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藏拙,真把我當傀儡昏君啊? 第830章 拓跋努爾
韓雲仞等人滿心不解。
“陛下如今統禦四方,正該樹威振軍,怎能讓人傳這種話!”
“若敵軍得知,豈不會更輕我軍?更狂其誌?”
趙烈沒有反駁,隻是默默聽著。
韓雲仞的聲音裡透著焦急:“這若傳出去,怕是士氣也會動搖啊!哪怕軍中信陛下之人多,可若真聽多了流言,終究會有人心浮動!”
“而敵軍若聽聞此事,隻怕會更加放心攻來!”
梁桓擰眉不語,神色陰沉。
董延在一旁連連搖頭:“陛下何故要自損聲名?這……實在匪夷所思!”
幾人說著,心緒越發亂。
他們都是軍中老將,懂得“名”與“勢”之重。
一軍若失帥威,軍心必散。
如今陛下親禦中軍,威信如日中天,這時候去傳舊謠……
這豈非自毀長城?
梁桓終於忍不住,壓低聲音道:“趙將軍,陛下真是這般吩咐?”
趙烈苦笑一聲,緩緩點頭。
“千真萬確。”
“陛下親口所言,還特命——要在明日午前,讓謠言傳入大疆探騎之耳。”
“至於如何傳,陛下不拘手段。”
“隻要能讓敵人信,以為陛下昏愚不堪、軍中離心,便足矣。”
韓雲仞的神情徹底僵住。
他喃喃低語:“若真如此……敵軍必以為大堯主昏,北軍可欺。那三十萬鐵騎,隻怕更要壓境了。”
“陛下這是何意啊……”
梁桓一拳重重落在木柱上,聲音低沉:“這不是自陷危地嗎?!”
“此策……實在太險!”
風在他們之間穿過,卷著雪粒打在甲上,發出細細的聲響。
沒人說話。
這一刻,所有人都陷入同樣的困惑。
他們心裡清楚,蕭寧從不無的放矢。
他做的每一步,看似突兀,實則必有章法。
可這一次——
這一次,卻太讓人摸不透了。
趙烈的手指微微蜷著,指節泛白。
他深吸一口氣,低聲道:“我也不懂。”
“我當時聽到陛下親口吩咐之時,隻覺這事太過驚世,險到不敢想。”
“可陛下神色極靜,似早有籌算。”
梁桓沉聲道:“會不會是陛下要故意示弱,以引敵懈怠?”
董延搖頭:“可若敵人真以為我軍無能,反而會更急著攻城,哪有半分懈怠之意?”
“若真為計,何不設疑陣、造假情,反倒去散舊謠?”
韓雲仞皺眉道:“也許……陛下另有後手。隻是我們看不透罷了。”
他話雖這麼說,眉間卻仍滿是疑慮。
風聲再起,雪花撲打在幾人麵上,冰涼刺骨。
他們沉默良久。
終於,趙烈長歎一聲。
“算了。”
“彆猜了。”
他抬頭望向天邊,夜色沉沉,風雪翻湧。
“陛下既然如此命,自有其理。我們既為將,隻管行命。”
“若真有不測,陛下自會擔。”
梁桓看著他,神情複雜。
“將軍真要傳?”
趙烈點頭:“傳。”
“今夜我派親信,分頭往北境各道去。明日天明前,謠言便該散開。”
“至於傳到敵軍耳中之法,也不難。”
他頓了頓,聲音壓低。
“邊境商賈、降卒、被俘的斥候、逃兵……他們都是最好的口。”
“讓他們聽,讓他們信。”
“這樣……大疆那邊,便會信。”
梁桓歎息一聲,低聲道:“這步棋,太險。”
趙烈神情冷峻,目光中卻有一絲奇異的堅定。
“可陛下的棋,從來險。”
韓雲仞看著他,喃喃道:“但每次,都贏。”
這句話一出,眾人皆靜。
風雪打在他們的甲冑上,聲聲如鼓。
趙烈緩緩挺直身軀,神情肅然。
“去吧。”
“今夜傳令,務必隱密。”
“記住,不可驚動軍心,不可外露我軍之意。”
梁桓拱手:“末將明白。”
韓雲仞、董延亦齊聲道:“遵令。”
幾人抱拳,旋即轉身散開。
他們的身影在風雪中一點點被吞沒,隻留下一串深深的腳印。
風再起,雪再落,那些腳印很快被掩去。
趙烈站在原地,久久未動。
他抬頭望向中軍大帳的方向。
那頂帳在雪夜中靜靜佇立,燈火微亮,簾影晃動。
那裡麵的天子,正負手立於沙盤之前,像是早已預見一切。
趙烈低聲自語:“陛下……您到底要做什麼?”
“是誘,還是虛?”
“是計,還是……局?”
風聲呼嘯,掠過他肩頭,捲走他最後的聲音。
他回頭望了一眼,轉身步入風雪之中。
夜色愈深,整個平陽營地都籠在一片白光之下。
巡邏的士兵仍在雪中前行,號角聲被風切成斷續的餘韻。
而此刻,無人知曉——
有一場無形的風暴,正從這些看似輕飄的“謠言”開始。
——一場以聲為刃、以名為局的戰。
風雪未止,計已暗行。
營外雪勢漸緩。
風卻未停,依舊一陣緊似一陣,從北原深處卷來,掠過平陽外壕,掠過一層層營壘的旗角,帶著刀鋒般的寒意。
夜色深沉,平陽城南三裡,臨時搭建的輜重營邊,一隊披著鬥篷的軍士正悄然出入。
他們的甲片覆著厚雪,看上去與尋常巡哨無異。
可若仔細看,就會發現,他們腳步極輕,言語極少,行跡分散向四麵八方。
這些人,正是趙烈等人暗中派出的“行兵”。
他們身上無軍徽,無令箭。
每人隻記得一句話——
“讓外人聽見。”
梁桓負責的是西南輜重營。
那裡來往商賈最多,偶有北境老商依舊冒雪送糧。
他挑出兩名機警的老卒,吩咐幾句,那二人便混入人群。
一人佯作醉態,在篝火旁搖著酒碗大聲嚷:
“這仗啊,打不贏的!陛下雖是好心,可畢竟……畢竟不是打仗的人哪!”
“聽說他當年還是王爺時,整日鬥雞走馬,花天酒地,手裡那劍是舞用的,不是殺人的!”
那聲音不大,卻剛好能讓旁邊的幫工和駝夫都聽得一清二楚。
幾名幫工相視一笑,靠攏過來。
“嘿,這可是你說的,可彆亂傳!”
“亂傳?哈哈,我家祖上就是在京城混飯的,我親眼見過那位爺!一身綢緞,腰佩香囊,連馬都是香的!”
“香馬?”
“可不是!聽說那匹馬喂的不是草,是用花瓣泡的米糠。那時候他還笑,說‘讓馬也識香氣’,好個清貴人兒!”
眾人鬨笑。
那醉卒又歎道:“如今這位貴人卻要守平陽。真是笑話!我等這身血衣,竟要替個鬥雞公子去死。”
另一人忙作勢喝止:“慎言!這話若被傳出去,滅門之禍啊!”
那醉卒搖頭嘀咕:“怕什麼?如今北軍都知道,陛下不會用兵,聽說他在京中連軍帳都沒辨得清!上次練兵,竟把鼓令和撤令認反,被笑了三日!”
火光閃動,笑聲、酒氣、寒風混在一起,那幾句醉言被風帶出營外,像一縷煙似的,慢慢飄散。
……
與此同時,韓雲仞那邊也早已行動。
他讓兩名會讀寫的親兵混入傳令隊,換崗時故意與哨兵“爭嘴”,聲音極高。
“你懂什麼!那是陛下——一個從京裡來的公子哥!”
“他從未上過陣,連北境的風都沒挨過!”
“若不是趙將軍、梁將軍拚死支撐,早就打散了!”
“咱們這仗,能撐三天,已是祖宗保佑!”
那幾名哨兵本就焦慮不安,聽得這話,立刻變了臉色。
“真有此事?那他來此做什麼?”
“聽說是要‘親征以振軍心’,可惜……自己先慌了。”
“嘖,這可如何得了。”
一陣低語之聲,順著巡邏的風口,被吹得老遠。
有人警覺地喝止:“噓,彆說了!這是大逆不道!”
可風已經替他們把這些話送了出去。
……
董延的佈置更靠近敵方。
北崗巡防距離大疆前哨不過十餘裡,夜裡偶爾能望見那邊探火閃爍。
董延選了幾名老兵,夜巡時刻意抬高聲調。
“陛下?陛下算什麼!他這一路從京來,隻懂擺架子!”
“聽說他還嫌軍食粗,不肯吃咱們這糙糧呢!”
“昨日那飯,還是趙將軍硬逼著他咽的。”
“真要靠他指揮?嗬,怕是敵騎一衝就散。”
他們言語放得極重,似乎根本不怕被人聽到。
雪地反光,聲音順著風口滾向前方。
十裡外的雪嶺上,正有幾道白影趴伏在雪地。
那是大疆的探子。
他們披著白氅,與雪幾乎融為一體,呼吸極輕。
“聽見了嗎?”領頭者壓低嗓音,“他們在罵他們的天子。”
“好像說那少年天子是個紈絝,鬥雞走馬,不知兵事。”
“哈哈……看來我們這趟沒白來。”
那領頭的黑影嘴角一勾,露出森冷的笑。
他低聲道:“我早聽說,大堯那位新帝,出自宗室旁支,少年荒唐,京中人人笑他。沒想到竟真是如此。”
另一人應聲:“是啊,我去年潛往中州,也聽人說過,說他當年偷馬毀田,被老昌南王禁足三月。”
“還有一次,好像是在宮中舞宴上醉臥禦階,被人抬著才走。”
幾人輕笑,笑聲極輕,卻帶著冷意。
“嗬,這樣的人,也配做君?”
“他若真在平陽,三日內定破!大堯這仗,自取滅亡。”
領頭的探子眯起眼,遠遠望向北麵天際那點火光。
“傳聞,他登基不過三載,未有大戰。如今竟敢親征?怕是想博個虛名。”
“如今北境風雪連天,士卒苦寒,那樣的公子哥,怎受得了?若他真敢坐鎮,定是形同虛設。”
“將此事傳回。”
“是。”
幾名探子互相點頭,其中一人翻身上馬,另一人則取出號箭。
“嗖——”
一道短促的哨音劃破風聲,轉瞬即逝。
遠處,連綿雪原中閃起幾點微光。
那是更遠處的斥候應聲而動。
不多時,這幾名探子已潛入山穀。
他們熟門熟路地沿著凍河邊緣疾馳,馬蹄敲擊冰麵,發出沉悶的“咚咚”聲。
風掠過他們披風的邊緣,捲起細雪,迅速淹沒了他們的行跡。
……
平陽城北二十裡。
夜色如墨,風聲卷雪,天地一片蒼白。
大疆的主營就紮在這片雪原上,連綿百裡,帳幕成列。
黑鐵戰旗隨風狂舞,旗頭上的狼牙骨在夜風中發出低沉的嗚鳴。
那是屬於北疆的聲音,粗野、陰冷,卻蘊著一種駭人的力量。
最中央的巨帳高出其餘三丈,幔頂覆著厚厚的白氅,四周插滿狼頭長戟,火盆燃著樺油,照得整座帳中紅光跳動。
空氣裡混著鐵腥與獸皮的焦味,像是整座營地的血氣都被聚在了這裡。
幾名探子被帶進來時,膝下的雪還沒化,身上的白氅已被風撕得殘破。
他們俯跪在地,頭埋得極低,連呼吸都不敢太重。
在他們麵前,坐著一人——
拓跋努爾。
這位新繼大疆王位不久的君主,正負手立在火盆旁。
火光映在他麵上,映出冷硬的線條。
他身形極高,幾乎比尋常人高出半個頭,肩寬背厚,腰間掛著一柄長柄彎刀,刀鞘是血色的鱷皮,刀柄上纏著白鷹羽。
那柄刀,他親自取名“噬日”。
傳聞,這刀開鋒之日,飲了八十人的血。
他年紀不過四十出頭,卻因長年征戰,眉宇間的殺氣彷彿早已凝成實質。
他的臉並不粗野,反倒帶著一股異樣的冷俊,五官深刻而棱角分明。隻是那雙眼——太冷。
那不是凡人的目光,而是狼王盯著獵物的眼。
火光在他瞳底一閃一滅,映出探子們額頭的汗光。
良久,拓跋努爾才開口。
聲音低沉,帶著一點沙啞,像鐵在磨。
“說吧。”
探子中年紀最長的那人立刻伏地,額頭緊貼地氈。
“啟稟大汗——屬下等三人,於今夜潛至平陽南壕外十裡,探得確切情報。”
“說清楚。”
探子抬頭一瞬,又立刻低下去。
“平陽守軍,兵力約四萬餘。其餘援軍未至。城中主帥為大堯新皇蕭寧——”
“他親至前線?”拓跋努爾的聲音陡然一沉。
探子立刻應道:“是。屬下已親耳聽見守軍口傳:‘陛下親禦中軍’。”
“嗬……”拓跋努爾輕笑一聲,那笑意冷得近乎森然。
他慢慢走到火盆旁,抬手拿起一截燒紅的木枝,隨意撥了撥炭火,火星劈裡啪啦地炸開。
“繼續。”
“是。”探子再度叩首。
“屬下探得——平陽軍中怨言極重。”
“怨言?”拓跋努爾挑了挑眉。
“是。屬下等夜伏其營外,聞得多處議論。”
“有人言:新皇年少,不諳軍陣,縱獵失度,輕佻奢縱。”
“有人言:他在京中時,好酒好花,凡事不理,隻知享樂。”
“亦有人笑言:那位陛下從未帶兵,連鼓令與退令都認不清,如今竟要指揮北境之戰,實乃天賜良機。”
火光一跳,照亮探子的臉,額上冷汗如線。
“屬下所聞,句句確鑿。”
帳中陷入短暫的寂靜。
風從帳口灌入,火焰微微搖晃。
拓跋努爾將木枝丟回火盆,轉過身來。
他那雙眼像兩團暗光,緊緊盯著那幾名探子。
“你們確定?”
“確、確鑿無誤!”
“他們的口音,你們能辨清是北境人?”
“是北境本土卒音,絕非偽裝。”
拓跋努爾凝視他們片刻,嘴角緩緩勾起。
“嗬……”
那一聲笑,低得幾乎聽不見。
“有意思。”
他走回座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像是在思索,又像是在計算。
“蕭寧……”
他緩緩吐出這個名字,帶著一點若有所思的味道。
“朕倒是聽過。”
他微微抬頭,神情似笑非笑。
“當年大堯亂選儲君,立了個宗支王爺——說他荒唐無度,鬥雞走馬,不通詩書,凡事隻會取樂。”
“南朝那些老臣,曾暗地裡稱他‘紈絝王’。”
他頓了頓,笑意更深。
“隻是沒想到,這樣的人,竟也敢親征?”
“他該知道自己要麵對什麼吧?”
帳中諸將立在左右,不敢插言。
拓跋努爾的笑意漸漸轉為森寒。
“嗬,不怕死麼?”
“好。”
他忽然一拍案幾,火盆的炭火被震得猛地一跳。
“這倒省事了。”
“朕原還想著,咱們得打到洛陵,才能見到這位所謂的大堯第一紈絝呢。”
“如今他自己送上門來,倒省了本王半月兵程。”
“還有什麼事,是比咱們在北境活捉了他們大堯的皇帝,更能讓他們沮喪的呢?”
他說著,目光投向那副山河圖。
平陽——大堯北防的最後一道關隘,此刻正被一枚黑石重重壓在中央。
拓跋努爾抬手,指尖輕輕一按,那黑石被他硬生生按碎。
“傳令——”
他語聲極冷,“三十萬鐵騎,今夜行軍,全軍東推二十裡。明日巳時,平陽外壘前列陣。”
“末將得令!”
幾名將領齊聲應下。
“告訴各部,明日破陣,三日破城。”
“若天命在我——此役,取的不隻是平陽。”
他緩緩起身,披風微張,雙臂展開。
“朕要親手活捉大堯的新皇蕭寧。”
“捉他於雪地之前,懸首軍門。”
帳中氣息驟然一緊。
風聲呼嘯,火光映在他臉上,映出一種近乎狂烈的光。
他緩緩閉上眼,似在細聽外頭的風。
“嗬,大堯的天子……朕聽說他長得極俊,文弱如女。”
“若真如此,待朕抓到他——便讓他好好看看,何為鐵與血的天子。”
周圍眾將低頭齊呼:“喏——!”
“去吧。”
拓跋努爾揮手。
探子連連叩首,倒退而出。
帳門被掀開的一瞬,風雪撲麵灌入,火光被吹得劇烈搖曳。
拓跋努爾仍立在原地,負手而立,眼底那抹冷意如鋼,閃著寒光。
“蕭寧……朕看你能撐幾日。”
他低聲喃喃,聲音低得幾乎被風吞沒。
火盆裡一塊炭忽然崩裂,火星飛散,落在他腳邊。
他低頭一笑,轉身緩緩踏入帳後的影處。
那笑極淡,卻帶著絕對的自信。
——他相信,這一戰,必定是他的大疆入主中原之始。
帳中火光漸暗。
眾將退去之後,隻剩風聲繞著帳幔呼嘯,帶起幾縷灰燼在空氣中打著旋。
拓跋努爾仍站在原地,背對火盆,雙手負於身後。
他神色安然,像是在傾聽風聲,又像在回味方纔那幾名探子的稟報。
片刻後,帷幔輕輕一晃,一道低矮的身影從陰影裡走出。
那人身形矮小,膚色黝黑,體格結實如鐵,雙臂粗壯,麵上卻並無北疆人常見的棱角分明。
他是拓拔焱——出身邊地的異族降將,行事一向謹慎寡言,卻以機警與謀慮著稱。
此刻他眉頭緊鎖,緩緩走到拓跋努爾麵前,沉聲道:
“大汗,此事似乎有些古怪啊。”
拓跋努爾聽到聲音,連頭都未回,語氣卻淡得如煙:
“哦?說說。”
他語氣平淡,整個人都透著一種篤定與漫不經心。
拓拔焱上前一步,抱拳,聲音低沉:“對於這位大堯的新皇蕭寧,咱們其實都聽過。”
“他那‘紈絝’的名頭,從南到北,幾乎無人不知,確實是個荒唐的人物。”
他頓了頓,語氣卻陡然一轉。
“但——咱們的大敵,我們不是第一次打交道。”
“那趙烈、沈鐵崖二人,皆是多年宿敵。無論是治軍之法,還是守陣之嚴,他們素來謹慎,不容私語。”
“他們最懂軍心之重,最知士卒之變。若他們當真擁護那位新皇,軍中豈會流傳出這等毀主之言?”
拓跋努爾聽著,仍舊麵無表情,隻在火光中微微挑了挑眉。
拓拔焱又向前半步,神情愈加凝重。
“我以為,這傳言有蹊蹺。若真是那蕭寧登臨前線,親禦中軍,這些言語就更顯不合常理。”
“一個紈絝的君主,縱然無能,也該顧忌顏麵。可如今這等流言傳遍軍營——要麼他們軍心大亂,要麼……這是故意讓咱們聽到的。”
帳中空氣陡然凝重。
風聲一陣又一陣地灌入,火焰跳動的影子映在兩人之間,像是在兩人腳下拉出一條暗暗的界線。
拓跋努爾終於回過身。
他抬起頭,看了拓拔焱一眼,眼底那抹冷光一閃而過。
“你懷疑他們是在放煙?”
語氣裡沒有怒意,反倒帶著一種似笑非笑的玩味。
拓拔焱微微躬身,道:
“屬下不敢妄言。隻是大汗,咱們這些年打仗,不知遇過多少‘巧計’。敵人退一步,往往是為進兩步。趙烈、沈鐵崖都不是愚人。北境畢竟有他們兩人坐鎮,咱們不得不多想一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