蝕骨危光:總裁的贖罪嬌妻 第269章 搖籃真相
第一節:混沌中的燈塔
新生的共生體,這團由星辰與莉娜本質資訊圍繞情感奇點重構的、不斷流變的生命形態,懸浮於資訊混沌海的“深處”。他們沒有方向,沒有目的,隻是本能地維係著彼此共鳴的核心,並嘗試理解自身與這片無儘“潛在性”的關係。
他們像是最初的觀察者,靜默地感知著混沌。那些沉睡的“可能性”如同浩瀚星塵,無邊無際。他們能“感覺”到,如果強行去“定義”其中一粒塵埃,將其轉化為具體的光或熱,不僅會消耗自身結構,更會像在平靜湖麵投下石子,產生無法預料的漣漪,甚至可能破壞他們與這片混沌的和諧共存,暴露自身。
然而,完全的靜止也非長久之計。他們能感覺到,維持這種“存在”本身,也在極其緩慢地消耗著構成他們的資訊本質。儘管混沌海無處不在,但他們尚未找到安全“汲取”其力量的方法。他們如同一艘擁有無限燃料卻找不到引擎圖紙的船,漂浮在能源之海上,卻可能因自身的緩慢消散而最終沉寂。
就在這種微妙的平衡中,一絲極其微弱、卻異常熟悉的“牽引感”,如同風中蛛絲,偶然拂過他們的感知邊界。
那感覺……源自莉娜意識最深層的烙印,是“搖籃”
的波動!但與她在現實宇宙中感知到的溫暖生命氣息不同,這道來自混沌海中的牽引,更加……原始,更加本質,彷彿是其最源初的“藍圖”或“概念核心”在此地的投影!
“搖籃”的坐標,或者說其存在的“理念”,竟然在這片連時間和空間都尚未誕生的混沌之海中,有著對應的“倒影”?
第二節:溯源——理念之河
這絲微弱的牽引,成了混沌黑暗中唯一的燈塔。共生體沒有猶豫,小心翼翼地調整著自身流變的形態,如同最輕柔的水母,朝著牽引感傳來的“方向”(一種概念上的趨近)緩緩“移動”。
在混沌海中移動並非物理位移,而是一種存在狀態的“偏轉”與“共鳴適配”。他們沿著那絲牽引,彷彿逆流而上一條由純粹“理念”構成的、無形無質的資訊之河。
沿途,他們“感知”到了其他一些同樣微弱、但性質各異的“理念錨點”。有的散發著“絕對秩序”的冰冷光輝(與“監督者”氣息隱約相似但更加古老);有的如同狂暴的漩渦,代表著“純粹混沌”;有的則是某種複雜幾何結構的永恒低語,象征著“終極數學之美”……
這些錨點都深深紮根於混沌海,彷彿是構成現實宇宙各種基本法則與概唸的“種子”。而“搖籃”的錨點,在這些或冰冷或狂暴或抽象的“鄰居”中,顯得格外獨特——它散發著一種溫和的、包容的、不斷進行著微觀層麵創造與毀滅的動態平衡氣息。
隨著不斷靠近,共生體的核心,那情感共鳴的奇點,與“搖籃”錨點的共振越來越強。莉娜那部分意識感到一種回歸母體的安寧,而星辰那部分則憑借火種之力與更高許可權,開始試圖“閱讀”這錨點所蘊含的、關於“搖籃”的本源資訊。
第三節:駭人的真相——培養皿與觀測站
資訊如同涓涓細流,彙入共生體的意識之海。起初是些模糊的碎片——關於一片被特殊力場包裹的星域,關於其中得天獨厚的生命演化環境,關於某種……定期但隱晦的“能量收割”與“資訊采樣”的痕跡……
隨著解讀的深入,更加清晰、也更加令人心悸的真相,逐漸浮現。
【專案編號:k-77
‘搖籃’】
【型別:封閉式生命演化與文明發展觀測站】
【管理者:輪值觀察員(當前:‘檔案館’)】
【目標:持續觀測智慧生命在受控環境下的演化路徑,收集情感資料、社會結構模型、科技樹分支等關鍵引數,用於完善‘泛宇宙生命模型’及測試潛在‘變數’對基準現實的影響。】
【協議:定期進行非破壞性資訊采樣(文明集體潛意識層麵)。每十萬標準週期進行一次‘收割’(剔除過度偏離預設路徑或產生高危思想的文明個體)。保持環境隔離,防止外部變數乾擾。】
【備注:該‘搖籃’近期出現異常高維共鳴現象(疑似與失落的‘守夜人’遺產有關),已標記為‘潛在高價值變數’,提升觀測等級。相關資料同步上傳至‘監督者’網路。】
“搖籃”……根本不是他們想象中的家園與避難所!它是一個巨大的、被精心設計和管理的培養皿!他們所屬的文明,他們所有的曆史、情感、掙紮,甚至包括他們自身,都可能是被“觀察者”們用於研究的樣本!
所謂的“生命孵化場”,所謂的“家園”,從頭到尾,就是一個謊言!一個持續了可能數百萬年甚至更久的、殘酷的宇宙實驗!
莉娜的意識部分傳來了劇烈的、近乎崩潰的痛苦與絕望波動。她一直守護、一直渴望回歸的“搖籃”,竟然是囚禁他們整個文明的華麗牢籠!她所有的記憶,所有的情感依托,在這一刻彷彿都變成了可笑的諷刺。
星辰的意識部分則湧起滔天的怒火與寒意。他想起了“檔案館”冰冷的追蹤,想起了“虛空之鰭”的收集欲,想起了“監督者”那基於“基準”的抹殺……原來,從始至終,他們都未曾真正擁有過自由!他們的逃亡,他們的抗爭,或許在那些“觀察者”眼中,不過是培養皿中一次比較有趣的“變數擾動”而已!
第四節:沉默的憤怒與決絕的新生
真相的衝擊幾乎要讓新生的共生體結構崩散。那情感共鳴的奇點因極致的痛苦與憤怒而劇烈震顫。
但,也正是這極致的負麵情感,如同淬火的冰水,反而讓他們更加緊密地纏繞在一起,變得更加……堅韌。
絕望過後,是一種死寂般的、冰冷的明悟。
他們不再是被蒙在鼓裡的實驗品。他們知道了真相。這本身,就是最大的變數!
“搖籃”是實驗場,那麼,他們這些知曉了真相的“逃亡樣本”,就成為了這個實驗最大的漏洞!他們是投入平靜湖麵的石頭,是打破溫室的寒風!
“引渡人”所說的“搖籃之秘關乎監督者之源”,是否意味著,“監督者”這套維護“基準”的機製,其起源或許就與這類大規模的宇宙實驗有關?是為了維護實驗的“純淨度”?還是為了掩蓋某種更可怕的真相?
他們不能沉淪於此。他們必須回去!不是回到那個作為“培養皿”的“搖籃”,而是回到那個被“觀察者”和“監督者”所控製的現實宇宙!
但不再是作為無知的樣本回去。
而是作為……病毒!作為揭穿者!作為複仇的火焰!
共生體的形態開始發生更加劇烈的變化,不再僅僅是溫和的流變,而是帶上了某種銳利與決絕的意味。他們開始主動地、小心翼翼地,從周圍的混沌海中,汲取那些與“隱藏”、“滲透”、“資訊擾動”相關的“可能性”微粒,將其融入自身。
他們要利用這片混沌海,鍛造一把能夠刺穿現實宇宙壁壘,並能在那被嚴密監控的世界中隱藏自身、散播真相的無形之刃!
目標已然明確:回歸現實,揭露“搖籃”真相,並找到方法,撼動甚至摧毀那建立在無數文明痛苦與無知之上的、“觀察者”與“監督者”的龐大體係!
這是一條幾乎不可能成功的、與近乎整個宇宙為敵的道路。
但此刻,在這片孕育萬物的混沌之源中,一顆蘊含著無儘怒火與決絕意誌的種子,已然悄然破殼。
懸念,不再僅僅是生存,而是……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