋下伏筆。

2.

念君淒已寒,當軒卷羅縠

-

情感表達與動作描寫:“念君”直接點明對遠方人的思念,“淒已寒”既指身體因秋寒而感到的冷,更指因思念而產生的內心淒涼。“當軒卷羅縠”是一個細膩的動作描寫,“當軒”表明主人公站在窗前,“卷羅縠”(羅縠是一種輕薄的絲織品窗簾)這一動作,或許是想透過窗戶尋找思念之人的身影,又或許是想讓秋風驅散心中的愁緒。

-

人物形象刻畫:通過這兩句,生動地刻畫出一位沉浸在思念中的女子形象,展現出她因思念而產生的下意識行為,體現了她對遠方之人的深切牽掛,將思念之情具象化,讓讀者能夠真切感受到她內心的痛苦與期盼。

3.

纖手廢裁縫,曲鬢罷膏沐

-

生活細節與情感體現:“纖手”突出女子雙手的纖細柔美,“廢裁縫”表明她停下了手中的針線活。“曲鬢”描繪出女子捲曲的鬢發,“罷膏沐”說明她不再進行塗抹潤發油脂、梳洗頭發等日常梳妝行為。這兩個生活細節的描寫,反映出女子因思念遠方之人,已無心於日常的生活瑣事。

-

情感深化:原本專注於裁縫與梳妝的女子,如今卻對這些事毫無興致,進一步強化了她對遠方人的思念程度,突出思念已完全占據她的內心,使她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深化了詩歌中思唸的主題。

4.

千裡不相聞,寸心鬱紛蘊

-

直白抒情與情感強度:“千裡不相聞”直接表明兩人相隔千裡,無法互通訊息,強調了空間距離給兩人帶來的阻隔。“寸心鬱紛蘊”則直白地抒發了主人公內心的鬱悶與糾結,“鬱紛蘊”三個字將她內心如亂麻般複雜的情感展現得淋漓儘致,包含了無奈、痛苦、思念等諸多情緒。

-

情感升華:此句將前文的思念之情推向**,使讀者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因與思念之人音信斷絕而產生的煎熬,這種直白的情感表達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讓讀者更能共情主人公的處境。

5.

況複飛螢夜,木葉亂紛紛

-

景語烘托與氛圍強化:“況複”起到遞進的作用,進一步渲染氛圍。“飛螢夜”描繪出夜晚螢火蟲飛舞的畫麵,螢火蟲的微光在黑暗中閃爍不定,給人一種孤獨、迷茫之感。“木葉亂紛紛”則描繪了樹葉紛紛飄落的情景,增添了畫麵的淒涼與紛亂。

-

以景結情與餘韻:這兩句以景語作結,借秋夜中飛螢、木葉等景象,烘托出主人公煩亂、孤寂的心境,強化了全詩的哀傷氛圍。景中含情,情在景中,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彷彿能看到主人公在這樣的秋夜中,獨自沉浸在思唸的痛苦之中,餘韻悠長,耐人尋味。

……

句譯:

1.

霜氣下孟津,秋風度函穀

寒霜的氣息降臨到孟津一帶,秋風呼嘯著吹過函穀關。

2.

念君淒已寒,當軒卷羅縠

思念著你,我心中滿是淒涼,身體也彷彿格外寒冷。我在軒窗前,順手捲起了輕薄的羅縠窗簾。

3.

纖手廢裁縫,曲鬢罷膏沐

纖細的雙手停下了正在做的裁縫活計,捲曲的鬢發也不再去精心塗抹油脂、仔細梳洗。

4.

千裡不相聞,寸心鬱紛蘊

你我相隔千裡之遙,無法互通音信,我的內心充滿了鬱悶和糾結的情緒。

5.

況複飛螢夜,木葉亂紛紛

更何況在這螢火蟲飛舞的秋夜,樹葉也紛紛揚揚地飄落。

……

全譯:

孟津之地寒霜彌漫,函穀關秋風呼嘯而過。

思念你讓我滿心淒涼,身覺寒冷,在窗前將羅縠窗簾緩緩捲起。

纖細的雙手停下了裁縫的活兒,彎彎的鬢發也不再梳妝打理。

我們相隔千裡,毫無音訊,我心中鬱悶糾結萬分。

更何況在這螢火蟲飛舞的秋夜,樹葉紛亂地飄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