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世威大帝 > 第115章 開始推行教育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世威大帝 第115章 開始推行教育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葛栩的動作很快,隻用了四天的功夫就和蘇塘等人就學堂擬了一份章程出來。

看著手裡的這份章程,沐津一邊喝著酒一邊輕輕點頭。

章程做得很詳細,連每個學堂要配幾個先生和一年最少需要多少錢糧都寫得很是明白,就差將課程表都給做出來了。

當然,看完了章程後,沐津也是加了點東西,那就是寒假和暑假。

沒法子,前世記憶太深刻。

當然,這個世界的大虞在求學時本來也有暑休和寒休的說法,隻不過假期沒有沐津製定的長而已。

按照葛栩他們製定的學堂章程,蒙學是每個村一座,童學則是每個鎮一座,正學則是每個縣一座。不過,正學就目前的師資力量,也就崖林縣和南涼縣能開了。

蒙學主要是認字,學一些朗朗上口的短文。童學主要是進一步認字以及學習粗淺文章,同時還要學習算術和禮樂。

所謂禮樂,其實就是民歌山歌外加鼓、銅鑼和竹笛,至於工尺樂譜什麼的,算了,實在沒有那條件。

蒙學的先生的月錢對比九品官的俸祿,童學的對比七品官,正學的對比五品官。

然後是上午三節課,下午三節課,

上課時間是上午巳時到午時,下午未時到酉時。

學校包午飯。

蒙學一個月十五錢,童學一個月三十錢,正學一個月五十錢。

不過,先把學堂蓋起來吧。

很快,沐津掌控下四郡的村鎮,都有胥吏或低階軍官前往,就在當地招募百姓開始蓋學堂。

老百姓們本來還奇怪為什麼要蓋這麼一個大房子,明顯不是用來住人的,也不像是倉庫。但在得知是蓋學堂後,是給他們的孩子讀書後,百姓們的熱情頓時來了,同時修建房屋的時候,蓋得那叫一個嚴格。

尤其是在知道了蒙學隻需要一個月十五錢後,百姓們更熱心了。

隨著沐津放開山澤,再加上對世家豪強的打擊,除了新收的墨陽郡,其餘三郡百姓最低的南池郡每個月也能收入一百二十錢。像南涼縣這種沐津直屬封地,百姓的月入已經是至少一千六百錢了。

在南涼縣,你如果一個月隻能掙或者不到一千六百錢,恭喜你,懶這個字就和你繫結了。在南涼縣,不愁找不到掙錢的地方,愁的是找不到足夠的人。

在成為沐津的屬官後,蘇授是拿著南涼縣的戶籍田冊稅冊什麼的用空閒時間研究了近乎三個月,得出的結論是,南涼縣養個二十萬人口是壓根沒一點問題。

尤其是現在得到墨陽郡後。

墨陽郡找不到什麼特產,那麼就專心種糧食,然後養豬驢羊雞鴨鵝。到時候,南涼縣的人口到了二十萬的時候,糧食是恐怕難以自給的,那麼就從墨陽郡運糧肉過來。

到時候,南涼縣賺錢,墨陽郡的也賺錢。

至於崖林郡,學習南涼縣的政策,人口破百萬應該不是問題。

一百萬啊!

蘇授當時可是忍不住吞了一大口口水,要知道,在沐津打壓世家豪強重新清查人口後,刨除南涼縣,崖林郡其餘各縣人口加起來也不過才二十三萬。

學堂蓋得很是順利,識字先生招募的也很順利。

沐津一直整頓自己掌控郡縣的吏治,所以清閒的世家弟子是真的不少。

本來沐津蓋學堂四郡世家豪強是漠不關心的,畢竟自家子弟都還得找先生,哪裡還顧得上學堂什麼的。但後來聽說學堂要招識字先生,而且待遇按九品官來,頓時,清閒的世家子弟們心動了。

待遇什麼的倒不是讓世家子弟心動,讓世家子弟心動的是吃官家飯了。

西南這邊的世家豪強實力基本不強,影響力也都是侷限在本郡甚至本縣都出不去。

崖林郡的太守為什麼老是換,就在於西南世家豪強誰都不服誰,又都知道崖林郡太守的好處,可不就是互相扯後腿唄。但也就是窩裡鬥豪橫,碰上蘇授這種出身蘇家的強龍,就都一個個蔫了吧唧的了。

沐津控製地盤上的世家豪強的清閒子弟,你說他們本事不強吧那是真不強,但教教孩子還是不錯的。

尤其是沐津還訂了績效標準。

蒙學的績效標準就是期末考試哪班的孩子在考試時默寫的字最多,那麼就額外賞銀一百兩。

沐津掌控的地盤上的世家豪強倒不是沒見過銀子,但對比其餘地方尤其是兩京和江南河北的世家,沐津地盤上的世家豪強是真的可以用窮酸來形容的。

一般來說,長房還好點,還能見到些銀子。但旁支遠支什麼的,平時賞賜奴仆什麼的也都是糧食布匹為主,彆說銀子了,連銅錢都少見。

蒙學是隻要你滿六歲了就可以去讀,童學和正學就要考試了。

相比較蒙學的波瀾不驚,童學和正學,尤其是正學……

四郡的世家寒門子弟要瘋了!

蘇家出來的先生啊!

蘇家是什麼?

論家族實力,蘇家放在大虞也就是勉強能挨下大世家,但論起影響力,蘇家是可以和超級世家比肩的。

尤其是,蘇家在許多經書尤其是縱橫、農家、道家三家的經書上有著很強的釋義權。

而且蘇家學堂從來不看門第,隻看品德,隻不過,蘇家每次招收弟子少得可憐。

現在好了,蘇家搬到了南池郡不說,還在墨郡王的支援下開始辦學了,不再隻是招收那麼一點弟子了……

崖林縣和南涼縣的治檢司表示壓力山大。

這幫世家寒門的年輕子弟如果隻是動嘴也就罷了,他們甚至還願意搬桌子凳子喝著小酒磕著零嘴看熱鬨。可問題是,這幫子年輕人是更願意動手,都講究物理服人而不是道理服人。

沐津和藺琛在縣學堂附近的酒樓上看著外麵那熱鬨,翁婿倆對視一眼,滿意一笑一起乾了一杯。

“就是能招收的人太少了。”藺琛很是遺憾道,“也是,先生太少了。”

“這隻是第一步。”沐津倒是看得開,“等以後讀書人多了,再根據情況來改。以後將蒙學和童學合並,改為小學;鎮學改為少學,郡縣裡的學堂改為青學,如何?”

藺琛點點頭道:“小孩子讀書的,少年子弟讀書的,青年讀書的,大善!”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