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746章 江淹《悼室人詩十首?其五》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746章 江淹《悼室人詩十首?其五》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悼室人詩十首其五

江淹

秋至搗羅紈,淚滿未能開。

風光肅入戶,月華為誰來?

結眉向蛛網,瀝思視青苔。

鬢局將成葆,帶減不須摧。

我心若涵煙,葐蒀滿中懷。

《悼室人詩十首·其五》賞析

這首詩是江淹悼念亡妻組詩中的一篇,以秋景為背景,細膩入微地刻畫了詩人在妻子離世後的悲痛、孤獨與思念,情感真摯深沉,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一、主題思想

1.

睹物思人,悲從中來:“秋至搗羅紈,淚滿未能開”,秋寒將至,準備秋衣本是夫妻間溫暖的日常,如今妻子已逝,羅紈觸目,詩人滿心悲慟,淚水失控,連開啟羅紈的勇氣都沒有。這一細節體現了詩人對妻子的深切思念,往昔的生活場景曆曆在目,卻已物是人非,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2.

秋景添愁,孤獨淒涼:“風光肅入戶,月華為誰來?”秋風和月光本是自然之景,在詩人眼中卻成了引發痛苦的源頭。秋風的肅殺、月光的清冷,無人與他共享,強化了他的孤獨感。此句借景抒情,表達了妻子離去後,詩人內心世界的荒蕪與淒涼,生活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3.

情思纏繞,憔悴消沉:“結眉向蛛網,瀝思視青苔。鬢局將成葆,帶減不須摧。”詩人的目光被家中的蛛網和青苔吸引,象征著他內心如蛛網般糾結,思念如青苔般蔓延。而鬢發蓬亂、衣帶漸寬,表明詩人因過度哀傷,對自身形象和生活全然不顧,沉浸在悲痛中無法自拔,儘顯憔悴與消沉。

4.

哀傷無儘,難以消散:“我心若涵煙,葐蒀滿中懷。”詩人將內心的悲痛比作煙霧,形象地描繪出哀傷在心中彌漫、鬱結不散的狀態,傳達出他對亡妻的思念如煙霧般持久而濃烈,無法擺脫,深化了全詩悼念亡妻、悲痛難抑的主題。

二、藝術特色

1.

細節描寫,觸動人心:詩中通過“搗羅紈”這一生活細節,引發詩人的情感波瀾,以小見大,從平凡生活場景切入,展現出深沉的情感,使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詩人的悲痛,極易產生共鳴。

2.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秋風、月光、蛛網、青苔等秋景的描寫,不僅營造出蕭瑟、淒涼的氛圍,更與詩人內心的孤獨、悲痛相互交融。自然之景成為詩人情感的寄托,情因景生,景隨情移,情景相生,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3.

比喻生動,表意深刻:將內心的悲痛比作“涵煙”,形象地表現出哀傷的無形卻又無處不在,如煙霧般縈繞心頭,生動地傳達出詩人內心複雜而深沉的情感,使抽象的情感變得具體可感。

4.

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卻能將詩人對亡妻的思念與悲痛表達得淋漓儘致。質樸的文字更能展現出情感的真摯,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內心最真實的痛苦,使詩歌具有強大的情感力量。

解析

1.

秋至搗羅紈,淚滿未能開

-

解析:秋天的腳步一到,按照往昔的習慣,本應是妻子取出羅紈布料,捶搗整理,為家人準備秋衣的時候。然而此刻,妻子已不在人世。“搗羅紈”這一具有鮮明季節性和生活氣息的舉動,勾起了詩人對妻子深深的懷念。麵對放置在眼前的羅紈,詩人滿心都是妻子的音容笑貌,淚水不受控製地湧出,打濕了羅紈。“淚滿”直觀地體現出詩人悲傷的程度之深,而“未能開”則進一步表明,詩人因過度悲痛,根本沒有勇氣和心力去開啟這些承載著往昔回憶的羅紈,彷彿一旦開啟,那如潮水般的悲傷會將他徹底淹沒。此句通過一個簡單卻飽含深情的生活場景,將詩人對亡妻的思念與喪妻之痛刻畫得入木三分。

2.

風光肅入戶,月華為誰來

-

解析:“風光肅入戶”描繪了秋風帶著肅殺之氣,匆匆地吹進屋內。這裡的“肅”字,不僅形容了秋風的清冷、蕭瑟,更營造出一種壓抑、淒涼的氛圍。緊接著,詩人發出“月華為誰來”的質問。在過去,每當月光灑下,或許詩人與妻子會一同在月下漫步,或是在屋內透過窗戶欣賞月色,共享溫馨時光。但如今妻子已逝,這皎潔的月光似乎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詩人以看似無理的質問,表達出內心極度的孤獨與失落。他覺得,沒有妻子相伴,這美好的月光變得毫無價值,無人與他一同欣賞,無人與他在月光下傾訴衷腸。此句借秋風和月光兩種自然景象,巧妙地將詩人內心的淒涼與對亡妻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強化了詩歌的情感表達。

3.

結眉向蛛網,瀝思視青苔

-

解析:“結眉”描繪出詩人眉頭緊鎖的神態,表現出他內心的憂愁與痛苦。他的目光不自覺地投向屋內布滿的蛛網,“蛛網”象征著荒蕪與寂寥,說明自從妻子去世後,家中少了她的操持,變得雜亂無章。而詩人凝視蛛網,思緒也如蛛絲般纏繞,難以解開。“瀝思”則體現出詩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的目光又轉向庭院中的青苔。青苔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生長,象征著孤獨、冷落。詩人久久地注視著青苔,心中的思念如青苔般肆意蔓延。此句通過對詩人動作和神態的描寫,以及對蛛網和青苔這兩個具有象征意義的事物的刻畫,將詩人內心糾結、綿長的思念之情生動地展現出來,把無形的情思具象化,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與無奈。

4.

鬢局將成葆,帶減不須摧

-

解析:“鬢局將成葆”描述了詩人的鬢發如同捲曲的雜草,快要結成亂草堆一般。“局”有捲曲之意,“葆”原指草木叢生的樣子,這裡用來形容詩人因悲傷過度,無心打理自己,導致頭發蓬亂不堪。“帶減不須摧”則表明詩人由於長期沉浸在悲痛之中,身體日漸消瘦,衣帶變得寬鬆。“不須摧”強調詩人對此毫不在意,任由衣帶變寬。詩人通過對自己外貌和身體變化的描寫,從側麵反映出他內心的極度痛苦。他已經完全被喪妻之痛擊垮,對自身的形象和生活狀態不再關心,將全部的情感都傾注在對亡妻的思念之中,儘顯憔悴與消沉。

5.

我心若涵煙,葐蒀滿中懷

-

解析:詩人將自己的內心比作“涵煙”,即包含著煙霧。“葐蒀”形容煙霧屈曲盤折、彌漫的樣子。詩人覺得自己的內心就像充滿了這樣的煙霧,這些煙霧在心中四處彌漫、湧動,沒有一刻停歇。此句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將抽象的悲痛情感具象化為可感的煙霧,生動地描繪出詩人內心的哀傷如煙霧般,縈繞不散,充斥著整個胸懷。這種比喻不僅準確地傳達出詩人內心痛苦的深沉與持久,還讓讀者能夠通過想象煙霧的形態,更加真切地體會到詩人內心複雜而又難以言說的悲痛之情,將詩歌的情感表達推向了**。

句譯

1.

秋至搗羅紈,淚滿未能開:秋天來臨該搗製羅紈做寒衣,淚水滿麵我不忍開啟那羅紈。

2.

風光肅入戶,月華為誰來:秋風蕭瑟匆匆吹進了門戶,這皎潔月光又為誰灑照而來?

3.

結眉向蛛網,瀝思視青苔:我緊鎖眉頭凝視著屋內蛛網,思緒萬千看著那院中的青苔。

4.

鬢局將成葆,帶減不須摧:鬢發捲曲快要亂如叢生草,衣帶漸寬我也無心去整理。

5.

我心若涵煙,葐蒀滿中懷:我的心好似彌漫著層層煙霧,這煙霧在心中糾結纏繞不散。

全譯

秋天到了,又到了捶搗羅紈準備寒衣的時候,淚水潸然,濕透羅紈,我實在不忍將它開啟。

秋風帶著肅殺之氣,匆匆地吹進屋裡,這如水的月光,又為誰灑下這般清輝?

我緊鎖眉頭,望向布滿蛛網的角落,思緒萬千,凝視著那滋生的青苔。

鬢發捲曲,日益蓬亂如叢生的雜草,衣帶漸寬,我卻絲毫沒有心思去打理。

我的心彷彿被煙霧籠罩,這濃稠的煙霧,在心中翻湧纏繞,久久不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