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蝕靈玄途 > 第585章 藤葉藏詩寄七州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蝕靈玄途 第585章 藤葉藏詩寄七州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白露的清晨,百草穀彌漫著薄薄的霧,“七州同”的藤葉上凝著水珠,像撒了層碎銀。沈硯坐在傳習處的窗前,手裡捧著本泛黃的詩集,指尖劃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字句時,忽然聽見院外傳來窸窸窣窣的響動。

“沈先生,您看我撿了什麼!”小滿舉著片巴掌大的橙藤葉跑進來,葉麵上的露珠滾落,在青磚地上洇出小小的濕痕。“這葉上有字!”她把藤葉湊到沈硯眼前,隻見葉脈間用炭筆寫著行小字:“南州水漲,待藤架避洪。”

沈硯的眼睛亮了——這是南州船孃的筆跡,去年教她們用藤葉傳信時,特意約定用炭筆在橙藤葉上寫水情,紫藤葉報平安,白藤葉說藥事。“快拿給林爺爺看!”他起身時帶倒了椅子,詩集嘩啦散落在地,其中一頁夾著的乾藤葉飄到腳邊,上麵是去年北州驛丞寫的“藤甲成,謝贈籽”。

林辰正在藤架下翻曬草藥,聽見動靜,慢悠悠直起身。他接過橙藤葉,老花鏡滑到鼻尖上,仔細辨認著字跡:“南州的圩田怕是要淹了,她們想借穀裡的高地搭臨時藤架。”老人用指甲在葉邊掐了個小三角,“讓阿木爾帶二十捆‘承重藤’去,再教她們搭‘懸索架’——這架能浮在水麵上,人站在上麵穩當。”

“我也去!”小滿搶著說,“我會編‘浮力結’,去年跟船孃學的,把藤條編成網兜,裝滿蘆葦就能漂起來。”

沈硯早已找出南州的地圖,用紅筆圈出易受淹的圩田:“我帶蘇文去畫架樣,懸索架的節點得標清楚,彆出岔子。”他忽然想起什麼,從抽屜裡拿出個藤編小盒,裡麵裝著七州的炭筆——北州的用鬆煙做的,色深;南州的摻了藕汁,防水;草原的加了羊油,在寒風裡也能寫。

出發前,林辰往他們的行囊裡塞了包“七州同”的新籽:“路過中州時,把這些籽給藥材行的老掌櫃,他說想在藥圃試種晚熟品種。”老人又從懷裡掏出片白藤葉,“這是西州獵戶托人帶來的,說山裡的‘七葉一枝花’該收了,讓咱們派個懂藥的去看看。”

白藤葉上的字歪歪扭扭,顯然是獵戶們照著樣子描的,末尾畫了個笨拙的笑臉。小滿把白藤葉夾進自己的發辮裡:“等從南州回來,我去西州!我跟著林爺爺認了三年藥,肯定能幫上忙。”

南州的水比想象中漲得更猛。烏篷船剛到渡口,就看見圩田變成了白茫茫一片,幾戶漁民正抱著門板在水裡漂。“沈先生!小滿姑娘!”船孃踩著水迎上來,藍布衫濕透了貼在身上,“再晚來一步,咱們的藥船就要泡湯了!”

沈硯指揮著後生們卸藤條,蘇文趴在船板上畫架樣,炭筆在糙紙上沙沙作響。“懸索架要分三層,”他邊畫邊喊,“底層用粗藤捆蘆葦當浮力,中層編網當落腳地,頂層搭棚遮雨!”

小滿則帶著漁家女們編浮力結,她的手指翻飛,藤條在懷裡聽話地繞圈,很快就編出個巴掌大的網兜。“像這樣,每個結留指節大的空隙,”她演示著,“既能兜住蘆葦,水又能流出去,不費勁。”有個梳雙丫髻的小姑娘學不會,她就握著對方的手教,掌心的溫度透過粗糙的藤條傳過去,像春日的陽光落在凍土上。

三天後,二十座懸索藤架在水麵上立了起來。橙紅色的藤條在陽光下格外醒目,漁民們在架上曬漁網、補船帆,孩子們則在藤架間追逐,笑聲驚起蘆葦叢裡的水鳥。船孃端來新釀的菱角酒,用藤葉當杯:“這酒裡泡了橙藤花,謝你們的救命架!”

沈硯接過藤葉杯,酒液裡映著懸索架的影子,忽然覺得這杯酒比任何瓊漿都甘甜。他從行囊裡拿出片紫藤葉,用南州的防水炭筆寫道:“藤架成,可安身。待水退,送新籽。”讓船孃的兒子順著水路送往穀裡報平安。

回程路過中州,藥材行的老掌櫃早已在門口候著。他捧著本《藥草記》,裡麵夾滿了藤葉信,有草原牧民寫的“沙棘熟,可入藥”,有西州藥農記的“冬蟲草,待雪收”。“沈先生快看,”老掌櫃翻到其中一頁,“這是京城藥商托人帶來的,說太醫院想采‘七州同’的藤入藥,治風濕。”

那是片用宮紙裱過的白藤葉,上麵的字跡娟秀,末尾蓋著個小小的“醫”字印。蘇文趕緊把這事記在畫夾上:“回去得告訴林爺爺,咱們的藤不僅能擋風遮雨,還能治病呢。”

回到百草穀時,夕陽正染紅穀口的藤架。林辰坐在竹椅上,膝頭放著疊藤葉信,看見他們回來,慢悠悠舉起片白藤葉:“西州的‘七葉一枝花’收了,獵戶們用藤葉包了些送來,說比往年的飽滿。”

沈硯把南州的紫藤葉信遞過去,老人看完,笑著往藤架上掛——穀裡的藤架最高處有根橫木,專門用來掛七州的藤葉信,風吹過時,五顏六色的葉子翻動,像麵會說話的旗。“北州的驛丞也派人來了,”林辰指著牆角的藤筐,“說新收的藤籽夠明年用了,讓咱們不用再送。”

筐裡放著個藤編小罐,開啟來,裡麵是七顆圓潤的藤籽,每顆上都用烙鐵燙了個小字,合起來正是“七州同,一家親”。小滿把籽罐捧在手裡,像捧著稀世珍寶:“我要把它們種在傳習處的窗台上,讓它們長出七州的藤。”

夜裡,傳習處的燈亮到很晚。沈硯在《七州藤譜》的空白頁上寫下“藤葉傳信”的章節,蘇文在旁邊畫藤葉的樣子,小滿則把今天收到的藤葉都夾進詩集裡,說這樣翻書時就能聞到七州的味道。

林辰拄著柺杖站在窗前,看著藤架上飄動的藤葉信,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自己剛到百草穀時,連跟鄰村藥農借把鋤頭都得托人帶話。如今,一片藤葉就能讓七州互通聲息,這變化,比穀裡的藤長得還快。

月光透過窗欞,照在沈硯散落的詩稿上,其中一句被藤葉的影子遮住了一半,隻露出“藤為紙,風為郵”。林辰笑了笑,轉身往灶房走——該給年輕人煮點藤葉茶了,用七州的水,泡七州的葉,喝下去,心裡踏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