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567章 範雲《送沉記室夜彆詩》
送沉記室夜彆詩
範雲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曉雲。
秋風兩鄉怨,秋月千裡分。
寒枝寧共采,霜猿行獨聞。
捫蘿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
賞析:
《送沈記室夜彆》是範雲送彆友人沈記室時所作,通過對離彆之景與想象中彆後情景的描繪,深情抒發了兩人間真摯的惜彆之情。
一、開篇營造離彆氛圍
1.
景色勾勒: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曉雲。”起筆描繪出一幅富有詩意的畫麵。澄澈的桂水在夜氣中靜謐流淌,清晨楚山之上白雲悠悠。這裡的桂水、楚山點明瞭分彆之地,而夜與曉兩個時間點,暗示此次送彆通宵達旦,友人即將踏上行程。景色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清幽、寧靜的氛圍,為全詩定下了略帶憂傷的基調。
2.
情景交融:
看似純然寫景,實則景中含情。清澄之景隱隱透露出離彆的淡淡愁緒,不著一“彆”字,卻在山水之間,將離情彆緒悄然融入其中,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內心的複雜情感。
二、借秋風秋月強化離情
1.
秋風添怨:
“秋風兩鄉怨”,秋風起,本就容易勾起人們內心的愁緒。此時詩人與友人即將分彆,奔赴不同方向,秋風彷彿將這離彆之怨帶到各自的遠方,“兩鄉怨”強調了兩人雖未分離,卻已因即將到來的分彆而心生哀怨,強化了離彆的傷感氛圍。
2.
秋月增愁:
“秋月千裡分”,秋月高懸,卻將兩人分隔在千裡之外。月亮在傳統文化中常象征團圓,而此刻明月雖同照兩人,卻無法改變分離的現實,更增添了離彆的愁思。“千裡分”形象地突出了距離之遠,加深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不捨與牽掛。
三、想象彆後孤獨情景
1.
寒枝采擷之歎:
“寒枝寧共采”,詩人想象彆後,原本兩人可一同采摘寒枝上的花果,如今卻隻能獨自麵對。“寧共采”以反問的形式,表達出對往昔共同生活的懷念以及對即將到來的分彆後孤獨生活的無奈,進一步強化了離彆的痛苦。
2.
霜猿獨聞之悲:
“霜猿行獨聞”,設想友人在途中,隻能獨自聽聞霜林中猿猴的哀啼。猿啼在古詩中常渲染哀傷氛圍,“霜”字更添寒冷、淒涼之感。通過這一想象,詩人將友人旅途的孤寂與艱辛展現出來,表達出對友人深深的關切與擔憂。
四、以互念深化情誼
1.
對方牽掛自己:
“捫蘿正意我”,詩人想象友人在攀爬山林,手挽藤蘿之時,心中正思念著自己。從對方角度著筆,不僅拓寬了情感表達的空間,更體現出兩人情誼深厚,深知彼此心中所想,即便分離,心中也滿是對方。
2.
自己思念對方:
“折桂方思君”,詩人自己在折取桂花時,也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友人。“折桂”在古代有美好寓意,或許象征著仕途或其他美好的事物,然而此刻即便麵對美好,詩人心中所思仍是友人,將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推向**,深刻地表達出兩人之間真摯的友情。
五、藝術特色
1.
意象運用精妙:
詩中運用桂水、楚山、秋風、秋月、寒枝、霜猿、捫蘿、折桂等豐富意象,將離彆之情具象化,營造出濃鬱的離彆氛圍,使情感表達含蓄而深沉。
2.
虛實結合巧妙:
開篇實景描寫為送彆之景,後通過想象彆後情景為虛寫,虛實相生,既展現眼前離彆的不捨,又拓展到對未來分彆後生活的想象,豐富了詩歌內涵,深化了情感表達。
……
解析:
1.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曉雲
-
解析:“桂水”點明地點,可能是兩人分彆之地附近的河流。夜晚,桂水之上的霧氣顯得格外澄澈,營造出一種靜謐、清幽的氛圍。“楚山”則描繪了周圍的山巒,清晨時分,楚山上空飄浮著潔白的雲朵,給人一種清新、高遠之感。這裡詩人通過描寫桂水在夜間的澄澈與楚山清晨的雲景,勾勒出一幅寧靜優美的畫麵,既點明瞭送彆的時間跨度從夜晚到清晨,又以這種清幽之景烘托出離彆的淡淡愁緒,雖未直接寫情,卻情在景中。
2.
秋風兩鄉怨,秋月千裡分
-
解析:“秋風”這個意象在古典詩詞中常與愁緒相連,它的出現為全詩增添了一層悲涼的色彩。“兩鄉怨”表明詩人與友人即將分彆,奔赴不同的地方,秋風彷彿將這離彆的哀怨之情帶到各自要去的他鄉,強調了兩人因離彆而產生的哀怨,且這種哀怨是雙向的,強化了離彆的傷感。“秋月”在傳統文化裡象征著團圓,然而此刻,詩人與友人卻要在月光下分離,“千裡分”突出了分彆之後兩人相隔千裡的距離,明月雖能共照,卻無法改變分離的現實,進一步加深了離彆的愁思,抒發了對友人遠去的不捨與牽掛。
3.
寒枝寧共采,霜猿行獨聞
-
解析:“寒枝寧共采”,“寒枝”可能是兩人平日裡常一起采摘花果的樹枝,如今麵臨分彆,詩人不禁感慨,以後還能否一起采摘寒枝上的東西呢?“寧共采”以反問的語氣,表達出對過去共同生活的懷念以及對即將到來的分彆後孤獨生活的無奈。詩人預感到分彆後,曾經一起做的事都將成為回憶,這種對未來孤獨生活的想象,更強化了離彆的痛苦。“霜猿行獨聞”,詩人想象友人在旅途中,獨自前行,隻能聽到霜林中猿猴的啼叫聲。“霜”字描繪出寒冷的氛圍,給人一種淒涼之感,而猿啼在古詩中常被用來渲染哀傷的情緒,此句通過對友人旅途孤寂艱辛情景的想象,表達出詩人對友人深深的關切與擔憂。
4.
捫蘿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
解析:“捫蘿正意我”,“捫蘿”指攀援著藤蘿,詩人想象友人在旅途中,當他手挽藤蘿艱難前行時,心中正思念著自己。這種從對方角度出發的想象,拓寬了情感表達的維度,體現出兩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彼此都深知對方在分彆後的思念之情。“折桂方思君”,“折桂”在古代文化中有多種美好寓意,比如科舉及第、獲得美好事物等。詩人在這裡說自己在折取桂花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友人。即使麵對如折桂這般美好的事情,心中首先想到的仍是友人,這將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推向了**,深刻地展現了兩人之間真摯的友情,無論身處何種情境,彼此都在對方心中占據著重要位置。
……
句譯:
1.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曉雲
桂水在夜間霧氣澄澈,楚山清晨白雲悠悠。
2.
秋風兩鄉怨,秋月千裡分
秋風將兩地的離怨吹送,秋月之下我們即將千裡分隔。
3.
寒枝寧共采,霜猿行獨聞
今後怎能再一起采摘寒枝上的花果,你行程中隻能獨自聽聞霜林裡猿猴的啼叫。
4.
捫蘿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你在攀援藤蘿時定會思念我,我在折取桂花時也正想念著你。
……
全譯:
桂水在夜間,霧氣澄澈清新;楚山於清晨,白雲悠悠飄蕩。
秋風起,吹送著我們分彆後兩地的離怨;秋月明,卻將我們分隔在千裡之外。
往後,怎能再共同采摘寒枝上的花果?你獨行途中,隻能獨自聽聞霜林裡猿猴的哀啼。
想必你在攀援藤蘿時,心中定會想念著我;而我在折取桂花的時刻,也正深深地思念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