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566章 範雲《治西湖詩》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566章 範雲《治西湖詩》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治西湖詩

範雲

史氏導漳水,西門溉河潮。

圖始未能悅,克終良可要。

擁鍤勸年首,提爵勞春朝。

平皋草色嫩,通林鳥聲嬌。

已集故池鶩,行蒔新田苗。

何籲畚築苦,方驩魚稻饒。

……

賞析:

《治西湖詩》由範雲創作,此詩以治理西湖為題材,展現了從規劃到勞作再到展望豐收的過程,體現出對民生的關注與積極樂觀的態度。

一、開篇用典,點明主旨

1.

借古喻今:

“史氏導漳水,西門溉河潮。”詩人開篇運用曆史典故,提及史起引漳水灌溉和西門豹治理鄴地水利之事,以古代成功水利治理事例類比當下西湖治理工程,暗示此次治湖意義重大,如同古代先賢之舉,能為地方帶來福祉,為全詩定下以水利民生為核心的基調。

2.

凸顯治理意義:

借典故表明治湖是為興修水利、造福百姓,體現詩人對此次工程的重視與認可,讓讀者瞭解到治湖並非一時之舉,而是有著深遠曆史借鑒與現實意義。

二、過程描述,展現艱辛與希望

1.

謀劃與堅持:

“圖始未能悅,克終良可要。”說明治理西湖初始,因工程浩大複雜,難以讓所有人滿意,但詩人強調完成工程、取得最終成功的重要性。這反映出對大型工程的理性認知,展現堅定決心,也暗示在麵對困難時應持之以恒。

2.

勞作場景描繪:

“擁鍤勸年首,提爵勞春朝。”描繪年初人們扛鍬勞作,相互鼓勵,春日裡以酒犒勞辛苦之人的場景。“擁鍤”展現百姓積極投入勞動,“勸”字型現民眾齊心協作,“提爵勞”體現對勞動者關懷,勾勒出一幅熱火朝天又充滿溫情的勞動畫麵,反映出治湖工程的群眾基礎與良好氛圍。

三、景色描寫,營造生機氛圍

1.

春日美景渲染:

“平皋草色嫩,通林鳥聲嬌。”描繪西湖周邊景色,平坦水澤邊嫩草初萌,透著生機;樹林中鳥聲嬌脆,悅耳動聽。通過視覺“草色嫩”與聽覺“鳥聲嬌”描寫,營造出清新、歡快氛圍,暗示隨著治湖工程推進,周邊環境逐漸煥發生機,展現詩人對工程前景的樂觀。

2.

烘托勞動氛圍:

此美景不僅展現自然生機,也烘托出勞動者積極心態。在美好春光中勞作,人們更添動力,體現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為治湖勞動增添美好色彩。

四、成果展望,傳達樂觀信念

1.

眼前與未來景象:

“已集故池鶩,行蒔新田苗。”寫眼前故池已有野鴨聚集,呈現生機,又描述人們忙於在新田插秧,展現勞作成果與忙碌場景。“已”“行”兩字,體現時間推進與工程階段性成果,表明治湖已見成效,且未來充滿希望。

2.

苦儘甘來的期許:

“何籲畚築苦,方驩魚稻饒。”詩人勸人們不要抱怨運土築堤辛苦,因為即將迎來魚米豐饒。以反問強調付出終將有回報,傳達積極樂觀信念,展現對治湖工程造福百姓的堅定信心,讓讀者感受到未來美好生活的圖景。

五、藝術特色

1.

敘事與寫景結合:

詩中既有對治湖工程規劃、勞作等敘事,又穿插自然景色描寫,使詩歌內容豐富,層次分明。敘事展現工程全貌與意義,寫景烘托氛圍、暗示成果,兩者相輔相成,增強詩歌表現力。

2.

語言質樸曉暢:

語言通俗易懂,質樸自然,如實地描繪出治湖場景、景色及人們生活,讓讀者能輕易理解詩歌內容與詩人情感,拉近與讀者距離,使詩歌更具感染力與親和力。

……

解析:

1.

史氏導漳水,西門溉河潮

-

解析:這裡運用典故,“史氏”指戰國時期魏國的史起,他在魏襄王時,引漳水灌溉鄴地,使原本貧瘠的土地變為膏腴之地;“西門”即西門豹,他同樣在鄴地實施水利工程,開鑿渠道引河水灌溉農田。詩人以這兩位曆史人物成功治理水利的事跡,類比當下對西湖的治理工程,表明此次治湖旨在興修水利,為地方謀福祉,如同古代賢人的舉措一樣意義重大,為整首詩奠定了通過水利工程改善民生的基調。

2.

圖始未能悅,克終良可要

-

解析:“圖始”指治理西湖工程的開端謀劃階段,由於這樣的大型工程涉及麵廣、事務繁雜,一開始可能無法讓所有人都滿意,“未能悅”道出了工程起始階段麵臨的困難與不被理解。然而,“克終良可要”強調了堅持到工程結束並取得成功纔是至關重要的。這一句體現了詩人對大型工程的理性認識,明白過程中會有波折,但堅定地認為隻要達成最終目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展現出對治湖工程的堅定決心。

3.

擁鍤勸年首,提爵勞春朝

-

解析:“擁鍤”描繪出人們扛著鐵鍬的形象,“年首”點明時間是年初,在新年伊始,大家就扛起工具積極投入到治湖勞作中,並且相互勸勉鼓勵,體現出民眾參與工程的積極性與齊心協力的精神。“提爵勞春朝”則展現了在春日的早晨,有人提著酒爵來犒勞辛苦勞作的人們,“提爵”這一行為充滿溫情,反映出對勞動者的關懷,描繪出一幅熱火朝天且充滿人文關懷的勞動場景,說明治湖工程不僅有民眾的積極參與,還有良好的激勵機製,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勞動氛圍。

4.

平皋草色嫩,通林鳥聲嬌

-

解析:“平皋”指平坦的水澤岸邊,這裡描繪了岸邊嫩草初萌,呈現出鮮嫩的色彩,給人以清新、充滿生機之感。“通林”表示整片相連的樹林,樹林中傳來鳥兒嬌脆的啼鳴聲。此句從視覺“草色嫩”與聽覺“鳥聲嬌”兩個角度,勾勒出西湖周邊春日的美好景象,渲染出清新、歡快的氛圍。這不僅展現了自然環境的生機盎然,也暗示隨著治湖工程的推進,周邊生態環境正逐漸改善,同時襯托出勞動者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勞作,心情也更為愉悅,進一步烘托出積極的勞動氛圍。

5.

已集故池鶩,行蒔新田苗

-

解析:“已集故池鶩”描繪了原來西湖的池水中已經有野鴨聚集,這表明治湖工程使得西湖的生態環境開始恢複,吸引了野鴨等水鳥回歸,體現了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西湖的水域生態逐漸變好。“行蒔新田苗”則刻畫了人們正在田間忙碌地栽種新禾苗的場景,“行蒔”生動地展現出勞作的動態過程,反映出隨著西湖水利的治理,周邊農田得以灌溉,人們抓住時機進行耕種,一幅充滿希望的農耕畫麵躍然紙上,也暗示著未來豐收的可能。

6.

何籲畚築苦,方驩魚稻饒

-

解析:“何籲”以反問的語氣,勸誡人們不要抱怨。“畚築苦”指的是用畚箕運土、修築堤壩等治湖勞作的辛苦,詩人深知治湖工程的艱辛,但緊接著“方驩魚稻饒”表明,不要隻看到當下的辛苦,因為不久之後就會迎來“魚稻饒”的豐收喜悅。“魚稻饒”描繪了一幅魚米豐饒的美好圖景,傳達出隻要克服眼前的困難,堅持完成治湖工程,就將給百姓帶來富足生活的積極資訊,體現出詩人對治湖工程最終造福百姓的堅定信心,也讓人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

句譯:

1.

史氏導漳水,西門溉河潮

史起引導漳水用於灌溉,西門豹引河水如潮般潤澤農田。

2.

圖始未能悅,克終良可要

工程開始策劃時難以讓眾人滿意,堅持到最終成功纔是關鍵所在。

3.

擁鍤勸年首,提爵勞春朝

年初大家就扛著鐵鍬相互勸勉勞作,春日裡有人提著酒爵犒勞辛勤的勞動者。

4.

平皋草色嫩,通林鳥聲嬌

平坦水澤邊的草色鮮嫩,整片樹林中鳥聲嬌脆悅耳。

5.

已集故池鶩,行蒔新田苗

原來的池塘裡已有野鴨聚集,人們正忙著在新田裡栽種禾苗。

6.

何籲畚築苦,方驩魚稻饒

何必抱怨運土築堤的辛苦,不久後就會為魚米的豐饒而歡欣。

……

全譯:

戰國時史起曾引導漳水灌溉農田,西門豹也曾引河水如潮般潤澤土地。

治理西湖一開始策劃時,難以讓所有人都滿意,但堅持到最終取得成功纔是最為關鍵重要的。

新年伊始,大家就扛著鐵鍬相互勸勉,積極投入勞作;在春日的時光裡,人們提著酒爵犒勞辛苦勞作的眾人。

平坦的水澤邊,草色嬌嫩清新;連綿的樹林中,鳥兒叫聲嬌脆悅耳。

原來西湖的池塘裡,已有野鴨紛紛聚集;人們正忙著在新墾的農田裡栽種禾苗。

不要抱怨用畚箕運土、修築堤壩的辛苦,不久之後,就會為魚米的豐饒而滿心歡喜。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