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519章 王融《訶詰四大門詩》
訶詰四大門詩
王融
迅矣百齡,綿茲六入。
出沒昏疑,興君愛習。
總總予求,營營爾給。
匪德曰歸,唯殃斯集。
貪人敗類,無厭自及。
昭回不希,玄墟何泣。
……
賞析:
《訶詰四大門詩》是王融以佛教思想為底蘊創作的勸誡詩,借對人生短暫、**危害及道德重要性的闡述,傳達深刻的佛理與人生智慧。
一、主題闡釋:勸誡世人,回歸正道
1.
人生短暫與六入之擾:
“迅矣百齡,綿茲六入”,開篇以感歎起筆,將人生百年濃縮於“迅矣”二字,極言時光飛逝。“六入”代表六根,揭示人一生受六根帶來的塵世紛擾。此句奠定基調,提醒世人人生苦短,莫被六根迷惑,為後文勸誡埋下伏筆。
2.
昏疑與愛習的衍生:“出沒昏疑,興君愛習”,深入剖析人性弱點。人在塵世常處昏昧疑惑,因無法看清本質,滋生愛欲習性。這不僅指出人生困惑的根源,也暗示**將引向歧途,是對世人沉迷慾海的警示。
3.
**驅使與災禍降臨:“總總予求,營營爾給”描繪世人被**掌控,為滿足無儘欲求忙碌奔波。而“匪德曰歸,唯殃斯集”直接點明,背離道德追求**,必招災禍。“貪人敗類,無厭自及”更強調貪婪者的危害與自食惡果,凸顯勸誡意味,引導人們克製**,堅守道德。
4.
追求正道與悔之晚矣:“昭回不希,玄墟何泣”,以正反對比強化勸誡。“昭回”象征光明正道與美德,若不追求,到“玄墟”(死後世界)再後悔已無用。此句將勸誡推向**,敦促世人珍惜此生,以道德為指引,追求光明。
二、藝術特色:簡潔質樸,感染力強
1.
語言簡潔直白:全詩語言質樸無華,簡潔明瞭。如“迅矣百齡”“貪人敗類”等表述,直抒觀點,無過多修飾,卻能精準傳達深刻道理,讓讀者迅速領悟主旨,增強勸誡的直接性與有效性。
2.
情感真摯強烈:雖為勸誡詩,但飽含詩人對世人沉迷**的惋惜與憂慮。如“玄墟何泣”,以強烈情感表達對不悟者的痛心,引發讀者共鳴,增強勸誡感染力。
3.
邏輯層層遞進:從感歎人生短暫、揭示**根源,到描述**危害、強調堅守道德,再到警示不追正道的後果,邏輯緊密,環環相扣。這種遞進結構使勸誡更具說服力,引導讀者逐步深入思考,接受詩人傳達的理念。
……
解析:
1.
迅矣百齡,綿茲六入
-
解析:
“迅矣百齡”,詩人開篇便發出深沉感慨,“迅”字生動地表現出人生百年光陰飛逝如電,轉瞬即逝,突出了生命的短暫無常。“綿茲六入”,這裡的“六入”源自佛教概念,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知外界的途徑,即六根。意思是在這短暫的人生中,人們自始至終都深陷於六根所帶來的各種塵世體驗與感受之中,它們源源不斷,如綿不絕。此句以強烈的對比,讓讀者深切感受到生命的有限與塵世紛擾的無儘,引發對人生意義的初步思考。
2.
出沒昏疑,興君愛習
-
解析:
“出沒昏疑”描繪了人們在塵世生活中的一種普遍狀態,如同在迷霧中徘徊,時而出現,時而隱沒,內心充滿了昏昧與疑惑。在麵對紛繁複雜的世間萬象時,難以分辨真假、善惡與美醜,處於一種迷茫混沌的境地。“興君愛習”則進一步闡述,正是這種昏昧疑惑的狀態,使得人們不斷滋生出各種愛欲與習性。這些愛欲可能表現為對名利、財富、聲色等的貪愛與追求,而習性則是在長期的貪愛追逐中逐漸形成的慣性行為與思維模式。此句深刻剖析了人性弱點與**產生的根源,揭示了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陷阱的過程。
3.
總總予求,營營爾給
-
解析:
“總總予求”,“總總”一詞形象地描繪出人們**的繁雜多樣,各種各樣的**層出不窮。每個人都有著眾多的追求,無論是物質層麵的衣食住行之需,還是精神層麵的名譽地位之求,可謂五花八門。“營營爾給”,“營營”刻畫了人們為滿足這些無儘**而忙碌奔波的狀態,一刻不停地操勞、鑽營。為了實現自己的各種欲求,人們四處奔走,竭儘全力去獲取所需的一切。這兩句生動地展現了世人在**驅使下,忙忙碌碌、疲憊不堪的生存景象,諷刺了人們在物慾中迷失自我的現實。
4.
匪德曰歸,唯殃斯集
-
解析:
“匪德曰歸”,“匪”表示否定,即如果人們在追求**的過程中,不遵循道德規範,不將道德作為行為的準則與歸宿。“唯殃斯集”明確指出,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各種災禍與不幸紛紛降臨到自己身上。詩人在這裡強調了道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它如同一條無形的底線,一旦突破,就會引發一係列負麵後果。此句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對世人敲響了警鐘,告誡人們要時刻堅守道德,不可因**而喪失本心。
5.
貪人敗類,無厭自及
-
解析:
“貪人敗類”,直接對貪婪之人進行批判,指出這類人是敗壞社會道德、破壞社會風氣的敗類。貪婪的人往往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擇手段,不顧及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序良俗,對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和秩序造成嚴重的負麵影響。“無厭自及”進一步強調,貪婪之人由於貪得無厭,永遠不會感到滿足,這種過度的貪婪最終隻會給自己帶來災禍。他們在不斷追求更多財富、權力或其他利益的過程中,逐漸迷失自我,陷入無法自拔的困境,最終自食惡果。此句深刻揭示了貪婪的本質與危害,對貪婪行為予以嚴厲譴責。
6.
昭回不希,玄墟何泣
-
解析:
“昭回不希”,“昭回”原指星辰明亮回轉,這裡可引申為光明、正道、美好的品德或高尚的精神境界。“希”通“曦”,有嚮往、追求之意。此句是說,如果人們不嚮往、不追求這種光明正道與美好的品德,在人生道路上背離了正確的方向。“玄墟何泣”,“玄墟”可理解為黑暗的、未知的死後世界,也可象征著人生的絕境。意思是當人們到了這種境地,再後悔哭泣又有什麼用呢?此句以一種略帶警示與惋惜的口吻,勸誡人們要珍惜此生,在有限的生命裡追求光明與美德,否則一旦錯過,追悔莫及。它將全詩的勸誡之意推向**,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促使人們反思自己的人生選擇。
……
句譯:
1.
迅矣百齡,綿茲六入:
人生百年,匆匆而過,人一直深陷於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帶來的塵世紛擾中。
2.
出沒昏疑,興君愛習:
人們在塵世中,內心充滿昏昧疑惑,由此滋生出種種愛欲與習性。
3.
總總予求,營營爾給:
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追求,為此不停地忙碌奔波以滿足它們。
4.
匪德曰歸,唯殃斯集:
如果不把遵循道德作為歸宿,那麼各種災禍就會聚集而來。
5.
貪人敗類,無厭自及:
貪婪的人是敗壞道德的敗類,因貪得無厭最終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6.
昭回不希,玄墟何泣:
如果不嚮往光明正道,到了死後的世界再哭泣又有什麼用呢?
……
全譯:
人生短短百年,如白駒過隙般飛逝,而人自始至終都被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所引發的塵世紛擾纏繞。
在這紛擾的世間,人們內心迷茫,充滿了昏昧與疑惑,從而不斷滋生出各種愛欲與習性。
每個人都有著數不清的**追求,為了滿足這些**,整日忙忙碌碌、四處鑽營。
倘若不將道德奉為行為準則,不遵循道德規範行事,那麼各種災禍就會接踵而至。
貪婪之人簡直就是敗壞道德的敗類,他們貪得無厭,最終隻會讓自己陷入災禍之中。
如果不嚮往和追求光明正道與美好品德,等到了生命終結,麵對未知的死後世界,再後悔哭泣又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