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706章 虞羲《送友人上湘》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706章 虞羲《送友人上湘》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送友人上湘

虞羲

濡足送征人,褰裳臨水路。

共盈一樽酒,對之愁日暮。

漢廣雖容舠,風悲未可渡。

佳期難再得,但願論心故。

沅水日生波,芳洲行墜露。

共知丘壑改,同無金石固。

……

賞析:

《送友人上湘》是虞羲以細膩筆觸、豐富意象和真摯情感描繪送彆場景,抒發對友人深厚情誼與對世事感慨的佳作。詩歌圍繞送彆展開,將情感與自然之景交融,展現出南朝送彆詩的獨特魅力。

一、開篇細節,儘顯不捨深情

1.

親送臨水,執著不捨:

“濡足送征人,褰裳臨水路”,起筆描繪詩人不顧雙腳浸濕,撩起衣裳執意送友人至水邊。“濡足”“褰裳”細節生動,凸顯送彆不捨與執著。這種近距離、親力親為的送彆方式,展現詩人對友人深厚情誼,為全詩奠定不捨基調,使讀者感同身受離彆的沉重。

二、對酒愁暮,渲染離情氛圍

1.

共飲傷彆,日暮添愁:

“共盈一樽酒,對之愁日暮”,詩人與友人共斟一杯酒,相對而飲,卻因即將分彆憂愁不已,直至日暮。“共盈一樽酒”呈現餞彆場景,酒本應助興,此時卻更添愁緒。“愁日暮”借日暮景色烘托,夕陽西下,光線漸暗,象征離彆的腳步臨近,強化離彆的惆悵與哀愁,讓讀者沉浸在悲傷氛圍中。

三、借景喻難,感慨人生旅途

1.

漢水風悲,行舟艱難:

“漢廣雖容舠,風悲未可渡”,詩人以漢水寬廣可容小船,卻因風悲難以渡水,暗喻友人前路艱難。“漢廣”化用《詩經》典故,增添文化底蘊。“風悲”賦予自然景象情感,風的悲號似在訴說離人悲傷,也象征人生道路阻礙重重,表達對友人旅途擔憂,深化離情內涵。

四、直抒胸臆,珍視友情初心

1.

佳期難再,情誼不變:

“佳期難再得,但願論心故”,詩人直接抒發感慨,相聚美好時光難再,希望彼此銘記情誼。此句直白表達對過去時光留戀與對未來相聚擔憂,“但願論心故”強調友情珍貴,希望雙方堅守初心,不受時空影響,使情感真摯動人,引發讀者對友情共鳴。

五、景語情語,烘托離傷憂慮

1.

沅水波露,淒涼傷感:

“沅水日生波,芳洲行墜露”,描寫沅水每日生波、芳洲墜露景象。沅水波動象征內心不安,對友人旅途牽掛;芳洲墜露營造淒涼氛圍,暗示時光流逝與離彆的無奈。景語即情語,進一步烘托離彆的傷感與對友人旅途擔憂,讓情感更細膩深沉。

六、感慨世事,深化離彆意蘊

1.

丘壑無常,情誼難固:

“共知丘壑改,同無金石固”,詩人以山川地形會改變、世間無永恒堅固之物,表達對世事無常感慨。借“丘壑改”“無金石固”暗示友情也可能受時空影響,流露出對未來迷茫憂慮,深化離彆意蘊,使詩歌從單純惜彆上升到對人生、友情哲理思考,增添情感深度與廣度。

七、藝術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詩歌多處借景抒情,如“愁日暮”“風悲未可渡”“沅水日生波,芳洲行墜露”等。自然景象與離情緊密結合,景為情服務,情因景深化,營造濃厚悲傷氛圍,增強詩歌感染力。

2.

情感真摯,層次豐富:

從送彆不捨,到對友人旅途擔憂,再到對友情珍視及對世事感慨,情感層層遞進。詩人以真摯情感貫穿全詩,使讀者能深刻體會離彆的複雜情緒,引發對人生、友情共鳴與思考。

……

解析:

1.

濡足送征人,褰裳臨水路

-

解析:

“濡足”描繪出詩人為送友人,不惜讓雙腳被水浸濕,“褰裳”刻畫了他撩起衣裳的動作,這兩個細節生動地展現出詩人送彆的急切與執著。他一路相隨,直至水邊,絲毫不顧路途可能存在的泥濘與不便,隻為儘可能多陪伴友人一會兒,充分體現出詩人對友人深深的不捨之情,為全詩奠定了深情惜彆的基調,讓讀者能真切感受到這份離彆的沉重。

2.

共盈一樽酒,對之愁日暮

-

解析:

“共盈一樽酒”,詩人與友人共同斟滿一杯酒,這一動作描繪出餞彆的場景。在即將分彆之際,兩人借酒表意,然而此時的酒非但未能帶來歡愉,反而更添愁緒。“對之愁日暮”,他們相對而坐,憂愁地看著太陽漸漸西沉。日暮時分,天色漸暗,給人一種時光流逝、分彆將至的緊迫感,此景強化了兩人內心的惆悵與哀愁,借景抒情,將離彆的悲傷氛圍渲染得愈發濃烈。

3.

漢廣雖容舠,風悲未可渡

-

解析:

“漢廣”出自《詩經·漢廣》,原詩表達對愛情的嚮往與無奈,此處化用典故,增添了文化底蘊。詩人說漢水雖然寬廣,足以容納小船航行,但“風悲未可渡”,淒厲的風聲彷彿在訴說著悲傷,使得友人難以順利渡水前行。這裡的“風悲”既是對自然環境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又象征著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暗示友人此去旅途不會一帆風順,表達出詩人對友人前路的擔憂之情。

4.

佳期難再得,但願論心故

-

解析:

“佳期”指的是與友人相聚的美好時光,詩人感慨這樣的美好時刻一旦過去,很難再次擁有,流露出對往昔相聚歲月的深深留戀。“但願論心故”,則是詩人內心的真摯期盼,希望彼此即便相隔天涯,也能銘記這份深厚情誼,不忘初心。此句直接抒發情感,將對友情的珍視表達得淋漓儘致,體現出詩人對友情的堅守,也反映出對未來能否再相聚的擔憂,引發讀者對友情的共鳴與思考。

5.

沅水日生波,芳洲行墜露

-

解析:

“沅水日生波”,沅水日複一日地泛起層層波浪,水的流動象征著時光的不停流逝,也暗示著世事的變幻無常。“芳洲行墜露”描繪了芳洲上的露水不斷地滴落,營造出一種靜謐而又略帶淒涼的氛圍。露水的墜落讓人聯想到美好事物的消逝,進一步烘托出離彆的傷感。詩人借這兩個富有畫麵感的景象,以景襯情,將自己對友人的牽掛以及對離彆的無奈融入其中,使情感表達更加細膩深沉。

6.

共知丘壑改,同無金石固

-

解析:

“共知丘壑改”,詩人和友人都明白,山川地形並非一成不變,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發生改變,這裡以自然景觀的變化,隱喻世間萬物都在不斷變遷。“同無金石固”進一步表明,就如同世間沒有永遠堅固的金石一樣,任何事物都難以永恒不變。此句借對世事無常的感慨,暗示即便曾經深厚的友情,也可能會受到時間、距離等因素的影響。詩人通過這種略帶悲觀的表達,流露出對未來的迷茫與憂慮,深化了詩歌離彆的主題,使讀者感受到人生的複雜與無奈,將詩歌的情感從單純的惜彆之情提升到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層麵。

……

句譯:

1.

濡足送征人,褰裳臨水路:我不惜讓雙腳被水浸濕,撩起衣裳來到水邊,送彆即將遠行的友人。

2.

共盈一樽酒,對之愁日暮:我們一同斟滿一杯酒,相對而飲,滿心憂愁地看著夕陽漸漸西下。

3.

漢廣雖容舠,風悲未可渡:漢水雖然寬廣,能夠容納小船航行,但風聲淒厲,讓人覺得此刻難以渡江。

4.

佳期難再得,但願論心故:美好的相聚時光難以再次擁有,隻希望我們都能銘記這份情誼,不忘初心。

5.

沅水日生波,芳洲行墜露:沅水每天都泛起層層波浪,芳洲上的露水不停地滴落。

6.

共知丘壑改,同無金石固:我們都知道山川地貌會發生改變,也明白世間沒有如金石般永恒堅固的東西。

……

全譯:

我不顧雙腳浸濕,撩起衣裳,一路相隨到水邊,送彆即將踏上征途的友人。

我倆一同斟滿一杯酒,相對而坐,滿心愁緒地看著天色漸漸向晚。

漢水寬廣,本可容小船暢行,然而風聲悲慼,似在阻攔,此刻渡江如此艱難。

美好的相聚時光,怕是難再重現,隻盼你我都能銘記這份情誼,情誼不因時光、距離改變。

沅水日複一日,泛起層層漣漪,那芳洲之上,露水不住地墜落。

我們都深知,山川形貌會變遷,世間萬物,沒有如金石般堅不可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