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十年恩怨十年劍 > 外傳—沈慶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十年恩怨十年劍 外傳—沈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臨江城,城臨江,

首富發家靠漕幫。

家財萬貫無兒女,

為他人作嫁衣裳。

——臨江城童謠

黎翀,臨江城首富。

一城之首富,聽起來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可臨江城首富的含金量,著實非同一般:

臨江城,城如其名,大江東去,由此入海。

正因有此地利,使得臨江城航路發達,貿易興旺:商人的絲綢、茶葉、瓷器……都要經臨江城運往海外,貿易之後,又將白花花的銀子悉數運回。

商貿往來,繁華興旺,雖處江南偏僻之地,比之京城亦不遑多讓。

黎翀白手起家,從航運做起,聚富斂財,至今時今日,已染指臨江城各行各業。

黎翀常放豪言:「百川自臨江城東歸入海,財富亦聚於我黎翀之手。我,便是這臨江城之海。」

彙一城之財富,成一家之興盛,時人聞之,並不覺得他狂傲。

天道有常:人有所興,必有所缺。

黎翀也難逃此律。

他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可眼睜睜看著一頭青絲熬成白發,膝下卻始終無兒女承歡。求醫問藥也好,廣納妻妾也罷,終無所獲,料想百年之後也沒個傳人,即使有家財萬貫,豈非為人作嫁?

天無絕人之路,黎翀雖老來無子,卻彆辟蹊徑,另覓機緣,終於讓他找到了理想的傳人。

一、忠心護主

生意之外,黎翀頗愛藏寶,凡有奇寶現世,無不重金求購,藏於深宅。

機緣巧合,黎翀偶爾得知了亂世中流落海外的兩件玉雕至寶「青龍震九霄」、「百鳥朝玉鳳」的訊息。

此兩寶價值連城,更勝無數珍藏。

茲事體大,黎翀不敢相信手下夥計的眼力,遂決心親自出海,求購這兩件稀世珍寶。

此行順利,黎翀小施手段,便以極小代價從海外土著手中得到兩件寶物。

他本誌得意滿,乘船返航,殊不知海上多惡浪,前途多風波。

時值倭國戰亂,武士流落海上,成為倭寇。

黎翀這條大船,便被這幫宵小之徒盯上了。

倭寇凶狠,跳幫登船,殺人掠貨,危急萬分。

在一片嘰裡咕嚕的喊殺之中,黎翀端坐船頭,萬念俱灰,料想自己商海浮沉,卻落得個葬身大海,實在可悲可歎可笑可憐。

倭刀之下,黎翀已存死誌,不料千鈞一發之際,竟有一家丁自屍山血海之中殺出,渾身浴血,宛若殺神,不顧性命地擋在黎翀身前。

這家丁好手段,拚死搏殺一番,竟將登船之倭寇儘數斬殺。

經此惡戰,雖護得主人周全,然家丁亦身披重創,氣息奄奄。

見此情形,黎翀裹了兩件寶物,棄了大船,又拖此家丁登上小艇,親自操槳,於茫茫大海之上浮沉數日,終於在糧絕之前窺見大陸,逃出生天。

商海浮沉十餘載,黎翀深知人性偽詐,可這患難之中殺出的家丁,卻又讓黎翀覓得一絲真情。

上岸之後,黎翀不惜重金,遍尋名醫,覓得良藥,終於將這家丁從鬼門關前拉了回來。

詢問之下,方知此人姓沈名慶,無父無母,乃流落世間一孤兒。

此事之後,沈慶便被任命為黎翀院中總管,除教授家丁武藝,護送貨物之外,黎翀更有意讓他接手經商事宜,如此栽培提拔,一時風光無兩。

幾經考察,黎翀見沈慶為人心性純良,頭腦靈活,越發喜愛,竟有意將之收為義子,並在自己百年之後,讓此子繼承自己的萬貫家財。

二、收為義子

黎翀要收義子的訊息傳出,整個臨江城為之一震。

人們對這訊息議論紛紛,那首「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童謠,也是在這時候傳遍街頭巷尾的。

對於走運的沈慶,人們則無不羨慕嫉妒,而與此利益相關的黎翀的那些妻妾們,則恨火攻心,私下裡議論著老頭子被沈慶那奴才灌了**湯,老糊塗了。

更有甚者,竟暗自謀劃要鴆殺沈慶,以維護自己的利益。

黎翀是何等樣人,商海浮沉,大起大落,對於人心的險惡早已瞭然於心。

要說這黎翀行事,卻也狠決,乾脆一紙休書,將年輕貌美的嬌妻休了去,又遣散妾室,各給了一筆巨額安家費,好叫她們搬出臨江城,各尋出路。

隨即,他便以喜得義子之名大擺宴席,邀滿城百姓共宴,以示決心,並絕洶洶之口。

這幾日,滿城歡慶,見沈慶者,更連稱恭喜,爭相巴結。

可本該最開心的沈慶,卻憂心忡忡,愁眉不展。

若問沈慶為何憂心至此,隻因他還有另一層身份,或者說,那藏於深處的身份,纔是他真正的身份。

錦衣密探。

三、錦衣密探

錦衣者,恰如其名,著錦衣,配禦刀,上達天子,下察百官,好不威風。

然而,錦衣之中還有一群人,自選拔之日始,便隱於芸芸眾生之中,為商為民,為奴為仆,甚至遠居海外,終其一生不得還鄉。

終其一生,他們都要追隨監察物件左右,是朝廷楔入各行各業的一枚枚釘子,直到被重新啟用的那一刻,才能恢複本來身份。

可太平盛世,囯國俱和,家家皆安。

於是大多數密探,終其一生都未得啟用。

沈慶,便是朝廷楔入黎翀家中的一顆釘子。對於這種巨賈大賈,更要防止其有不臣之心。

身負密探之職,黎翀越是推心置腹,沈慶便越發良心不安:一麵是國之大義,一麵是家之溫情,何去何從,倒叫人好生糾結。

沈慶思前想後,定了定心,還是走到了黎翀的麵前。

四、通過考驗

「主人……」沈慶闖門而入,脫口而出。

「欸?」黎翀麵露不悅,三兩步走到沈慶跟前,正色道:「還不改口?」

「義,義父。」沈慶心中有愧,連帶這聲義父也叫的生疏。

「好,好,好,」黎翀連說三個好字,又詢問道:「吾兒尋我何事?」

「我……」話到嘴邊,沈慶卻不知如何開口。

不知怎的,黎翀卻出奇的有耐心,一直用溫和而富有期待的眼神看著沈慶,彷彿在等待著什麼。

待了許久,沈慶竟「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開口道:「義父,其實我是……」

「夠了!」黎翀突然大聲一喝,製止了沈慶的話。

待意識到沈慶被他突然的暴喝嚇了一跳,黎翀的語氣竟又突然溫和起來,開口道:「夠了,你能主動開口,就足夠了。至於你的身份,不必說出來,說出來,忠孝便無法兩全了。」

「您是什麼時候?」沈慶不解。

「商海浮沉,直至今日,你以為我黎翀全無手段?」黎翀沉吟一陣,開口道:「彆怪為父疑心重,從你捨命救我那一次,我便差人將你的底細查清了。」

「我懂了,」沈慶向黎翀磕了三個響頭,道:「多年大恩難報,我立刻離開臨江城。」

「糊塗,」黎翀氣的用手中柺杖猛戳地麵:「我黎翀看中的,乃是一個』誠』字。今日你舍財舍運,向我坦白,才證明我黎翀沒有老眼昏花,沒有看錯人。你走了,我辛苦攢下的基業,又有誰能繼承?」

沈慶垂下頭來,夾在朝廷錦衣與臨江首富之間,似乎正如黎翀所言:忠孝兩難全。

黎翀卻彷彿看穿了沈慶的心思,頓了一頓,方纔開口道:「我恰有一批貨物,由你押送到京師,送給嚴蕃嚴大人,我保你忠孝兩全。」

沈慶垂頭不語。

「就當再為老夫做一件事,行嗎?」黎翀見沈慶如此,氣的七竅生煙。

「沈慶定不辱命!」

五、脫入暫出

京城之中,錦衣指揮使陸昭喚沈慶進入鎮撫司,將他的錦衣令親手交還給他。

錦衣令,乃錦衣特有的身份印記,密探的錦衣令則由指揮使保管,作為他們行動的標記。

陸昭將錦衣令還給沈慶,其用意不言自明。

直至此時,沈慶才明白,他押送而來的「貨物」,是黎翀送給嚴蕃,助他脫離密探之職的買路錢。

「陸大人。」沈慶雙手接過錦衣令,心中卻五味雜陳。

「不必再叫我大人,」陸昭道:「今既脫離此道,密探之事,須爛在肚腹,不再提及,謹記!」

「卑職明白!」

沈慶自然知道,錦衣密探所行多詭秘之事,若為世人所知,隻恐人人自危。

「去吧!」陸昭背過身去,不再看他。

沈慶拜了一拜,轉過身去,向鎮撫司外走去。

耳聽腳步漸行漸遠,陸昭卻突然感慨一聲:「黎翀老爺子好算計,殞歿之前,早將產業轉入你的名下,此去臨江,仍可做富家郎。」

沈慶的腳步突然停下,手中錦衣令「當啷」一聲掉在地上。

聞聲,陸昭回過頭,頗有深意地看著沈慶的背影。

沈慶猛然回頭,與陸昭四目相撞,血紅的眼睛裡噙滿淚水,口中問道:「殞歿?你說的是誰?」

「你還不知道啊?」陸昭故作驚訝,開口道:「你離開臨江城之後,便有倭寇跨海而來,侵略臨江城。臨江城雖繁華一時,然久不經戰,兵士懈怠,一擊即潰。城破之後,首富之家首當其衝,被倭寇洗劫一空,黎翀也死於倭刀之下。好在黎翀提前將產業遷出,並轉至你名下,否則操勞一生,真要一切成空了。」

「不可能,」沈慶根本不敢相信這一切,道:「老爺子既然有時間將產業轉移,為何自己不逃?」

「人老戀巢,」陸昭答道:「黎翀不肯走,老了老了,反比守城的官兵更多一腔血勇。他帶著一幫護院家丁力戰倭寇,戰績倒是比官兵斐然,隻可以寡不敵眾,說來,也算是戰死的。」

「不不不,你是胡說的,臨江城山遙路遠,你怎麼可能知道的這麼詳細?」沈慶儘力尋找著陸昭話語中的漏洞,試圖證明陸昭所說的皆是謊言。

「黎翀身為臨江首富,身邊豈會隻有你一個密探?」陸昭大喝一聲,隨即擺擺手,道:「走吧走吧,你已脫離苦海,何必再問錦衣之事,做你的富家翁去吧。」

聽聞陸昭此語,沈慶像突然想到什麼,連滾帶爬地撿起自己那枚錦衣令,一路跪到陸昭身前,並將錦衣令雙手奉上,開口道:「指揮使大人,請收回這枚錦衣令。」

「這又何必?」陸昭苦歎一聲,道:「密探之事,艱難困苦而聲名不顯,多少人想脫離密探而不得,黎翀好不容易為你鋪好道路,放著萬貫家財不要,為何要前功儘棄呢?」

沈慶的目光卻堅定起來,道:「請指揮使大人收回錦衣令,並派我再赴東南,緊盯倭亂。」

沈慶深知,他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若想複仇平倭,必須背靠錦衣。

聽聞此言,陸昭心已瞭然,將錦衣令接回手中,擺擺手,道:「去吧!他日用你之時,便再將此錦衣令交予你手。」

尾聲

回東南之後,沈慶散儘資財,支援抗倭,並化身遊俠,不斷獵殺倭寇。

幾經查訪,沈慶終於查清,當年殺死黎翀的,正是盤踞在雙木洲的倭酋木村武陟。

奈何對方勢大,憑他一人之力難以抗衡。

又數年,戚將軍橫空出世,剿滅倭寇無數,大破數萬倭寇盤踞的海波城,又趁熱打鐵,將目光轉移向雙木洲。

此時,戚將軍軍中監軍,同為錦衣的項人爾將那枚錦衣令拋在沈慶麵前。

苦心人天不負,蟄伏多年,沈慶親自潛入敵營,並以生命為代價,將雙木洲地形圖及倭寇佈防圖傳遞出去。

與此同時,他鼓動民夫反抗,其身雖殞落,但留下的後手將在剿滅雙木洲倭寇中發揮巨大的作用。

在不久的將來,那些人將裡應外合,助力戚將軍攻下雙木洲,並斬下倭酋木村武陟的首級。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