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七年後葉家姑娘還魂了 第17章 老伯真是好人
這大哥有些迂腐了。
葉問溪聽的起急,插話道:“這前後也沒有看到村子,想來是走遠路的人砍的多了,留下不要的。”
“對對!”葉景寧也立刻點頭,熱切的看著大哥。
葉景珩遲疑一會兒,還是搖頭:“做這些竹筒,不知道要費多少功夫,堆的又是如此整齊,必是要回來取的,我們拿去不好。”見弟弟、妹妹還要說,一手拉一個,直接往外走。
葉問溪心裡著急,可也沒有辦法再勸,隻得指指不遠處道:“那些總沒有人要了。”
葉景珩轉頭去瞧,隻見是一些散碎的竹枝,上邊還帶著竹葉,顯然是整竹砍下來做完竹筒剩下的,當即點頭:“嗯,這些想來不要。”
葉景寧忙道:“剛好,爹要一些樹枝做窩棚,我們帶回去。”見大哥點頭,立刻跑去,快手快腳的收拾。
葉景珩和葉景辰也把泥巴交給葉問溪拿著,過去把竹枝、竹葉整理成三捆,扯細竹條紮好,背著回去。
營地那裡,葉牧、葉峰幾個人剛收集到一些樹枝,見四人帶回這麼多竹枝,也很驚喜,忙接了過來,一起動手,簡單紮出兩個人字窩棚,裡邊鋪上乾草。
葉牧再用席子擋住帳篷一端,就向葉問溪道:“溪溪,夜裡你和娘睡這棚子裡。”
葉問溪看看另一個,見江氏婆媳往裡抱被褥,知道是給她們做的,就問:“爹和哥哥們呢?”
葉牧見她居然懂得關心爹和哥哥,就笑:“這外頭生著火,也不冷,爹和哥哥們輪著看火。”
葉問溪繞著窩棚轉一圈,輕聲問:“為何不多紮幾個?”
葉牧揉揉她的頭:“天黑了,竹枝也就那麼些,席子也隻那麼兩張。”說著又催,“粥快熬好了,過去吧。”
葉問溪點點頭:“我先放了泥巴。”抱著泥巴進窩棚去。
葉牧也不在意,見官差過來分窩頭,也就過去拿自家那份。
窩棚裡,葉問溪拽一塊泥巴,隻是幾下就捏出一個老漢的模樣,揉兩顆小泥丸裝上眼睛,從窩棚的縫裡放了出去,在頭上摸一下道:“去吧!”眼瞧著泥人活動一下手腳跑開,這纔出窩棚去火邊坐下。
這個時候,馮氏已盛了幾碗粥出來,先捧一碗給江氏,見她過來,又端一碗給她道:“溪溪,你吃了早些歇息。”
葉問溪忙道:“爹和五叔五嬸還有小叔還不曾吃。”
葉大太爺育有三子,長子是葉牧之父葉繼風,葉峰和葉滔是三子葉繼揚之子,葉問溪喊的“五叔”、“小叔”,是葉大太爺一脈,葉牧堂兄弟的排行。
葉峰娶妻胡氏,還沒有子嗣,葉滔年剛二十,還沒有娶妻。
葉滔見她小小年紀居然懂得禮讓,含笑道:“溪溪,碗不夠用,你們女人孩子吃了先去歇著,橫豎我們要看火,隨後再吃。”
葉問溪去看葉牧,見他點頭,隻得謝了,把碗收回來,又接了馮氏遞過來的半個窩頭,也不急著吃,隻是說:“再弄幾隻碗就好了。”
葉牧摸摸她的頭,應道:“回頭我們找到工具,鋸些大竹子做碗。”
可以這樣?
葉問溪看看他,眨眨眼,點頭,低頭安心喝粥。
正吃著,突然就聽到前邊官差大喝:“什麼人?”
葉氏族人紛紛抬頭去看,就見暮色裡,一個老漢挑著擔子從林子裡出來,被官差一喝嚇了一跳,急忙擺手:“老漢是坡下村子裡的,不知道這裡有官爺。”
一個官差迎過去,向他上下打量,問:“這天都黑了,你來這裡乾什麼?”
老漢賠笑:“白天老漢在這裡砍了些竹筒,沒顧上取回去,直到此刻才得了空。”說著,拿擔子給他瞧。
官差往後看看,見隻有他一個人,點點頭放行。
老漢又是鞠躬,又是道謝,忙著斜過大路往對麵的山坡過去。
葉家兄弟幾個聽到“竹筒”兩字已經都豎起耳朵,葉問溪卻已放下碗跑了過去,向老漢打招呼,“老伯。”
馮氏和葉牧齊齊吃一驚,急忙起身追去:“溪溪,快回來。”
可老漢已經停下和女兒說話,等他們追過去,就見老漢已經從挑子兩頭各拎一捆東西放在葉問溪腳邊,挑著剩下的東西往坡下走。
馮氏驚異的問:“溪溪,怎麼回事?”
葉問溪回頭,喜滋滋的道:“我和老伯借砍刀,說爹爹想做幾個竹筒,老伯就把這些竹筒給了我。”
葉牧驚訝:“就這麼給了你?”
葉問溪點點頭,指指腳邊的東西說:“放下就走了,說是婆娘等著吃飯。”
葉牧去彎腰去瞧,果然是草繩捆著的幾十個竹筒,又往山坡下瞧瞧,早已經沒了人影,不由感歎:“老伯真是好人。”不要說不知道老漢住在哪裡,就算是知道,自己這些人不能離開官差太遠,也沒處還去,隻好拎著竹筒回來。
葉家三兄弟此刻也已經跟了過來,取竹筒瞧瞧,又互視幾眼。
這分明是半個時辰前他們在竹林裡看到的竹筒,想到有主,也想到主人來取,沒想到的是,這些竹筒還是到了他們手裡。
葉問溪拉著馮氏問:“娘,我們有竹筒,是不是可以煮些水裝進去,明兒道上就不用喝生水了?”
其實於村裡人,喝生水是常事,隻是想白天沒有時間啟火,倒是可以熬些米湯帶著。
馮氏欣喜的點頭,又道:“這麼些竹筒,我們也用不完。”
葉牧點頭:“我們每人留一個,餘下的我去給族人分分。”
馮氏答應,把自己兩家要用的十個竹筒數出來,餘下的讓葉牧拿走。
出來兩天,葉家族人有好幾戶沒有帶取水的器具,昨天渴了一日,今日全憑帶水的幾家支援,此刻見他拿了竹筒過來,都是說不出的欣喜,也顧不上天黑,和官差打個招呼,忙著去打水。
這一邊,馮氏和江氏、胡氏吃了粥,也把竹筒拿去河邊清洗乾淨,回來等另幾人也盛了粥,把水倒進瓦罐裡,再添一把米,熬起米湯。
另一邊,葉家兄弟去采了大些的竹葉,又將乾草搓些草繩,先將每個竹筒綁上一條用來手提,等到灌了米湯進去,再用竹葉封了口,用細草繩紮好。
這些事,大夥兒自然不用葉問溪,吃過粥就催她回去睡,也沒有人知道,挑擔子的老漢下了山坡就化成一坨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