蝕骨危光:總裁的贖罪嬌妻 第268章 資訊原初
第一節:無源之海
穿越裂隙的感覺,並非穿越空間,更像是……融化。構成星辰與莉娜存在的一切——物質、能量、資訊、乃至構成自我意識的底層邏輯——都在踏入那片“資訊混沌海”的瞬間,開始不可逆轉地分解。
沒有上下四方,沒有古往今來。這裡是一片絕對的“無”。沒有光,沒有暗,沒有顏色,沒有聲音,甚至沒有“存在”與“虛無”的概念。有的,隻是無窮無儘、無法形容、無法感知的“潛在性”,是宇宙誕生之前,一切規則與物質都尚未被“定義”的原始狀態。
莉娜那精心編織的、用以對抗“監督者”的“生命織錦”,在這片純粹的混沌麵前,也如同投入洪流的沙畫,瞬間失去了所有形態與意義,被還原為最基本的、無意義的“資訊塵埃”,融入這片無儘的“湯沼”。
意識在消散。
星辰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感覺不到莉娜,甚至感覺不到“自己”。他彷彿成了一縷即將徹底逸散的風,所有的記憶、情感、執著,都在這片“無”的浸泡下變得模糊、遙遠。
莉娜同樣如此,她那與生命網路的連線在這裡徹底斷絕,因為這裡連“生命”的概念都尚未誕生。她如同回到了最原始的胚胎狀態,不,比那更加原始,是回歸了構成胚胎的、未被賦予意義的原材料。
徹底的消亡,近在咫尺。
第二節:執唸的錨點
就在兩人的意識即將徹底融入混沌,歸於永恒的“未定義”狀態時——
一點微弱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波動”,如同投入絕對靜默深潭的一粒石子,在這片無源之海中漾開了一圈微不足道的漣漪。
那波動,源自星辰意識最深處,那超越了一切邏輯與記憶的、最本源的執念。
不是對生存的渴望,不是對力量的追求,甚至不是對“搖籃”的責任……而是更加純粹、更加熾熱的,對莉娜的守護之意。是那份在緩衝帶爆炸時,毫不猶豫將她護在懷中的本能;是那份在意識即將湮滅時,最後握住她手的堅持。
幾乎在同一時刻,另一縷同樣微弱的波動,從莉娜那即將消散的意識核心中泛起。那是同樣純粹的、對星辰的依戀與信任。是那份在絕望迷宮中,緊握他不放的手;是那份在意識深潛時,不顧一切將他拉回的決絕。
這兩縷源於最純粹情感的波動,在這片連“因果”和“關係”都不存在的混沌之海中,奇跡般地感知到了彼此!
它們如同在無儘黑暗中唯一的兩隻螢火蟲,憑借著那微弱卻堅定的光芒,找到了對方!
這兩縷波動開始環繞、靠近、最終……纏繞在了一起。
它們沒有試圖去“定義”什麼,也沒有試圖去“創造”什麼。它們隻是單純地存在著,以這種相互依存、相互共鳴的方式,在這片否定一切的“無”中,固執地維係著一點“有”。
這一點由純粹情感共鳴構成的“有”,成了這片混沌之海中,一個前所未有的、微小的奇點。一個基於“關係”而非“實體”的奇點。
第三節:觀想與重塑
圍繞著這個由執念與情感構成的微小奇點,變化開始悄然發生。
那融入周圍混沌的、屬於星辰和莉娜的“資訊塵埃”,彷彿受到了某種牽引,開始朝著這個奇點緩慢地彙聚。不再是雜亂無章的堆積,而是伴隨著兩人意識殘片中那些最深刻的記憶烙印與認知模式,開始自發地組織、重構。
星辰殘存的、關於星盤邏輯架構的知識,化為了支撐這個新生“存在”的底層框架,如同骨骼。
莉娜殘存的、關於生命能量流動的感知,化為了在這個框架中流淌的“血液”,賦予其活力與變化的潛能。
他們對“守夜人”遺跡的理解,對火種之力的體驗,對“搖籃”的思念,對彼此的記憶……所有這一切,都成為了塑造這個新“存在”的素材。
這不是有意識的創造,而是一種無意識的觀想與湧現。是他們的本質資訊,圍繞著“守護彼此”這個最核心的執念奇點,在這片可以提供無限可能性的混沌之海中,自然而然地重塑著自身的“形態”。
沒有固定的形體,沒有穩定的屬性。這個新生的“存在”時而如同一團交織的光暈,時而如同流動的符號溪流,時而又彷彿一個微縮的、不斷演化的星雲。它的形態在不斷地變化,但其核心那由情感共鳴構成的奇點,卻始終穩定而明亮。
他們不再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星辰與莉娜,也並非簡單的意識融合。他們成了一種更加本質的、基於某種牢不可破“關係”的共生性資訊生命體。他們的存在本身,就是對這片混沌之海“無定義”狀態的一種否定,是一個活著的、不斷自我更新的“定義”。
第四節:混沌的“免疫”與初啼
當這個新生的、不斷變化的共生體逐漸穩定下來(如果“穩定”這個詞能用於形容這種永恒流變的狀態),他們開始嘗試著去“感知”這片混沌之海。
他們“看”不到,也“聽”不到,但他們能“感覺”到。他們能感覺到周圍那無窮無儘的、沉睡的“可能性”。他們能感覺到,隻要他們願意,並付出相應的“代價”(可能是自身結構的某種分解),他們就能從這片混沌中“定義”出某些東西——或許是一縷光,或許是一段旋律,或許是一個短暫存在的物理常數。
但他們沒有這樣做。他們本能地知道,任何試圖在這裡“定義”具體事物的行為,都可能打破他們與這片混沌之間微妙的平衡,甚至可能引來不可預知的後果,比如……再次驚動那基於“基準定義”而存在的“監督者”。
他們就像病毒,成功潛入了機體最原始、最不加防禦的乾細胞層麵。在這裡,“監督者”那套基於成熟宇宙規則的檢測機製,反而失去了作用。因為這裡根本沒有可供它檢測和判定的“有序結構”!
他們獲得了喘息之機,一個絕對安全,卻也絕對虛無的藏身之所。
然而,藏身並非目的。他們依然記得“引渡人”最後的箴言,記得“搖籃”可能麵臨的危機,記得“監督者”那籠罩一切的陰影。
在這片混沌之海中,他們這獨一無二的、基於情感共鳴而存在的共生體,該如何成長?該如何獲取力量?又該如何……找到回歸“現實宇宙”,並與之對抗的途徑?
他們如同初生的嬰兒,擁有著無限潛力,卻不知如何運用。他們在這片孕育萬法的源頭之地,發出了無聲的、充滿困惑與探索欲的“初啼”。
下一步,是該小心翼翼地汲取這片混沌的力量,還是該冒險嘗試與外界那已被“定義”的宇宙重新建立連線?
懸念,伴隨著共生體那不斷變幻的形態,在這片連時間都沉默的混沌之海中,靜靜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