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696章 虞羲《數名詩》
數名詩
虞羲
一去濠水陽,連翩遠為客。
二毛颯已垂,家貧無所擇。
三徑日荒疏,徭人心不懌。
四豪不降意,何事黃金百。
五日來歸者,朱輪竟長陌。
六郡輕薄兒,追隨窮日夕。
七發動音容,賓從紛奕奕。
八表服英嚴,光光滿墳籍。
九流意何以,守玄遂成白。
十載職不移,來歸落鬆柏。
……
賞析:
虞羲的《數名詩》獨具特色,以數字貫穿全詩,描繪了主人公一生境遇,反映社會現象,抒發複雜情感。
一、結構精巧,數字串聯人生軌跡
1.
以數為線,脈絡清晰:
詩中巧妙運用從“一”到“十”的數字,構建起全詩框架。從“一去濠水陽”開啟漂泊之旅,到“十載職不移”的官場沉浮,數字如同線索,串聯起主人公人生不同階段與重要事件,使詩歌敘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這種獨特結構,使讀者能直觀感受主人公人生變化節奏,增強詩歌連貫性與節奏感。
2.
數字遞進,強化情感層次:
隨著數字遞增,主人公境遇與情感不斷變化深化。從初為遠客的漂泊,到兩鬢斑白的無奈,再到官場波折及最終歸鄉的滄桑,情感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數字不僅是簡單計數,更像情感催化劑,強化了詩歌情感表達力度,讓讀者深刻體會主人公一生的起伏與心境變遷。
二、內容豐富,多麵展現人生百態
1.
漂泊與貧困的無奈:
“一去濠水陽,連翩遠為客。二毛颯已垂,家貧無所擇”,描繪主人公背井離鄉,常年漂泊,兩鬢斑白卻因家貧生活困窘,對諸多事無奈。“連翩”寫漂泊的持續,“颯已垂”形象刻畫白發驟生,深刻展現生活重壓下主人公的淒涼與無助,反映底層人民為生活奔波的艱辛。
2.
官場與世俗的寫照:
“三徑日荒疏,徭人心不懌。四豪不降意,何事黃金百”,借庭院荒蕪、徭役繁重,表達對官場煩擾與社會現狀不滿。“四豪”句則暗示世俗對財富與權勢追逐,即便有黃金百兩,若豪傑堅守誌向,也無用處,凸顯官場與世俗價值觀衝突。“五日來歸者,朱輪竟長陌。六郡輕薄兒,追隨窮日夕”,描繪主人公歸來時,朱輪馬車滿路,輕薄少年追隨的場景,揭露世俗對權勢財富趨炎附勢,諷刺世態炎涼。
3.
榮耀與落寞的落差:
“七發動音容,賓從紛奕奕。八表服英嚴,光光滿墳籍”,展現主人公曾憑借才華聲名遠揚,賓客眾多,事跡載入典籍的榮耀。“七發”代指才華出眾,“光光滿墳籍”強調聲名顯赫。然而,“九流意何以,守玄遂成白。十載職不移,來歸落鬆柏”,又道出堅守學問卻仕途不順,十年未升職,最終歸鄉麵對墳墓的落寞。榮耀與落寞巨大落差,反映人生無常與命運弄人。
三、情感複雜,交織感慨與憤懣
1.
對命運的感慨:
詩中處處流露出主人公對自身命運的無奈感慨。從年少漂泊,到年老歸鄉,一生曆經坎坷,卻未得理想歸宿。如“二毛颯已垂,家貧無所擇”“十載職不移,來歸落鬆柏”,體現對時光流逝、命運波折的無力感,引發讀者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2.
對社會的憤懣:
同時,詩歌蘊含對社會現象的憤懣。對徭役繁重、世俗趨炎附勢及官場黑暗的描寫,表達詩人不滿與批判。“四豪不降意,何事黃金百”“六郡輕薄兒,追隨窮日夕”,諷刺社會重財勢、輕才德,揭示社會現實醜惡,抒發內心憤懣不平。
四、藝術特色
1.
巧妙用典,含蓄表意:
運用“七發”等典故,以簡潔文字豐富詩歌內涵,使表達更含蓄。讀者需瞭解典故才能深刻體會主人公才華與聲名,增添詩歌文化底蘊與藝術魅力。
2.
對比鮮明,增強效果:
榮耀與落寞、堅守誌向與世俗追逐形成鮮明對比。如“七發動音容,賓從紛奕奕”與“十載職不移,來歸落鬆柏”對比,突出人生變化無常,強化詩歌感染力與表現力,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
解析:
1.
一去濠水陽,連翩遠為客
-
解析:“一”作為起始數字,引出主人公的人生行程。“濠水陽”點明出發之地,“陽”表示濠水北岸。“連翩”描繪出主人公接連不斷、一程又一程地遠離家鄉,開始了漫長的客居生涯。此句開篇便營造出一種離鄉背井、漂泊不定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主人公毅然踏上遠方征途的決然以及隨之而來的孤獨與未知。
2.
二毛颯已垂,家貧無所擇
-
解析:“二毛”指代頭發黑白相間,意味著歲月的痕跡。“颯已垂”生動地刻畫出主人公兩鬢白發迅速垂落的模樣,儘顯時光飛逝。在長期漂泊後,主人公麵臨“家貧”的困境,致使其在生活的諸多方麵毫無選擇的權利。此句深刻地展現了主人公在歲月與貧困雙重壓迫下的無奈與淒涼,引發讀者對其艱難處境的同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3.
三徑日荒疏,徭人心不懌
-
解析:
“三徑”在古代常指代隱士居住的庭院小路,這裡暗示主人公家鄉的庭院。“日荒疏”表明隨著時間推移,家鄉的小徑逐漸荒蕪,說明主人公離家已久且歸期不定。“徭人”指服徭役之人,即主人公自己,“不懌”表示心情不悅。此句通過描寫家鄉的荒蕪和主人公因徭役而產生的煩悶心情,反映出社會徭役給百姓帶來的痛苦以及對主人公生活和心境的負麵影響。
4.
四豪不降意,何事黃金百
-
解析:“四豪”通常指戰國時期的四大公子,代表著豪傑之士。此句表明四方豪傑堅守自己的誌向,不會輕易屈服。“何事黃金百”則反問,即使擁有百兩黃金,對於堅守誌向的豪傑又有何用呢?這體現了主人公對世俗以財富衡量一切價值觀的質疑與不屑,突出了其對高潔誌向的崇尚,同時也暗示了他在世俗社會中堅守自我的艱難。
5.
五日來歸者,朱輪竟長陌
-
解析:
“五日”點明時間節點,“來歸者”指主人公歸來。“朱輪”指代華麗的馬車,“竟長陌”描繪出大路上滿是朱輪馬車的場景。主人公歸來時如此排場,暗示其在外取得了一定的地位或財富,與前文漂泊貧困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人生境遇的巨大變化,同時也暗示了世俗對權勢和財富的追捧。
6.
六郡輕薄兒,追隨窮日夕
-
解析:“六郡”指代多個地方,“輕薄兒”指那些輕浮淺薄的少年。這些少年從早到晚追隨主人公,“窮日夕”強調追隨時間之長。此句進一步刻畫了世俗之人趨炎附勢的醜態,他們因主人公如今的地位或財富而追隨左右,諷刺了這種隻看重外在權勢財富,不注重內在品質的社會風氣。
7.
七發動音容,賓從紛奕奕
-
解析:
“七發”是枚乘的一篇賦,以辭藻華麗、氣勢磅礴著稱,這裡借指主人公才華出眾,如《七發》般能展現出動人的音容風采。“賓從紛奕奕”描繪出主人公身邊賓客隨從眾多,場麵盛大的情景。此句從才華和人氣兩方麵,進一步渲染主人公歸來後的榮耀與風光,展現出其在當時社會中的影響力。
8.
八表服英嚴,光光滿墳籍
-
解析:“八表”指八方之外,代表天下。“服英嚴”表示主人公的英名和威嚴讓天下人都為之信服。“光光滿墳籍”強調其光輝事跡滿滿地記載在各種典籍之中,突出主人公聲名遠揚,在當時具有極高的聲譽和地位,體現出其曾經的輝煌成就。
9.
九流意何以,守玄遂成白
-
解析:“九流”指代先秦至漢初的各種學術流派,代表各種思想學說。“意何以”是主人公對自己關於九流學說態度的反思。“守玄”表示主人公一直堅守著深奧的玄理,然而“遂成白”表明在長期堅守中,頭發都漸漸變白了,卻未得到與之匹配的回報。此句體現出主人公在追求學問和理想過程中的執著,以及麵對歲月流逝、理想與現實落差的無奈。
10.
十載職不移,來歸落鬆柏
-
解析:
“十載”表明時間跨度之長,主人公在這十年裡官職一直沒有變動,反映出其仕途的不順。“來歸”表示最終歸鄉,“落鬆柏”描繪出歸鄉時麵對墓地上鬆柏蒼蒼的景象,暗示家中長輩或親人已逝,給人一種物是人非、滄桑悲涼之感。此句為全詩收尾,將主人公一生的起伏歸結到這淒涼的結局,深刻表達出人生的無常與命運的無奈。
……
句譯:
1.
一去濠水陽,連翩遠為客:一旦離開濠水北岸,便接連不斷地踏上遠方,長久成為漂泊在外的遊子。
2.
二毛颯已垂,家貧無所擇:兩鬢的白發已紛紛下垂,因為家境貧困,對生活中的諸多事情都沒得選擇。
3.
三徑日荒疏,徭人心不懌:家園的小路一天天荒蕪冷落,服徭役的我心中滿是不快。
4.
四豪不降意,何事黃金百:四方豪傑不會降低自己的誌向,即便有百兩黃金又有什麼用呢?
5.
五日來歸者,朱輪竟長陌:到了五日歸來之時,隻見大路上儘是華麗的馬車。
6.
六郡輕薄兒,追隨窮日夕:各地那些輕薄的年輕人,從早到晚緊緊追隨。
7.
七發動音容,賓從紛奕奕:憑借如《七發》般的才華展現出動人的音容,身邊的賓客隨從眾多且盛大。
8.
八表服英嚴,光光滿墳籍:天下人都敬服其英名威嚴,光輝事跡在典籍中滿滿記載。
9.
九流意何以,守玄遂成白:對於九流學說心意如何呢?長久堅守玄理,頭發都因此變白了。
10.
十載職不移,來歸落鬆柏:十年間官職未曾變動,歸來時隻見墓地鬆柏蒼蒼。
……
全譯:
一旦離開濠水北岸,便不斷遠行,長久漂泊成為他鄉之客。
如今兩鬢白發紛紛下垂,隻因家境貧寒,麵對生活諸多無奈,毫無選擇餘地。
家園的小路日益荒蕪,身為服徭役之人,心中滿是愁緒。
四方豪傑堅守誌向,不會輕易屈從,即便擁有百兩黃金,又有何意義?
在外闖蕩多日後歸來,隻見大道上華麗的馬車絡繹不絕。
各地那些輕薄少年,從早到晚緊緊追隨在身邊。
憑借出眾才華展現出動人風姿,身旁賓客隨從眾多,場麵盛大非凡。
聲名遠揚,天下人都敬服其威嚴,光輝事跡在各類典籍中記載滿滿。
對於九流學說有著怎樣的心意呢?長久堅守其中玄理,不知不覺頭發已然變白。
然而十年間官職始終未變,最終歸鄉,卻隻見墓地鬆柏蒼蒼,一片淒涼。
喜歡詩詞一萬首請大家收藏:()詩詞一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