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世威大帝 > 第114章 學堂和鹽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世威大帝 第114章 學堂和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葛栩

當然,蘇授有一點沒有告訴沐津的是,對於借了世家高利貸又不是世家佃戶的良人,世家不僅絕對要收回高利貸,而且那利息還相當狠。

不這樣的話,這些國朝戶籍上的良人,要想破產然後被世家吞並掉他們的土地成為世家的佃戶還是很難的。

沐津匆匆而來又匆匆離去。

蘇授想了想,迅速寫了一封書信,喚來管家道:“給家主送去。”

“是。”

另一邊,快速回到了王府的沐津,派人去三安縣將葛栩召回來,學堂的事,得和葛栩好好合計合計。

可憐的葛栩,在三安縣忙活節度使府裡的事情已經忙得焦頭爛額了,沐津的信使一到,又得騎上快馬往南涼縣趕。

還好,沐津還是很體貼人的,讓葛栩休息了一天才召見。

聽了沐津想興辦學堂,但卻沒有足夠的教書先生,葛栩也發愁起來。

書,對於安南節度使府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印書坊對比手抄書可不是一般降維打擊。

不過,葛栩還真想出了辦法。

“主公,與其糾結教書先生不足,不如讓人們都先讀上書再說。至於書中文字的含義……讀書的人多了,就多的是人去想了。主公,您也不想讓世家一直把持經書的釋義權吧?”葛栩道。

“說明白點。”沐津興致一下子高漲起來道。

“主公,我們可以優先蒙學和童學。”葛栩道,“按照大虞禮部製定的律令,六至八歲為蒙學,八至十二歲為童學,十二到十六歲為正學。蒙學隻需配識字先生,童學除了識字先生外,還得有禮樂先生、算術先生和射藝先生。而到了正學,經、禮、

樂、射、騎、術六藝都得有先生。

識字先生我們是不缺的,騎和射的先生我們也不缺,我們缺的是經、禮、樂和術這四的先生。”

大虞也是有君子六藝的,即經、禮、樂、射、騎、術六藝,又稱君子六技。

經:指的是經書,中小世家家傳的隻有一到兩家之言,而像大世家和超級世家,則是百家經書都有。所以人才的質量上,正常情況來說大世家和超級世家對於其餘是碾壓級彆的存在。可惜,現在大世家和超級世家的子弟不爭氣啊。

禮:則指的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

樂:指的是樂理即詩詞歌賦和樂器。

射:射箭。

騎:騎馬和禦車。是的,大虞的騎不單是騎馬,還包括禦車。在大虞,給師長、名臣駕車可是一件很長臉的事,那是後進瘋狂爭搶的。

術:算術和天象。

說真的,沐津開始看到術竟然是算術和曆法的結合體是嚇了一跳的,後來才發現,在大虞,除了官方的欽天監外,世家也有大量的天文人才。而天文,又和曆法息息相關。

想都不用想,世家擁有大量的天文人才,不就是為了最終壟斷糧食不。

“軍師的意思是,我們先把蒙學和童學辦起來?”沐津問道。

葛栩點點頭道:“蒙學的先生我們是絕對不會缺的,童學中的禮樂先生和算術先生想必主公掌控的四郡之地的世家豪強也能提供。我們缺的,隻有正學裡的六藝先生,這個隻有蘇家能提供。

主公,我們不如先把蒙學和童學辦起來,然後在童學裡考試,考試合格者才能去正學。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設立工學。

主公的作坊,應該很缺工匠吧?”

沐津捏了捏下巴,這不就是技校和普通學校麼?

沐津正在自己掌控的四郡之地推行大規模手工作坊模式,相比家庭式手工生產,規模集中的作坊生產那生產效率上碾壓不說,成本也是碾壓。

就拿三安布來說,大規模作坊式生產可以將成本壓到一百錢一匹,而家庭式生產,成本是不會低於三百錢的。

同樣的道理也用在絲綢上。

西南的絲綢雖然質量不如江南的,但也還是可以的。

不過,沐津這四郡不產絲綢,生絲是從西南其餘有桑蠶產業的郡縣收購。即使如此,手工作坊生產的絲綢都能將成本控製到一兩三錢銀子一匹,而家庭式生產,出來的一匹絲綢最低價格是二兩銀子。

當然,江南那邊就好多了,但江南一匹絲綢的收購價也是一兩六錢銀子起步的。

但現在,沐津的手工作坊的推行到了一個瓶頸,那就是熟練工太缺了。

而熟練工缺乏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大虞的人不能說不識字,而是認識字的文盲。

就拿鍛冶坊的工匠來說,讀過書的學徒比起隻識字的學徒跟著師傅學習,讀過書的速度明顯要快得多,哪怕讀過書的其實也不明白書裡那些文章到底是個什麼意思,但學習速度就是要快一點。

心中計較定了,沐津開口道:“葛栩,那這事就麻煩你了,你回去後和大家商議商議,拿一個章程出來。”

“是,主公!”

葛栩就要起身離開。

沐津卻是叫住了。

“不急,明天再回去,孤和你還有些事要商議一下。”

葛栩坐下來疑惑地道:“主公,如今我們正按部就班,除了剛才討論的學堂事宜,應該也沒什麼大事了吧?”

“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江右節度使要和孤進行絲綢貿易的事。”沐津歎了口氣,“雖說是好事,對於安南節度使府和江右節度使府都是得利之事。但孤的心中,卻是七上八下的。”

葛栩想了想道:“主公是擔心,江左?”

沐津點點頭道:“江左,可是大虞最重要的海鹽產地。不客氣地說,天下食鹽,七成出自江左。要知道,當初叛軍勢大之時,都沒有動鹽路。但是,現在出了個江左節度使,那就不太好說了。”

葛栩也皺起了眉頭,沐津掌控的四郡靠著南邊兩藩屬國,倒是不缺鹽,甚至每年還有五六百石鹽往外賣。但是,如果真的江左節度使起了異心,那麼,就算沐津這四郡不缺鹽,到時候也會缺鹽。

因為,商會絕對會去食鹽充足的地方拚命采購鹽的!

那時候的鹽,不是沐津弄不到鹽,而是商會提價收購導致許多百姓買不起鹽而缺鹽!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