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586章 任昉《同謝朏花雪詩》
同謝朏花雪詩
任昉
土膏候年動,積雪表晨暮。
散葩似浮玉,飛英若總素。
東序皆白珩,西雍儘翔鷺。
山經陋蜜榮,騷人貶瓊樹。
……
賞析:
任昉的《同謝朏花雪詩》是一首彆具一格的詠物詩,詩人以細膩筆觸、豐富想象和巧妙用典,描繪花雪景象,展現獨特審美與深厚文學底蘊。
一、開篇點明時令與雪之特征
“土膏候年動,積雪表晨暮”,起筆從時令寫起。“土膏”指肥沃的土地,在節氣的推移下,土地中的生機開始萌動,暗示春天將至。而此時積雪尚未消融,它如同時間的標識,見證著清晨與傍晚的交替。此句為全詩奠定了季節交替、雪與春氣息交融的背景,讓讀者感受到在冬春之交,雪依然存在並有著獨特的存在意義。
二、精妙比喻描繪花雪形態
“散葩似浮玉,飛英若總素”,詩人運用精妙比喻,將飄落的雪花比作散開的花朵,如同漂浮的美玉,“浮玉”一詞生動展現雪花輕盈、潔白且晶瑩剔透的質感,給人以靈動、美好的視覺感受。“飛英若總素”進一步描繪雪花飛舞之態,如同紛飛的花瓣被白色絲線係在一起,“總素”形象地表現出雪花紛紛揚揚、連綿不絕的動態美,彷彿一幅雪花紛飛的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凸顯雪花的美妙姿態。
三、以想象之景渲染雪之壯美
“東序皆白珩,西雍儘翔鷺”,詩人展開豐富想象,描繪出兩幅宏大且壯美的畫麵。“東序”“西雍”分彆指代不同方位,“白珩”是白色的玉佩,想象東邊屋宇上覆蓋的雪如同排列整齊的白色玉佩,熠熠生輝,儘顯華貴;西邊的池沼中,紛飛的雪花彷彿無數飛翔的白鷺,場麵壯觀。這兩句從空間角度渲染雪覆蓋下的世界之美,一靜一動,將雪的潔白無瑕與動態之美展現得淋漓儘致,營造出一種宏大而美妙的意境。
四、用典深化對雪的讚美
“山經陋蜜榮,騷人貶瓊樹”,詩人巧妙運用典故。“山經”可能指《山海經》等古代典籍,“蜜榮”或為其中記載的某種花卉。這裡說《山經》中記載的花卉與雪相比都顯得粗陋,屈原等“騷人”筆下讚美的玉樹也比不上雪的美麗。通過貶低其他典籍中花卉與文學作品中玉樹,從側麵襯托雪的無與倫比,深化詩人對雪的讚美之情,展現詩人對雪獨特的審美視角,同時也體現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五、藝術特色
1.
生動比喻:“散葩似浮玉,飛英若總素”等比喻,將雪花形態、質感描繪得栩栩如生,讓讀者直觀感受雪花之美。
2.
豐富想象:“東序皆白珩,西雍儘翔鷺”藉助想象拓展詩歌空間,營造宏大美妙意境,增強詩歌感染力。
3.
巧妙用典:結尾用典,以他物襯托雪之美,深化主題,增添詩歌文化內涵與藝術深度。
……
解析:
1.
土膏候年動,積雪表晨暮
-
解析:“土膏”指土壤在冬季過後開始變得鬆軟肥沃,蘊含著生機。“候年動”表明隨著一年中時節的更替,大地的氣息也在發生變化,暗示著春天即將來臨,土地中的生命力開始萌動複蘇。“積雪表晨暮”,積雪在這裡彷彿成為了時間的一種標識,它伴隨著清晨的到來與傍晚的降臨,見證著一天又一天的時光流轉。此句通過對土壤和積雪的描寫,點明瞭詩歌所描繪的場景處於冬春交替之際,既有著冬季尚未消散的積雪,又有著大地即將複蘇的跡象,為整首詩奠定了一種獨特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季節交替時的微妙變化。
2.
散葩似浮玉,飛英若總素
-
解析:“散葩”描繪的是雪花如同散開的花朵一般紛紛飄落。“似浮玉”,詩人將飄落的雪花比作漂浮在空中的美玉,形象地突出了雪花的潔白、晶瑩剔透以及它輕盈的質感。“浮”字生動地展現出雪花在空氣中緩緩飄落的動態,如同美玉在空氣中輕盈地漂浮。“飛英”同樣指紛飛的雪花,“若總素”則把雪花比作是被白色絲線係在一起的花瓣。“總”有係結、彙聚之意,形象地表現出雪花在飄落過程中連綿不絕、紛紛揚揚的狀態,彷彿無數白色花瓣被絲線牽連在一起,從天空中紛紛灑落,將雪花飄落時的美麗姿態刻畫得入木三分,給讀者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3.
東序皆白珩,西雍儘翔鷺
-
解析:“東序”通常指東邊的屋宇、樓閣等建築,在這裡是詩人想象的一個空間方位。“白珩”是古代的一種白色玉佩,形狀精美。詩人想象東邊的屋宇上覆蓋著厚厚的積雪,遠遠望去,這些積雪如同排列整齊、閃爍著光芒的白色玉佩,給人一種華麗、莊重之感,從靜態的角度描繪出雪覆蓋下建築的美麗,展現出雪的潔白與高貴。“西雍”可理解為西邊的池沼、水澤之地。“翔鷺”即飛翔的白鷺,詩人想象在西邊的池沼之上,紛飛的雪花就像無數展翅飛翔的白鷺,白鷺潔白的羽毛與雪花的顏色相互映襯,“翔”字賦予了雪花動態的美感,彷彿它們像白鷺一樣在空中自由翱翔,營造出一種宏大而壯觀的畫麵,動靜結合,從不同角度渲染了雪的美麗與壯觀。
4.
山經陋蜜榮,騷人貶瓊樹
-
解析:“山經”一般指《山海經》這類記載山川地理、奇花異草等內容的古代典籍。“蜜榮”可能是《山海經》中所記載的一種花卉,但具體所指現已難以確切考證。詩人認為,與眼前這美麗的雪花相比,《山海經》中所描述的蜜榮這種花卉都顯得粗陋不堪,不足以與之媲美。“騷人”通常指以屈原為代表的古代文人墨客,他們常常在作品中用瓊樹來比喻美好的事物。然而在這裡,詩人卻認為即使是騷人筆下讚美的瓊樹,在雪花麵前也略顯遜色。通過這種對其他典籍中花卉以及文人常用意象的貶低,從側麵襯托出雪花的絕美,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對雪花獨特的讚美之情,同時也展示了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審美視角,使詩歌不僅僅停留在對雪的表麵描寫,更上升到了文化與審美比較的層麵,深化了詩歌的內涵。
……
句譯:
1.
土膏候年動,積雪表晨暮:隨著一年中節氣的變化,土地裡的養分開始萌動;積雪日複一日,見證著清晨與傍晚的交替。
2.
散葩似浮玉,飛英若總素:雪花紛紛散開,好似漂浮的美玉;飄飛的雪花,如同用白絲線係在一起的花瓣。
3.
東序皆白珩,西雍儘翔鷺:東邊的屋宇彷彿都變成了潔白的玉佩;西邊的池沼好似落滿了飛翔的白鷺。
4.
山經陋蜜榮,騷人貶瓊樹:《山經》裡記載的花卉在雪麵前顯得粗陋;即便文人筆下讚美的瓊樹,比起雪來也遜色幾分。
……
全譯:
隨著時節流轉,土地中的肥力開始萌動,積雪日複一日,見證著清晨與傍晚的交替。
雪花紛紛散開,好似漂浮的美玉,飄飛的雪花,如同用白絲線係在一起的花瓣。
東邊的屋宇彷彿都變成了潔白的玉佩,西邊的池沼好似落滿了飛翔的白鷺。
《山經》裡記載的花卉在雪麵前顯得粗陋,即便文人筆下讚美的瓊樹,比起雪來也遜色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