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587章 任昉《苦熱詩》
苦熱詩
任昉
旭旦煙雲卷,烈景入東軒。
傾光望轉蕙,斜日照西垣。
既卷蕉梧葉,複傾葵藿根。
重簟無冷氣,挾石似懷溫。
霢霂類珠綴,喘嚇狀雷奔。
……
賞析:
任昉的這首《苦熱詩》,生動且細膩地描繪出酷熱難耐的景象,通過多維度的描寫,讓讀者深切感受到那種炙熱的氛圍,展現出詩人高超的寫景技巧。
一、開篇點題,熱意初顯
“旭旦煙雲卷,烈景入東軒”,詩的開篇點明時間是清晨。旭日初昇,煙雲被迅速卷散,熾熱的陽光毫無阻擋地直射進東邊的窗戶。“烈景”一詞直接點出陽光的強烈,“入東軒”則將這股熱意具象化,彷彿讀者也能感受到那束強光帶著滾滾熱浪照進屋內,使屋內溫度陡然升高,為全詩奠定了酷熱的基調,讓讀者初步領略到“苦熱”的滋味。
二、光影移動,強化熱感
“傾光望轉蕙,斜日照西垣”,描繪陽光的移動。詩人望著傾斜的陽光照在轉動的蕙草上,隨後又照向西邊的牆垣。陽光的這種移動,一方麵暗示時間的推移,從清晨到午後,太陽持續照耀,熱度不斷累積;另一方麵,無論陽光照到何處,都傳遞著熾熱,進一步強化了酷熱的感覺,讓讀者體會到酷熱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蔓延。
三、植物描寫,側麵烘托
“既卷蕉梧葉,複傾葵藿根”,詩人通過描寫植物在酷熱下的狀態,從側麵烘托炎熱程度。芭蕉和梧桐的葉子因高溫而捲曲,原本向著太陽的葵藿,其根部也彷彿被高溫炙烤得傾斜。這些植物的反應,表明酷熱已對萬物造成影響,連平日裡生機勃勃的植物都難以承受,更凸顯出天氣的極端炎熱,讓讀者從側麵感受到酷熱對自然萬物的“折磨”。
四、生活細節,切身體會
“重簟無冷氣,挾石似懷溫”,從生活細節入手,寫詩人的切身體會。即便鋪了多層竹蓆,也感受不到絲毫涼意,抱著石頭,竟覺得石頭如同懷揣著溫熱,彷彿一切物體都被高溫“同化”。這種對生活細節的描寫,讓讀者能夠設身處地地體會到詩人在酷熱環境中的煎熬,使“苦熱”之感更加真實可感。
五、誇張描繪,酷熱極致
“霢霂類珠綴,喘嚇狀雷奔”,運用誇張手法將酷熱推向極致。“霢霂”指小雨,這裡說小雨落下像珠子般連成串,並非清涼的雨,而是像被高溫炙烤得成串落下,給人一種悶熱潮濕的感覺。“喘嚇狀雷奔”,形容人們因酷熱而喘氣,聲音如同驚雷奔走,生動地描繪出人們在酷熱下呼吸急促、不堪忍受的狀態。這種誇張的描寫,將酷熱帶來的影響渲染到極致,讓讀者深刻體會到“苦熱”的難耐。
六、藝術特色
1.
多維度描寫:從陽光直射、光影移動,到植物狀態、生活細節,再到對小雨和人們喘氣的描寫,多維度展現酷熱,使讀者全麵感受炎熱氛圍。
2.
側麵烘托與誇張:藉助植物對酷熱的反應側麵烘托,同時運用誇張手法描繪小雨和人們喘氣狀態,增強感染力,強化讀者對“苦熱”的感受。
3.
情景交融:通過描寫酷熱景象,融入詩人自身在酷熱中的煎熬感受,情景交融,讓讀者能真切體會詩人對酷熱天氣的“苦”意。
……
解析:
1.
旭旦煙雲卷,烈景入東軒
-
解析:“旭旦”明確時間為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此時,天空中的煙雲被迅速“卷”走,展現出一種明快又急促的動態,彷彿清晨的寧靜被瞬間打破。“烈景”即強烈的陽光,“景”通“影”,強調陽光的熾熱與明亮。它毫無阻礙地“入東軒”,直接照進東邊的窗戶,“入”字生動地表現出陽光的穿透力和不可阻擋之勢。這句詩開篇便將酷熱的源頭——強烈的陽光引入畫麵,讓讀者彷彿能感受到那束帶著滾滾熱浪的光線直射屋內,屋內溫度瞬間升高,為全詩定下酷熱難耐的基調。
2.
傾光望轉蕙,斜日照西垣
-
解析:“傾光”描繪出傾斜的陽光,“望轉蕙”表明詩人望向那被陽光照耀的轉動的蕙草。陽光的傾斜暗示時間已從清晨推移,太陽位置發生變化。詩人的目光追隨著陽光移動,看到它灑在蕙草上,賦予畫麵動態感。“斜日照西垣”,午後傾斜的陽光又照向西邊的牆垣,進一步強調陽光的移動軌跡。通過描寫陽光在不同時段照射不同物體,不僅體現時間流逝,更暗示隨著時間推移,太陽持續炙烤大地,熱度不斷累積,強化了酷熱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酷熱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蔓延。
3.
既卷蕉梧葉,複傾葵藿根
-
解析:“既……複……”的句式,加強了描述的連貫性與層次感。“卷蕉梧葉”描述芭蕉和梧桐的葉子因難以承受酷熱而捲曲起來。芭蕉和梧桐通常葉片寬大,在正常情況下舒展美觀,但在如此高溫下,葉片捲曲,顯示出植物為了減少水分蒸發而做出的應激反應,從側麵突出天氣酷熱對植物的影響。“傾葵藿根”,葵藿這類植物本是向著太陽生長,此時根部卻彷彿因酷熱而傾斜,彷彿不堪高溫重負。此句通過對兩種植物在酷熱下的異常狀態描寫,從側麵烘托出天氣炎熱程度之極端,連適應陽光的植物都難以承受,讓讀者深切感受到酷熱對自然萬物造成的“折磨”。
4.
重簟無冷氣,挾石似懷溫
-
解析:“重簟”指多層竹蓆,在人們的認知中,竹蓆通常能帶來涼爽。然而此刻,即便鋪了多層竹蓆,“無冷氣”表明絲毫感受不到涼意,說明酷熱已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連原本能消暑的竹蓆都失去了功效。“挾石似懷溫”,詩人抱著石頭,本以為石頭會是清涼的,結果卻“似懷溫”,感覺石頭如同懷揣著溫熱,彷彿石頭也被酷熱同化。這兩句從詩人的生活細節出發,通過對竹蓆和石頭這些生活中常見物品的感受描寫,以細膩的筆觸讓讀者設身處地體會到詩人在酷熱環境中的煎熬,使“苦熱”之感更加真實可觸。
5.
霢霂類珠綴,喘嚇狀雷奔
-
解析:“霢霂”指小雨,在酷熱天氣下,本應帶來清涼的小雨,此時落下卻“類珠綴”,像珠子般連成串。這並非是清涼的雨絲,而是被高溫炙烤得彷彿成串落下,給人一種悶熱潮濕的感覺,將酷熱環境下小雨的特點描繪得淋漓儘致,突出酷熱天氣下連雨水都失去了應有的清涼。“喘嚇狀雷奔”,“喘嚇”形容人們因酷熱而喘氣的樣子,“狀雷奔”則將人們喘氣的聲音比作驚雷奔走,運用誇張的手法生動描繪出人們在酷熱下呼吸急促、不堪忍受的狀態。此句通過對酷熱下的雨和人們喘氣狀態的誇張描寫,將酷熱帶來的影響渲染到極致,讓讀者深刻體會到“苦熱”的難耐程度。
……
句譯:
1.
旭旦煙雲卷,烈景入東軒:清晨時分,煙雲急速消散,熾熱的陽光照進東邊的軒窗。
2.
傾光望轉蕙,斜日照西垣:傾斜的陽光灑落在搖曳的蕙草上,傍晚斜陽映照西邊的牆垣。
3.
既卷蕉梧葉,複傾葵藿根:酷熱使芭蕉與梧桐的葉子捲曲,又讓葵藿的根部彷彿被烤得傾斜。
4.
重簟無冷氣,挾石似懷溫:鋪多層竹蓆也無涼意,抱著石頭感覺像抱著溫熱之物。
5.
霢霂類珠綴,喘嚇狀雷奔:小雨落下如成串的珠子,人們喘氣聲像驚雷奔走。
……
全譯:
清晨時分,煙雲迅速消散,熾熱陽光,直直照進東邊軒窗。
傾斜日光,灑落在搖曳蕙草之上,傍晚斜陽,靜靜映照著西邊牆垣。
酷熱難耐,蕉葉與梧葉已然捲曲,高溫炙烤,葵藿的根部彷彿傾斜。
鋪了多層竹蓆,卻無一絲涼爽氣息,抱塊石頭在懷,竟似揣著溫熱之物。
濛濛細雨落下,如成串珠子般密集,人們喘氣之聲,好似驚雷奔走轟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